喬凡尼·貝利尼(Giovanni Bellini 1430—1516)意大利威尼斯畫派畫家。
貝利尼是意大利威尼斯畫派創始人,并使威尼斯成為文藝複興後期的中心。他創新了許多新的題材、在繪畫形式和配色上帶給大衆新的感受,将文藝複興的寫實主義提升到另一個新的境界。在喬凡尼·的早期畫作中,他使用蛋彩畫法,将樸素、死闆風格的宗教感情和溫和的人性做深度的結合。在他繪畫生涯的初期,姐夫曼泰尼亞給了他很深地影響,并且從他那裡學到了如雕刻般的畫像風格、對輪廓線條的感覺與掌握、和偶來的靈感創作。
威尼斯畫派的主要奠基人是貝利尼家族父子三人,即父親雅科波·貝利尼、其子詹蒂萊·貝利尼和次子喬凡尼·貝利尼,他們最初的藝術都從佛羅倫薩畫派的作品中得到啟迪。成就卓著者唯喬凡尼·貝利尼,德國文藝複興大師丢勒稱他為威尼斯最卓越的畫家,也有人頌揚他可與達·芬奇并駕齊驅。
意大利 喬凡尼·貝利尼 《聖母與小樹》,布面油畫,58cm×74cm,1487年
喬凡尼早期作品是模仿姐夫曼泰尼亞,因此風格相近,表現手法比較生硬。在15世紀50年代中,喬凡尼的藝術逐漸表現出明朗和甯靜的境界 ,得益于研究弗朗切斯卡的成就 。在喬凡尼的畫中色彩受到重視 ,表現出強烈而潤澤的效果 ,明暗漸進畫法得到廣泛的采用, 他的素描也擺脫了原先的生硬呆闆,人物的背景開始描繪美麗的自然風景,使畫面充滿田園詩意 。他所描繪的人物蘊含深厚的人性,充溢着樂觀的精神。他的藝術創造曆程,表明他是位堅定的人文主義者,是一個詩情橫溢,富于幻想的風景畫奠基人,卓越的色彩畫家,為兩位大弟子喬爾喬内和提香的藝術發展奠定了基礎,成為文藝複興晚期威尼斯畫派的宗師。
文藝複興的核心是對人自身價值的肯定和贊頌,因此,藝術題材中出現描繪人體,表現人體美的作品。在以享樂為追求的威尼斯尤為發達,喬凡尼·貝利尼可謂先驅者。在《裸女照鏡》中,人體已成為畫中的主體藝術形象,豐滿、健壯、充滿生命力的、有血有肉有思想情感的人,代替了蒼白的神,它标志着黑暗的中世紀的結束和新時代的到來。畫中裸女擡手照鏡的姿态和随意搭在身體上的長巾,使人體既袒露又含蓄。畫家運用豐富的色彩和細膩的筆觸塑造了飽含生命力的柔軟肌體,畫面色塊的配置既有冷暖對比又和諧呼應,畫中的人體曲線多變與背景橫豎直線的單純分割形成強烈對比,造成剛柔相濟的藝術效果。透過背景的窗戶,可見無垠的藍天,白雲深處的一線曙光升起,照耀着丘陵大地,和平甯靜的大自然和豐豔嬌麗的人體相映成輝,充分表現出畫家肯定人性和歌頌大自然的人文主義精神。
喬凡尼·貝利尼藝術特點
貝利尼在1470年間的作品向世人展現了他更寬廣的繪畫視野和不同的表現形式,而他的個人風格則成為文藝複興後期中威尼斯繪畫的基本特性。在1475年,貝裡尼從佛蘭德斯的油畫中,領悟了使用“油性媒界”的畫法。此後他就它拿來代替蛋彩畫法,這個改變使他在用色上能夠呈現更深濃的顔色,而且他發現在描繪顔色、光、空氣、物質之間的相互作用上,有更多的發展空間。因此,使他後來的畫作能夠将固體和空間之間的區别加以模糊,空氣成為兩者之間的中介;表現輪廓的線條也就在他的畫中逐漸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光和陰影的交替。
