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說起蘇德戰争中的蘇聯自行火炮,估計很多人會想到的是SU-85自行火炮、SU-122自行火炮和SU-152自行火炮這樣的強大存在。畢竟這些大家夥,往往都可以在戰場上力挽狂瀾。不過對于蘇聯步兵而言,這些大家夥雖然可靠,卻不是時時刻刻都能為他們提供掩護的,步兵們需要的是随時都能為他們提供掩護的東西。而對于蘇軍步兵而言,最為可靠的莫過于那些魔改出來的SU-76自行火炮。
一、魔改樂無窮
如果說起SU-76自行火炮的誕生,我們就不得不先說一下蘇聯對于退役坦克的處理方式——不是拆了賣廢鐵,這玩意買了價值也不是很大。不同于現代的退役武器大多已經服役超過二十年以上,坦克的整體可靠性已經差不多掉光了。二戰前的坦克更新換代速度很快,很多坦克可能服役還沒有五年就要退役了。這些好不容易生産出來的武器也是真金白銀造出來的,如果就這麼簡單退役拆除,那可真的就是敗家子的行為了。
而蘇聯則更是勤儉持家的典範,蘇軍當時對待這些退役武器,一般是先把炮塔拆下來,裝到邊境的築壘地帶上,充作要塞的永備火力點。比如說MS-1小型護衛坦克在退役之後,那炮塔就被拆下來裝到'斯大林防線'和'莫洛托夫防線'上了。而留下MS-1小型護衛坦克的車體也沒浪費,直接被蘇聯人拉去改裝成自行火炮了。在裝上一門76.2毫米野戰炮,就成為了一輛自行火炮。也可以裝上一門45毫米反坦克炮後,成為自行反坦克炮。
這種改裝對于蘇聯而言十分重要,因為蘇聯的道路環境十分原始,火炮拖拽十分不易,把火炮裝在坦克底盤上的話,就可以讓火炮自己長腿跑路,顯然是非常方便。就算不能改裝成自行火炮,充作拖拉機和牽引車也是極好的。在MS-1小型護衛坦克的改裝項目成功後,蘇軍又在三十年代将T-26坦克做了同等處理,典型例子就是拆除炮塔後加裝了一門76.2毫米火炮的AT-1型自行火炮。
這種勤儉持家的作風在蘇德戰争爆發後進入了一個巅峰,這主要是因為德軍的進攻過于突然,蘇軍又節節敗退所緻。在德軍瘋狂的攻勢之下,不僅蘇聯國土被德軍大量占據,就連蘇聯的第二大都市,有多家軍工企業的列甯格勒也慘遭包圍。彼時列甯格勒守軍缺少支援火力,而兵強馬壯的德軍卻向列甯格勒伸出了屠刀。也就是這個時候,列甯格勒守軍開出了他們的大殺器——SU-76自行火炮,一種緊急改裝生産的武器。
二、SU-76自行火炮
彼時列甯格勒深陷絕境,四周都是可惡的德國漢斯,整個城市的外圍通道也幾乎都被切斷了,列甯格勒幾乎無法獲得任何外部增援,隻能靠自己堅持下去。而此時的問題在于,列甯格勒的守軍嚴重匮乏坦克和其它支援單位,步兵們隻能艱苦的在掩體和工事裡抵抗德軍的進攻。這種局面顯然是必須緩解的,否則防守陣地的步兵必然會在殘酷的拉鋸戰中損失慘重。而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守軍把目光放到了那些在倉庫吃灰的T-26輕型坦克身上。
當時列甯格勒的第174号工廠接受了列甯格勒蘇軍指揮部的命令,要設法将ZIS-3式76.2毫米加農炮裝到坦克底盤上,好能夠在防禦戰裡讓這些寶貴的火炮在各處防線上機動支援。第174号工廠的工人們思來想去,最後決定把那些已經退役的T-26輕型坦克的炮塔拆掉,然後把ZIS-3式76.2毫米加農炮裝上去作為自行火炮使用。考慮到當時這些T-26輕型坦克已經沒什麼大用,如此改造也說得過去。
