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母嬰育兒 > 正文

毀掉一個孩子,賭氣不理他就夠了



進化媽:願每一個父母,都不要用冷處理,去冷掉孩子柔軟的内心,讓忽視成為孩子一輩子都無法解開的症結。


作者:四月薔薇

來源:爸媽進化論原創

前段時間,衡水高速收費站的一名男孩引起工作人員的注意。

這名男孩長時間一人站在收費口,經詢問,得知孩子是被父母遺棄在這裡的。

原來,孩子和父母之間發生了激烈的争吵,父母一氣之下逼孩子下車,獨自在高速口反省。

真心替這對父母擔心,孩子站在車流中,很難保證不出什麼危險,萬一孩子獨自走掉,又該如何。

生活中,我們常會遇到孩子犯錯,或者無理取鬧,怎麼都不聽勸的時候,很多父母會賭氣離開,晾一晾孩子,讓孩子自己反省錯誤。

然而,這樣的做法危害極大。

心理學家研究發現:冷暴力對孩子性格、心理、思想上,會造成無法補救的傷害,是看不見的災難。

父母賭氣離開,留下孩子獨自一人面對問題,就是将孩子推入無人回應的深淵,孩子不但不會反省,反而陷入無聲的絕望,帶給孩子更多的糟糕的體驗和不幸。

父母的冷處理,其實是一種“冷暴力”懲罰。

賭氣不理不是教育

而是給孩子最大的暴力

父母賭氣不理孩子,宛如将孩子放在禁閉的小黑屋,孤獨又絕望。

電視節目《媽媽聽我說》中,有個媽媽,每次孩子犯錯的時候,都把他關進衛生間,無論孩子無論孩子怎麼解釋,媽媽都不做任何回應。


最長的時候,孩子被媽媽關了半天,得不到任何回應。

而被關的結果是孩子經常晚上做噩夢,夢到媽媽不要他了。

節目中,他痛哭流涕地哭訴:

“媽媽,我想對你說,我做錯了,你可以處罰我,但請别把我關進衛生間,可以嗎?”

孩子的哭訴讓人心疼,比起打罵,被父母冷落更讓孩子無法忍受,即使長大成人,内心的傷疤都無法愈合。

心理學博士王铮曾經在視頻中分享自己的童年經曆。

小時候,媽媽心情不好或對他不滿意的時候,就把自己關在房間裡,不跟他溝通和對話,對他提出的問題也假裝聽不見。

一次,他在幼兒園因為沒吃飯被老師批評,結果到家後,媽媽就整晚一句話也不跟他說,晚上也不陪他睡覺。


很多年過去了,那些媽媽“不理他”的經曆,每次一回想都覺得特别受傷。

樊登老師說:一個孩子的終生噩夢,就是媽媽不理他,爸爸不要他。

經常被冷落的孩子,就像被父母丢棄在冰冷的地窖中,絕望無助。

孩子既不知道“因”是什麼,也不能控制“果”什麼時候來,活在未知中,猶如刀架脖上,不知何時落下,内心始終戰戰兢兢。

父母的冷處理,就是在孩子和自己之間修築了一個高不可攀的藩籬,隔開了和孩子之間的親密、信任和愛。

經常被父母冷落的孩子

難以有健全的人格

父母把賭氣當武器,簡單粗暴對待孩子的問題,久而久之,會影響孩子的性格。

知乎上有個問題:長期被父母冷暴力的孩子,長大會怎樣?

