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古舊陶瓷器的鑒定,過去的古董商仍都是憑經驗、憑眼力,也就是靠目鑒。現在随着科學的進步,一些新的科學技術被引入運用,如考古學的地層學、類比法;自然科學的碳14和熱釋光測定年代等。但至今為止,這些新的手段還無法代替人體感官。用'目鑒'鑒定古舊陶瓷,現在仍是主要的手段。
一件古舊陶瓷器上手後,究竟應該怎樣來鑒定?主要應從下列幾個方面來察看和思考。
看造型
不同時代生産的陶瓷器有不同的造型特點。這就是時代的特點。一有些器型隻在那個時代才有。其餘時代就沒有。也有些器型,雖然流行時期較長,但随着時代的發展,其高、矮、肥、瘦會發生有規律的變化。但即使是在同一時期,不同地區的文化或不同的窯口生産出來的陶瓷器,造型也不相同。這就需要我們對曆代器物造型有一個總體的概念,要記住什麼時代有什麼造型,什麼地區、什麼文化的器物有什麼造型特點,或者什麼着名窯口的瓷器有什麼獨特的造型等。這就給我們鑒定工作提供了第一步的依據。
比如我們看到一件新石器時代的紅陶尖底瓶,我們馬上會想到:這是新石器時代中期仰韶文化的陶器。這件陶器的時代,所屬文化和流行地區範圍一下子就出來了。再如見到一件短流的瓷執壺,你首先判定,這應該是唐代的。這就是時代的造型特點。在鑒定時,觀察一件器物的造型要認真細緻。對口沿、肩部、腹部、底部、圈足乃至于于耳、柄、系、流等地方,都應仔細琢磨,切忌大而劃之。有時候,器物之間造型的區别隻在細微之間,不仔細鑒别,得出的結論往往會謬以千裡。
2.看工藝
不同時期生産陶瓷器,使用不同的工藝技術。一般地說,時代越早,工藝水平越原始,越低下。反之就比較進步。陶瓷生産的工藝技術主要包括:器物成型、裝燒方法,使用的燃料和燒成氣氛等等。不同的工藝會給陶瓷器留下不同的特征。我們在鑒定中,就是要注意抓這些特征,做為鑒定結論的重要依據。
比如,新石器時代制陶成型,早期一般就是直接用手捏一些小件器物,大些的器物用泥條盤築法,用手将泥塊搓成泥條,層層盤築成形,然後用手掌再内外抹平。到了新石器時代中期的仰韶文化,開如出現慢輪制陶,僅用以修整器物的口沿,直到新石器時代晚期的龍山文化,才出現快輪制陶,即用陶車旋出陶器的形狀。了解了這個情況。當我們在鑒定中發現用輪制的陶器,既便是它顯得很原始,很古樸,你也不會把它看到新石器時代早期去了。
另如宋代五大名窯之一的定窯,其瓷器生産中有個着名的裝燒工藝,稱覆燒,即将碗、盤一類器物口沿向下裝燒,這樣既節省窯位,又可使器物不變形。減少廢品率。但因口沿向下,不能旋釉,故燒成的器物口沿無釉,稱'芒口'.這一工藝特點。幾乎對古陶瓷稍有研究的人都知道。但我們還應該知道,定窯使用這種裝燒工藝,是到北宋中期才開始的。在此之前,仍是采用正燒的工藝,産品口沿是有釉的。掌握這一情況,我們在鑒定定窯瓷器時,就不會得出:沒有芒口就不是定窯瓷器的結論。反之,沒有芒口的定窯瓷器還早于有芒口的。
還可以舉一個例子:在北宋的時候,燒制影青瓷器的有很多家窯口,如景德鎮窯,白舍窯、繁昌窯等等。但景德鎮窯北宋時燒的影青瓷器,在裝燒工藝上也有一個特點,即在瓷器的底部不施釉,墊一塊泥餅。出窯後,去掉墊餅,瓷器底部就有個黃黃的圓形印痕,俗稱'黃記子'.這是鑒定北宋景德鎮窯影青瓷器的一個非常重要的特征。
熟悉各個時代或同一時代不同地區、不同窯口陶瓷生産的工藝特點,掌握這些生産工藝在陶瓷器身上留下的特征,可以為鑒定工作提供極大的方便。
3.看胎釉
耿寶昌先生說:'就瓷器而論,胎為骨,釉是衣。細緻觀察胎體和釉面也是斷代和鑒别中必不可少的一環。'耿先生的這段話雖然是針對瓷器鑒定而言的,但對于鑒定陶器,特别是施釉的陶器,同祥是适用的。不同時代、不同窯口生産的陶瓷器。因為胎、釉成份的不同,燒造的窯火(燒成氣氛)不同,燒成的産品在質地上、釉色上也各不相同。我們便可以此做為鑒定的重要依據。新石器時代的陶器雖然一般都不施釉,但由于早期窯爐簡單。陶器都在氧化焰中燒造,因而全部是紅陶。晚期窯爐進步,可以用還原焰燒制陶器,便出現了灰陶、黑陶。這是看陶色可以斷代。此外,即便在一個文化遺址出土的陶器。
