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是指心理的各個方面及活動過程處于一種良好或正常的狀态。心理健康的理想狀态是保持性格完好、智力正常、認知正确、情感适當、意志合理、态度積極、行為恰當、适應良好的狀态。
心理健康受到遺傳和環境的雙重影響,尤其是幼年時期的原生家庭的教養方式,對心理健康的發展影響甚大。心理健康突出在社交、生産、生活上能與其他人保持較好的溝通或配合,能良好地處理生活中發生的各種情況。
怎樣才算心理健康?由于自我意識是人類的一個核心特征,可以用個人的自我意識的知、情、意三個方面作為衡量是否心理健康的标準:
一 認識自己
人貴有自知之明。一個人如果隻看到自己短處與缺點,就會喪失信心、缺乏朝氣;如果隻看到自己長處與優點,又會自以為是,自我欣賞。這種自卑與自負皆不利于自我成長,隻有正确認識自己才算是心理健康。
二 悅納自己
自己對自己是喜歡還是讨厭是衡量心理健康的又一條标準。心理健康不僅要求自己能如實了解自己,而且要對自己愉快地接納。悅納自己是說自己有這樣那樣的不足,但我仍然喜歡自己,不憎恨自己、不欺騙自己,并沒法自己發展得更好
三 調适自己
個人的行為總要受社會規範和環境的約束,而個人的需求往往與規範和環境不符,并發生沖突。因此個人必須經常調适自己,以使個人和環境保持和諧關系。不能或不會調适自己的人,就會經常産生心問題,隻有經常能好調适自己的人才一個心理健康的人
心理健康這三方面在日常生活中具體體現在每個人的情緒上。鬧情緒就是心理健康有了同題。
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