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軍事 > 正文

在中巴關系的70年裡,不得不提的5段重要經曆

    1951年5月21日,我們和鄰居巴基斯坦正式建立了外交關系,再過兩個月,中巴兩國就整整70年了,一系列重大的慶祝活動正在籌備當中。中巴關系最開始是貌合神離的,現在是全天候戰略合作夥伴關系,在長達70年的交情裡,5段特别的經曆發揮了決定性的作用。 第一段:巴基斯坦和美國的蜜月期
    1947年,按個被英國人統治了90年的大印度一分為二,誕生了巴基斯坦和印度這兩個國家,雙方是懷着你死我活的心态分的家,而仇恨是英國人統治期間慢慢攢下來的。分開後巴基斯坦心裡清楚自己幹不過印度,所以很想找個大國當靠山,那時候我們剛剛建國還比較弱,美國人忙着冷戰看不上巴基斯坦。 1953年艾森豪威爾上台,他琢磨着弄一個遏制蘇聯的包圍圈,巴基斯坦因為地理位置好有幸被美國選中。當年5月份艾森豪威爾派國務卿杜勒斯到巴基斯坦跑了一趟,雙方相談甚歡,一年後《巴美共同防禦援助協定》簽下來了,而這不是巴基斯坦簽下的唯一協定。 1954年巴基斯坦加入了美國主導的“東南亞條約組織”,1955年巴基斯坦加入了英國主導的“中央條約組織”,1959年巴基斯坦和美國簽署了《巴美雙邊防禦協定》,尤其是這個協定出現後,美國就在巴基斯坦有了軍事基地,直到現在還有,隻是用的比較低調。

    (在巴基斯坦基地附近的美軍士兵)

    雖然中巴兩國在1951年就已經建立,但是巴基斯坦更偏愛有實力的美國,比如從1954年到1965年美國給巴基斯坦提供了13.8億美元的軍事援助和30億美元的經濟援助,這個我們真心做不到,因為在1981年以前,我國的美元外彙儲備就沒有達到過一個小目标。 從1953年到1960年的那8年時間裡,巴基斯坦不是現在的“巴鐵”,它一直反對我國加入聯合國,在民族問題和領土問題上緊跟美國的态度,就這一塊兒你說氣人不? 第二段:印巴戰争後終于開竅
    中印邊境自衛反擊戰于1962年爆發,當時美國給印度送槍送炮送糧草,隻是印度人不争氣取得了慘敗,連首都新德裡的居民都開始夾着貴重物品外逃。在援助敵人印度的時候,美國同時警告巴基斯坦,不要趁這個機會對印度下手!這待遇上的巨大落差讓巴基斯坦寒了心。 美國結盟巴基斯坦隻是為了圍堵蘇聯,美國援助印度是為了圍堵我國,可是印巴雙方卻在期待美國幫助自己成為地區強國,然後弄死對方,理念的差異遲早會讓美國人自己玩砸。1965年第2次印巴戰争爆發的時候,美國同時停掉了對印巴的援助,隻為了迫使雙方停火。

    (印巴邊境的士兵在鬥步伐)

    曆史上停戰的理由很多,但是很少包括盟友的不援助,為了對付來勢洶洶的印度,巴基斯坦向我國求助,于是數10架戰鬥機、上百門火炮、三百多輛坦克送過去了,甚至還派出參謀人員到前線幫忙分析,在戰争的後期我國還警告印度:再不撤兵我這就考慮動手了。 第二次印巴戰争隻打了5個月,然後巴基斯坦就開竅了,在中美印巴四國的關系中,它理清了中印矛盾,看清了美國的企圖,更加明确了印巴之間的水火不容,以及看到并體會到了中國的誠意,美巴關系開始松動,中巴關系卻更近了一步。

    第三段:做中間人促成基辛格訪華
    1963年那個時候,說我們一窮二白是毫不誇張的,在那年8月份,中巴兩國政府簽訂了《航空運輸協定》,從此巴基斯坦就有直飛我國的航班了,這可是第1家從非共産主義國家飛到我國的飛機,它的意義是我國有了一個對外的聯系窗口。 1969年尼克松上台做了美國總統,他和團隊成員注意到中蘇關系已經差到開始動手,而他也很想讓美軍離開越戰的泥潭,于是一個大膽的想法冒出來了:中美建交一起對付蘇聯。秘密溝通了幾次後,尼克松決定派國家安全事務助理基辛格到北京面談。美國直飛我國的第一架航班在1981年才出現,基辛格要來北京隻能在巴基斯坦中轉。

    (巴基斯坦航空)

    那次會談的難度不是行程問題,而是需要向全世界保密,為此白宮特地給基辛格安排了一場公開的東南亞之行,先到越南進行所謂的調查,然後飛往巴黎找某個外交大佬會談,在此期間他會在泰國、印度和巴基斯坦一路玩過去,心猿意馬地做象征性訪問。 1971年7月1号基辛格離開了華盛頓,3号離開了越南、4号離開了泰國、7号還在印度,8号晚上抵達巴基斯坦,他在巴基斯坦的停留時間不能超過3天,因為在印度逗留了兩天,要是在巴基斯坦多待一天,印度人會不高興,還得花時間去解釋和安慰。 在8号晚上的晚宴上,基辛格按照事先排練的劇情假裝肚子疼,巴基斯坦總統葉海亞對現場賓客說:博士他肚子不舒服,就先撤了,後面兩天我帶他到山間别墅休養,請各位記者高擡貴手。第2天一個浩浩蕩蕩的車隊開往山區别墅,但是車裡沒有基辛格,他已經在淩晨4點偷偷坐上了飛往北京的航班。 基辛格團隊在北京待了48個小時,跟周總理舉行了6次會談,雙方明确了很多東西,也明确了1972年的尼克松會訪華。談完正事後基辛格掐着時間原路返回了巴基斯坦,直到7月15号中美雙方才發表了此次訪華公告,這個消息震驚了世界。

