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健康養生 > 正文

(文君然播講)長瘊子,因為血不通!老中醫人治瘊子的驗方,請看

(本文僅供學習、參考,不能替代醫囑和處方,文中所述配伍、方劑,必須在中醫師當面辨證指導下來借鑒、應用,切勿盲目嘗試!)

本文理論依據:《中醫病因病機學》、《諸病源候論》

你好,我是中醫人,文君然。

實實在在做科普,踏踏實實講中醫。

我的目的,就是要把貨真價實、源于臨床的中醫知識,原汁原味地呈現給讀者。

現在我要給你講一張,中醫先賢治療瘊子的醫案故事。

瘊子,就是尋常疣之類的疣子。這在很多人身上是多見的。

話說有這麼一個人,男子,姓張,當時才26歲。

這個人啊,大概在一個月前,發現自己脖子那地方,長出來一個瘊子。他覺得挺鬧心,就去抓撓。

結果,這一撓,壞了,當時就出血了。

出血以後,這猴子就好像是被激活了一般,開始逐漸增多,最後經過一年的發展,患者竟然滿身是瘊子,大大小小,密密麻麻!有的,如豌豆一般。有的,如綠豆一般。

好家夥,這陣仗,誰見過啊?患者所求之醫,看了以後都連連擺頭,表示自己無能為力。

結果,找來找去,患者找到了一位醫家,叫做王建孚。

這個老先生,現在的人幾乎就不知道了。他生于1916年,是張簡齋的學生,生于南京,後來抗日期間随老師到四川行醫。在後來,他就在重慶地界挂牌行醫,凡40多年,對中醫内科雜病頗有心得。

刻診,見患者滿身疣贅,大小不一,令人毛發悚然。脈弦小而澀,舌質暗紅,苔薄白。

說實話,盡管王建孚老前輩也是見識多廣,但面對患者這一身的瘊子,也是有點發懵。他告訴患者,這樣的情況,他也沒見過。所以,隻能嘗試拟方,試試看。如果治得好,算是幸運。治不好,也在情理之中。

于是,王師書方一首:

羌活9克,防風9克,白蒺藜15克,白芷9克,當歸須12克,白鮮皮12克,川芎9克,赤芍12克,地膚子12克,紅花12克,桃仁12克,千裡光30克,桑枝30克,一共是5劑,水煎服。

王師囑咐,一定要有耐心。瘊子這麼多,這麼重,可不是一天兩天就能治好的。必須做好長期用藥的準備。

結果怎麼樣?事實,令王師自己也沒想到。服藥四劑之後,患者全身的瘊子都脫落了,一個不剩!最後一劑藥喝完,停藥。随訪10多年,未曾複發。

這樣的效果,令王建孚老前輩感歎。患者本人也是沒想到。區區五副藥,就把問題徹底解決了。

這裡頭是怎麼回事呢?

首先,瘊子快速擴散,逐漸漫及全身,這用中醫的視角來看,要考慮風邪外襲了。就好比一陣風吹來,吹得瘊子哪兒都是了。

但問題是,這瘊子怎麼就能“随風吹遍全身”呢?别人也有瘊子,别人怎麼不這樣呢?

答案,在于患者血瘀,他的血不通。

你看,此人的舌脈,屬于脈弦澀而舌質暗紅。什麼意思呢?脈澀,說明血瘀。舌暗紅,說明淤血阻滞,氣血運行不暢。

也就是說,患者血瘀,脈絡不暢,正氣不足,于是才給風邪客于肌表,疣贅布滿全身的機會。

根兒,在這裡啊!

所以說,中醫要想治療,必須活血、祛風。

好,你來看王師的配伍——

羌活9克,防風9克,白蒺藜15克,白芷9克,當歸須12克,白鮮皮12克,川芎9克,赤芍12克,地膚子12克,紅花12克,桃仁12克,千裡光30克,桑枝30克。

這裡頭,桃仁、紅花、赤芍、川芎、當歸須,這些都是活血化瘀的。羌活、防風、白蒺藜、白芷、千裡光、地膚子、白鮮皮,這些是祛風止癢散邪的。桑枝,走人體肢表,可以引藥性直達表皮經絡。如此,可謂标本兼治。

其實,這種活氣血和祛表邪兼顧的治療方法,在中醫曆代醫家的論述中,是有過先例的。你要是感興趣,就翻閱一下《諸病源候論》,那裡頭就有十分細緻的講解。

當然了,現實生活中,不一定人人都會如醫案裡這樣,瘊子滿全身。但是,疣贅頻發、此起彼伏的人,還是不少的。我建議讀者朋友,能夠明白血瘀、風邪兩件事兒,對疣贅一病的誘發作用。如果采用活血養血加祛風的辦法應對,或許會獲得良效。當然,前提是,患者的舌脈确有血瘀之象。證不屬血瘀,就不能用。

醫案裡的配伍,就當成是參考,給你啟迪思路用。非專業讀者,請在中醫師辨證指導下來借鑒、應用。中醫界同行,你好好借鑒借鑒,别以為老一輩的中醫人,他們的技術水平就不如現在的人。

好了。這個事兒,我就說這麼多吧。文老師感謝你的閱讀。

你可能想看:

有話要說...

取消
掃碼支持 支付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