(本文僅供學習、參考,不能替代醫囑和處方。文中所述配伍、方劑,必須在中醫師當面辨證指導下來借鑒、應用,切勿盲目嘗試。)
本文理論依據:《中醫方劑學》、《中醫内科學》
你好,我是中醫人,文君然。
今天這篇文字,我想和你聊聊,中醫裡頭治療中風的常用方,這就是補陽還五湯。
這方子長這樣,你看看:
黃芪30到120克,當歸尾6克,赤芍5克,地龍3克,川芎3克,紅花3克,桃仁3克。
所有這些,水煎服。
它出自《醫林改錯》。創制者,是王清任。這位大哥,行伍出身,後來醉心醫學。他沒事兒就跑到墳地裡,找死人來解剖,實地觀察人的五髒六腑和筋骨經脈。
你看,這是不是一個狠人?
閑言少叙,我給你說一張,用此方治療中風的真實案例。你一看,就知道是怎麼回事了。
話說有這麼一個人,當時是67歲,醫案記載姓馬,初診時間為1971年的9月11日。
這個人,兩年前就有冠心病和心房纖顫了。但是,由于生活所迫,此人一直在堅持工作。
在9月10日的晚上,這個人在幹活的時候,忽然覺得身體和往日不一樣,出汗特别多,特别疲勞。
他覺得,這可能就是幹活累的,休息一下就好。
當天晚上,他的右下肢就不太靈便了。不過,他當時沒在意,和衣睡下。
睡到半夜,他醒了過來,想要如廁。
可是,他剛想起床,忽然發現,自己的右側上下肢不能活動了。
壞了,我得了腦血栓!此人當時驚懼不已,連忙在工友的幫助下到醫院求治。
後來,經過檢查,患者确實得了腦血栓,同時伴有冠心病、房顫。
怎麼辦?當時就請中醫來會診。
刻診,見患者神志清楚,血壓也不高,脈搏不規整,略有結代,舌質偏暗。另外,口眼歪斜,語言不清。整個右半身癱瘓。
在了解到患者的發病經曆以後,醫家書方一首。但見——
黃芪60克,當歸尾6克,赤芍5克,紅花3克,桃仁3克,川芎3克,地龍3克。
水煎服,每日一劑。
結果怎麼樣?患者服用3劑以後,感覺到沒啥不良反應,也沒有太大的起色。
這時候,醫家囑咐,黃芪用量上升到120克。
這一次,服藥以後,患者忽然感覺到右側皮下有螞蟻爬動的感覺,而且右側腿的活動開始好轉。
等用到8劑的時候,患者已經能扶着拐棍行走。用到30劑以後,患者能騎自行車。
後來,為了鞏固療效,原方加入雞血藤,隔日服用一劑,再投10劑。
最後,患者諸症悉平,肢體活動恢複正常,又可以上班工作了。
這就是醫案的基本經過。這裡的醫家,是老早年河北邢台地區的中醫前輩,叫做張從善。
現在,我來和你聊聊,這裡的道理。
首先,我們清楚地知道,這個患者,整個右半身癱瘓了。
這是怎麼造成的?
現代醫學說,這是腦血管病變所緻。
中醫呢,沒有如此精确的認識。中醫隻是認為,患者右側經脈,不通了,使得身體失于濡養,所以就偏癱。
接下來的問題是,什麼原因導緻患者右側經脈不通?
我跟你說,源于氣虛血瘀。
氣,能帥血而行。氣虛,不能帥血,所以血行郁滞,經脈失養,進而造成偏癱。
怎麼知道氣虛啊?你看此人在發病當天,是不是出汗特别多,特别疲勞?這就是氣虛的表現啊。氣虛,不能固攝汗孔,所以自汗。氣虛,不能振奮肌體,所以患者特别疲勞。
氣虛,血行缺少動力,氣血運行不暢,患者的舌頭就會偏暗。脈象,也會随之結代、滞澀。
所以說,這個患者的問題,就在于氣虛血瘀。要想治療,就得補氣活血。
我們看當時醫家用的方子:
黃芪60克,當歸尾6克,赤芍5克,紅花3克,桃仁3克,川芎3克,地龍3克。
這個,你仔細對照,就是我最初談到的,補陽還五湯的原方應用。經常看文老師文說的朋友,應該十分熟悉了。其中,黃芪重用,來補氣。當歸尾、赤芍、紅花、桃仁、川芎,用于活血化瘀,地龍用于通經活絡。
如此,氣虛血瘀的狀态得到改善,患者的身體,也就一天比一天地好起來了。
說起來,這個補陽還五湯,是專門為氣虛血瘀中風而設的。患者主要表現,就是半身不遂、口眼歪斜、語言艱澀、口角流涎、小便頻數、舌黯淡或有瘀斑、苔白、脈緩無力。應該說,這是非常常見的中風類型。尤其是一些年高體弱的老年人,發作中風,常常就屬于這個症候。因為他們的年紀大,元氣不足,很容易出現氣虛血瘀的局面。
當然了,有适合,也有不适合。我們不能說,遇上中風了,都用補陽還五湯,大家全都可以痊愈。中風的的病因病機很多,類型不少,氣虛血瘀,隻是其中的一部分。所以說,非專業讀者,如果要想用補陽還五湯來改善,還是應該在中醫師的辨證指導下來進行。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現代醫學認為,房顫和腦卒中的關系非常密切。有很多腦梗、腦血栓患者,都有房顫病史。因為房顫本身,容易形成凝血塊。這東西來到腦子裡,就形成腦血栓。上面醫案裡的患者,就有房顫病史。所以,有冠心病、房顫的人,一定要注意避免腦梗的發生。這是一條臨床規律,我們應該重視。
好了。這個事兒,我就說這麼多吧。文老師感謝你的閱讀。
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