    (尼克松1972年訪華)

    這個例子是巴基斯坦作為我國外交橋梁的最經典案例,在我國外交史上,類似的中介身份巴基斯坦扮演過不止一回,因為它是一個純粹的伊斯蘭國家,我國跟伊斯蘭世界的外交和生意往來,它都能幫上忙,而且還能幫上大忙。 第四段:打通喀喇昆侖公路
    我國最早提出修喀喇昆侖公路的時間,就是《中巴航空運輸協定》簽署的同一年,當時我們的想法是既然空中通道打通了,那麼陸地上也搞通,這樣中巴友誼就能牢牢維系了,而且還能把影響力拓展到南亞,以及保護勘定不久的中巴邊界。 初次聽到這個建議的時候,巴基斯坦總統非常高興,總統府的每一個人也都高興,因為此路一通既有巨大的經濟價值,也有巨大的戰略安全價值,以後印度人再打過來,這條路上一定會有滿載軍火的卡車。 巴基斯坦方面興奮了好一陣子,冷靜下來後情緒就開始低落了,雙方商定的是自己修自己國内那部分,修好後接通完事,但是這條路要通過高原、冰川和崇山峻嶺,巴基斯坦不但技術上搞不定,兜裡還沒多少錢,而且它很擔心美國人認為中巴在聯合搞印度。

    (喀喇昆侖公路沿途的壯觀風景)

    由于以上種種原因,修路計劃就被擱置了,一晃就是兩年多,如果不是1965年第二次印巴戰争爆發,可能還會擱更久。在那場戰争期間,我國雖然給巴基斯坦送了不少武器裝備,但是要送到巴基斯坦人手上非常困難,相當一部分根本沒派上用場,巴基斯坦這就意識到了那條公路的必要性;換句話說,喀喇昆侖公路能上馬,還得感謝印度的助攻。 1966年中巴兩國簽署了修建喀喇昆侖公路的協定,依然是各自修各自那部分。我國那部分從新疆喀什到紅其拉甫口岸全長415公裡,巴基斯坦那部分從紅其拉甫口岸到塔科特全長600公裡。盡管那年頭我們國内鬧各種大活動,但是兩年後的1968年我國那部分已經通車,而巴基斯坦窮的叮當響,一直就沒有開工,不得不請我們幫忙,于是我國從1968年到1971年,援建了巴基斯坦境内從紅其拉甫口岸到哈利格希的142公裡,完事後叮囑對方接着修完剩餘的部分。 結果1971年11月份印巴又打仗了,巴基斯坦更加沒能力修完剩下的部分,在時任總統布托的央求下,我國隻好答應繼續幫忙,派出上萬人過去和巴斯基坦當地人一起動工,從1974年6月份開始幹到1978年5月份,修通了從哈利格希到塔科特的460公裡路段,至此連接中巴兩國的喀喇昆侖公路全線通車,幾乎都是我國主導修的。

    (中巴紅其拉甫口岸)

    喀喇昆侖公路穿過了喀拉昆侖山脈和喜馬拉雅山脈西部,從我國新疆喀什直達巴基斯坦北部城市塔科特,全長1032公裡,包括大橋24座、小橋70座、涵洞1700多個。為了修這條路,巴基斯坦方面犧牲了810名工人,我國犧牲了142名工人,還白送了3億人民币。這世上就沒有無緣無故的愛,現在的好關系來自上一代人用生命和金錢付出的代價。 第五段:聯合研制枭龍戰機
    2011年5月1日勞動節,勤勞的美國特種部隊招呼都不打,潛入巴基斯坦境内擊斃了大名鼎鼎的基地組織頭目本·拉登,這事兒讓巴基斯坦方面很不高興,但是又拿美國人沒辦法。兩個禮拜後,巴基斯坦總理吉拉尼訪問中國。 我們耐心聽完了吉拉尼倒下的苦水,并認真安慰了他,然後呼籲美國尊重巴基斯坦的主權和領土完整,同時宣布50架升級了電子設備的枭龍戰機會盡快發貨。 枭龍戰鬥機一開始叫做“超-7”項目,原計劃是“超越殲-7”。早在1992年,巴基斯坦就對這個項目表現出了很大的興趣,于是兩國開始談判共同研制的可能,由于當時各自的經濟水平和西方的技術封鎖,談判進展的很慢,一直到1998年雙方才簽署了合作開發枭龍戰機的協議。

    (巴基斯坦的“雷電”戰鬥機)

    根據協議規定,巴基斯坦空軍投資50%,我國兩家航空企業投資50%,俄羅斯米格設計局參與設計,飛機用的發動機也由俄羅斯提供。 2002年成飛公司造出了首架原型機,2003年原型機首飛成功,2004年中巴兩國簽署了枭龍戰機在巴基斯坦生産的合同;2006年裝了武器系統的枭龍戰機試飛成功,2007年第1批枭龍戰機已經交付給巴基斯坦空軍使用,目前枭龍戰機已經升級改進到了第3代。 飛機這種東西講究一個合适,不是越大越先進就越好,巴基斯坦的國土面積南北狹長左右寬度不大,需要一款機動性高、起飛重量低、價格便宜但是又比較先進的戰鬥機,如果自己可以生産維護那就完美了,這種需求放在國際上也就隻有枭龍了,目前在巴基斯坦空軍服役的已經有120架,還在不斷生産交付中。

    【不用詢問,請随便轉載轉發分享此文!】

你可能想看:

有話要說...

取消
掃碼支持 支付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