這樣,在發現此類器物時,就比較容易分清楚。宋代五大名窯之一的鈞窯,所産鈞瓷在北宋時既成為貢禦之品。其後曆代均有燒造。鑒定時,主要也是看胎骨與釉。北宋鈞瓷胎骨堅緻細密,釉色多天青,藍中帶紅。最重要的一個特征是釉面上常出現不規則流動的細線,稱'蚯蚓走泥紋'.而其後的鈞瓷釉面上則不再有這個特征,胎也較粗松,釉色多為月白之類。明代瓷器的胎體,迎光透視呈肉紅色,清以後則為青白色。
觀察釉面的新舊光澤,是辨僞的一個主要依據,古舊瓷器流傳于世,年深日久釉面形成一種溫潤的酥光,而新仿者釉面光彩刺目,有的專家稱之為'賊光'.作僞者用各種手段将其晦去,又往往全部晦之,令人看過去像一個發不出汗的病人,與真品相比極不自然。
總之,鑒定古舊陶瓷器觀察胎、釉是十分重要的,隻有掌握各時期陶瓷器的胎釉特點,特别是一些名品的特點,鑒定中才會少出差錯。
4.看紋飾
一件陶瓷器,既是生活用品,往往也是藝術品。在生産力十分低下的原始社會裡,先民們制造陶器時,也未忘記給它們裝飾一下。陶瓷器裝飾的手段很多,有堆塑、捏塑、刻花、印花、劃花、錐刺等等,不一而足。陶瓷上的這些裝飾,無論從題材内容上說,或是表現手法來說,都反映了那個時代人們的審美觀和生活的情趣,同時也反映了那個時代或那一地區的風格特點。在新石器時代前期的河姆渡文化,有一件刻着豬紋的陶缽。豬嘴尖長,反映了當時原始畜牧業已經開始出現了家畜--豬,是剛剛由野豬馴化而來。仰韶文化馬家窯類型有一件舞蹈紋彩陶缽。反映了先民們載歌載舞的歡樂景象。這可能是我國最早的舞蹈記載。
在漢以前的陶器上,大量流行雲氣紋,而六朝以後的陶瓷器上,是極少見雲氣紋。多以蓮花紋為飾。這反映了人們宗教意識的變化,由早期人們信奉方仙術、道教而轉變為佛教的流傳。六朝青瓷中,雞首壺的雞首由矮小到高大,反映了時代的序列。宋代定窯的刻花、印花,吉州窯的剪紙貼花及木葉紋,都有着各自獨待的風格。元代青花瓷器的紋飾層次多,布局繁密,花葉狀如葫蘆。這些都表現了時代的特點,在鑒别陶瓷器的紋飾時,還要注意比較同時代其它工藝品的裝飾特征和風格。如銅器、漆木器、建築、金銀器、繪畫、織繡等。
5.看款識
款識是以刻、畫、劃、印、寫等方法留在陶瓷器身上的文字或一些特殊的符号與圖案,用以表明陶瓷器的窯口、時代、制作者、使用者或用途等等。表示記年的,稱年款。這是古舊陶瓷器款識中最突出的一部分。除年款外,還有殿名款、堂名款、齋名款、人名款、地名款、吉祥語款、幹支款、花押款、圖案款等。這些款識因時代不同而各具特點,成為陶瓷器鑒定的重要依據之一。
在新石器時代晚期的一些陶器上,就有刻劃符号出現,這應該是最早的款識。在戰國時期的陶器上,有表明陶器制作地區和制作者姓名的款識。在漢代陶明器中,更經常發現标明器物用途的款識。如曾在六安市文物管理所見到一座漢代灰陶屋明器,屋蓋頂上陽文印着'死人更衣'四個隸書字,表明該明器是死人用的廁所。瓷器上最早刻有年款的,大約是南京光華門外趙士崗出土的青瓷虎子,器身一側釉下陰刻三國吳'赤烏十四年會稽上虞師袁宜作'一行款識,既表明年代,又表明了制作地點和工匠姓名。宋代建窯兔毫盞底,有陰刻'供禦'、'進棧'款的,說明是供奉北宋王室的器皿。元代景德鎮窯燒造一種卯白釉瓷器小盞,内壁上常印有楷書'樞府'二字,說明是當時官府樞密院定燒的。
在古舊陶瓷鑒定時,我們除應知道那個時代的款識内容外,還應掌握真品款識的風格與筆法,特别是一些字的特殊寫法,做為鑒定真僞的要點。
此外,鑒定中要做到綜合考慮、辯證地看問題。前面所列舉的古舊陶瓷鑒定的幾種主要方法,互相之間不是孤立的。而是要從多方面來綜合觀察,如隻抓住某一兩點就匆匆忙忙下結論,往往會把事情搞砸。
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