在風景畫方面,貝裡尼将一種起源于佛蘭德斯的細部描繪和意大利式畫風相結合,這是以前從來沒有藝術家做到過的。此外,他創作了一系列描繪聖徒環繞聖母的祭壇飾品,這些重要的曆史文物同樣地具有開創先例的深遠意義。在這些作品中,無論是人物、空間、光、架構或是風景的描繪,貝裡尼似乎都能輕而易舉地将複雜而和諧、安詳又莊嚴的宗教特質完美地溶為一體,達到平衡。
喬凡尼·貝利尼在繪畫創作中,聖母是較為喜愛的描繪題材,而他筆下的聖母子處于一層金色的光芒之中,綠色和檸檬黃在畫面上造成溫暖甯靜的效果,具有古典主義的明朗和溫馨。喬凡尼·貝利尼的後期繪畫作品都取材于世俗作品。如《諸神的宴會》、《湖上聖母》、《裸女照鏡》、《萊昂納多·洛勒丹公爵》等
喬凡尼·貝利尼藝術成就
與佛羅倫薩畫派相比,威尼斯畫派要形成得晚些。在威尼斯,15世紀後期人文主義繪畫才發展起來。因為受哥特式藝術樣式的影響,這裡的藝術家更多地注意運用線來造型,并且注重繪畫的整體效果和色彩效果。威尼斯畫派是文藝複興藝術中的一朵奇葩。它的奠基者是兩大美術世家--維瓦裡尼家族和雅各布·貝利尼家族。貝利尼繪畫世家共有父子3人:雅各布·貝利尼,其子貞提爾·貝利尼與喬凡尼·貝利尼。有的評論家曾經認為,15世紀意大利北方美術的天才似乎都集中在威尼斯畫家貝利尼一家,而喬凡尼·貝利尼是其中最出色的一位,他與哥哥貞提爾都是自小向父親學畫的。喬凡尼·貝利尼的父親雅各布·貝利尼是在14世紀就服務于宮廷的著名畫師,他在繪畫中運用自己的想像力和創造力,開始突破哥特式藝術的程式,創造出自己的風格,這對自己兩個兒子影響很大。尤其對喬凡尼·貝利尼日後确立威尼斯畫派這一特殊畫風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在貝利尼的生涯末期,他已成為當時最偉大的風景畫畫家之一。他的描繪戶外光線的能力是如此高超、熟練,使得觀賞者不僅能分辨出是哪個季節,甚至還可看出是哪個時辰。貝裡尼一直活到能夠親眼目睹他所創立的畫派在藝術界占有一席之地。他深深地影響了他的學生,其中喬爾喬内和提香甚至比他要有名。在1516年,貝裡尼于威尼斯逝世。德國畫家丢勒曾說:“他雖已老,但他仍是最好的畫家。”在他發展成一位偉大藝術家的65年中,他把威尼斯 的繪畫到由鄉村落後的風格帶到文藝複興的前線,成為西方藝術的主流。
喬凡尼·貝利尼代表作品
諸神之宴、湖上聖母、裸女照鏡、萊昂納多·洛勒丹總督像、在花園裡苦惱、小樹與聖母像、狂喜中的聖弗朗西斯、聖母與聖徒
《裸女照鏡》
意大利 喬凡尼·貝利尼 《照鏡子的婦人》 闆上油畫 縱62厘米 × 橫79厘米 維也納藝術
《裸女照鏡》文藝複興的核心是對人自身價值的肯定和贊頌,因此,藝術題材中出現描繪人體,表現人體美的作品。在以享樂為追求的威尼斯尤為發達,喬凡尼·貝利尼可謂先驅者。在《裸女照鏡》中,人體已成為畫中的主體藝術形象,豐滿、健壯、充滿生命力的、有血有肉有思想情感的人,代替了蒼白的神,它标志着黑暗的中世紀的結束和新時代的到來。畫中裸女擡手照鏡的姿态和随意搭在身體上的長巾,使人體既袒露又含蓄。畫家運用豐富的色彩和細膩的筆觸塑造了飽含生命力的柔軟肌體,畫面色塊的配置既有冷暖對比又和諧呼應,畫中的人體曲線多變與背景橫豎直線的單純分割形成強烈對比,造成剛柔相濟的藝術效果。透過背景的窗戶,可見無垠的藍天,白雲深處的一線曙光升起,照耀着丘陵大地,和平甯靜的大自然和豐豔嬌麗的人體相映成輝,充分表現出畫家肯定人性和歌頌大自然的人文主義精神。 裸女照鏡,1515 年 ,62x79cm,闆 油彩,維也納藝術史美術館
