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韓妙第
日期:2017年08月24日
前提:未來主義
對于未來的暢想首先是從藝術圈開始的,意大利作曲家弗魯奇奧·布索尼在1907年創作了《新音樂審美概論》的著作。1909年由意大利馬裡内蒂倡始,1911年至1915年廣泛流行于意大利,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跨越意大利國界、傳布于歐洲各國。其理論的根源被認為源自以尼采﹑柏格森哲學為基礎,強調未來的藝術應具有“現代感覺”,并主張表現藝術家進行創作時的所謂“心境的并發性”。顯然,這些觀念被看作未來主義的雛形,是未來主義思潮主要産生和發展的原因。
意大利詩人、作家兼文藝評論家馬裡内蒂于1909年2月在《費加羅報》上發表了《未來主義的創立和宣言》一文,标志着未來主義的誕生。他強調近代的科技和工業交通改變了人的物質生活方式,人類的精神生活也必須随之改變。他認為科技的發展改變了人的時空觀念,舊的文化已失去價值,美學觀念也大大改變了……未來主義Futurism馬裡内蒂在1909年的開山的概括性宣言之後,自己動筆或參加草拟一系列關于詩歌、戲劇、建築以及其他各種藝術的宣言。他于1905年在巴黎創辦《詩歌》雜志,後來又創辦同名報紙以發表該派的作品。
一.未來科學的誕生
1.誕生
1909年2月20日,藝術家菲利波·托馬索·馬利内特(Filippo Tommaso Marinetti)《費加羅》報上發表了未來主義宣言,該宣言更多的是顯現了為了沖破傳統的束縛,為文學藝術創作提供了未來發展的趨勢和方向。
“未來學”一詞,是德國學者O·弗萊希泰姆在1943年首先提出和使用的。未來學是研究未來的綜合學科。又稱未來預測、未來研究。通過定量、定時、定性和其他科學方法,探讨現代工業和科學技術的發展對人類社會的影響,預測按人類需要所作選擇實現的可能性。狹義的未來學着重研究現代工農業和科學技術發展的綜合後果,探讨未來社會的發展前景;廣義未來學指關于地球和人類未來的一般理論。
2.未來科學産生的原因
但是未來給予人類最大的機遇是巨大的不确定性,這種不确定性主要表現為成長性、逆襲性以及叠代性。其根源在于人類在開展經濟活動時,受到的幹擾因素主要來自自然界和人類社會以及人類自身心理活動三大範疇。而随着人類對自然、社會以及自身的生命規律逐漸認識,在此基礎上逐漸掌握了并知道上述這三種不确定因素的根源,從而為人類在經濟活動開展時規避各種不确定因素帶來的風險,尤其是心理活動作為特殊的不确定因素在未來的社會格局中制造的各種問題日益引發人類的警覺并深入進行研究。
而且,人類自從有了獨立的意識之後,對于未來始終有着觀念。具體表現為保守觀念下的内卷化等的輪回狀态、消極狀态下的憂患意識、積極狀态下的烏托邦思想。至于那種觀念占據主要地位則要根據當時的社會思潮而定。
所以,《未來學》理論的興起和發展,一方面是為了适應科學技術迅速發展的客觀形勢,更主要的,是為了應付人類社會所面臨的經濟、政治、文化等多方面的挑戰。
3.未來科學構建的基礎
但在理論的構建角度來說,作為《未來學》理論必須是基于學術性具有概括性、模糊性以及混沌性,而在科學性上則要體現出趨勢性、耗散性以及演化性;在哲學性上則要體現出綜合性、輻射性以及關聯性等的架構。
從以往的《未來學》理論創建的學術定位來說,更多的是着重于幻想、預測以及文學,如此一來,這樣的理論很容易陷于《預測學》的框架之内。而且,以往的《未來學》著作往往是更多地體現出文學性,這就令人啼笑皆非。
既然作為未來的發展路徑中,事實上或多或少會面臨到意想不到的事情,可能是管理、經營、亦或業務方面的問題,這些突發事件暫且稱之為“不确定性”;面對突入而至的“不确定性”,任何一位當事者更關心的是如何去面對與管理它,緻使自己能從中化險為夷。
二.未來科學組成的内容
從理論的架構上可以看到,作為未來科學的理論基礎是立足于當下對未來的探索。
所以,它的理論分類是以未來不确定因素産生的來源作為類别化前提。
1.未來規劃
未來規劃是以預測學、未來學、戰略學、謀略學、策劃學、會展學等理論為基礎構建,強調的是針對未來諸多的不确定因素未雨綢缪的做好預防、規避以及降低損失等舉措。
通過對未來的規劃,相信未來的科學将會按照人類的需求不斷的發展,而遠沒有把世界變成無所不知,所以,未來科學--就是不斷把未知變為已知,這是我們人類偉大的真谛,也是弘揚探索精神之目的。
無所不知與無知其實都不存在,但是,無所不知與無知的思想意識,人類智慧、聰明未來發展的趨勢和最高境界,也是未來科學的頂峰。顯然,對于未來的無知,不僅僅是沒有文化,也不是知識極度貧乏,其實是用已知的知識随意否定和妄下結論的狂妄自大。
《策劃學》
《策劃學》首先研究的是在具體的策劃的過程,需要多少種思維方法與各個部門以及成員和素材結合,共同聯袂促使目标實現。其次,策劃的結果就是要體現在對結果的追求,這樣的結果追求與策劃的訴求是否吻合?最後,策劃的價值在思維、意識、社會這三個主要的價值方面又是如何體現的?
