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底出血、下肢麻木,當出現了糖尿病的并發症時,多數人想到的是調整降糖藥量等方法,中醫糖尿病專家建議,中醫的許多方法可以有效改善并發症 “難受” 的症狀,但有近八成合并并發症的糖友沒有想過試試中醫。下面讓小編為你講講中醫是如何對付糖尿病的。針灸:三個月改善症狀談到針灸,總有兩種人意見不統一,一種人認為,針灸太神奇了,真了不起;另一種人則覺得,針灸沒什麼作用,充其量隻是個安慰而已。其實,如果親自試試看,就會發現,針灸的作用視具體情況而定。王宏才教授指出,針對糖尿病,針灸對血糖的調節作用不如藥物,但對糖尿病的常見症狀,如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通過2~3個月的治療,症狀就會明顯改善。在中國清代以前,古人用于治療消渴病的穴位一共有65個,用我們現在的标準去衡量,有一部分已經失去了真正的作用,但有一些的确是經驗的總結。如然谷、足三裡、腎俞、三陰交等4個穴位是治療糖尿病常用的穴位,病人也可以經常性地用手指或筆杆等物品揉按,自我按摩保健。醫生建議:針灸療法對體型肥胖、病情輕中度、高胰島素分泌的2型糖尿病患者,效果最好;體型中等、病情中度、胰島素相對不足的2型糖尿病病人,效果其次;而體型消瘦、病情重度、胰島素分泌絕對不足的1型或2型糖尿病患者,效果相對差一些。按摩:根據症狀找準穴位糖尿病人可以經常性用手指或筆杆等物品揉按特殊的穴位,時間長了,對于一些常見的并發症,如下肢疼痛或麻木、皮膚痛癢、怕冷,就會有意想不到的好處。一般每次按摩15~30分鐘,在按摩前可以在皮膚上塗上潤膚露、按摩膏,如果是下肢疼痛或麻木最好抹紅花油(見穴位配圖)。不同症狀對應不同穴位:口渴:魚際;多食:内庭多尿:關元;陽痿:大赫、關元下肢疼痛或麻木:委中、承山、昆侖和太溪對按眼病:睛明、太沖;失眠:神門、三陰交皮膚痛癢:曲池、血海怕冷:關元、神阙治療糖尿病的穴位及刺激方法
脾俞穴、足三裡穴、陽陵泉穴、曲池穴、陰陵泉穴、三陰交穴等穴對糖尿病都有效。特别是脾俞穴對提高胰髒的功能很有功效。脾俞穴在脊椎的兩側。系上皮帶時,皮帶正好在左右的腰骨上,以線連結左右腰骨最高之處。這條線,正好經過第四腰椎的骨凸。從此,往上第四個凸塊即是第十二胸椎骨,往上第五個凸塊則是第十一胸椎骨。脾俞穴則位于這兩個凸塊中央,往左右二指寬之處。患有糖尿病,稍有一點小傷,也很容易化膿,所以灸後的痕迹有可能變成皮膚炎。因此,刺激穴道時,以指壓、按摩,或是不留痕迹的大蒜灸、姜灸等間接灸為佳。
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