《牧場聖母》
作品具有威尼斯畫派的風格。畫家以流利的筆觸和絢麗的色彩,描繪了在牧場上的聖母瑪麗亞及聖子間的委婉、細膩、憫愛的母子之情。此畫不僅描繪了宗教故事情節,還表現了現實生活對宗教題材的變異,使作品流露出動人的情感。畫面色彩明朗,透視技法使作品有極強的縱深感,平添了畫面中的祥和氣氛。同時可以看出尼德蘭繪畫風格與技巧的端倪。
《衆神聚宴》
意大利 喬凡尼·貝利尼 《照鏡子的婦人》 闆上油畫 縱62厘米 × 橫79厘米 維也納藝術
陽光燦爛、風光明媚、歡悅明朗是威尼斯畫派的主要特點。
《衆神聚宴》中表現了這種歡快而令人神往的文藝複興時期的理想畫面。作者貝利尼是威尼斯畫派著名畫家,對威尼斯地區的自然景觀、人文景觀有着深切的感受,他把自己對理想人生的追求,對歡快精神的向往,及對無拘無束的生活方式的憧憬,借神話傳說淋漓盡緻地表達出來。在這裡,《衆神聚宴》是現實人生的聚宴,是威尼斯和平甯靜、歡樂祥和生活的轉喻,它折射出威尼斯人享受人生、自由狂歡、無拘無束的社會風尚,展示了美麗的生命詩意和彼岸世界的誘人圖景。
《莊園之憂郁》,約1460-1465年,81X127CM,倫敦 國家畫廊藏
這幅作品是貝利尼早期以線描為主體的傑作。畫中的耶稣正跪在西馬尼(Gethsemane)一角的橄榄山(Mouunt of Olives)上一塊突出的岩石山祈禱,在他的下方,原本應當醒着的三名門徒彼得(Pseter)、雅各(Jacob)、約翰(John)正在沉睡。黎明即将來臨,耶稣将要面臨苦難與死亡,漫漫長夜即将結束。就在出現于雲端的天使端岀象征耶稣受難的聖杯的同時,為一群士兵帶路的猶大(Judas)出現在遠方,耶稣被出賣的時刻即将來臨。
故事背景的風景完全一新《新約聖經》裡的描述,為整幅畫增添了不少真實的氣氛:朝陽将稀疏的雲朵染成了橙色及粉紅色,布滿整個畫面的黎明曙光,不僅表示夜晚即将結束,還為畫面增加了些許神秘的效果,并象征着希望、複活、與救贖。
意大利 喬凡尼·貝利尼 《狂喜中的聖法蘭西斯》,油彩 畫闆,124.4cm×141.9 cm,1480年,美國紐約弗立克美術圖書館
《狂喜中的聖法蘭西斯》是訴說着一個聖經故事,但是背景的風景卻占了畫面四分之三的空間,究竟這是一幅宗教畫,還是一幅風景畫呢?據聖經的記載,聖法蘭西 斯在拉宛那山靜修,看到一個有六個翅膀的天使,但是畫中既沒有天使,也沒有山巒。我們隻能猜測貝裡尼隻是借用這個聖經題材來炫耀他的風景技法表現。從畫中 投影來看,聖法蘭西斯對着陽光,從他的姿勢來看,似乎在向神禱告,或許他得到神的啟谕,因而狂喜。不管如何,我們大緻可看出畫中的風景是作為一種象征:光 是神的象征。在聖法蘭西斯背後是一個木架,上面爬滿藤蔓。木架暗示着耶稣所釘的十字架,而藤蔓則回應耶稣所說的話:“我是藤,你是枝。”在此貝裡尼借用風 景達到兩種象征的意義:一是透過景物的安排,傳達出神聖的氣氛。二是透過畫中的景物來寓意,如騾子左方的鶴一向被視為警戒的象征。
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