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金融這門生意
生意就是買賣,就是以賺錢獲利為目的的交易。不賺錢的生意,也叫虧本的買賣,要麼做不下去,要麼就是另有原因,比如金融領域的龐氏騙局,你要它的利息,它要你的本金。所以說,種地賣糧是生意,開滴滴送快遞是生意,包括走私軍火販賣毒品都是生意。金融也是一樣,拉存款賣保險是生意,發債IPO也是生意。
賺錢是生意的基本條件,也是主要目的。也許很多人會覺得這麼說過于絕對,因為有些生意(我們在這裡可以叫做企業更好聽)、有些企業的目的是“讓天下沒有難做的生意”、“用科技讓複雜世界更簡單”、“用戶為本,科技向善”等等,這不是聽起來很偉大,至少很沒有銅臭味兒麼?!
也許他們說的是真的,也許。但我們在這裡不是抒發情懷,而是談能洞悉金融萬象的認知,情懷這東西對我們的認知有時候是一種誤導。
比如說,
“讓天下沒有難做的生意”的這家公司主營業務是賣假貨和逃稅;
“用科技讓複雜世界更簡單”這家公司主營業務是賣假藥和推薦害人的醫院;
“用戶為本,科技向善”的這家公司主營業務是遊戲,那種讓人玩了就上瘾的遊戲。
這才是企業的真實面目。
另外,我們說做生意的目的是賺錢,并不是說一定是靠經營利潤賺錢,而是說,隻要能賺錢,基本上咋整都行。比如說,一個企業天天虧錢,但是還能天天投資,為什麼會有這樣的“奇怪現象”?
這個現象一點兒也不奇怪。我們看看企業的現金流報表就知道,企業的現金分為經營性現金流、投資性現金流和融資性現金流。雖然我經營上每天都虧錢,但如果我能持續的融資,就可以維持生存,甚至可以擴大對外的投資。這種公司可以稱之為“融資就是主業”,比如說樂視、中國華信、瑞幸咖啡,比如說中國幾百家上市公司和數千家地方的國有平台公司,都是這樣的。
當我們用“關于錢的生意”來稱呼“金融”時,它就顯得不再那麼高大上了。就像我們把一個知名女演員稱作是“賣藝的”一樣。而這時,金融行業和農業、畜牧業、房地産行業、交通運輸行業、娛樂行業也就沒啥區别,大同小異而已。
比如說,銀行業和房地産行業很像。銀行的主要業務包括存款業務、貸款業務、中間業務、投行業務和财富管理業務(例如理财和私行)。其中存款業務就像是造房子,貸款業務就是賣房子,在買賣房子中間賺些差價。中間業務就是物業管理,投行業務就是小區裡開個婚介所,理财就是小區的晚托班,私行業務就是小區裡的會所。
保險業和農業很像。保險業的主要業務是财産險、壽險,以及保險資産管理。隻要地球上有人,隻要人有财産,就會需要保險。一批“保”完了等下一批,一年“保”完了開始下一年。這個是不是很像是農業,春天播種,秋天收割,然後明年再來一回。
證券公司和公募基金公司很像是畜牧業。證券公司的主要業務包括經紀業務、投行業務、資産管理業務。公募基金主要是證券投資的資管業務。這個很像是畜牧業,放羊,到了秋天開始剪羊毛,挑肥的殺了賣羊肉。過了一年再整一次,周而複始,隻要不把羊殺光,就不用擔心沒有羊毛和羊肉。
信托公司和租賃公司的主要業務是把别人的錢彙集起來,自己作為渠道,輸送到另一個地方,到了時候再輸送回來。這個很像是交通運輸行業,比如說地鐵高鐵,上午把人們拉到某個地方,晚上再拉回來。其中也會出現特殊情況,比如說如果翻車了,那就回不來了。
各類股權投資機構,包括天使、VC/PE,很像是娛樂行業,都是找到好苗子,然後通過培養、包裝,最後推成大明星。所以娛樂圈有多亂,金融圈業差不多,隻是盡量悶騷而已。
所以金融這門生意,和其他的生意都差不多。我們先來看一個圖片
這個是某些熱心人扒出來的螞蟻金服的股東。我覺得它是個很有代表性的案例。一個股權投資+企業IPO的案例。
金融業務裡最牛逼的,包括發債、PE、IPO;而螞蟻金服作為全球市值最高的獨角獸,又是牛逼中的牛逼,簡直是牛逼大了。誰能在這麼牛逼的企業IPO前參與,那就是躺着賺,至少一個月前地球人都這麼認為的。
但當我們看到這個股東背景時,就一下子明白了,地球人都認為很牛逼的公司要IPO,股東都是一些特别重要的,特别有能量的機構。這個案例告訴我們,金融這門生意和其他行業的生意一樣,最重要的是:關系和利益!
