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化膿性骨髓炎,類似祖國醫學上的“疽”症。因其發病部位不同而命名各異,諸如生于大腿外側的稱“附骨疽”,内側為“咬骨疽”等等。本病由于經年累月疼痛流膿,直接影響到患者的身體健康。我們從1970年5月至1974年12 月采用以中醫為主,中西醫結合的辦法,對67 例慢性骨髓炎進行了治療觀察,效果尚好,現将觀察結果報告于後:
臨床資料
一、病例分析:67例中,男性56例,女性11例。年齡在10歲以内者8例,11~18歲18例,19~40歲21例,41歲以上20例。病因屬外傷性者19例(28.3%),屬附近軟組織感染直接蔓延而得者18例(26.9%),屬血源性感染者30例(44.8%)。病程在1月以内者6例(因均有明顯的骨折破壞,治同慢性骨髓炎,故一并列入),1 ~6個月28例,6 月~5年21例,5 ~27年12例。發病部位以在指骨者為最高,共17例(25.3%),股骨次之,共13 例(19.4%),其餘依次為胫骨11例、趾骨5例、肱骨4例、腓骨2例、撓骨1例,其他14例。67例中傷口經久不愈,有窦道形成者58例,愈而複發者4例,未潰破者5例。有死骨形成者20例(29.9%),其中取出死骨多者達6塊,最大者達10×2平方厘米。本組病例有31例經外地多次拍片确診,其中建議截肢(指)者21例。
二、治療效果:因條件限制,療效标準系根據臨床觀察評定:(1)痊愈:局部腫痛完全消失,傷口閉合,關節功能恢複正常,能參加正常體力勞動者;(2)基本痊愈:局部腫痛完全消失,傷口閉合,關節功能稍受限,可基本參加勞動者;(3)有效:病竈近期痊愈,但有時略有炎性反應,經服藥即消退,無潰破現象者;(4)無效:雖經臨床治愈,但有複發情況者。根據以上标準評定,本組病例痊愈59例(88%),基本痊愈4例(6%),有效1例(1.5%),無效3例(4.5%)。總有效率為95.5%。
在本組痊愈的59例中,治療在1個月以内者52例,31~50天者3例,治療達51天以上者4例。觀察時間最長四年半,複發(無效)3例,占4.5%。
辨證施治
一、灸法:适用于傷口無急性炎症表現,木硬不痛,瘡根散漫,色暗無光,膿稀等純陰下陷之症。采用艾炷或艾卷直接灸,或隔蒜灸、隔姜灸,每日一次,每次30分鐘左右。灸之目的在于使局部溫熱,擴張血管,加速血流,提高局部抗菌力,達到回陽開結的目的。頭面手指禁灸。
二、外用藥:
(一)膏藥:
1.萬應膏:本病不論已潰、未潰者均可敷貼。處方:川烏、草烏、生地、白蔹、白及、象皮、官桂、白芷、當歸、赤芍、羌活、苦參、土鼈蟲、穿山甲、烏藥、甘草、獨活、元參、大黃各一錢,黃丹半斤。制法:以上十九味藥黃丹在外,浸入淨香油一斤中,浸泡5~7天,入鍋慢火煎熬,至藥枯浮起為佳,離火片時,去藥渣,然後将黃丹漸漸加入,随加随攪至黑漆亮,滴水成珠,麻紙攤貼。
2.去腐生肌膏:用于傷口已破潰,肉芽生長不良者。處方:阿膠一兩,蜂房一個,血餘(亂發)一團(如雞子大),白酒四兩。制法:先将亂發、蜂房入白酒中浸泡24小時,文火加熱5分鐘撈取藥渣,再将阿膠加入藥酒中浸軟,以文火熬至滴水成珠,攤布外用。
