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健康養生 > 正文

生姜瀉心湯:用生姜散寒逐飲之力以解水氣之邪

仲景公的五個瀉心湯中,生姜瀉心湯是和半夏瀉心湯最相近的一個方子,僅增加了四兩生姜,而将幹姜從三兩減至一兩。看似姜的數量有所增加,仔細推之,實則不然。因為在事實上,一斤生姜去除水分後,自然幹燥的狀态下,最多産生半斤左右的幹姜。實際上生姜、幹姜的問題按此估算,應當是不增不減。而仲景公以生姜易幹姜二兩的問題,看似簡單,實則有毫厘千裡之别。

生姜瀉心湯出自仲景公之《傷寒論·辨太陽病脈證并治》曰:“傷寒汗出,解之後,胃中不和,心下痞硬,幹噫食臭,脅下有水氣,腹中雷鳴,下利者,生姜瀉心湯主之”(157)。該條文中明顯可以體會到其證的誘因是“傷寒汗出”,與半夏瀉心湯之“下之後”,在病因上明顯不同。文中明确指出,“胃中不和”是以下一系列症狀的誘因,主要是因汗不得法,也有可能是脾胃素虛,又因用汗法,損傷脾胃之氣。一般來講,心下痞按之當較柔軟,此處卻講“心下痞硬”,而“脅下有水氣”說明由于脾胃虛弱,寒熱錯雜互阻于中焦,使脾胃升降失常,脾虛而水運失常,不能将津液上輸于肺而四布,滞留于腸胃之間,故有“水氣”之因,但又因此邪尚未成形,隻是在痞滿的情況下而挾有水氣之邪,故仲景公在此水氣之邪未成形之前,簡單用生姜散寒逐飲之力以解水氣之邪。

一般來講,像半夏瀉心湯證這種,寒熱夾雜、虛實并存、表裡兼有的特殊複雜的病證中,本來就是多因誤診誤治而來,如果誤上再誤,隻會把病證越治越複雜。所以似是而非,毫厘千裡啊。恩師陳瑞春先生家裡三代為醫,陳老用五十年的時間研究傷寒精義,認識到生姜瀉心湯與半夏瀉心湯絕不是一般認為的生姜與幹姜之别,而是在半夏瀉心湯證中,又出現了由于脾胃功能的下降,而産生了水氣之邪之證。而水氣病的産生可以直接導緻心、肺、腎功能的失調,即所謂的肺心病、心肺功能失常、心腎不交之證的緣起。李東垣稱脾胃為“後天之本”,主要是告誡後人,在人的生理變化中,脾胃功能的失常,往往都是萬病之源。

《素問·經脈别論》中雲:“飲入于胃,遊溢精氣,上輸于脾,脾氣散精,上歸于肺,通調水道,下輸膀胱。水精四布,五經并行。合于四時五髒陰陽,揆度以為常也。”而現證“傷寒汗出”之後,“胃中不和”而緻谷不消而作腐,故為食臭,水不化而橫流,故脅下有水氣。腹中雷鳴下利者,水谷不消,糟粕腐化,有不遽下者乎?“幹噫”一證,“胃中不和”,氣滞内結,逆而上沖,腐氣上泛則“幹噫”、口臭、惡心。食腐不化,谷物不消,流于腸間,逆其勢而不平,“腹中雷鳴”則自然而成,何苦要去琢磨“腸脹氣”是如何形成的,細菌有多少種?斷其源,化其飲,寒熱并用,苦降辛開,補益脾胃自然化解。(馮向東)

(注:文中所載藥方和治療方法請在醫師指導下使用。)

你可能想看:

有話要說...

取消
掃碼支持 支付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