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文化 > 正文

東漢碑刻講座 16 方勁高古隸書——鮮于璜碑




方勁高古隸書——鮮于璜碑


任啟政

《鮮于璜碑》,全稱《漢雁門太守鮮于璜碑》,立于東漢延熹八年(165年)。1972年5月出土于天津市武清縣,現藏天津市曆史博物館。碑為圭形,高242厘米,寬81至83厘米。

碑額陽刻篆書“漢雁門太守鮮于璜碑”。碑陽、碑陰均陰刻隸書銘文。碑陽16行,行35字;碑陰15行,行25字,共計827字,出土時僅7字泐損,通碑字迹清晰完好。此碑在曆代文獻和金石書籍中均無著錄,是新中國建國以來發現的字數最多,保存完整的一通漢碑,且此碑的書法藝術水平很高。

一,《鮮于璜碑》的藝術特點。

1. 字體古樸雄健。

這種古樸的意趣首先表現在書刻從大處着眼,在細微處不假修飾。一是刻工在刻并列的橫畫時,往往是先把橫畫全部刻出,然後再刻連接的豎畫,這與書寫時的筆順不同,因而轉折處的刀意重于筆意,原來墨迹的微妙處無法表現出來,小豎畫也刻得簡直率意,如“諱、璜、伯、謙”等字;

二是刊刻用雙刀,即沿着筆畫的上下邊沿行刀,在起筆處往往再垂直切一刀,造成所謂方筆;三是轉折的筆畫做兩個筆畫刻,其銜接處多呈硬棱;四是對一個字的主筆,如長撇、大捺,則認真模拟筆迹,即細微處逼真傳神。

2. 用筆渾厚凝重。

《鮮于璜碑》用筆粗重有力,鋒芒含蓄,筆厚氣厚,不失靈動。與《張遷碑》、《衡方碑》的粗重用筆相似。由于該碑泐損較輕,字形與筆畫保存完好,較之上述兩碑更顯端莊,方正,雄強。如“諱”字的“言”字旁,六個橫畫方起方收,如同現代黑體字寫法,皆粗壯寬厚。

3. 結字稚樸古拙。

雖然這一特點與《張遷碑》相同,但不如《張遷碑》字體變化大,長短不一,大小不一。《鮮于璜碑》結字以扁形為主,筆畫多的字靠調節筆畫的粗細來壓縮字形,如“璜、謙、曜、禮”的右半部,“嗣、執、懿”的左半部。

隻有個别字加長,如“事、屢、屬、應、匮”等字。有的字在方整中求險奇,但險而不危,奇而不怪。如“祖、殷、膠、招”等字右部壓縮變小,使字形左右對比強烈;“輝、聞、所、示”等字的豎畫加長;“遼、慰、邊、惠”等字的心底捺畫加長加重;“友”字橫畫的傾斜,均使結字發生變化,時出意外而又不越法度,給人一種稚樸古拙的感覺。

與《張遷碑》、《西狹頌》、《衡方碑》相比較,能熔雄強、端莊、樸茂、稚拙于一爐,自成面貌,堪稱書兼衆美。

4. 每個字都靠界格上沿書寫。

《鮮于璜碑》的章法與其它漢碑一樣——豎成行,橫成列,排列整齊。不同點是:其碑刻有界格,每個字都靠界格的上沿,上齊下不齊。雖然每字都不越格,但字的大小,長短不求一律,各盡其勢自由發揮,因而顯得既嚴謹又不闆滞,猶如列隊嚴整的武士,雄強彪悍而又有禮法。這種在隸書作品中,易于形成雲鶴遊天,飛動飄舉的意境。

二,《鮮于璜碑》筆法特點。

1. 橫畫的寫法。

如碑中的“諱、于、子“等字的橫畫,兩端方齊,方筆突出,筆畫粗重渾厚,有萬鈞不屈之力。寫這種筆畫入筆時逆鋒向左上端一定要行到、填實,然後迅速下蹲挫鋒向右行筆,行筆中鋒要正,鋪毫做到萬毫齊力,至右端後驟然止筆,回鋒上提收筆。線條的粗壯飽滿與平直是用筆成敗的關鍵。