3.消核膏:未潰前敷貼。處方:大戟、蕪花、甘草、甘遂、海藻各一兩,香油一斤,黃丹半斤。制法:同萬應膏。
(二)去腐藥:此藥功效在于提膿去腐,适用于潰瘍膿栓未脫,壞死組織未除,膿液不淨者(眼、唇、陰囊等處避免使用)。
1.三仙丹:用于傷口已潰破者,具有消腫止痛、去腐生肌之效。處方:水銀五錢,火硝五錢,枯礬五錢。制法:将礬、硝研末,堆放于丹鍋内,當中壓一小窩,将水銀倒人窩内,取一細磁碗倒扣鍋上,用鹽水和黃土為泥,泥封碗口與鍋口之縫,先陰幹後曬至幹,如有裂縫,再以稀鹽泥糊塗抹,外貼麻紙兩層,以密閉不露氣為好。移動丹鍋時要平穩,勿使水銀出床。丹鍋放在火爐上燒煉前,先于碗底放圓紙錢七層,壓一鋼元,作為觀察火候之用。先以文火燒一小時,然後加大火焰,繼續燒煉一小時,最後武火燒煉一小時,至碗底紙錢微見黃色為度,将丹鍋離火候冷,輕輕取掉泥土,揭開磁碗,碗内附着一層姜黃色粉末,即是良丹,用鵝(或雞)翎掃下,收貯磁瓶備用。用法:撒布傷口腐肉之處,每次0.1~0.3克(或視瘡口大小、酌情增減),或制作成藥撚,或引流紗條蘸藥粉插入瘘管,每日或隔日換藥一次。
2.三品一條槍:用于破壞窦道,有腐蝕作用。處方:白信一兩五錢,雄黃二錢四分,乳香一錢二分,白礬二兩。制法:先将礬、信研末,用泥碗燒至白煙盡為度,冷卻共研末,用水制藥柱。用法:将藥柱(條)插入患處。
3.胡椒粉:白胡椒粉适量,适用切開排膿後,撒布于傷口内,有去腐生肌之效。
(三)生肌藥:生肌藥物有促進瘡口肉芽組織生長的作用,适用于潰瘍腐肉已脫,新鮮肉芽開始生長和膿液将盡時。
1.生肌收口散:适用于傷口潰破不斂者。處方:兒茶三錢,制乳香三錢,制沒藥三錢,冰片一錢,麝香一錢,血竭三錢,三七三錢,象皮炭五錢。制法:共為細末,裝瓶備用。用法:外撒傷口,隔日一換,如滲出物多時,可加珍珠末适量。
2.去腐生肌散:用于傷口潰破,有去腐生肌之效。處方:輕粉二錢,煅石膏三錢,皮膠珠*三錢,冰片二錢,血竭二錢。制法:共研為末,裝瓶備用。用法:撒布瘡口,根據情況逐日或隔日一換,如收口慢時尚可酌加适量雞内金粉。
3.去腐生肌去痛散:用于傷口紅熱腫痛,潰破有膿者。處方:辰砂五錢,冰片二錢,黃連二兩,煅石膏一兩,硼砂二錢。制法:共為細末,裝瓶備用。用法:每日一次,撒布于傷口。
三、内服藥:根據疽者氣血虛寒,陰邪阻逆其證為陰之理,内治法則,初起宜消,成膿宜逐,毒盡宜斂,辨證施治,分别采用消、托、補,出膿前則解陰寒之凝,消其壅滞之漸,出膿後,如寒凝未解宜托,毒盡内補外敷。
(一)消法:适用于炎症期。
1.清熱解毒法:主治傷處紅腫熱痛。方用:銀花、公英、地丁各一兩,連翹、菊花、闆藍根、赤芍各五錢。水煎服。病發上部加牛蒡子,中部加柴胡,下部加黃柏。
2.活血、祛瘀解毒法:主治氣血凝滞而腫硬明顯,呈慢性炎症表現者。方用:當歸五錢,丹參五錢,銀花一兩,生乳香、沒藥各五錢,粉草二錢,黃芪一兩,透骨草五錢。水煎服。
3.溫通法:使陰寒凝滞之邪得以溫散。主治瘡形闊大平塌,皮色不變,或痛或不痛。方用:熟地一兩,麻黃一錢,白芥子、鹿角膠各三錢,炮姜、肉桂、甘草各二錢。水煎服。