《戰略學》
所以,《戰略學》理論就是為了利益競争而做出的各種宏觀上的定位和方案,未雨綢缪的指導着未來的行動綱領和方針,從而決戰于千裡之外。
《預測學》
《預測學》理論的核心價值在于立足當下,針對未來的發展趨勢進行未知中的探索,從而在面對未來可能出現的各種結局以及事态進行預案選擇,進而規避風險,成功的走向未來。
《謀略學》
在寫出《運籌學》之後,才明白謀略的概念和意義,并在此基礎上知道了“戰略”的概念和意義。顯然,“謀略”的的重要意義在于見招拆招的應對性。也就是說,具有相應的模糊性。即在不同的社會群體和組織之間發生博弈行為之時,用什麼樣的方法去博弈?以多種方法應付一種或多種方法的特征說明,“謀略”的形态有着以變應變的随機應變要求。這是否說明“謀略”的最高境界就是應變自如的境界?
《會展學》
會展業是會議業和展覽業的總稱。是一個方興未艾的服務行業,影響面廣,關聯度高。會展既包含集會,也包含論壇和展覽。作為組織者就是通過會展組織相關領域的人士與會起到形象展示、進行供需對接,最終就是起到各取所需的作用。
《未來學》
《未來學》理論的核心着重解析在未來即将來臨之際如何了解未來的狀态所具有的演化路徑、變化規則以及對于其它領域具有的影響力,從而坦然接受并欣然面對。從而在現實的事務處理中,以變應變,從而立于不敗之地。如此,使得未來的即将到來不緻影響最終的發展目标。唯此,未來一切變化,盡可能在掌控之下!
2.未來科技
未來科技是指超越現實的科學技術。未來科技與高科技、最新科技以及前沿科學技術等的概念完全不同,而且是有本質區别的。包括人類未來的科學技術總和以及某一項科學技術。
未來科技給人類留下了無限的想象空間和科研前景,未來科技的創建就是弘揚探索精神科技創造未來。
因為,人類到目前為止,對自然科學的認識,恐怕連整個自然奧秘的億分之一也沒有,所以,未來科技,并不是指虛無缥缈的猜想和臆想,而是硬實需要人類去研究和發明創造的科學技術,隻是,我們目前還沒有達到那樣的先進水平而已。
未來科技主要體現在基因工程、生物工程、智慧城市、萬物互聯、智慧生活、太空技術、通信技術、航天技術、宇宙科學、建築科學、城市科學、交通工具等等;
基因工程:
又稱基因拼接技術和DNA重組技術,是以分子遺傳學為理論基礎,以分子生物學和微生物學的現代方法為手段,将不同來源的基因按預先設計的藍圖,在體外構建雜種DNA分子,然後導入活細胞,以改變生物原有的遺傳特性、獲得新品種、生産新産品。基因工程技術為基因的結構和功能的研究提供了有力的手段。
生物工程:
所謂生物工程,一般認為是以生物學(特别是其中的微生物學、遺傳學、生物化學和細胞學)的理論和技術為基礎,結合化工、機械、電子計算機等現代工程技術,充分運用分子生物學的最新成就,自覺地操縱遺傳物質,定向地改造生物或其功能,短期内創造出具有超 遠緣性狀的新物種,再通過合适的生物反應器對這類"工程菌"或"工程細胞株"進行大規模的培養,以生産大量有用代謝産物或發揮它們獨特生理功能一門新興技術。
智慧城市:
智慧城市就是運用信息和通信技術手段感測、分析、整合城市運行核心系統的各項關鍵信息,從而對包括民生、環保、公共安全、城市服務、工商業活動在内的各種需求做出智能響應。其實質是利用先進的信息技術,實現城市智慧式管理和運行,進而為城市中的人創造更美好的生活,促進城市的和諧、可持續成長。
萬物互聯:
又稱之"物聯網技術",其核心和基礎仍然是"互聯網技術",是在互聯網技術基礎上的延伸和擴展的一種網絡技術;其用戶端延伸和擴展到了任何物品和物品之間,進行信息交換和通訊。因此,物聯網技術的定義是:通過射頻識别(RFID)、紅外感應器、全球定位系統、激光掃描器等信息傳感設備,按約定的協議,将任何物品與互聯網相連接,進行信息交換和通訊,以實現智能化識别、定位、追蹤、監控和管理的一種網絡技術叫做物聯網技術。
智慧生活:
智能生活平台可以自由的與主流智能家居品牌産品互通,任何時候,任何場合,家庭用戶可以自由的通過無線鍊接Internet,直接上互聯網遠程查詢到相關所需信息并具備社交互動特點。
太空技術:
太空技術(Space Technology)又稱空間技術。與實現太空活動相關的技術。它包括研究、生産和發展太空飛行器技術及其配套裝置的技術,把太空飛行器送到預定軌道的運載器技術和對太空飛行器進行監視、測控和管理的技術。
通信技術:
通信技術,專業課程包括計算機網絡基礎、電路基礎、通信基礎原理、交換技術、無線技術、計算機通信網、通信電子線路、數字電子技術、光纖通信等。
航天技術:
航天技術是指将航天器送入太空,以探索開發和利用太空及地球以外天體的綜合性工程技術,又稱空間技術。
宇宙科學:
《宇宙學》的理論首先要研究的是宇宙運行的規律所在。其次,《宇宙學》的理論是要研究宇宙運行的規律對人類的影響何在?最後,通過對宇宙的運行規律的掌握和運用,能夠多大層面上提升人類的生活質量和未來發展?
建築科學:
随之而來的是文化界各領域的冠以"未來主義"名稱的宣言紛紛發表。1914年7月,意大利年青的建築師聖伊裡亞發表了《未來主義建築宣言》,激烈批判了複古主義,認為:曆史上建築風格的更叠變化隻是形式的改變。因為人類生活環境沒有發生深刻改變,而現今這種改變卻出現了,因此,未來的城市應該有大的旅館、火車站、巨大的公路、海港和商場、明亮的畫廊、筆直的道路以及對我們還有用的古迹和廢墟……在混凝土、鋼和玻璃組成的建築物上,沒有圖畫和雕塑,隻有它們天生的輪廓和體形給人以美。這樣的建築物将是粗犷的像機器一樣簡單,需要多高就多高,需要多大就多大……城市的交通用許多交叉樞紐與金屬的步行道和快速輸送帶有機地聯系起來。……建築藝術必須使人類自由地、無拘無束地與他周圍的環境和諧一緻,也就是說,使物質世界成為精神世界的直接反映……【】佚名未來主義,360百科
城市科學:
以人類未來生活的城市總體為研究對象的學科。主要探讨未來城市建設和發展中的各種宏觀的、綜合的戰略問題,研究未來城市的功能、作用以及未來城市規劃和發展規律等。
交通科技:
就是揭示未來交通科技的發展成就和趨勢以及各種科技與交通科技結合和轉化。從而全面、具體地研究交通動态、技術經驗、科研成果,多視角這些先進技術和産品如何在未來城市和人類的生活中所能發揮的價值及其意義。
3.未來創建
未來科學技術發展是個漫長的曆程。近百年來,人類科技的發展是史前多少萬年人類發明的總和,按照這樣的發展規律,再過50年、100年,未來科技發展是什麼樣子?包括汽車、住房、航空、航天、電視、網絡等等,顯然,未來科學所創建的全新生活方式和生産形式以及社會模式都是在人類基于現實的基礎下不斷地想象和抉擇以及判斷。
那麼,現在人類正在進行的科研項目非常多,這些項目還未被人類完成發明、創造和掌握使用,這些是否屬于未來科技?當然是未來科技!
