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君明
教師在語文作業的設計上要轉變觀念,以學生為本,面向全體,立足差異,分層設計,減少機械重複,增加思維含量,使學生最大限度拓展學習空間,減輕課業負擔,調動學習興趣,激發學習的積極性和自主性,以發展個性,提高語文能力和素養,為新課标下的語文教學增添應有的活力與魅力。
如何優化作業設計呢?
一、作業設計差異化從教育心理學角度看,學生的身心發展由于先天條件、社會環境以及後天諸多因素的影響,在文化背景、閱讀經曆、寫作能力、學習動機、學習速度和習慣方面存在差異,他們的思考方式、學習需要、學習優勢和學習風格也各不相同。如果讓有差異的學生做無差異的作業,勢必會造成有的學生“吃不飽”,有的學生“吃不了”的現象。這樣,學生語文能力的發展就會受到遏制。承認并尊重這種差異性,是主體性學習的一個重要特點。因此,教師在布置作業時,一定要重視學生的個體差異,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分别設定不同難度的作業,使作業有一定的層次性和發揮性,便于學生選擇練習的量度和難度。
在教學中,我經常根據題目的不同難易程度設計作業,分為必做題和選做題。作業既有較簡單的鞏固性作業,也有偏重于理解、想象、運用等能力訓練的靈活多樣的題型,可以讓學生根據自己的能力和需要去選擇。
學了《趙普》一文,我布置如下作業:1.重點句子翻譯。2.背誦課文。3.從第二段的細節描寫中,你可以看出趙普有什麼樣的性格特征?你認為太祖是怎樣的一個人?4.趙普不畏強權,大膽舉薦,這種精神值得我們學習。請把你在日常生活中發生的類似的事情記下來,并談談自己的感想。其中前3題為必做題,目的是讓學生鞏固所學知識,加深對文章的理解和對主旨的把握。第4題為選做題,目的是讓學有餘力的同學對現有知識進行進一步拓展,加強個性化的理解和感悟。這樣的作業布置不僅能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要求,讓學生根據自己的情況選擇,使不同層次、不同水平的學生都能體會到成功的樂趣,而且能發揮學生的學習主動性,提高作業的針對性,讓學業負擔停留在适當的位置上。
二、作業形式多樣化初中學生個性活潑,思想敏捷,對事物充滿了好奇心,喜歡接受新鮮事物,如果作業設置得機械、老套,是很難激起學生完成欲望的。傳統的語文作業大多停留在“讀、寫”等簡單機械的練習,如果使作業從“讀、寫”的單一形式中走出來,聽、說、讀、寫全面開花,将聽、說、讀、寫與演、唱、畫、遊戲以及參觀、訪問等學生喜聞樂見的活潑形式巧妙結合,能使作業富有趣味性,具有吸引力,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如《三峽》一文,作者郦道元向我們描繪了三峽雄奇險峻的山勢,奔騰湍急的江流,峰插雲天的夾岸,松柏蔥茏的勝景,向我們展現了一幅幅風格迥異、色彩鮮明的風景畫。為了讓學生更好地領略三峽壯麗的風光,感悟文中的山水之美,培養學生對祖國山河的熱愛之情,我設計了兩個作業:1.三峽四時之景,各有千秋,請抓住其中一個季節的景色特點,用你的畫筆把它畫出來。2.作者從“形、色、聲、情”等多角度描寫三峽,請你結合自己的感悟,發揮想象,把文章改寫成一篇散文。這兩項作業,打破了原有文言文的翻譯課文的作業傳統,充分調動學生學習文言文的積極性,使學生在理解課文的基礎上發揮想象,更好地感悟文章的山水之美、語言之美。
學了文天祥的《過零丁洋》一詩,我及時補充了他在同一時期寫的詩歌《過無錫》,介紹了文天祥三過無錫的故事,并據此内容設計了對比閱讀的題目。通過練習,同學們不僅加深了對詩歌内容的理解,增加了對無錫人文曆史探究的興趣,更進一步感受了文天祥英勇頑強的戰鬥精神、視死如歸的高風亮節、慷慨激昂的愛國熱情、堅貞不屈的民族氣節。