4.祛寒溫補法:滋陰補腎,祛除寒凝之邪。主治傷口顔色正常,肉芽不生。方用:熟地一兩,細辛五分。上肢加桂枝三錢,下肢加牛膝三錢,軀幹加柴胡三錢。水煎服。
(二)托法:我們對已成膿但未潰者,采用手術切開排膿,對已潰餘毒未盡或膿稀腫硬不消者用加味八珍湯,補益氣血,托裡消腫。方用:黨參五錢,雲苓三錢,白術三錢,當歸三錢,川芎三錢,杭白芍三錢,熟地四錢,桔梗三錢,白芷三錢,皂刺二錢,甘草三錢。水煎服。另服消核丸:斑蝥一錢,川山甲二錢,以米汁為丸,如小米粒大。每日二次,每次一粒。
(三)補法:主治潰延日久,脾虛氣滞。方用香砂六君子湯,人參健脾丸,補中益氣丸,十全大補丸和八珍湯,恢複正氣,提高機體抗力,促進肉芽生長。
典型病例
朱××,男,31歲,大同煤礦工人。1969年因工外傷,右胫骨開放性骨折并發骨髓炎,胫骨上三分之二,有傷口7個,長年流膿不止。曾在大同、太原、天津等地治療,多次拍片确診為慢性化膿性骨髓炎。某醫院建議截肢,以後獲悉我所可以治療,前來就診。來時拄持雙拐,行走艱難。我們以三仙丹藥撚局部引流,加貼去腐生肌膏,一日換藥一次;内服祛寒溫補劑,一日一劑。一月後有一個傷口膿汁物顯著減少,改用去腐生肌散,其餘傷口仍用三仙丹藥撚引流;内服人參健脾丸,一次一丸,日服二次。經曆3個月,傷口逐日好轉,以生肌收口散收口而愈。經觀察16個月未複發。患者除微有跛形外,無其他感覺,尚可參加輕體力勞動。
小結
一、本文扼要地闡述了祖國醫學對本病的認識及介紹了我們對本病的治療經驗,67例中治愈率達88%,使21名患者免除了截肢(指)的痛苦。初步認為,本療法療效尚滿意,而且療程短,痛苦小,花錢少,能夠推廣。
二、慢性骨髓炎的發病因素有二,細菌是外在因素,周身和局部骨骼的抗菌力降低是内在因素。通過扶正而增強機體抗病能力,從而達到消滅病原菌和清除局部腐肉及膿液,促進肉芽生長的治療目的。
三、根據本病的不同階段,病情表現及患者機體抵抗力狀況,制定不同治療方案。局部病變頑固,則以外治為主;患者機體抵抗力降低,則以内治為主。一般以三仙丹去腐生新,生肌散收口取效,内服則用消、托、補法。但對特殊病例,則結合手術搔刮,摘除死骨。
四、三仙丹含氧化汞,汞離子能沉澱蛋白,高濃度對皮膚粘膜有腐蝕作用,低濃度刺激性小,也有抑菌和殺菌作用。過去有人認為紅升、白降二丹藥性劇烈,舍棄不用,殊不知使用恰當,确有良好的療效。尤對陰疽、寒性膿瘍之類頑瘡,他藥不能奏效者,更不能舍之。《醫宗金鑒》認為“瘍醫若無紅、白二丹,決難立刻取效”,也說明古人在醫治癰疽等病實踐中,對紅、白二丹肯定了治療效果。但在使用中,應掌握用量,預防汞中毒,對過敏體質者,應預防汞過敏。我們在本組病例中,還未遇到中毒與過敏者,但應予以重視。
五、我們治療慢性骨髓炎,尚在觀察階段,對于防止複發問題,還沒有找出有效的治療方法。在辨證施治方面,還缺乏完整經驗,以及如何提高療效等,都還有待進一步在實踐中逐步解決。
*皮膠珠即牛皮膠打成小塊,用土炒即成皮膠珠。
山西省稷山縣翟店公社南梁大隊赤腳醫生楊文水
(本文發表在1975年10期第24頁上)
上一篇
三思而後行,掌握做事的度
下一篇
奇門斷陽宅内局法
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