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煥義
2018年中秋節前夕,我打起行囊參加了一次黃山遊活動。這次遊覽共遊覽了黃山、千島湖(新安江水庫)、宏村三個景點。我們遊覽的第二站就是黃山。
這天一早,我們一行人就從住宿地點乘着大巴車,奔向黃山景區。在去往景區的路上,我們被山嶺的起伏,山澗的溪流,當地古老粉牆的徽建築所吸引,總是目不暇接的觀賞,景緻的美麗、大自然的魅力激發人們邊看邊思考。導遊也在身旁不停的介紹徽州地區的人文曆史、山川風物等等,我們聽着也感到格外有滋味。
據導遊講解:黃山,原名黟山,因很早在中華的始祖黃帝軒轅練丹于此而更名為黃山。方圓約有三百餘裡,所占面積涉及太平、宣城、歙縣三個縣。徽州在很久以前就有“八山一水半分田”的傳說。當地還有一個民謠:“頭世不修,生在徽州,十三四歲,往外一丢”。意思就是,黃山當地的人十三四歲就要跑到外地謀生,車推或者用扁擔挑着茶葉、歙硯,要步行踏遍成百上千個山嶺,然後沿着新安江、錢塘江、大運河等大江大河到全國各地經商,終于造就了全國的一大商派——徽商。
當車行至湯口處,老遠就望見這裡有一個上面寫有“黃山”的石牌坊,據導遊說這裡就是黃山的南大門。湯口是一個毗鄰風景區的鎮,衆多賓館樓舍林立,為接待住宿的客人提供了方便。導遊講解說:這裡以溫泉聞名于世界,明朝偉大的地理學家和旅行家徐霞客當年就曾“浴于湯池”,可見這裡的溫泉知名度之高。
當我們逐步進入景區時,看到的遠處群山漸高,我們所乘的汽車盤山而上。夾道兩邊竹林茂密,一種臨近幽境的趣味油然而生,這裡似乎蘊藏着豁然開朗的大自然的奧秘色彩。
我們繼續前行,當行至慈光閣時,我們分成幾撥人,每撥四至六人,分别乘上了纜車,剛一坐上纜車瞬間,就沖入淩空并且壁立萬仞的岩壑上面,很多人不怕恐高連忙快速拍照。大家歡笑着,有的還站起來四周觀望,大家似乎置身于玉屏峰。玉屏峰介于天都峰、蓮花峰二峰之間。我們看到的是不僅有各種樹木花草,更有劈地摩天的奇峰怪石。常年不老的松樹很多都長在石隙中,可以說枝虬葉短、蒼郁蔥茏,剛勁有力、堅韌挺拔。這裡常年大部分時間都是雲煙飄忽不定,時晴時雨,且一年一多半時間都會下雨。導遊說這就是黃山的特點之一。
徐霞客在他的遊記中寫到黃山時這樣表述:“左天都,右蓮花,背倚玉屏風。兩峰秀色,俱手可攬。四顧奇峰錯列,衆壑縱橫,真黃山絕勝處。”
我們沿着石階,遊覽了約1000米左右,到了文殊院景點。文殊院景點背面緊靠玉屏峰。獅石、象山“警衛”左右。獅石上刻有開國領袖毛澤東手書的“江山如此多嬌”幾字,右側,有一棵蒼勁挺拔的迎客松,正在“微笑着”迎接遊客。導遊還介紹了送客松等多種名樹這裡是代表黃山的重要景觀之一,遊人竄動不停,都争相在此留影紀念。
我們還遊覽了文殊院,并站在文殊院一隅,透過雲霧,直接望到了崔嵬且峥嵘的天都峰和蓮花峰二座巍峨的山峰。
當我們遊趣正濃的時候,繼續向蓮花峰遊覽,但天公不作美,突然下起了一場較大的雨,幸虧我們早準備了雨具,沒有耽誤行程。我們在導遊引領下快速看了蓮花、天都二峰,最後直插光明頂。
雨時下時停,我們行至百步雲梯,隻見山間雲霧缭繞,望山間望去好像莅臨絕壁。突見有一個高聳的岩石,似乎擋住了我們的去路,又仔細一看,似一隻鳌魚張開大嘴,原來這是鳌魚峰。我們從森然可畏的鳌腹中穿出,大家又是一陣拍攝留念,在這萬丈山崖的半空中欣賞了大自然的美景,真是在膽怯中領略了大自然的另一番滋味。
大約時間在下午兩點左右,在白雲賓館吃中飯。然後又看了一些景點,結束了黃山的遊覽。
總之,黃山的奇松、怪石、雲海、溫泉“四絕”,給我們留下了極為奇特的印象。親自體會到“五嶽歸來不看山,黃山歸來不看嶽”這一美稱的滋味,以後有機會我還要再次遊覽黃山。
作者寫于2019年2月
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