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話題:什麼是研發質量管理?
産品開發過程中的質量管理,首先是通過DV\PV來驗證産品設計、過程(工裝、工藝)設計,确保産品在全尺寸、功能與性能、可靠性滿足要求,然後再擴展到全生命周期的質量管理,确保交付與售後質量目标的達成。同時,應像生産一樣,在産品開發過程中設置裡程碑或質量門,通過成熟度評審,以确定是否通過質量門,早期發現問題,通過糾正措施及升級流程确保項目質量。
話說前兩天有朋友在群裡問,什麼是研發質量,如何理解研發中的質量管理?可以運用哪些質量管理工具?有人認為,研發是從0到1的創新,質量管理的方法,無法應用到研究管理領域。但也有人認為,從零缺陷的概念來看,一開始設計沒有問題,那是成本與效果最好的,當然需要在研發中控制質量。為什麼會有這樣的争論呢?鮮老師,你怎麼看?
先說我的觀點,我認為之所以會出現這樣的争論,還是大家沒有理解,研發包括了研究與開發,首先研究是從0到1的創新,具有高度的不确定性,無法走常規的APQP及質量管理方法。但是開發是可以的,客戶的需要是已知的,是高度确定的,需要的是完美APQP計劃與完美的執行。
在研究領域,由于創新具有高度的不确定性,我們将創新開發的過程畫一個圖來描述一下,将起點定為A點,基本構想是從A點到B點,有極大的可能在中間會有大調整,在從A點到B點的過程中,所獲取的認知深化了對客戶痛點和解決方案的理解,有可能會将目标轉化為C點,在到達C點後經過進一步叠代,對用戶痛點和解決方案的理解又進了一層,最終到達的可能是D點。
古人雲:有心栽花花不開,無心插柳柳成蔭,其實我開始想要做的是B,但最終我達成或做到的是D,打一個比方,一個早期的網紅開了一個店,直播了目的,是給自己的店帶來人氣,結果店沒有火,人紅了,後面幹脆将店關了,自己幫别人代貨直播。
這就是我們經常談到的創新開發,就是從0到1,是異想天開,獨立獨行,又腳踏實地,從無到有的一種精神。具體的創新開發的方法論,見我以前寫過了一篇文章《為什麼說創新的本質是創造價值》。
我們今天談的開發,與研究不一樣,我們認為所有的變量是可度量的,未來是可以預測的,因此商業模式、用戶痛點和解決方案都具有極高的确定性。
從小質量的概念來講,研發質量就是開發的産品符合要求的程度,那麼質量管理的核心是,驗證開發的輸出,是否滿足設計輸入的要求了。根據APQP的第二階段産品設計與驗證,通過輸出的原型樣件來驗證設計,主要是驗證産品的功能及可裝配性,一般原型樣件制作2-3次,為正式開模打下良好的基礎。原型樣件依據3D數模為基礎,利用手工的方式或借用簡單的工具,由技術人員手工制作出來,然後對樣件進行尺寸測量,再進行試裝,驗證圖紙的尺寸是否能滿足可裝配性。如果不好裝配或幹涉,說明圖紙的尺寸設計是有問題的。再進行功能驗證,查看功能是否達成,如果不達成,說明圖紙的結構、材料選擇是有問題的。原型樣件一般采用簡易工裝制作出來,可靠性試驗如壽命,不強制進行試驗,如果試驗,這些數據也僅僅是參考。當所有的DV原型樣件驗證結束了,一般圖紙就正式凍結了,意味産品設計完成。
所以從DV驗證的角度,質量人員應參與DV設計驗證計劃或大綱的編制,特别要保證客戶要求的功能、性能指标,全部進入到試驗計劃中,不會遺漏。同時,應參與、監督整個試驗過程,确保試驗的結果是真實的,有效的。試驗室的體系保障可以參考ISO/IEC17025試驗室體系來進行。
