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僅供學習、參考,不能替代醫囑和處方。文中所述配伍、方劑,必須在中醫師當面辨證指導下來借鑒、應用,切勿盲目嘗試。)
本文理論依據:《中藥學》、《現代中藥藥理臨床應用手冊》
你好,我是中醫人,文君然。
今天這篇文字,我想和你聊聊,濕熱型高血脂的事兒。
來,我給你說個真實的醫案故事。你感受一下,就知道了。
話說有這麼一個男子,當時年紀是72歲,醫案記載姓馬。
他什麼毛病呢?西醫診斷非常明确,就是高脂血症。總膽固醇、甘油三酯等,都嚴重超标。
其實,如果隻是數值上存在偏差,還難以引起患者的注意。關鍵是,現在這個患者,有一身的不舒服。
怎麼不舒服呢?就是頭痛頭脹,心中煩熱,胸悶,大便偏幹,有些便秘。而且,他的左手還時不時地發麻。整個現象,從大概6年前開始就有了,一直持續到現在,越來越嚴重。
怎麼辦呢?他就求中醫治療。找的誰?是郭士魁。這是新中國老一輩内科大家了。1915年出生,1981年離世,從藥店學徒做起,最後成了中醫巨擘。
當時,郭師一看,發現患者脈象弦細,舌質略暗,苔薄。
經過一番揣度,郭師提筆寫了一張方子。但見——
葛根20克,川芎12克,菊花15克,生地15克,丹參12克,澤瀉15克,草決明20克,陳皮10克,茯苓10克,忍冬藤20克,全瓜蒌30克。
所有這些,水煎服。
結果如何?患者服用30劑以後,感覺到大便通暢,每天1到2次,質地稍微有些稀薄。頭痛、胸悶、煩熱的感覺好了很多。但是,左手依然有麻木感。
這時候,郭師将生地去掉了,加入絡石藤15克,雞血藤15克。
這一次,患者用藥以後,感覺進一步好轉,手麻之感消失,身體舒暢。而且,化驗發現,總膽固醇和甘油三酯明顯下降。
這就是醫案的基本經過。它最初就刊載于郭士魁老前輩的相關著作中。
現在,我來給你說說,這背後的道理。
你看,這個患者,從西醫檢查結果來看,是一個簡單的高脂血症。除了血脂高以外,沒啥别的毛病。
但是患者卻覺得不好。他頭脹頭痛、胸悶煩熱、大便偏幹,而且左手麻木。
血脂高,難道可以引起這麼多症狀嗎?
顯然,不見得。
這就告訴我們,患者血脂異常和諸多症候之間,必然有一個橋梁。這個橋梁,就是濕熱。
濕熱内蘊,影響了三焦通暢和運化代謝,從而令濁氣入血,導緻血脂異常。
同時,濕熱内蘊,也會誘發患者的一身不适。比如說,濕熱傷津,則便幹。濕熱阻滞氣機,則胸悶。濕熱擾神,則心煩。濕熱濁氣上擾,則頭痛頭脹。濕熱阻滞氣血運行,筋脈失養,所以手麻。
你看看,關鍵問題找到了,這就是濕熱。
當然,就上文醫案裡這個患者來說,他的舌脈,并無明顯的濕熱特征。他脈弦細,舌暗,苔薄。怎麼看,都和濕熱關系不大。這個時候怎麼辦?作為醫家,就得做出取舍判斷了。你是完全根據舌脈走,還是根據患者的全身症候走?很顯然,郭師選擇了後者。因為根據舌脈信息,基本不能解釋患者的一身毛病。
那好,我們看看,當時郭師是怎麼化解患者體内的濕熱濁邪的——
葛根20克,川芎12克,菊花15克,生地15克,丹參12克,澤瀉15克,草決明20克,陳皮10克,茯苓10克,忍冬藤20克,全瓜蒌30克。
這裡頭,有很多清熱的。菊花、葛根、草決明,負責清熱。澤瀉、茯苓、陳皮健脾行氣、化濕利水。
丹參和川芎搭配,活血行氣,配合忍冬藤以通脈絡、養筋經,緩解手麻。
生地和瓜蒌,滋陰潤燥,改善患者的便秘問題。
你看,這就是在清濕熱的基礎上,兼顧通便、活血、通經的方子。它是十分周全的。
後來,等患者大便通暢,把生地去掉,加絡石藤和雞血藤,用于活血通絡,進一步緩解患者手麻的問題。
這就是基本的用藥思路。
其中,比較值得玩味的, 是葛根一味藥的應用。葛根,現代藥理學研究認為,有非常明确的降脂作用。從中醫傳統藥性的角度看,它可以升發脾胃清陽之氣,直接入血,從而有效改善血液環境,降低血脂。
我把這一份杏林經驗寫出來,供讀者朋友借鑒、參考。
其實,就現代人而言,這種濕熱内蘊所緻的高血脂,比比皆是。頭脹頭痛、胸悶心煩、手指麻木、大便偏幹——這一套症候,在很多患者身上都有。就舌脈而言,如果明顯一點,多舌紅,苔黃膩,脈滑數或濡滑。你可以回想一下,這類人,在你身邊是不是出現過。
對此,郭士魁前輩的方藥,的确給了我們很好的解決方案。非專業的讀者朋友,可在中醫師辨證指導下來借鑒、應用。專業的讀者朋友,您也做個簡單的記錄,以備日後為我所用,提高臨床效果。前人這麼優秀的經驗,我們幹嘛不學習呢?
好了。這個事兒,我就給你簡單說這麼多。文老師感謝你的閱讀。
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