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鄧州最著名的三座文化名山,兩座以皇帝之名命名,一座有楚山寨…
圖文來源:鄧州熱線
古鄧州有三座文化名山,兩座以夏,商兩朝開國皇帝的名字為名,一座擁有楚國的龐大山寨群,也就是有人提出的楚長城,文化之深厚,簡直使人難以置信。這三座山分别就是禹山,湯山,杏山。
據《南陽府志》記載,禹山,鄧州西南六十裡,為上禹山,亦有禹廟。其南為泉池,平地湧泉,溉田數十頃。東為大瓦寺,世傳為張巡故裡。
可見,這禹山因上面修建有禹山廟而得名。大禹治水有功,被舜帝推舉為皇帝,後來他的兒子啟繼承了王位,從此改禅讓制為世襲制。
一系列文獻證明,大禹就是夏王朝的第一代君主。
難道後人建廟,僅僅是因大禹在丹江治水有功?
其實還另有原因,司馬遷在《史記》中寫到,“南陽,夏人之居也,夏人政尚忠樸,猶有先王之遺風。”大意為,南陽是夏朝人的居住地,夏朝人崇尚忠厚,樸實,到漢代,南陽人還有這種風尚。
如今,南陽其他地方也有很多地名叫禹山的,鄧州東南方向就有一個禹山村。這恐怕與夏朝後人居住于此地有關吧,後人紀念先祖,不是很正常的嗎?
站在禹山頂,就可以遙望與它相鄰的湯山了,這湯山也是大有來頭的,山上就有祭祀商朝開國之君商湯的廟宇,叫成湯廟。為什麼要在此修建,可惜已經難以發現其蛛絲馬迹。
隻有南陽府志上留下下面幾句話。
湯山,州西七十裡,東西兩峰對峙,東峰有成湯廟,下有溫泉,出湯山,有數坎水,四時常溫,能令浴者怡神态,祛痼疾。
在古代,禹山,湯山腳下,都有泉水汩汩流出,流出的還是溫泉,有山有水可賞,還能洗浴,豈不妙哉。
難怪“禹廟晴岚”,在明清時,被評為鄧州八景之一。吸引無數文人墨客留下詩篇。随意拼湊以下幾句:“欲謁峰巅祠,一睹古王顔。溪谷起風雲,人家蒼翠間”。
上世紀七十年代,因修建丹江水庫,鄧州的九重與厚坡劃歸淅川。現在,湯山和禹山的一部分,在淅川縣境内。
杏山依然在鄧州境内,杏山上有多處互相獨立,原始古樸的楚國山寨。
兩三千年過去了,用石片,石塊堆砌的城牆依然存在,城牆外有烽火台,城牆内,有寬闊的跑馬場,有一間一間的兵營,有一個個生火做飯的竈台。
經綜合判斷,此地為春秋末期的楚山寨,也就是楚國将領的屯兵屯糧之地。秦楚著名的丹陽大戰的後方軍事基地應該就在此處。
而今,越來越多的人飲水思源,來瞻仰渠首工程。來緬懷為這項偉大工程流過艱辛汗水,淚水的民工,還有無數的遠離熱土的移民。
這三座文化名山,也都舊貌換新顔,或被建成地質公園,或被建成遊樂場,再次煥發出新的生機。
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