三、作業内容趣味化蘇霍姆林斯基認為:“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大都依賴于興趣。”教學的實踐也證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是學生學習的不竭動力。如果學生對學習産生了興趣,其學習的熱情必然會高漲,學習效果必然會顯著提高。然而時下有些語文作業形式一成不變,内容枯燥乏味,非常不利于學生語文能力的提高和綜合素質的培養。語文作業應當設計一些具有趣味性的内容,用趣味作業調動學生的興趣,使學生在做作業的過程中獲得快樂的情感體驗,變“要我做”為“我要做”。這既符合學生的心理特點,又體現了語文的學科特點。
如學了歌詞《我的中國心》後,我就帶領同學們配樂演唱,感受海外遊子對祖國的拳拳赤子之心,激發同學們内心的愛國熱情;學習朱自清的《春》後,我讓同學們仿照課文,任意選取一個角度寫一個小片段,去尋找身邊的春天,感受春天的氣息;學了《皇帝的新裝》、《變色龍》等故事性強的課文,我讓同學們排演課本劇,還原故事現場,感受文章主旨;學習了《孔乙己》後,我讓同學們發揮想象,續寫課文,介紹一下孔乙己用雙手撐着離開鹹亨酒店以後的遭遇。應該說,比起常規的抄寫練習,這些作業形式更為活潑,更富有趣味,但是完成的難度是較大的,可是出乎意料的是,作業完成的情況卻比想象的好許多,學生不但不把它們看成是負擔,能按時完成,而且還花了很多時間,把他們自己的作業完成得與衆不同,獨具匠心,可以說以作業為樂。
由此可見,富有創意,形式新穎、内容聯系實際并有一定的趣味性的作業,不僅激發了學生濃厚的作業興趣,而且培養了學生動手,動腦,想象,思維等多方面的能力,使學生在一種愉悅的環境中,體驗到尋覓真知和增長才幹的成功樂趣。
四、作業方式自主化學生在作業的過程中,不應是一個“被動吸取知識、記憶、反複練習、強化儲存”的過程,而是“以積極的心态,調動原有的知識和經驗,嘗試解決新問題,同化新知識,并積極建構新知識”的主動學習的過程。
新《語文課程标準》積極倡導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要求以現行教材或學生對周圍世界和生活實際中的問題為基本探究内容;以學生獨立自主學習或合作讨論為學習的形式,運用探究式的科學學習方法,來促進語文綜合能力的提高。語文課程必須根據學生身心發展和語文學習的特點,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欲,鼓勵自主閱讀、自由表達,充分激發他們的問題意識和進取精神,關注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因此,教師的作業設計應該充分體現學生學習的自主性。
我們曾大膽摒棄傳統的《寒假作業》,創造性地讓學生自主完成寒假作業。每個學生自主收集整理自己在這一學期以來所寫的作文和随筆,把它們編寫成冊,完成個人的首部《作品集》。同學們給自己的《作品集》精心設計了封面,并且都取了一個個别緻新穎的書名,如《瑣憶》、《暗語星空》、《浮光淺夢》等,一個個充滿靈氣的書名,代表了同學們心中一個個美好的文學之夢。打開封面,映入我們眼簾的是同學們為這個作品集設計的“序言”,它既可以讓家長、朋友作序,也可以介紹書的内容,自己的成長經曆,當“作家”的感受等,内容不拘一格。同學們都努力嘗試着用生動的文字去展現多姿多彩的生活,用稚嫩的筆,描繪生活的絢爛。“序言”之後是《作品集》的目錄,同學們把自己的作品分類歸納,編緝成一個個小欄目,這些欄目,分門别類地記錄了同學們成長的足迹,記錄了他們成長中的所思、所想、所感。每一頁作品,同學們也精心地進行版面設計,或插圖,或繪彩,或邊框,無不體現同學們的匠心獨運。這本《作品集》采用活頁的形式,我們可以把自己今後作文中好的作品,源源不斷地彙編入冊,初中三年下來,定能編出一本屬于自己的厚厚的個人作品集。
優化初中語文作業設計,必須關注學生個體的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注重學習與生活的結合,理論聯系實際,學以緻用,使學生學習的知識得以鞏固,思維得到鍛煉,在豐富多彩的作業中感到學習的興趣,合作的愉快,成功的喜悅,使個性得到張揚。這樣的作業能架起師生間心靈和信息交流的橋梁,成為學生充分展示自我的重要平台。
(作者單位: 無錫市廣豐中學)
上一篇
國學 精髓
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