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曾仕強教授說過,人活一輩子,也就為了晚年過得幸福,最後求得“好死”罷了。
孔子也曾說過相似的話,慎始善終。
其實,我們前半生打拼,不過是為了後半生而打基礎罷了。你前半生混得怎樣,後半生就會過得如何。因為人生之事兒,都是一環扣一環的。
年輕的時候,你需要拼了命去工作。因為你需要錢來成家立業,需要錢來買車買房。而過了這段時間之後,你的需求又不一樣了。
中年的時候,你既要考慮家庭的問題,也要考慮自己的晚年。因為“老之将至”,這是無人能夠改變的現實。
尤其是在55歲之後,大多人都會面臨“養老”的問題。雖然還未退休,可一切的煩惱都會向我們奔湧而來。
要想知道一個人到底幸不幸福,到底需要從哪個時間段來觀察呢?
其實,55歲那年,你過得怎樣,你未來的人生就會有怎樣的結果。不過,當你到了59歲那年,有些事兒你會有更加深刻的體會。
原來,59歲到65歲這6年,決定了你晚景是否過得幸福。
02
晚年,從60歲後開始。但是,所有的問題,在59歲那年就會出現。
59歲那年,大多人都已經處于“半工作,半退休”的狀态了。也就是在這個狀态當中,我們就能發現誰的晚年會過得幸福。
有些人運氣不好,還未到退休那年就離開了,不僅沒有體驗過美好的生活,而且連天倫之樂都沒有享受過,這就是一種遺憾。
有些人勞勞碌碌了一輩子,希望能夠晚年安穩。可令他們絕望的是,退休的時候才發現自己患了某些疾病,然後一直往醫院跑。
尤其是那些經常接觸“污染品”的工人,哪怕他們工作的時候防護得再好,也終究會得職業病。要知道,有些病會在人老了之後才出現。
有些人看到了退休的曙光,認為自己可以到處旅行,過點簡單的小日子。誰知道,兒女還需要買車買房,還需要養活子女,需要父母的資助。如此,這些做父母的就會感覺到壓力巨大。
中國人一直強調“養兒防老”。試想,如果臨近退休的父母發現“養兒不能防老”,那他們會有怎樣的想法呢?
很多事兒,都不會過早地出現,可它偏偏在你即将退休的時候出現“苗頭”。這,就是59歲的痛苦所在。
03
60歲到65歲這五年的情況,決定了你往後餘生的生活質量。
如今中國人的平均年齡為77歲。也就是說,大多人都能過17年的晚年生活。有些人,甚至能活得更久。
不過,這17年的晚年生活到底會怎樣,關鍵就需要看剛退休那5年。
曾見過這麼一個老人,他60退休的時候,兒女們都特别孝順,有錢的出錢,有力的出力,反正對父母特别好。
這位老人覺得,既然兒女都對父母這麼好,不妨就把身家分給他們算了。所以,他也就把多年來積累的家産分給了三個兒子和一個女兒。
兒女覺得,既然父母對他們這麼好,那他們就該更加孝順。不過,這孝順的行為,隻持續了三年的時間。
在這位老人63歲那年,兒女都不怎麼聽話了。不僅不來照顧父母,而且還故意推脫不見父母。哪怕父母住院了,也沒有任何的表示。
後來,老人才知道,不是兒女沒時間照顧父母,而是他們覺得,父母都沒有家産了,就沒有照顧父母的必要了。
因此,老人也特别感慨,剛退休時就把家産交給兒女,這就是一種“自殺式”的做法。
04
在59歲到65歲這6年,你将會明白生活的現實。
你剛退休的時候,兒女會對你特别好。可這種好,終究不會持續太長的時間。因為人性人心,終究會發生變化。
除了養兒防老有問題外,還有些老人被兒女送去了養老院。在養老院生活,其實就是“不幸”的開始。
更有一些老人,他們退休兩三年之後,就卧病在床,不僅不能照顧自己,還需要連累家人,過着毫無自由的生活。
人到晚年,并沒有想象得那麼簡單。有些人在65歲之前就撐不住了,又何談過上幸福的日子呢?
對于上了年紀的人來說,到底該怎麼過,才能活好往後餘生呢?
首先,在65歲之前,要好好地把握自己的錢财。當你感覺到時機合适的時候,你才分割自己的資産,千萬不能認為“錢”能換來真心。
其次,在65歲之前要減少生病的情況。因為在60歲這段時間,大多人由于改變不了以往的生活方式,從而出現健康和心理的問題。
所以說,錢财和健康兩手抓,兩手都要硬。這才是幸福的源頭。
文/舒山有鹿
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