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嘔而腸鳴,心下痞者,半夏瀉心湯王之。
半夏瀉心湯方:半夏洗半升、黃芩、幹姜、人參、炙甘草各三兩、黃連一兩、大棗十二枚
上七味,以水一鬥,煮取六升,去渣。再煮,取三升,溫服一升,日三服。
“嘔而腸鳴”就是水跑到腸子裡面去咕噜咕噜的叫,“心下痞”我們在讀《傷寒論》的時候,張仲景就說了,當有表證的時候要解表,不能攻裡。如果有表證的時候不知道,結果去攻下,結果造成了表邪下陷。當表邪下陷很輕的時候就是心下痞,重者,會變成懸飲,包括十棗湯,甘遂半夏湯。
心下痞,我們有五個瀉心湯,在這裡介紹的是半夏瀉心湯。我們在學瀉心湯的時候,心中要有一個概念,黃芩是對胃,有胃發炎,胃裡面不舒服的時候,舌苔是黃的,舌苔也是代表胃氣所在,舌苔是黃的,我們就會重用黃芩,到了小腸裡面的時候,病人會腸鳴,肚子會咕噜咕噜的叫,這就是用黃連。所以,黃芩和黃連才會出現在同一個處方裡面。
當病人有惡心,胃裡面有停水,我們就會加半夏,這個食物跟飲水吃到胃裡面去,胃裡面太冷了,這個水一路跑到小腸裡面去,小腸裡面是冷的,這個時候,我們會加幹姜。病人有嘔有惡心,我們加人參和甘草還有大棗,把吐掉的津液給補回來。
當我們了解處方的方義以後,就可以變化。在臨床上面,我們看到半夏瀉心湯,病人長年的下利,一天六七次,吃完東西就拉肚子,這也是半夏瀉心湯。半夏瀉心湯出現的時候,會有腹痛。如果病人有嘔,心下痞,但是,沒有腸鳴和腹痛,這是甘草瀉心湯。如果是下利,腸鳴很重的人,半夏瀉心湯都去不掉的時候,我們就要增加生姜和幹姜的量。當增加了生姜的量以後,就變成了生姜瀉心湯,生姜瀉心湯專門治療腸鳴很重的下利。
當醫生不要舍不得用藥,說藥貴,少用一點,這樣不行。
如果胃裡面有心下痞,但是,沒有腸鳴,那就把黃連去掉,這個就是方劑的加減。
在瀉心湯證裡面就可以看到。我們的皮膚表面上的水是靠胃消化食物後再出來到皮膚表面上保護人體,這是正常的狀态。有一天氣候變化過快,我們皮表因為氣溫突然怱冷忽熱,時出汗時又止,此時病毒就會趁機攻擊你。
當病毒進入表後,人體會很快做出反應,自衛能力會去跟它相抗,此時體能好的人就可以把病毒通通阻止在表面上,可是體能差的就不行了。當病毒進來以後,你的抵抗力隻能出來抗衡一部分,另一部分病毒就會進入三焦淋巴系統。如果滲到腸子裡面就變成腸炎,這個時候如果你再吃西藥下去治療腸炎的話就更糟糕了,會出現更多的問題。
張仲景說遇到這種情形'嘔而腸鳴’心下痞氣,我們隻要看到心下痞,胃裡面難過、消化不好就一定會用到人參、甘草、紅棗,這幾個先拿出來。遇到有腸鳴下利時,我們知道是因為胃裡面沒有辦法消化食物,甚至于我們喝下去的水也跑到腸子裡面去,于是造成了腸鳴。
人體正常的水有兩個來源,一個是我們喝的水。還有一種是存在食物裡的水份,食物裡的水會在大腸裡面被吸收掉。正常情況下我們喝進去的水在胃就應該氣化掉,結果水卻滲到小腸裡面去,所以我們要開半夏把水利掉,從小便出來。
第二個是利用黃芩、黃連來治發炎,就是去熱。還有幹姜,可以讓腸蠕動正常,半夏瀉心湯的方義就在這裡,一般腸胃病來說都會用到此方。半夏瀉心湯是治痞的主方,簡單講就是治胃痛的主方,胃病、急慢性胃炎的主要處方。
如果是胃炎引起的下利,就是前面介紹的'生姜瀉心湯’。簡言之,半夏瀉心湯就是用在腹痛兼有腸鳴的時候。如果沒有腸鳴也沒有下利,隻是胃裡面難過,就用'甘草瀉心湯’。腸鳴是因為水分很多在腸裡造成的,但是當水進入腸間後所産生的雷鳴,也會有肚子裡面咕噜咕噜的叫聲,這已經是己椒曆黃丸證了。
嘔而腸鳴:中焦虛寒,邪熱來犯,中焦失于斡旋之機,胃氣逆升于上,則發嘔吐。寒濕沖激于下,則發腸鳴。
心下痞者:中焦升降機能失常,邪熱乘虛而客于心下,使其痞塞不通,而發心下痞。
半夏瀉心湯主之:病為寒熱錯雜,所以治用半夏瀉心湯,黃連、黃芩清上洩熱,人參、甘草、大棗培土補中,幹姜、半夏降逆止嘔。
下一篇
30、糖尿病驗方
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