這些緊急改造出來的自行火炮,被列甯格勒蘇軍指揮部緊急命名為SU-76自行火炮。因為是緊急改裝出來的,所以它的做工十分粗糙。基本就是把T-26輕型坦克的炮塔拆掉之後,在上面焊上了ZIS-3式自行火炮,而保護車組成員的其實就隻有坦克底盤本身的裝甲,至于固定戰鬥室外面就隻有一層薄弱的裝甲了。當然,說是裝甲還不如說是一層薄弱的鐵闆,在列甯格勒被圍困的情況下,這已經是工人們能做到的最大努力了。
當第一批SU-76自行火炮開下生産線,裝滿炮彈奔赴戰場時,每一個人都捏了一把汗,因為他們不知道這些SU-76自行火炮是否能夠有效打擊德國人,更不知道那些臨時性的改裝是否能不出問題。然而,SU-76在戰場上的表現打消了一切的疑慮,ZIS3式76.2毫米加農炮不僅能以曲射的方式發射高爆彈和榴霰彈,壓制德軍的那些軟目标,還可以發射穿甲彈痛擊德軍的坦克,并在德軍反應過來之前撤退。完全可以說,這種緊急改裝的自行火炮已經大獲成功了。
三、形形色色的SU-76
但是,列甯格勒地區的SU-76自行火炮,充其量也隻能算是一種緊急時刻下,不得已而為之的應急産物,T-26輕型坦克的底盤用一個少一個不說,本身在戰場上也有很多弊端。比如說其脆弱的防護讓其非常容易成為敵人的打擊目标,對車組乘員的保護也十分不到位。有些被擊毀的SU-76自行火炮不是死于敵人的直接攻擊,而是車組乘員們被炮彈爆炸後四處亂飛的彈片打死所緻。一句話,SU-76自行火炮急需進行升級和規範化生産。
而與此同時,蘇軍的坦克部隊對于炮兵部隊的遲鈍已經無法忍受,因為炮兵部隊還在嚴格使用拖拽式火炮有鑒于此,蘇軍的坦克工業委員會幹脆自己開始搞自行火炮。在了解到列甯格勒的第174廠生産的SU-76自行火炮後,他們開始着手設計一款新的SU-76自行火炮。其最終産物就是利用T-70輕型坦克底盤為基礎制造的SU-76自行火炮,其防護性能大幅度增加,加裝了10至30毫米厚的裝甲闆,至于列甯格勒的SU-76則改稱為SU-76P。
不過這種新式SU-76自行火炮,繼承了T-70輕型坦克的許多問題,包括兩個發動機不同步,操作十分困難且故障多多。前線部隊接收了350輛之後基本是罵不絕口,認為這件武器給他們帶來了太多的麻煩。無奈之下,這種SU-76自行火炮隻能停産,而那個堅持用有故障車體的設計師也斯大林被送到了庫爾斯克前線去開他自己設計的SU-76體驗一番,最後因為發動機故障來不及轉移,被德軍的虎式坦克給炮斃了。而事後重新生産的SU-76自行火炮則是經過改進,修改了發動機問題的,被稱之為SU-76M自行火炮,算是得到了前線部隊的好評。
而除此之外,SU-76自行火炮還有很多奇奇怪怪的型号,雖然從外觀上看的話,基本都是一個樣子,但仔細看就會發現這些SU-76自行火炮的底盤完全不同。因為這些SU-76自行火炮實際上是用繳獲的德軍坦克改裝,這些坦克包括:二号輕型坦克、38T輕型坦克和三号中型坦克。這些德國坦克的火炮本身就很一般,所以蘇軍也懶得去修複它們,直接拆了炮塔,然後改造出SU-76自行火炮就用了。在庫爾斯克戰場上,就有三百多輛SU-76自行火炮是斯大林格勒戰役繳獲的德國坦克改裝而來。
結語
從1943年到戰争結束,SU-76自行火炮生産了14292輛,如果算上那些戰地臨時改裝的話,數量估計還要進一步增加。SU-76自行火炮的任務是近距離支援步兵,可往往也要被用來對付德軍坦克。盡管它的防禦脆弱無比,有時一顆手雷丢準就能殺死所有乘員。但它仍舊是蘇軍火力支援體系裡不可或缺的一員,其能一直服役到50年代初,就已經證明了SU-76自行火炮的成果與不凡。作為一款誕生于戰火中的應急武器,它已經做到了最好,并在戰争中證明了自己的價值。
參考文獻:《二戰蘇軍坦克裝甲車輛全集》
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