在APQP的第三階段過程設計與驗證,通過正式工裝制作的樣件來驗證過程設計,主要是驗證全尺寸、全功能與性能、可靠性等所有的内容,一般OTS樣件制造20到30件,是運用正式的凍結圖紙為基礎,利用正式的設備、工裝,由生産人員制作出來,隻是沒有将節拍納入到其中,然後進行全尺寸測量,并進行試裝,如果關鍵尺寸不合格,及試裝幹涉,說明正式工裝設計是有問題的。再進行全功能與性能測試,最終進行可靠性試驗。如果通過驗證,說明正式工裝、模具、設備等已初步具備了大規模生産的條件了。
所以從PV驗證的角度,質量人員應參與PV過程驗證計劃或大綱的編制,特别要保證客戶的功能、可靠性指标,全部進入到試驗計劃中,不會遺漏。同時,應參與、監督整個試驗過程,确保試驗的結果是真實的,有效的。
大多數工廠的開發工程師都認為樣件在功能與性能上測試通過,就表明他的工作結束了,至于試生産,交付質量,那是生産與質量部門的問題了。其實不然,産品質量是設計出來的,設計僅僅花掉5%的成本,但對質量結果的影響是80%。所以,開發質量應拓展到産品的全生命周期來管理。
從項目開發過程拓展到産品的全生命周期過程來看,産品開發質量應包括交付質量和售後質量。項目經理根據質量協議的質量目标、對标樣件分析的報告、對标産品的質量信息、考慮供應商及内部質量現狀、新技術應用情況制定與分解質量目标:
--交付質量目标PPM、售後質量目标IPTV;
--分解的産品設計責任、過程設計責任、供應商責任、生産過程控制責任的質量目标;
--根據顧客要求轉化為内部的質量目标;
--生産過程的工廢、料廢質量目标;
--過程能力Cpk;
再将售後與交付質量目标分解到項目開發中,項目質量目标包括:
--樣件提交一次合格率;
--設備能力目标Cmk;
--測量設備能力目标Cgk;
--産品設計凍結後産品更改次數及産品更改所帶來的損失;
--過程設計凍結後過程更改次數及過程更改所帶來的損失;
--初始過程能力目标Cpk;
--試生産過程審核目标分數;
--試生産産品審核目标分數;
···
在産品的全生命周期來看,産品開發的質量管理包括從了售後目标、交付質量目标PPM,并将其轉化為量産、試生産過程中的質量目标,如過程能力Cpk,一次合格率等,然後再進一步分解到新産品開發過程中的質量目标,如樣件一次測試通過率等。隻有在項目中的質量目标、技術要求達成的前提條件下,交付的質量目标才能達成。具體詳見我以前寫過的一篇文章《為什麼說APQP中質量目标分解很重要》
從大質量的概念來講,研發質量就是産品開發的經營質量,可以對關鍵任務的輸出進行評審,顯示APQP要素的狀态,也可以在項目過程中設置裡程碑或質量門,在到達裡程碑時間節點時,進行成熟度評審,以确定是否通過質量門,早期發現問題,通過糾正措施及升級流程确保項目質量。
在IATF16949的8.3.4.1監視中規定在産品和過程開發的特定階段進行确定、分析、彙總結果的形式來報告,作為管理評審的輸入。當顧客有要求時,按顧客規定的階段向顧客報告産品和過程開發的狀态報告。
在實際研發質量控制中,設置專門的質量控制崗位是比較困難的,本來精通技術的人員在公司就是稀缺資源,還要分配給專門的人員進行質量檢驗,這是不實際的,更多的研發質量是一種質量保證,主要職責是建立研發質量的标準化的流程、制度,并推進如何遵循。
綜上所述,鮮老師認為産品開發過程中的質量管理,首先是通過DV\PV來驗證産品設計、過程(工裝、工藝)設計,确保産品在全尺寸、功能與性能、可靠性滿足要求,然後再擴展到全生命周期的質量管理,确保交付與售後質量目标的達成。同時,應像生産一樣,在産品開發過程中裡程碑或質量門,通過成熟度評審,以确定是否通過質量門早期發現問題,通過糾正措施及升級流程确保項目質量。
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