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的過度“呵護”,對于孩子們來說,無疑是一味“毒藥”。
孩子們心安理得享受這一切,根本不知道知足、感恩和體貼父母,更不知道生活的艱苦。
作者 | 可樂媽
先說一個小故事吧。
這個故事,來源于一則網友無意間拍下的視頻。
視頻中,一個五、六歲的小男孩,正扛着三大包,加起來都快要趕上他身高的貨物,賣力地向前走着。
小男孩的媽媽則跟在他的身後,也背着壘得高高的貨物。
因為心疼兒子,哪怕已經不堪重負了,媽媽依舊費力地伸出一隻手,扶着兒子肩頭的貨物。
可當兒子意識到媽媽的“小動作”後,他沒有接受,而是徑自加快了腳步。
隻為向媽媽證明,他已經有力氣為媽媽分擔這一切。
短短十幾秒的視頻,卻看得人眼眶有些濕潤:
這麼小的孩子,就已經能夠真真切切懂得父母的壓力和難處。
還知道心疼、體諒母親。
而另一個故事,或許很多人都聽過,叫“媽去傳菜了”。
一個沉迷賭博多年的男子,在欠下十幾萬債務後,跑路躲債。
留下一對年邁的父母,每天幫他應付債主。
母親一大把年紀,隻能出去做服務員。
一拿到工資,就将全部的50塊錢都打給了自己的兒子,并附上那句無比卑微的話,“媽老了,沒用了”。
同樣是孩子。
有的孩子還在背書包的年齡,就已經學會用自己瘦弱的肩膀扛起生活的重擔;
而有的孩子,都已經到了而立之年,卻依舊心安理得地享受着父母給予的偏愛和庇佑。
不禁讓人想問:
一個孩子到底要經曆什麼,才能看見父母的不容易,才能真正成長起來?
一個家庭最大的悲哀
是父母沖鋒陷陣,孩子坐享其成
綜藝《敞開心扉的少年》中,出現過這樣一幕:
一個叫何一可的8歲男孩,一上來就告訴節目組:
“爸爸媽媽很愛我,家裡的事我什麼都不用做,都是我爸爸媽媽幫我做了。”
每天早上,還沒睜開眼睛,爸爸就将一瓶奶送進了他嘴裡。
随後,吃飯、擦嘴、刷牙、系鞋帶、背書包……等等一系列動作都由媽媽為他代勞。
以至于一個孩子,到了8歲,連喝酸奶這麼簡單的一個動作,都能灑自己一身,弄得無比狼狽。
可面對爸爸提出的,應該教孩子一些生活技能的提議,媽媽依舊不以為意:
“沒必要刻意學,等孩子長大了自然就會了。”
可事實上,父母過于強烈的愛,不僅會讓孩子失去體味生活的機會,還會讓孩子變得麻木、冷漠。
這樣的孩子,一輩子都長不大,一輩子都隻能是個巨嬰。
就像動畫短片《巨嬰》所描述的那樣:
一個已經成年的兒子,每天無所事事,和他的父母住在一起。
他每天做得最多的一個動作,就是扯着嗓子,大喊一聲:
“媽媽!”
早上睜開眼睛,喊一聲“媽媽”,媽媽便忙不叠為他穿上衣服;
坐在飯桌前,一邊玩着遊戲,一邊叫着“媽媽”,媽媽就坐在一旁給他喂飯、剃胡子。
後來,爸爸意外去世了,家裡的經濟來源一下子斷了。
兒子卻還是我行我素,每天宅在家裡玩遊戲。
有一天,兒子看上了一款VR眼鏡。
他吵着鬧着要買,可媽媽卻怎麼也拿不出那麼多錢了。
這一刻,媽媽回憶起了以前的事情:
從小到大,無論兒子要什麼,自己都會滿足他:一把水槍、一個工具箱、一輛玩具車、一塊手表……
兒子的欲望越來越大,自己卻再也沒有能力實現了。
想到這裡,媽媽哼起了曾經哄兒子用的小曲,可兒子聽後卻變得更加不耐煩了。
最終,媽媽無奈地歎了一口氣。
她親手挖出了自己的腎髒,遞給了兒子。
兒子如願得到了眼鏡,開心極了。
直到肚子餓了,他又習慣性地叫了一聲“媽媽”,可這一次,再也沒人回應他了:
原來,他的媽媽已經因為失血過多,去世了。
兒子望着死去的媽媽,想了想,便剖開了她的肚子,鑽了進去。
正如盧梭在《愛彌爾》中所說:
“你了解什麼辦法可以讓你的孩子痛苦嗎?
那就是讓他想要什麼就有什麼。
他得到的越多,想要的也就越多,遲早有一天,你不得不拒絕他,這種意料不到的拒絕,對他的傷害,遠遠大于他不曾得到過滿足的傷害。”
為什麼父母含辛茹苦将孩子撫養長大,付出了一切,卻依舊換不來心疼自己、能夠獨當一面的孩子?