說兩個親身經曆的事情。
2011年,曾經去一家外國的精品投行(Boutique Investment Bank )面試,看到公司的宣傳冊裡介紹在中國能夠獲得商業機會和取得成功的關鍵因素——具備适應中國國情的Guanxi資源。這是冊子裡的原話。
後來我還是參與了一段時間他們的業務,才知道這家公司在中國隻有一個老外負責人,其他的團隊成員都是某某省副省長的兒子、某某部副部長的侄女等等。我想,這就是投行業務能做好的關鍵所在吧。
2015年,參與阿裡巴巴在紐交所的上市。當初好像是國内隻有三家機構拿到了份額,我所在的那家機構拿了大概2000萬美元。能拿到這些份額最主要是這隻基金的管理人是原來紐交所亞太區的總經理,隻有像他這樣背景的人,才可能在狼多肉少的投資機會裡搶到一些機會,但也就是2000萬美元,也不大。
記得當初在惠普工作時有個培訓,講的是職業晉升的“H”型通道,也就是技術型和業務型的兩個路徑。技術型的人擅長的是“know how”,也就是知道事情怎麼做;而業務型的人擅長的是“know who”,也就是知道事情是誰來做,這個“誰”,特指具有決策權的人,我們當時叫做decision maker.
H型通道是說,技術型的人未來的發展機會是技術高管,但也可能變成業務高管,同理,業務型的可以成為技術高管或者業務高管。在具體實踐中,公司的高層絕大部分都是從業務型的發展過來的。
這個結論适合每個金融子行業、每個機構,也包括每個團隊和每個個人。金融業務做的好的,最主要的就是“關系和利益”。這個關系,指的是跟交易對手的決策者的最近和最親密的關系;利益指的是能夠協調好各方面的需求,主要是合理合法的需求。所以那些金融業務做的比較好的機構、團隊和個人,know how肯定沒問題,但更擅長的是know who!
比如,大型央企、國企的存款、貸款、發債、IPO,不是因為你會或者你有,就是你的生意,而是哪些既具備關系背景又能協調好利益關系的人的買賣。如果你在金融行業,但隻是懂了金融的技術,比如DCF或者久期啥的,那你跟碼農其實也沒啥區别,跟工地的闆磚的也沒啥區别,也真的就是一個金融民工。當然,就像現在的收入最高的行業是IT行業,職位包括碼農在内。能在金融行業做一個高收入的技術工也非常不錯。
每一行的生意,都需要關系和利益,金融行業也不例外。另外,适合所有行業的生意規則,基本上都适用于金融行業。比如壟斷。
中國有幾個金融子行業是壟斷的。比如銀行,特别是全國性銀行,不是你想開就開的。類似的還有信托公司,全國就68家,壟斷。
通常壟斷能帶來巨大的超額利潤,這個在世界範圍内都通行,每個企業發展的終極目标,就是在自己的行業占據絕對壟斷的地位。所以全球五百強企業名單裡,中國上榜的絕大部分都是壟斷企業,尤其是金融行業。
還有,比如創新。創新是企業制勝的秘笈。誰創新,即便不壟斷也會一枝獨秀,比如前些年的招商銀行個人業務,就是創新;比如通過公募基金實現的餘額寶,就是創新。比如螞蟻金服的小貸業務,就是創新。
比如激勵。重賞之下,必有勇夫。激勵也是一個生意能做好的法寶。那些在各個行業憑借自身努力做的好的企業,都會有很好的激勵文好,比如華為、萬達、平安銀行等等。
壟斷、創新、激勵,金融這門生意也是這樣的。沒有壟斷、沒有創新、沒有激勵的金融機構,肯定不是什麼好機構,也做不出什麼好産品來。
把金融行業和其他行業一樣看待,一樣對待,不被表面的花裡胡哨的包裝迷惑,這個就是這章的意思。
我們說金融就像個美女,像範冰冰一樣的美女,這個不是歧視或者侮辱。假設哪天範爺突然請我吃飯,并且還親自跟我握手,我會雞動的幾天睡不着覺,甚至逢人便說——你看,這隻手就是被範爺親自握過的,一直沒舍得洗,現在還有香味兒呢!
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