2. 折筆的寫法。

橫畫在行至右端時,略提筆調鋒,即改向下折,如“字、伯、苗、裔“等字。折處要斬截,方齊,行筆時提筆調鋒是關鍵。筆鋒調不正,改向後下行必然是偏鋒,如此則下行豎畫不能渾厚有力。此碑方折較多,但也用圓折,如“郡、部”的雙耳旁及“司、馬”等字,在行筆時轉筆挫鋒,圓渾而遒勁。

3. 撇畫的寫法。

如“應、辟、大、府、屬”等字的撇畫,撇在左彎環行筆時,有的圓轉中兼方折,似克服巨大阻力,力量強勁,如“應、大、尉”等字;有的圓轉遒健,筆力暢達,如“辟、府、屬”等字。有的收筆回鋒渾圓;有的收筆方截;有的落鋒、收筆粗細勻稱;有的收筆處重按反粗;或蓄其勢或盡其勢皆恰到好處。

4捺畫的寫法。

捺畫是《鮮于璜碑》極力突出的筆畫,尤其是平捺、斜捺,因其多是一個字的主筆,所以寫得不僅厚重,而且雄健,既有特色,又有變化。如同為斜捺的“族、友、故”三字,“族”字寫得渾圓飛動,下筆後順勢邊行邊按,當行至捺端處盡力按下,然後又順其勢向右上婉轉而出,筆畫給人一種笨拙但不刻闆的感覺;“友”字的捺可謂“蠶頭雁尾”,逆鋒入筆,然後折鋒并略向上逆行回筆,逐漸用力按筆鋪毫向右下行筆,至捺端處提鋒向右上輕輕而出,至出鋒處又迅疾搶鋒回收。

此畫妙在捺腳處似方似圓,亦方亦圓,出鋒處似出未出,既上揚又含蓄;“故”字捺筆方入方出,入筆處如寫方筆橫畫,逆鋒向上再向下重按,挫鋒漸提而行,然後漸次向右下方邊行邊按,至捺腳處重頓而出,出鋒處筆鋒留駐後回收。此筆畫力感最強,分量最足,剛健雄強,頗有幾分霸氣。在斜捺中“遷、遼、邊”等字的走之又各有姿态,或直或曲,或一拖直下,或一波三折,各盡其妙。

三,《鮮于璜碑》的結字特點。

1. 整體特點。

在整體上,字呈扁方,上下緊密,中宮緊收,強化主筆,以盡其勢,特别是強調誇張捺畫的兩端,緊縮餘筆以呈厚重茂密之态,同時對字内結構筆畫給以自由靈活處理,達到既重心穩定,又動勢強烈,舒展飛揚。

2. 上下結構。

凡上下結構之字,皆筆畫重疊緊密,使其密不透風。為了不使字形過長,必要時還減省筆畫,如“業、靈、舊、譽、屬”等字。

3. 左右結構。

左右結構之字,不強調左右兩部分相等,而是緊縮左右間的空白,使其不等分,其橫勢是用強化伸展橫畫來實現的。如“嗣、禮、服、辟、尉”等字。

4. 險絕之字。

有些字在平正穩定中還善于造險化險,如“戴”字右戈似若不經意地向右斜出,又用腰間一小彎環短豎向左下方把它攔住,使這個字十分安穩别緻。“溫”字的左邊三點水與右邊的“日”、“皿”交相錯落咬合,可謂匠心獨運,使整個字既緊密穩定又險夷互見。

“閨、聞、門”等字是典型的四方平正穩定型的字,可是門框的右豎卻寫成了向左伸展的撇畫,使整個字勢在穩定的基礎上變得異乎尋常。同為心字底的“惠”與“應”;同為走之的“遷”與“延”、“道”等字,或險或正各不相同,就連各部分都對稱的“鼎”字,也被改造成不對稱狀,别有意趣。在字勢平正中寫出不平正,在端莊中寫出稚拙,一字一奇,《鮮于璜碑》可謂典範。

END

墨客藝術◎每日分享

發現藝術的美好

你可能想看:

有話要說...

取消
掃碼支持 支付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