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陶瓷的款識作為鑒定陶瓷器重要環節,曆來深受陶瓷研究者,鑒定家和收藏家們的重視。前時患腰疾,養病期間有更多的時間讀一些自己喜歡的書籍,除醫學之外精心閱讀了許多瓷器鑒賞書籍,對陶瓷款式有了一定的了解,對瓷器鑒賞愈發喜愛,從網上下載了許多陶瓷款式相片,特别是明代鬥彩瓷器款式,初步了解到不同的窯口,不同的年代,不同的形制均有不同的款式,既是同年代同形制同窯口也有不同的款式,鑒賞時不可偏執一見,要綜合分析全面考慮,方不止走眼。現轉貼一文如下以供加深了解陶瓷款式相關知識。
款識----指刻、劃、印、寫在器物身上,能表明器物制作的年代、産地、用途、工匠,或收藏者姓名的文字或符号,亦叫銘文。我們這裡講的陶瓷器的款識,主要講能表明器物時代及産地的文字符号,以文字為主,這也是陶瓷器款識自身最多、最重要的方面。有表明制作者姓名,收藏或使用者姓名、作用等的銘文的陶瓷器,當然有更大的曆史的、科學的價值,但這種器物相當少,也就不是研究款識的人的研究重點。器物上那些或長或短的詩詞文賦,大多作為陶瓷的裝飾的内容來加以研究,這前面已講過,所以也不在款識研究的重點之列。款識作為鑒定陶瓷器重要的一環,曆來深受古陶瓷研究學者,鑒定家們的重視,許多代學者都作過深入研究。每本講鑒定的書都必須花一章的篇幅加以介紹。前幾年,還有人專門寫了一本書講款識,名叫《中國古瓷銘文》,天津人民出版社1989年10月出版。該書内容比較豐富,但很不深入,尤其不能原諒的是該書雖是專講瓷器銘文的書,可全書竟沒有一幅款識銘文的附圖,各時代各種款識的特征均是憑空描述,人們讀完,仍将是一個款識也不認得,更不會記住、鑒别,犯了研究古陶瓷銘文的大忌--空談。 近一百多年來,研究古陶瓷的學者一代又一代,大家有一個共同的體會是,必須大量接觸實物,觀察、研究、比較,方能有所成就,學習、研究古陶瓷款識的鑒别更是如此,必須盡可能多的觀察研究各個時代陶瓷器的款識的書體、位置、内容、色澤、排列方式等等特征,以及傷品的破綻,方能有所收益。
一、款識的種類
(一) 年号款 如"永樂年制"、"大清光緒年制"等。我國陶瓷器使用帝王年号款相當早,三國時即有"赤烏十四年"款青瓷器,另外還有西晉的"永安三年",北宋的"熙甯四年"等。元代有一件至正十一年款的青花瓶,更是非常有名的器物。但是,元代及元代以前陶瓷器上署帝王年号款是偶然的,極其少見,一千來年間僅見幾例(當然還可能有新出土、新發現),更未形成定制。我國陶瓷器上正式署帝王年号款從明代永樂朝開始,并從此形成定制,每朝每代相繼署用,從未間斷,直到清末最後一代皇帝宣統。
(二)幹支紀年款 如"丙午年造"、"庚午科置"、"皇明天啟丙寅吉旦"等等。此種年款,一經鑒定考證無誤,其幹支紀年為絕對年代,故有此類年款的古陶瓷器具有特别重大的曆史和科學價值,在中國陶瓷史研究的諸多方面,在陶瓷鑒定上,均可作為标型器,鑒定的"标本"、"藍本"。
(三)齋堂款 如"敦仁堂"、"白玉齋"等。署有齋堂款的瓷器,均為士大夫定燒之家族專用瓷器,亦有作為饋贈,賞賜之用的,多為景德鎮所燒,不少即官古器、假官古器,質量大多比較高。齋堂款在明代天啟時興盛起來,清代尤其流行,齋堂名稱亦豐富多彩。
