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工作是一個體系,需要嚴謹的方案設計,才能做到教書育人,培養具備關鍵能力,必備品格,正确價值觀的時代新人。
教學設計是一個完整的、科學的、體現專業性的課程育人方案,包括學習主題、課型安排、課時要求、學習目标、評價任務、活動過程(情景活動為宜)、檢測達标、拓展小結、作業布置、學後反思等要素。它是一種計劃,一張地圖,一份累積性的教學檔案,是一種質量監測的文本。
教學設計遵循的原則(1)課時化原則:分課時處理學習内容,防止幾個小專題内容隻寫成一個教學設計方案。(2)問題化原則:将知識點轉變為探索性的問題點、能力點,通過對知識點的設疑(以問題形式設計成題組)、質疑、釋疑、激思、培養學生的能力品質和創新素質。要使教學設計讓學生學得懂、學得興趣,關鍵在于所設計的問題是否有探索性,能否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因此,教師要依據教學目标和教學内容,依據學情,精心構建導學問題鍊。問題設置要科學,有啟發性和趣味性,并有一定的層次和梯度,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
(3)參與化原則:在教學設計中應考慮讓學生進行參與性學習,通過教學設計創造人人參與的機會,激勵人人參與的熱情,提高人人參與的能力,激勵人人參與的意識,讓學生在參與中學習。(4)方法化原則:強化學法設計。通過教學設計變“授人以魚”為“授人以漁”,同時注意學法指導的基礎性與發展性。(5)層次化原則:在編寫教學設計時應該将難易不一,雜亂無序的學習内容處理成有序的、階梯性的,符合每階層學生認知規律的學習方案,從而達到提高全體學生素質,全面提高課堂教學質量的目的。(6)生活化原則:盡可能引導學生将課堂知識與現實生活相聯系。
教學設計框架首先,确定清晰的目标。目标即預期學會的結果,專業的教學設計必須以“學生學會”的狀态為起點。教師要依據課程标準中的内容标準或學業質量标準,确定學期目标,再具體化為單元目标、學時目标,保證目标與課程标準一緻。
其次,設計與目标匹配的評價任務。目标的實現離不開評價。目标确定之後,教師就應該設想“我用什麼樣的評價任務可以檢測學生目标是否達成”,如通過觀察、提問、表演、交流、練習、測試、作品等了解學生已經學會了什麼,離預設的目标還有多遠,從而做出基于證據的教學決策,也便于學生基于證據調節自己的學習。
第三,規劃目标導向的學習過程。教師需要依據學生的認知特點設計從不知到知、少知到多知,或者從不會、不太會到會的過程。過程規劃主要有三個關鍵點:一是提供學習的資源、工具與腳手架,特别是線上教學;二是設計問題鍊或任務串,即什麼樣的難度或梯度才适合教師自己将要教的學生;三是将所設計的評價任務嵌入學習過程,既便于學生有更好的表現,也便于教師自己不斷地了解學生的目标達成情況。這樣的教學設計既體現基于課程标準的教學、以學定教、目标導向、當堂達标的教學等思想,也反映了基于标準的教-學-評一緻的技術應用。第四:學法指導到位——精到而适用(學法指導是教給學生解決問題的辦法和手段 ,即學生自主學習過程中對某個内容學習時會出現什麼問題,用什麼方法方式解決這個問題時可以走最短的路、最有效,學法指導的實質就是告訴學生在自主學習時需要注意的方法或使用說明)
第五,編制檢測題和作業。除了設計上述評價任務之外,還需要設計分層分類檢測題和作業。作業的目的是幫助學生鞏固所學、實現遷移、綜合運用。一個單元結束時還要安排合理的檢測,其目的有二:一是檢測本單元的目标達成情況;二是将所學的知識整合到整個學科的知識體系中并讓學生學以緻用。第六,引導學生學會反思——在一個學時、單元學習結束之後,教師必須設計好反思的支架或路徑,引領學生反思自己的學習。反思的内容應視學習目标或所學内容的意義而定,可以是核心知識的結構化,也可以是元認知,或者由文到道、由思到悟、由知到行的引導等。反思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①解決問題的能力情況。個别學生的個别問題就采取個别輔導的方法單獨解決,如果是大面積上的問題,則下階段要強化訓練此知識點(變式訓練)。②反思教學方法是否能引起學生強烈的學習興趣,激發學生強烈的學習動機。③知識點的訓練程度與知識點的難易程度是否匹配。④某個教學環節失誤的原因是重把握力度不當,還是對學生的指導、點撥不到位。⑤某個教學環節的成功是偶然還是必然等。
教學設計的要求教師的教學目标轉化為學生學習的目标,把學習目标設計成學習方案交給學生。教學重心由老師如何“教”轉變為學生如何“學”,要具有預先性和指導性。 各科的教學方案設計和編寫的一般要求:(1)理清教與學之間的關系,努力給學生提供更多的自學、自問、自做、自練的方法和機會,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增強對學習的興趣。同時教師不能缺位,因為沒有教師的導,學生的學是低效的。(2)引導學生獨立思考,實現掌握知識(學會)與發展能力(會學)的統一,使教學設計成為學生掌握學科知識體系和學科學習方式的載體,教師教學的基本依據。(3)實現個性發展與全面發展的統一。教學設計應該充分考慮和适應不同層次學生的實際能力和知識水平,使教學設計具有較大的彈性和适應性。(4)知識鍊接有效——簡明并相關(目的性強、提升性強)(5)問題探究性強——編寫要精心(啟發學生思維;問題不宜太多太碎;問題應引導學生閱讀并思考)問題設計的關鍵是要使學生意識到要解決教師設計的問題不看書不行,看書不看具體也不行,光看書不思考也不行,思考不深不透也不行,即讓學生通過問題能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學會看書,學會自學。教學設計主要按課時進行,起到激起動機,激發想象;緊扣課标,開闊眼界;重視學法,培養能力;面向全體,層次多樣;結構合理,操作容易。
教學設計中的集體備課程序教學設計中必須落實好集體備課要求,要真正意義上實現資源共享。學科組教師對課時任務的分配可結合組内實際情況,提倡寒暑假的超前備課。具體過程為:寒暑假備課→主備教師備課→備課組備課→課前備課→課後備課。(1)寒暑假備課,指教師個人先了解學生,疏通教材,把握課标,從縱橫兩方面把握知識體系。(2)個體備課:主備教師提前一周根據課标和教材體系以及學生情況确定學習目标、選擇合适的小組合作學習方式以及多種多樣的學科探究方法、建構好課時及單元知識體系、符合學生學情的課堂鞏固訓練題組和達标檢測題,設計教學程序,最終以電子版的形式将導學案初稿提交學科組。(3)集體備課:備課組長召集組員集體審稿,提出修改意見,主備教師按集體意見修改後。
(4)個人細備:上課前一天,任課教師對教學設計再次進行閱讀,在教學設計的教學随筆處加注個人備課内容。 (房濤學習與分享)
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