幾乎所有人都會提到:自卑、孤僻、冷漠、敏感、沒有安全感……

演員倪虹潔談自己18歲拍内衣廣告的經曆,引發諸多網友的關注。

倪虹潔18歲進入演藝圈,拍了一條内衣廣告而一夜成名,讓人沒想到的是,這件事成了她父母之間的一個梗。


父母認為自己的女兒穿着内衣,以性感示人的廣告,是一種恥辱,讓父母及其家人很丢人,就賭氣不理她,想用沉默來收服她,拒絕和她之間的一切溝通。

父母的隔離讓倪虹潔很受傷,讓她一度受挫而難過,變得懷疑自己和“讨好”他人。

父母選擇沉默來逼孩子就範,孩子即使實行了精神上的屈從,卻讓他受傷而沒有信心。

曾經,一位專家做了一個實驗:在三碗相同的大米飯上,分别貼上我愛你、我讨厭你、和一碗什麼也沒寫。

一周以後,貼我愛你的那一碗,金黃色,還有點發酵的酒香,我讨厭你的那一碗,長毛了,不理不睬的那一碗,氣味難聞。

父母對孩子不聞不問,孩子感受不到父母的愛,長此以往,孩子的性格自然不能陽光開朗。

《高情商的孩子》一書中寫道:如果孩子不被父母信任,得不到父母的愛,得不到成長的力量,漸漸地,他就會變得沒有信心、懦弱、自卑、做事也縮手縮腳、猶猶豫豫。

被冷落忽視的孩子,内心經常感到自卑,總認為自己哪裡做得不夠好,長此以往,這些孩子長大後大多怯懦怕事,沒有主張,難以有健全的人格和積極面對人生的态度。

智慧的父母

冷靜但不冷漠

愛孩子,就不要用冷處理冷掉孩子的心,不要讓孩子的長期暴露在父母的冰冷的沉默中變得滿目瘡痍,當孩子言語不敬、情緒激動以及和父母發生沖突的時候,父母需要冷靜下來,給孩子積極的回應,耐心地面對孩子的問題,而不是背過身去,對孩子不理不睬。

給孩子冷靜有愛的回應,父母需要這樣做:

1、告訴孩子你的感受

《媽媽咪呀》有一期來了一位女子,因為媽媽要給孩子喝過期的奶粉,她生氣地說了媽媽一句:“狼外婆。”

誰知,這句話,讓媽媽一年多都對她不理不睬,即使帶着孩子去道歉,媽媽也拒絕跟她溝通。


她在台上哭訴着:希望媽媽不要再生她的氣,希望媽媽能理一理她。

因為一句話和女兒賭氣一年多,讓母女雙方都倍感受傷。

如果當時媽媽能夠告訴她,她的話讓媽媽很難過,也許,這一年多的時間,母女雙方都不用生活在沉默的煎熬中。

當孩子言語不敬的時候,正視孩子的眼睛,告訴他你的感受,孩子就能從你的堅定中,知道自己的言語問題,而不是賭氣走開,留孩子一個人恐懼害怕。

2、看見孩子的情緒

胡可有一次帶着小魚兒參加節目,小魚兒很想買奧特曼玩具,但是媽媽沒有答應。

小魚兒邊哭邊罵“臭媽媽”。


胡可沒有發火,也沒有反複講道理,反而是蹲下來抱着他說:“我知道你很想要……”

媽媽的看見,讓小魚兒慢慢地從激動到抗拒,最後慢慢柔軟下來。

當孩子的情緒被看見,得到回應的時候,孩子才能學會冷靜地和自己的情緒相處,才能慢慢地從情緒中走出來,才能回到理智的思考狀态。

如果父母漠視孩子的情緒,讓孩子得不到理解,隻會引發孩子更激烈的情緒。

3、多溝通解決問題的辦法

演員倪虹潔曾經在采訪時說過:“父母在教育上的問題,應該直接跟孩子說,要多交流”

當孩子犯錯的時候,如果父母不理不睬或者冷嘲熱諷,逼孩子認錯,孩子根本無法認識到自己錯在哪裡,也不了解父母的想法和觀點。

父母隻有不以“聽話”為目的,不以拒絕交流來控制孩子,始終正面積極地溝通,孩子才能真正認識到自己的錯誤,并學會積極解決問題。

父母不冷處理,

孩子才能有一顆溫暖的心

英國發展心理學家約翰·鮑比曾提出“依戀理論”,他認為:一個人心理健康發展的必要條件,是從幼兒時期就需要體驗到與父母的溫暖、親密和持續的關系,并在這種關系中獲得滿意和享受。

如果孩子在幼年時期得到足夠的高質量的回應,和父母建立緊密的依戀模式,孩子就可以學會表達愛和感受。

精神分析大師弗洛伊德說過:回應即看見。

當孩子感覺到被看見、被理解、被滿足時,他内心的壓力就會慢慢随之減少,問題行為也會随之糾正,獲得成長的動力,感受到滿滿的愛和接納。

願每一個父母,都不要用冷處理,去冷掉孩子柔軟的内心,讓忽視成為孩子一輩子都無法解開的症結。

點個在看,也願每一個孩子,都能被父母溫柔以待。

你可能想看:

有話要說...

取消
掃碼支持 支付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