(四)贊頌款 這裡講的贊頌款,專指贊頌陶瓷器自身質量精美、工藝高超的款識,如"玉出昆山"、"長春佳器"、"天祿佳器"、"玉石珍寶"等等,多少帶有廣告意味。此種款識唐代長沙窯、越窯就有,宋代磁州窯等亦有,明代中晚期大大盛行起來,清代亦盛。
(五)吉祥款 陶瓷器上的吉祥語,如福、壽、永保長春、萬福攸同,等等。前面一章我們講紋飾時已經講到,陶瓷器的吉祥語,秦漢瓦當上已大量出現,如"千秋萬歲"、"大吉祥"等。明代從洪武朝起就非常興盛,明代後期、清代後期更是吉祥款使用的兩個頂峰期。
(六)人名數 陶瓷器上之人名款,指制造工匠姓名,或原物主(訂燒者)姓名等,如唐代的"丁大剛作瓶大好",宋代的"張家造",元代的"林吉龍制",清代的"陳守貴造"、"若深珍藏"、"九思堂"("九思堂"為第一代醇親王愛新覺羅弈環字樸庵的住處,有"九思堂"銘款的瓷器為醇王府訂制)。
(七)供養款 宗教徒訂燒的專用于供奉神靈的瓷器及供奉祖先的瓷器、其他專用于祭祀活動的瓷器上随款識,内容大多為供養(供奉)人姓名、祭獻之神、佛名、器物名、地名、時間、禱詞,等等。這類器物不太多,所以供養款也不很多,而且一般供養款都有絕對紀年,有供養款的器自身年代明确。經考證無誤的有供養款的瓷器,由于有絕對紀年,所以其科學價值特别高,可作研究、斷代的标型器。
(八)花押款 在陶瓷器上刻劃描繪的十分特殊的符号(一般在器底),形同古人之"劃押"。這些符号的意義誰也說不準,也許就是原繪制者心中也無數,僅是作個有特别标志的記号而已。花押款興起于明代天啟年間,清代康熙、乾隆時發展迅速,以後少些。全為民窯器上用。
(九)圖記款 在器物上(多在器底)描畫一些動物、吉祥物,或圖案化的事物,也是一種标記,稱為圖記款。此種款元代即有出現,盛行于晚明天啟到清初康熙時期,以後少見。内容有方勝、兔、銀錠、筆、海螺等等。
(十)其他 除前述九種外,陶瓷款識還有一些所見數量少,又不構成一個系列的款識,比如唐家的"官"、"新官"款,明代的"天"字款,及雅、茶、片玉、玩王、偶,等等,這些都将其歸入"其他"一類。
二、曆代款識述略
先秦陶瓷器上已有款識類東西存在,不贅述。值得一提的是,春秋戰國、秦代的一些建築用陶上(如城磚),或刻、或印有作坊名、産地名、工匠姓名,這是正式可叫作款識的東西了,或可稱之為成熟的陶瓷器款識之始。漢代陶瓷器的款識更較前增多,典型的是漢瓦當上大量的吉祥款如"漢并天下"之類。瓷器上的款識,見有一東漢青瓷罐底刻有"王尊"款,此為我國已知最早的瓷器文字款識。 六朝時期,陶瓷款識多起來,款的書寫形式以刻寫為主,有極少數用谒彩毛筆書寫。款識内容有紀年、産地、人名等,如江蘇南京出土的一件青瓷虎子上,腹部刻寫有"赤烏十四年會稽上虞師袁宜作"。另見有西晉的青瓷土"元康元年四月十九日作"。 隋代陶瓷款至今所見極少。 唐代的許多大窯,如越窯、長沙窯的産品上,都發現有款識,形式上以谒彩書寫為多,内容有紀年、人名、地名,還有帶産品廣告宣傳性質的,如"卞家小口,天下第一"("小口"是一種瓶的名稱)。此時還在越窯青瓷粉盒上,發現有刻寫的吉祥款"福壽延長"。 宋代瓷業興旺,在陶瓷器上留下款識之風也極為盛行,數量較前大增,形式也豐富多樣,有刻劃、書寫,還有模印。