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朗讀】
《論語》是孔子的弟子和再傳弟子編撰的,記載了孔子一生主要的言語和事迹。編者将《論語》分為20篇,共492章,大約兩萬五千字左右。每一篇有一個篇名,這一篇的各章都是圍繞這個中心思想展開的。所以我們要深刻理解論語中的話語和蘊含的哲理,首先就得要弄清楚每一篇的脈絡和主題思想。
《論語》的第五篇叫《公冶長篇》,共28章。上一篇《裡仁篇》說仁德是自身内心的修養,那麼接下來的《公冶長篇》和《雍也篇》主要展現仁德的外在特征,以及在行仁過程中所遭遇的種種情形。
《公冶長篇第五》和《雍也篇第六》是姊妹篇,兩篇都是評價人的得失,但有什麼區别?從公冶長和冉雍這兩個人的角度來分析,就可以看出端倪。其一,公冶長受到冤枉坐過牢,冉雍沒有受到過誤解。其二,公冶長終生治學不仕,是一個普通的君子。冉雍有君王南面之才,有非凡的政治才幹。那麼我們大概就清楚了,第一個區别,《公冶長篇》中的人大多受到過質疑,有點平反的味道,而《雍也篇》中的人大都是正面形象。第二個區别,《公冶長篇》偏重于個人的修養,而《雍也篇》偏重于治國為政之道。下面我們依次梳理一下各章的銜接關系和哲理。
第1章,子謂公冶長:“可妻也。雖在缧绁之中,非其罪也。”以其子妻之。
本章展現了孔子擇婿的标準。公冶長受到過不公正的遭遇,《論語》編撰者把本篇命名為《公冶長篇》,就是想把公冶長作為一個典型,告訴我們如何正确評價人的過失。
第2章,子謂南容:“邦有道,不廢。邦無道,免于刑戮。”以其兄之子妻之。
展現孔子擇婿的另一個标準,孔子接着評價南容适的為人處世之道。
第3章,子謂子賤:“君子哉若人!魯無君子者,斯焉取斯?”
孔子為受到質疑的子賤正名。
第4章,子貢問曰:“賜也何如?” 子曰:“女,器也。”曰:“何器也?”曰:“瑚琏也。”
本篇的前三章,孔子分别評價了公冶長、南容和子賤,可能子貢對老師表揚其他同學心有不甘,便迫不及待地問對自己的評價。
第5章,或曰:“雍也,仁而不佞。”子曰:“焉用佞?禦人以口給,屢憎于人。不知其仁,焉用佞?”
孔子為冉雍的沉默寡言不善言辭正名,孔子贊賞仁厚之德,不喜歡花言巧語。
第6章,子使漆雕開仕,對曰:“吾斯之未能信。”子說。
孔子贊賞漆雕開的做官态度,孔子從其身上看到了謙讓好學與沉着不躁的品行,漆雕開沒有沾染上急功近利的毛病,他的做法符合孔子先做人後做官的原則。
第7章,子曰:“道不行,乘桴浮于海。從我者,其由與?”子路聞之喜。子曰:“由也好勇過我,無所取材。”
孔子對子路的勇敢精神既喜愛又擔心。
第8章,孟武伯問:“子路仁乎?”,子曰:“不知也”。又問,子曰:“由也,千乘(shènɡ)之國,可使治其賦也,不知其仁也”。“求也何如?”,子曰:“求也,千室之邑,百乘(shènɡ)之家,可使為之宰也,不知其仁也”。“赤也何如?”,子曰:“赤也,束帶立于朝,可使與賓客言也,不知其仁也”。
孔子實事求是地評價弟子,并沒有誇大其詞。
第9章,子謂子貢曰:“女與回也孰愈?”對曰:“賜也何敢望回?回也聞一以知十,賜也聞一以知二。”子曰:“弗如也,吾與女弗如也。”
孔子贊賞子貢有自知之明。
第10章,宰予晝寝。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糞土之牆不可杇也。于予與何誅?”子曰:“始吾于人也,聽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聽其言而觀其行。于予與改是。”
孔子對宰予的言行不一提出了嚴厲的批評。
第11章,子曰:“吾未見剛者。”或對曰:“申枨。”子曰:“枨也欲,焉得剛?”
孔子對申枨的所謂剛強提出了善意的批評,并提出了“無欲則剛”的理念。
第12章,子貢曰:“我不欲人之加諸我也,吾亦欲無加諸人。”子曰:“賜也,非爾所及也。”
上一章說“無欲則剛”,本章繼續闡釋人的“欲望”的話題,并告誡子貢紮紮實實修身養德,避免不切實際的好高骛遠。
第13章,子貢曰:“夫子之文章,可得而聞也。夫子之言性與天道,不可得而聞也。”
上一章告誡子貢不要好高骛遠,本章緊接着便展現子貢的不足。
第14章,子路有聞,未之能行,唯恐有聞。
上一章說子貢很少得聞孔子“性與天道”的言論,是因為境界還未達到。如何盡快提高自己的境界,要從一點一滴做起,這一點我們可以學一學子路。
第15章,子貢問曰:“孔文子何以謂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學,不恥下問,是以謂之文也。”
孔子客觀評價衛國的賢大夫孔文子。
第16章,子謂子産:“有君子之道四焉:其行己也恭,其事上也敬,其養民也惠,其使民也義。”
孔子客觀評價鄭國偉大的政治家子産。
關注公衆号“把經典還給老百姓”,跟着張武忠老師學習《論語》、《道德經》、《周易》等國學經典。
版權聲明:圖片版權屬于原作者。若涉及版權問題,敬請原作者聯系我們,立即處理。
合作QQ:304622491
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