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對晚唐詩人李商隐的《無題》詩并不陌生,甚至能熟記成誦,為什麼呢?因為這首詩把詩人對愛情的體驗寫得明淨而又纏綿悱恻,把人得感情發揮得淋漓盡緻。然而,在李商隐的一些詩中甚至把這種感情描繪得達成撲朔迷離的境地,最有代表性的就算《錦瑟》這首詩了。
《錦瑟》
錦瑟無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華年。
莊生曉夢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鵑。
滄海月明珠有淚,藍田日暖玉生煙。
此情可待成追憶,隻是當時已惘然。
清代王漁洋之《漁洋詩話》稱這首詩為“一篇《錦瑟》解人難”,袁行霈、羅宗強之《中國文學史》稱這首詩為“号稱難懂”。自宋、元以來,衆說紛纭,莫衷一是,一直到現在,對這首詩意旨的探讨始終是李商隐無題詩研究中的熱門話題,當代作家王蒙也染涉其中。
綜而言之,目前學界對這首詩的解釋有代表性說法有以下幾種:
(1)宋代的劉頒、明代的胡應鱗;清代的施潤章認為錦瑟是令孤楚家的婢女名,因而《錦瑟》是一首愛情詩。
(2)南宋胡仔認為是寫一種叫“錦瑟”樂器的詠瑟詩。
(3)清代的朱鶴齡認為詩人是在追憶死去的妻子王氏,應而是悼亡詩。
(4)清代的梁章钜、吳汝倫認為是李商隐仿玄宗而作政治寄托詩。以上各說的學者依然沿用了傳統的古典文學研究的思維範式,把研究思維方向建構在指涉對象的功利性上,從而陷入了對此詩诠釋的一種誤區,造成了诠釋過程中的多義性而增加了理解的難度。筆者以為,理解這首詩要把思維方向建構在詩歌效應的審美性上,這樣才能正确理解這首詩的思想意旨。
我們知道,詩歌的審美是一種過程,是讀者對詩人心理體驗曆程的一種共鳴與接受,這就要求我們在理解這首詩的方法上就不能局限于這首詩主要“講了什麼内容”,而應該從讀者的角度,從讀者感受的接受心态去理解“我感知到了什麼”。詩歌作為詩人感情抒發的載體,它既是詩人主觀情思的藝術滲透,同時又是讀者對詩人主體情感在心理上的體驗與接受。對《錦瑟》這首詩,應該從讀者感受的接受心态去感知和理解,這應該是我們理解這首詩的關鍵。
我們在沉吟這首詩時常常會有一種人人心中所有,卻又說不清,道不明,隻可意會不可言傳的一種情緒。為什麼會有這樣的複雜情緒呢?這和李商隐本人複雜的人生經曆有很大關系。對李商隐一生産生重大影響的有兩件事,第一件事是牛李黨争導緻其仕途坎坷。李商隐在其十九歲時得到屬于牛黨的令狐楚的賞識,二十五歲那年又經令孤楚的兒子令狐陶的推薦中了進士,應該說牛黨對他是有恩情的。但是後來李商隐又得到屬于李黨的泾原節度使王茂元的賞識,并且把他最小的女兒嫁給了他,作了王茂元的女婿。于是作為李黨政敵的牛黨認為李商隐此種行為是背恩忘義。後來令孤陶作了宰相執掌政權後,就處處排擠李商隐,使李商隐在仕途上郁郁不得志,這就在他的詩歌中過多表現出抑郁感傷的情調。第二件事是愛妻早亡,感情受到很大挫折。他的妻子是王茂元的女兒,夫妻感情很好,但他的妻子卻在他三十九歲那年不幸去世,令他痛苦不堪。另外還有其他一些感情上的傷害,比如李商隐年輕學仙時曾和一個女道人有過一段傷心的愛情故事。
這些人生經曆使李商隐成為一個感傷的内向性性格的人,從心理學上來說,内向性性格往往注重自我心智感受的體驗,這對李商隐的詩歌創作影響很大。他的詩歌帶有明顯的主觀化傾向,注重詩人的内心體驗。這就要求我們在理解李商隐這首詩時要導源詩人内心的情緒感受,才能真正理解這首詩的内涵底蘊。
下面我們來具體分析一下這首詩的思想内容。理解這首詩可以說既難也不難,說他不難是因為這首詩的首聯和尾聯明白易懂。首聯意思是說:錦瑟啊錦瑟,你怎麼會五十根弦呢?我彈奏起瑟弦一音一節使我回憶起已逝的青春年華。首聯告訴我們這首詩的詩心是“思華年”。再看尾聯,尾聯實際上是呼應首聯,意思是說:美好的青春年華已經流逝,隻能成為一種追憶,但青春年華的酸甜苦辣之情在當時實際上就使人惘然不知所措了。尾聯抒發一種惘然之情,而這種惘然之情是通過詩人的追憶所獲,所以這首詩的線索是追憶,不是很明白嗎?