内容上有較大發展,品種齊全,有産地作訪名,如"張家造"、"李家造";有紀年,如"明道元年巧月造"、"大觀政和二年造";有标明器物用途的,如"醉鄉酒海"、"清沽美酒"(這二者均寫于所謂"梅瓶"腹部,梅瓶為酒具,應叫經瓶為好);有吉祥語,如"金玉滿堂"、"河濱遺範"。這"河濱遺範"的意思是說,我國遠古先王舜"陶于河濱",而我這器物就是用幾千前舜在河濱作陶時遺留下來的"範"(泛指工藝技術,花色品種)作成的,在于誇耀産品曆史悠久,技術可靠。。多妙的廣告宣傳!另還有詩文,等等。元代的款識數量也較多,形式上刻、寫、印均有,如印款"樞府"、"大禧"(表明所有者),寫詩文、供養款等。為使讀者明了供養款的格式内容,現将著名元至正十一年青花瓶上的供養款全文抄錄于下,供欣賞:"信州路玉山縣順城鄉德教裡荊圹社奉聖弟子張文進喜拾香爐花瓶一付祈保合家清吉子女平安至正十一年四月良辰謹記星源祖殿胡淨一元帥打供"。 明、清時期是我國陶瓷器各種款識發展成熟完備的時期。這時期的款識才真正能為研究、鑒定提供比較重要的作用,所以曆來為學者們所重視。由于内容太豐富,本書不可能講得太詳盡,隻按王朝年代分别擇要介紹。
三、明朝款識特征
我國陶瓷器款識,經過幾千年發展,到明代成為一種完備的普遍現象,數量衆多,官、民窯均大量使用,種類齊全,形式多樣,發展變化有章可循,是研究、鑒定明代瓷器的重要内容。前人總結的明代款識的規律是:永樂款少,宣德款多,成化款肥,弘治款秀,正德款恭,嘉靖款雜。 明代款的形式以書寫為主,極少刻、印者。 洪武款識 洪武朝瓷器處于元明過渡期,官窯建立晚,許多東西都沿襲元代遺風,如造型、紋飾風格。款識也如此。此時瓷器款識的特征是:迄今未見有正式年号款,雖然七十年代江西玉山縣征集到一件青白釉小罐,腹上刻有"洪武七年二月二十七日造此"款,但此為孤例,且系民窯所産,不是形成定制、定式的年号款,性質同三國、唐、宋的年号款一樣。二,民窯器上有較多的吉祥款,文字簡約,大多為碗、盤裡心草書"福"字,少量草書"壽"字。看得出,明初的款識還深受前代影響。 三,有少量圖記款,如花瓣、太極圖等。 洪武到永樂門,還有一個短命王朝"建文"。建文朝曆時既短,又有大規模争奪皇權的戰争,陶瓷生産必然無大作為,更無官窯建成、燒造的記載。實際情況也是如此,至今未見有署建文年号的器物。但已發現有寫建文年号款瓷器流布于世,乃趨利者作假器以蒙編收藏者,稍有中國曆史常識和陶瓷史知識的人,皆可戳穿這一騙局。
永樂款識 永樂朝陶瓷款識的重大突破是,在我國陶瓷史上,第一次正式創燒了帝王年号款,開啟後代年号款之先河,款識為"永樂年制"。永樂年号款的特點是:"永樂年制"四字為篆書,四字雙堅行,印、刻寫或書寫于器裡心。青花器為用青花書寫,白釉器、青白釉器多為印款,紅釉、青釉器多為刻款。永樂年号款無論刻、印、寫"永樂年制"四篆體字的字體均較小,其特點為:筆道渾厚圓潤,起筆落筆處呈尖狀,折角處為圓角;字體結構嚴謹,剛勁挺拔。
永樂年号款隻有四字篆書一種形式。所以凡見楷書四字.篆書六字或楷書六字,皆為僞托款。四字篆書款永樂以後也有仿的,但仿品款識的字體筆道多為生硬折角,無柔和圓潤之感。後世仿永樂者,明嘉靖、萬曆、清康熙、雍正、乾隆、光緒及民國皆有。 民窯器上的吉祥款仍較多,有福、祿、壽、辰等,字體由洪武時的草書為主,發展到隸、草、行三種寫款皆有。永樂也有少量圖記款。
