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文化 > 正文

文史園丨虛歲到底是誰發明的?

文史園丨虛歲到底是誰發明的?

文史園丨虛歲到底是誰發明的?

每到年底,年輕人心中的炮仗,就被虛歲點燃。

惱虛歲者衆矣。網上有許多聲讨虛歲的帖子,其中一篇質問“虛歲到底有什麼意義”的帖子中,最高贊的兩條回複分别是:顯老,逼婚。

更有人不服地表示,虛歲的應用場景實在有限,你說虛歲我說實歲,沒個統一的标準,很容易造成誤解。

那麼問題來了,虛歲到底是怎麼來的?既然這麼不方便,為啥會有虛歲一說呢?

從秦始皇十六年開始,直到清宣統三年《戶籍法》頒布之前,官府的戶籍和檔案都隻記載民衆的生年和年齡,不記出生的月和日,到了一定的時間,就給戶籍上所有人的年齡加一歲。因此從制度上來說,兩千多年以來,中國古代是沒有“周歲”這一概念的。

官方層面如此,民間習俗又如何?

民國教育部1930年頒布的《就舊曆虛歲推算國曆實足年齡用表》中,第一句話就說“我國舊習,計算年歲,都用舊曆,所以所說的年歲,都是虛的,不是實足的。”

盡管古人也有祝壽、慶生的習俗,但當時的人們往往隻把生日當作一個屬于自己的節日來慶祝,并不将其視為年齡增長的節點,而全社會的人都有一個共同的“生日”,所有人在這一天一起“長大一歲”。

上古時代的先民在曆法出現之前,是通過自然景物的變換、農作物的成熟規律來紀歲(時間)的,十月作為豐收之時,被視為農業生産周期變更的節點,所以當時的人們把十月作為一歲之始,舉行盛大的慶祝儀式,互相祝賀長命百歲,熱鬧場面恰如後世之春節。

《詩經 · 豳風 ·七月》 :“ 嗟我婦子 ,曰為改歲 ,入此室處 ”,又說此時“朋酒斯飨,曰殺羔羊 。跻彼公堂 ,稱彼兕觥 ,萬壽無疆 ”。

直到漢武帝改定太初曆,以正月為歲首,元旦成為了官方、民間通用的增歲節點,無論是南北朝時期庾信元日賦詩“正旦辟惡酒,新年長命杯”時的喜悅,還是白居易除夕夜發出“火銷燈盡天明後,便是平頭六十人”的感慨,都是元旦增歲的真實寫照。“天增歲月人增壽”的春節對聯,也一直沿用到了現在。

來源:央視網

你可能想看:

有話要說...

取消
掃碼支持 支付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