所以,未來科技的發展核心就是不斷的形成全新的社會模式、創建全新的生活方式、以及更為經濟合理的生産形式。
《創造學》:
首先,創造是指的發明創造活動的整個程序。其次,發明是創造行為的結果。最後,構成則是整個發明創造活動過程之中,将各種要素組合起來,使之形成一個邏輯系統的行為狀态。《創造學》理論核心就是提出創造行為全新的本質觀念,最終創造出全新的物品用以解放人類的思想和精神以及體力。
《創業學》:
創業既能促進原有産業的蛻變進化,引發更高層次的競争,從而不斷的改善創業者和人類的生活品質,更能施展創業者的宏圖大志,最終實現創業者本人及其追随者的欲望和夢想。而作為成功的企業來說,事實上也存在着“永續創業”的指導思想。亦即不斷的創新,從而擺脫不斷被淘汰的厄運。而這些就是《創業學》理論研究的核心。
《文化學》:
《文化學》理論的研究必須從人類行為的角度進入,通過對人類行為的最高境界——能力着手,從中解析文化與能力的關系。同時通過詳實的論證,闡述了文化與文明的關系,文化與野蠻的關系,文明與野蠻的關系。
《烏托邦學》:
《烏托邦學》理論就是研究,烏托邦如何是由思想發展之理論,并且付之于行動,使得烏托邦理念在地球上有着一個個小型的社區和國家的反智邏輯系統。
《運籌學》:
《運籌學》說的簡單一點就是在整個運行系統中,為了使系統更為高效的發揮作用,通過将各種模塊、結構和單元按照各自的屬性進行各得其所的最優化排列組合,并将這種排列組合鑲嵌進整個系統中參與運行,從而使得整個系統能夠最有效地進行信息反饋和産生效益。所以,《運籌學》理論其實質就是在于了解、發現系統在籌劃及運用中需要和使用各種模塊、結構和單元活動時的基本規律,以便更有效和極大的發揮各種有限資源的效益,達到總體或全局有效或平衡的目标。
三.未來科學的目标
所以未來科學的核心着重解析在未來即将來臨之際如何了解未來的狀态所具有的演化路徑、變化規則以及對于其它領域具有的影響力,從而坦然接受并欣然面對。即不僅僅要從現有的制度、立場以及經驗出發,還要面對“不确定性”,學會包容、接納變化。以積極開放的心态,能夠避免為了保護自己而做出不恰當的抵觸。通過對客觀事物不斷演化的實際事實認知,強調變是不變的法則。從而在現實的事務處理中,以變應變,從而立于不敗之地。如此,使得未來的即将到來不緻影響最終的發展目标。唯此,未來一切變化,盡可能在掌控之下!
人文性:
人文主義(humanism)是指社會價值取向傾向于對人的個性的關懷,注重強調維護人性尊嚴,提倡寬容,反對暴力,主張自由平等和自我價值體現的一種哲學思潮與世界觀。
經濟性:
在漢字中,“經濟”的概念是這樣的外延,即經世濟用。何謂經世濟用?即經得起長久使用。也就是說,一個手段或物品以及方法不是一起性消費,而是能夠多次或更多次的消費,具有很好的性價比。顯然,經世濟用的内涵是具有理性的思維訴求,在這樣的訴求下,“經濟”的概念就有着持續性、性價比以及效益性的特征。這說明了人類在開展财富制造、積累、分配、儲存和消費各項活動時,要求做到對各種資源的使用要做到盡可能的合理利用,就要在對資源配置和利用上運用各種優化的模式和方式,從而更有效的發揮各種資源價值,使得無論是人力還是物力的效益得到最大化和最合理化的體現以及消耗。
控制性:
控制是根據組織的計劃和事先規定的标準,監督檢查各項活動及其結果,并根據偏差或調整行動或調整計劃,使計劃和實際相吻合,保證目标實現的行為。
所以,控制的價值在于針對未來,作為人類需要信息來走向明天。不精确的、不完整的、過多的或延遲的信息會嚴重阻礙他們的行動。因此應該開發出一種管理信息系統,使它能在正确的時間以正确的數量為正确的人提供正确的數據。以積極開放的心态,盡量避免不恰當的決策,針對客觀事物不斷演化的境況,強調以變應變,駕馭趨勢的原則。
撰寫者介紹:
韓妙第,1963年出生于上海。通過長期的理論撰寫和創作,發現人類原有的二元化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理論體系不能解決現實中的各種理論各種弊端和問題,于是将人文科學和哲學從原來的社會科學理論體系中獨立出來。可是發現有些書即使在四元化的結構上也無法歸類。于是就琢磨問題在哪裡?直到寫出了《未來學》理論才恍然大悟。原來的四元化分類是不合理的,五元化才合理。所以,在此基礎上将那些無法歸類的理論進行梳理之後都歸到“未來科學”理論體系,由此開創了自然科學、社會科學、人文科學、未來科學以及哲學科學五大理論體系相關理論著作和撰寫;
6
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