宣德款識 前文介紹了人們總結出宣德時期款識的特點是"宣德款多",這包涵有幾個意思,一是宣德時官民窯器都時興在器上留下款識,數量多,特别是官窯款,正在興起之中,用得十分普遍,大大超過永樂。二是款識書寫位置多,不似永樂隻在器裡心,而是"宣德年款遍身",器物的任何部位都在書寫,不拘一格。三是形式多樣。永樂款隻有"永樂年制"篆書四字雙豎行一種形式,宣德款則有楷書亦有篆書,以楷書為主占絕大部價;有六字也有四字,以六字為主占絕大部分;有六字雙豎行加雙圈,也有六字一行(橫、豎均有),四字一行橫寫或雙堅行;款識形式有毛筆書寫(占絕大部分),也有刻寫的,等等。宣德款識雖然"多",但有一個共同特征,是字體道勁有力,筆法大多工整、清秀、剛勁,自然大方,個别略顯草率不拘,結構不大協調,楷體德宇心上無一橫。
宣德款識的上述種種特征,前輩學者孫瀛洲先生有四句歌訣加以總結:宣德年款遍器身,楷印篆刻暗陽陰,橫豎花單雙圈無,晉唐小楷最合群。這四句必須分開用,分開理解,因為它們各自說的是一回事。為了識别宣德款識的真僞,學者們詳細分析了"大明宣德年制"六個字各自的起筆、運筆、落筆特點,字體結構等。最關鍵的還是孫瀛洲先生介紹的識别真僞款識的方法:"用八倍以上放大鏡在強光下照視,凡款色多暗霧而下沉,器身和口裡、足内釉薄處閃有明顯的牙黃色,濃釉處微閃談青色者,具備這三種特征,(釉面)雖無桔皮紋棕眼,也無疑的是精品。"(孫瀛洲《試談明代永樂、宣德景德鎮官窯瓷年款》) 讀者們已經了解,宣德瓷器曆來評價甚高,所以後仿者累代不絕。
仿宣德必然要仿宣德官窯款。仿宣德款,無論是明代、清代康、雍時所仿,還是民國所仿,款色皆渙散淺談又浮于釉上,字體筆法軟硬不均勻,不是過軟就是過硬,結體或過于工整或過于草率,更有疏忽者楷體德字心上有一橫。近來國内外有經專家充分研究分析真品後仿制宣德瓷器,初看幾可亂真,細看仍露一切仿品難以克服的幾處仿品特征。宣德民窯器仍有一些草書或隸書的福、壽字,也是多寫于器心。民窯器還有寫"大明宣德年造"的,十分特别。 成化款識 成化時期的款識,較永樂、宣德時又有所發展,就年号款而言,更漸成熟。官窯器年号款以青花楷體六字雙豎行"大明成化年制"為主,體式比較統一。款的位置也大多數在器物底部,位置比較固定,從宣德時遍身寫款的初級形态上升到一個新的階段。除六字楷書雙行款外,還有少量"大明年制"四字雙行楷書款,但請注意,無論官民窯産品,
成化真品均無"成化年造"、"成化年制"四字款的,有這種款的必是後仿品。成化官窯"大明成化年制"款,色澤濃重深沉,透入胎骨,絕無飄浮感。款外圍的圈線或框線都緊束款字(或換個說法,稱款字緊靠圈框),但圈框線條不很整齊均勻。款的字體極有特點,孫瀛洲先生概括成歌訣雲:大字尖圓頭非高 成字撇硬直倒腰 化字人匕平微頭 制字衣橫不過刀 明日窄平年應悟 成字三點頭肩腰 第一句是指款識上的大字的第二筆上端有尖有圓,出頭并不過高。第二句是指成字的第五筆"撇"直而生硬,第三筆直立向下和有向右方彎倒的。第三句是指化字的人及匕字上端相平或有高低,但差别不大。