然而,事實并不那麼簡單,難就難在對“此情”的理解。“此情”到底是一種什麼“情”呢?我們必須通過理解中間兩聯,才能确切理解感受這首詩所要抒發的感情。這也是我們理解這首詩的重點,也是難點所在。
理解這首詩之所以難,難就難在詩人精心選擇了四個在時空畫面上毫無聯系的典故。組成一組有象征意韻的物象,并由這種物象折射傳達出詩人對社會人生的心靈感悟,形成一組有特殊韻味的心象。前面我已經說過,理解這首詩的方法要從讀者感知的角度去理解,從讀者的角度對這些物象的進行心化性育。用讀者的生命之心去感悟詩人的生命體驗,所以我們必須先來理解這四個典故以及由此而折射傳達出的心象内容。
首先我們來看颔聯:莊生曉夢迷蝴蝶。第一組物象我們可以概括為:“莊生曉夢”典故出自《莊子·齊物論》,原文是這樣的:“昔者莊周夢為蝴蝶,栩栩然蝴蝶也,自喻适志與,不知周也。俄然覺,則蓬蘧然周也。不知周之夢為蝴蝶與,蝴蝶之夢為周與?周與蝴蝶,則必有分矣。此之謂物化。”這句話講的是莊子哲學的相對性的。從莊子來說,可以說是莊子夢為蝴蝶;而從蝴蝶的角度來說,也可以說是蝴蝶夢為莊周,因而物是相對等齊的。但李商隐在此并沒有采用他的哲學含義,而是活用此典,把莊子所做的夢說成是“曉夢”,由這一物象我們會有什麼心理效應呢?“曉夢”是美好的,卻又是短暫的。“迷”和“夢”會使我們感知到一種人生“虛幻性”。從更為深層的文化意義上說,李商隐還受莊子超脫思想的影響。關于莊子有這樣一個小故事:莊子妻子死了,他不但不悲痛,反而鼓盆而歌,十分高興,他的朋友不理解就問莊子這是為什麼呢?莊子就告訴他說,人是積氣而成的,來自于自然,現在人死人,又返回自然,不是應該值得高興的嗎?可見莊子哲學的超脫性,李商隐顯然也多少受到他的思想影響。
再看“望帝齊心托杜鵑”典故。第二個物象可以概括為:望帝春心。其典故是這樣的:《華陽國志》記載,望帝是周朝末年蜀國的君王,名叫杜宇。他關心百姓的疾苦,大力發展農業,積極抗洪救災。有一個人叫鼈靈,因治水有功,望帝便禅位于他,自己隐居山林。不料鼈靈變壞,望帝複國未成,憂郁而死,魂化為杜鵑,暮春啼哭,口中流血,其聲哀怨。由這一物象可以感知到的心象是“哀怨、悲切”。李商隐把這一典故加以改造,把望帝的複國之心說成是“春心”,就給人一種情愛的纏綿。
第三個物象是:滄海珠淚。其典出自《博物志》:是說在南海外有鲛人,是一群象魚一樣生活在海裡的人,能織绡,哭泣時眼淚變成了珠子。由“鲛人泣珠”的傳說我們可以感知到“泣哭”的“心動”;并且是在一個有月亮的夜晚鼓瑟,自然會引起詩人對往事的“思念”之情。
第四個物象是:藍田玉煙。藍田是一個地名,在今陝西省,以産玉出名。這個地方日光絢照,蘊藏其中的玉氣便冉冉上升。這種氣遠看好象在,近看卻沒有,此典不知出自何處。唐代著名的的文論家司空圖在《與極浦書》中曾引戴叔倫的話說:“詩家不景,如藍田日暖,良玉生煙,可望而不可置于眉睫之前也。”以此來說明詩歌之美在于有“韻味”。李商隐化用此典,旨在傳達一種人生境界:“玉”是一種美好的表征,但這種美好卻象玉上之煙一樣,雖然美好但卻不可得。
通過以上對中間兩聯的分析,《錦瑟》這首詩所說的“此情”就是“美好、短暫、虛幻、超脫、心動、哀怨、悲傷、纏綿、美好而不可得”這樣一些富有概括性、象征性的人生情感意象。
這些情感實際上是李商隐晚年對自己人生經曆一次大總結,其中既有對甜蜜愛情的回憶,又有愛情失落的悲傷痛苦:既有對自己仕途生涯的無限感慨,又有着自己憂國傷民的無限怅惘之情。詩人就通過這些意象的特殊組合從而獲得了詩歌表現的特殊的審美效果。這樣的人生情感又不是李商隐一人所有,而是我們每個人都有所體驗的。所以這首詩雖然“号稱難懂”卻又“家喻戶曉”,并且很多學者把這首詩作為李商隐詩歌的代表作更是一種獨見。
通過以上分析,筆者以為,李商隐的《錦瑟》詩通過詩人彈奏錦瑟之弦,引起了詩人對往事青春年華的追憶,重在抒發一種詩人對社會人生青春年華的無限怅惘之情,所以《錦瑟》應該是一首詠物抒懷詩。
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