其實原因很簡單。
很少有天生就懂得體恤父母的孩子。
而父母又總是默默咽下所有的不堪和辛酸,卻從不願孩子吃一點苦、受一點委屈。
以至于生活的鞭子抽打的是父母,皮開肉綻的也是父母。
到頭來,孩子自然以為一切都是信手拈來的。
總是被攬在懷裡的孩子
終究過不好這一生
本科畢業于北大、研究生畢業于清華的明星老師李永樂,曾在一檔節目中提及了這樣一件“怪事”:
他家的空調每到夏天就會壞一次,年年都是如此。
有一次,他實在忍受不了了,打電話報修。
維修師傅檢查了半天,才發現:
不是空調壞了,而是遙控器沒電了。
說到這裡,李永樂不好意思道:
從小到大,父母方方面面都為自己安排好了,飯是父母做的,衣服是父母買的的,房間也是父母收拾的。
以至于他現在根本不會做家務,自理能力也約等于零:
去飯店點餐,他不知道該點什麼、怎麼點;
連遙控器用久了會沒有電,這樣一個簡單的生活小常識,他都不懂。
聽之任之的父母,是不夠合格的。
可有時候,無微不至的父母,也無異于謀殺。
當父母包辦孩子的一切,對孩子過度呵護時,其實也在無形中切斷了孩子和正常生活的連接,讓孩子漸漸活成了一座孤島。
曾經看過這樣一則新聞:
一個年輕的小夥子,因多次入室盜竊,被警方抓捕入獄。
通過問話,警方驚訝地發現,這個小夥子本身家境不錯,自己也是本科畢業。
到底是什麼讓他走上了違法犯罪的道路?
小夥子告訴記者,一直以來,父母都對他極度寵愛。
小時候,自己想要什麼,媽媽都會滿足;
長大了,小夥子嫌每天上班太累,就辭職回家,靠着父母的接濟過活。
但漸漸地,父母給他的錢,也填不滿他的欲望了。
這時候,身無一技之長,又不願意吃苦的他,便開始盜竊犯罪。
得知兒子被捕後,父親懊悔不已,如果不是一直對孩子太好,如今他也不會誤入歧途、自毀前程。
廢掉一個孩子最快的方式,就是對他太好。
最終,那些父母替孩子走的路,都會成為孩子人生路上的坑。
對孩子最好的愛,從來不是把他們攬在懷裡一輩子,而是将他們推出家門,讓他們明白:
這世上不止有父母的笑臉,還有他人的白眼;
生活也不僅僅是順境和甜蜜,還有無數需要咬緊牙關的時刻。
拼搏和上進
才是父母給孩子最好的饋贈
今年6月,一個叫王威的外賣小哥火了。
身為外賣小哥,他考出了635分的好成績,可得知成績後,他卻依舊淡定地送外賣。
其實,這已經不是王威第一次走進高考考場了。
2013年,他就曾以超出錄取線60分的成績,被一所雙一流學校錄取。
可沒想到入學後,他卻因為對前途倍感迷茫,而迷上了遊戲。
荒廢了4年青春後,他因挂科太多,被學校勸退。
簽完退學通知書,王威給父親打了個電話,可還沒說幾句,父親就哭了。
回顧過往。
王威其實一直都知道自己家庭條件不好,知道父母的每一分錢都掙得相當不容易。
彼時,雖然會有愧疚的感覺。
但他依舊走在自暴自棄的路上,不會心疼他人,也不懂體諒父母。
直到聽着電話那頭一向内斂、好強的父親發出絕望而心痛的嗚咽聲,他好像當即被人甩了幾記耳光:
“我以後的每分每秒,都要為自己的行為負責。”
就這樣,他去輔導機構當老師,去苦力市場當搬運工,去城市的每一個角落送外賣。
從北京、廣州再到襄陽,吃了無數苦,也作了無數難。
這一刻,他才終于頓悟:
在生活的艱辛面前,自己曾經在象牙塔裡的迷茫和痛苦,都顯得那麼不值一提。
明白了這一點後,他再也沒有向家裡伸過手。
而是自己賺錢重返校園。
并在等待成績的日子裡,重新做回了外賣員,為日後的大學生活賺取學費。
之所以寫王威的故事,是因為他的身上,折射出的其實是無數普通家庭,甚至窮困家庭出身的孩子的影子:
大多數孩子,出身其實都跟他差不多。
出生在一個普通,甚至有點拮據的家庭裡,但他們的父母卻一直拼盡全力,将他們保護得很好。
以至于這些孩子習慣了頂着一層暖色的濾鏡去看待那些現實的問題。
也習慣了心安理得地享受着父母給予的一切。
卻忘了,普通人家的孩子想要出頭,從來沒有那麼容易,苦讀和奮鬥才是最好的路。
而那些曾經偷過的懶,終要用餘生去加倍奉還。
想要養出心疼父母,能夠獨立生活的孩子,最好的辦法,其實就是盡早讓孩子直面生活的真相——
吃過苦,才知道父母的難;
受過累,才明白讀書的好。
除此之外,并無他法。
最近,河南一名90後的女老師火了。
在班會上,她對學生們說道:
“如果你的父母能忍受5點的寒風起來幹活,那麼6點多的課本對你來說并不冰手。”
短短一句話點醒了無數孩子:
在父母面前,莫論辛苦。
因為比起他們捱過的痛苦和磨難,你眼前的困難和迷茫是那麼渺小。
要知道,父母終将有老去的那一天。
到時候能将孩子從人生的低谷中拉上來的,隻有他們自己。
而我們能做的,就是在那一天到來前,提前給予他們拼到極緻的勇氣,和面對苦難不服輸的狠勁。
唯有如此,他們才能實現暗夜的突圍,開啟順遂的人生。
上一篇
歲月往北走,踉跄不回頭
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