第四句是指制字(繁體字作"")上的衣字第二筆一橫,不能越過右方的立刀以外,制字多半是上豐而下斂。第五句是指明字左邊的日字多是上窄下寬或上下相同,與一般習慣寫法不同。第六句是指成字末筆的點,有點與頭平的,有點與腰平的,有點在腰間的。筆劃字體确顯"肥"的特點。 以上這些款字書法上、色澤上、圖框上的種種特征,是鑒定成化真品款識的要點。同樣,孫瀛洲先生告訴我們如何仔細觀察成化真品:用放大鏡在強光下照視,款率上都顯一層雲朦,有氣泡如珠,字的青色晦,胎色透微黃或杏黃。而仿品的款字上雲膝淡、氣泡不勻,字的青色渙散,臉色透微黃或白色閃青。(見孫瀛洲《成化官窯瓷器的鑒别》) 明代官窯瓷器曆代所仿甚多,明嘉靖、隆慶、萬曆,清康熙、雍正、乾隆都仿得不錯,仿品款識也頗為精到形似,但筆劃粗重,排列稀疏圈框過大,圈線有的過于工整均勻。再加上述放大鏡下仔細觀察到的一些特征,仿品是可以被識破的。另外,清嘉慶豆青釉青花器底有寫"成化年制"四字雙行楷體款,字體草率,歪歪斜斜,鹹豐黑釉地上刻"成化年制`贈書雙行款,字體亦草率,不可同成化款相提并論,連仿都說不上,卻有人信以為真,應糾正。成化民窯款甚少,有民窯器署年号款"大明成化年制","大明成化年造"的。 成化官窯器還有一種罐,款率隻有一個"天"字,人稱天字款罐,這種一個字的官窯器為成化獨有,天字也極其有特色,亦有歌訣雲:天字無攔确為官 字沉雲膝淺揭邊 康雍仿造雖技巧 一長二短裡俱幹 。 筆劃字體更是"肥"胖典型。 弘治款識 明代官窯瓷器的年号款,成化時已形成定制,字體、書寫位置、排列等,都為後代楷模。
緊接成化的弘治朝,官窯瓷器款識大體同于成化,仍以青花楷書六字雙行"大明弘治年制"為主,寫于器底。有少量篆書四字雙行寫款"弘治年制",多位于器裡心。還有少量紅彩楷書雙行"弘治年制"款,及刻款。 弘治款的特點是:字體清秀,筆道纖細柔和均勻,色澤淡雅穩定,飄逸秀美。 民窯器的款也較多,但較簡單,有"福"、"正"、"壬子年造"等楷款。後見有一種青花楷書"弘治年制"款器,為康熙仿弘治器。正德款識 正德官窯款識與前代成化、弘治稍有不同,年号款以青花楷書六字雙行"大明正德年制"和四字雙行"正德年制"為主,兩者比較,又以四字雙行占多,這是本朝款識特點之一。款率的青花色澤有濃有淡,色淡者顯得灰暗。款識的字體顯得略大,結體較為松散,筆道剛勁好似用竹刀書寫而成。孫瀛洲先生亦有一首歌訣形象生動地總結出正德款字的特點: 大字橫短頭非高 明字日月平微腰 正字底豐三橫平 德字心寬十字小 年字橫劃上最短制字衣橫少越刀 參照前文對成化款特征的歌訣,再對比正德款實物,這首歌訣就容易體會,熟記于胸,有助于我們認識、鑒定正德瓷器。 正德年号款還有紅彩書寫的楷書雙行"正德年制"款,色澤深者黑紅,淺者十分豔麗。此時的花盆、爐、洗等彩瓷,多為楷書四字一行刻款,位于器口沿下,很特别。其他也有刻于器底者。民窯器上年号款為"正德年造"、"大明年造"。 民窯器上較為多的出現"天下太平"、"長命富貴"等吉祥款,"富貴佳器"等贊頌款。 官窯開始仿前代官窯器,并寫前代年号款,開後代仿前代官窯。瓷之先例。此風一開,便不可收拾,愈演愈烈,為今人鑒定添不少麻煩。
嘉靖款識 嘉靖官窯年号款全為楷體,有四字雙行和六字雙行,以六字雙行"大明嘉靖年制"為主,在書寫位置、排列形式上,又多樣化起來,有些近似宣德。排列形式上,除作六字雙行、四字雙行外,還有六字一橫行、六字環行、四字錢文十字排列的。款識位置,主要位于器底,也有寫于器口沿下邊的,還有寫在器物肩部的。最主要為寫款,也有少量刻款。嘉靖青花年号款字的特征是,字體瘦長,筆劃較粗,剛勁中藏秀逸,有剛柔相濟之功力。字的結構特點是有大字撇捺平開"大",靖宇立平月上"靖",年字有的為四橫年等。青色花澤不甚統一,有濃豔者,有淺談者,亦有灰暗者。 民窯器上贊頌款、吉祥款較前朝興盛,内容更多。開始出現堂名教,如"滋樹堂"、"松柏草堂"、"郭仁堂"等等。嘉靖款雖然形式等較前為多,有一點必須注意;無論官、民窯器均寫"年制"而不寫"年造",凡見"大明嘉靖年造"款器,絕可能為後仿品。
隆慶款識 隆慶朝曆時僅六年,官、民窯都不可能生産很多有本朝特色的瓷器,所見隆慶年款的器也少。已見官窯器大多為楷書六字雙行"大明隆慶年造"款,也有少量"隆慶年制"四字雙行款,"隆慶年造"款。這也構成隆慶年号款的一個特色:多為"年造",少為"年制"。絕大多數位于器底。 隆慶款字的特征是:字體結構莊重嚴謹,筆劃粗重挺拔,頓挫有力。青花色澤濃重鮮豔。
萬曆款識 萬曆朝長達近半個世紀,款識的體式多樣,以書寫六字雙行"大明萬曆年制"為主,也有六字一行或三行的,還有四字雙行、四字環行、四字錢文十字排列的。同樣,款的書寫位置也很不固定,多數在器底,也有在器裡心凹處的,肩部的、口邊的,等等,大有"萬曆年款滿器身"之勢。萬曆款識字體的特征是:字體端莊工整,敦厚剛勁。大字撇短捺長,頓挫有力。萬(繁體字)字有草頭萬,也有羊頭萬,前者時間較早,後者較晚。禺字的厶自上而下一筆貫通。制字(指繁體)的衣的四、五兩筆相連等。一般說來,青花色澤前期較濃豔,與隆慶相似,後期較為灰暗,近晚明特點。 萬曆的各類民窯款大為增多,齋堂款如"玄陰堂"、"芝蘭齋"等,吉祥款如"萬福攸同"、"德化長春"、"福壽康甯"等,贊頌款如"玉堂佳器"、"天祿佳器"、"上品佳器"等。
天啟、崇祯款識 此兩朝為明代末期,社會動蕩,朝庭無力用心經營官窯,所以兩朝留傳至今的官窯很少,官窯款體式也少,一般為楷書六字雙行或楷書四字雙行,絕大多數寫于器底。款識無特别強烈的特征。特别是崇祯時瓷器,已表現出由明向清過渡的性質,兼有兩朝特征,款識亦如此,如字體比較工整,筆劃較柔弱等。天啟、崇恢兩朝,天啟隻六年,兩朝瓷器及其款識諸多一緻,二者很難明确分開,除有年款者外,遇這時期而難以區分者,統稱為"明末"或"晚明"器,或定為"天啟到崇祯"。 天啟、崇祯時期官窯器所見不多,民窯器卻不少。民窯器的款識以贊頌款如"天福佳器",吉祥款如"天下太平"、"金榜題名",齋堂款如"博古齋"、"白玉齋"、"聚賢堂",人名款如"王遠選造",圖記款如免、盤腸(結)、方勝、銀錠、窗棂,等等為主。 署本朝年号款的官窯器少,但署前朝年号款即很多,最多者為宣德、成化,次為弘治、正德、隆慶。這時因整個瓷業不景氣,這些署前朝年号款的瓷器多為民窯粗制濫造,款識字體十分草率,排列雜亂,書寫位置随意,如有将"大明成化年制"款書于碗裡心者。這種假款易于識别。
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