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1989年到2018年,拉脫維亞人口中的俄羅斯族人口占比,從34.0%下降到25.2%,拉脫維亞是如何做到的呢,我們來看下。
拉脫維亞,地理上在波羅的海三國居中,北有愛沙尼亞,南有立陶宛,陸地鄰國有4個,按順時針依次是:愛沙尼亞、俄羅斯、白俄羅斯、立陶宛。拉脫維亞面積約6.46萬平方千米(其中陸地面積6.21萬平方千米,内水面積約0.25萬平方千米),比中國甯夏稍小,也在波羅的海三國居中。人口約193.44萬(2018年),同樣在波羅的海三國居中。
拉脫維亞中部是維澤梅高地,最高海拔約311米,全境森林覆蓋率約50%
與很多沿河而居的民族一樣,拉脫維亞也有一條母親河。道加瓦河發源于瓦爾代丘陵,上遊稱為西德維納河,流經俄羅斯、白羅斯和拉脫維亞,進入波羅的海的裡加灣,總長度為1020千米,平均流量678 立方米/秒。
道加瓦河穿過拉脫維亞首都裡加,流入波羅的海裡加灣。裡加緯度比芬蘭灣的赫爾辛基、塔林、聖彼得堡要低兩三度,而且地處波羅的海腹心,氣溫比前幾個港口稍高。再加上道加瓦河長達一千多千米,是波羅的海第一長河,在滔滔河水沖擊下,地處入海口的裡加是個不凍港。曆史上裡加曾一度是連接中東歐和南北歐的交通要沖,譽為“歐洲的十字路口”。
裡加灣面積約1.8萬平方千米,北岸屬愛沙尼亞,南岸屬拉脫維亞。愛沙尼亞的首都塔林在芬蘭灣,人口也集中在塔林附近。拉脫維亞首都裡加是裡加灣最大城市和港口,也是波羅的海三國最大城市和港口,人口約63.26萬,約為全國人口的1/3,又位于道加瓦河出海口,盡得地利之便。
世界大洋的平均鹽度為35‰,0.5 ‰< 鹽度< 5 ‰稱為微鹹水,波羅的海鹽度平均低于10‰,是世界上鹽度最低的海洋。裡加灣外圍有薩雷馬島、希烏馬島等島嶼隔絕波羅的海的海水,鹽度在3.5‰至6‰之間,特别是道加瓦河入海口附近鹽度接近淡水。
拉脫維亞是一個民族性很強的國家,雖然被瑞典和芬蘭統治很久,仍保留拉脫維亞語。
二戰中拉脫維亞是德國入侵最早撤退最晚的戰區,戰後拉脫維亞男女比例嚴重,非官方統計達到1:3。現在過去這麼久,拉脫維亞仍是世界男女比例最低的國家,約為46%:54%,女人比男人多8個百分點,排世界第一位。
拉脫維亞美女多,普遍金發碧眼,身材高挑,美女如雲,這裡的男人擇偶餘地大也是事實。現在西歐英法德這些經濟更發達的國家,不少男性遊客來到拉脫維亞,喜歡去酒吧、舞廳轉悠,比較容易得到短暫的感情,甚至娶回家也非難事。
前蘇聯時期,俄羅斯人移民波羅的海三國,首選就是最大的城市和港口裡加。首都裡加的本地人比俄羅斯人還少,該國民族矛盾比另兩國更為突出。
圖-拉脫維亞人
1935年,拉脫維亞人口約195.05萬,其中拉脫維亞族約147.26萬,占比約75.5%,俄羅斯族20.65萬,占比約10.6%。
1989年,拉脫維亞人口約266.58萬,其中拉脫維亞族約138.78萬,占比約52.0%,俄羅斯族90.55萬,占比約34.0%。
2018年,拉脫維亞人口約193.44萬,其中拉脫維亞族約120.28萬,占比約62.2%,俄羅斯族48.73萬,占比約25.2%。
從數據來看,拉脫維亞自二戰前到蘇聯解體,本地拉脫維亞族人口數和占比都在下降,俄羅斯族人口數和占比數都在上升,總人口數也在提升。
1991年蘇聯解體,是一個人口分水嶺,此後拉脫維亞總人口一直在下降,拉脫維亞族人口數下降,但占比數有所提升。俄羅斯族人口數大幅下降,占比數降了一半多。
蘇聯解體後,為了扭轉人口危機局面,拉脫維亞立法規定,1940年以前在本國出生的人,以及這些人的後代,自動成為公民,外來人口要通過考試才能成為公民。這條法律針對後來移民進入拉脫維亞的俄羅斯人,考試的内容包括拉脫維亞語言、曆史、憲法等。這樣一來成年俄羅斯人很難通過語言考試,娃娃們從小不得不學習拉脫維亞語,以求未來獲取公民資格。
當年蘇聯對拉脫維亞進行民族同化,現在拉脫維亞反過來同化俄羅斯人,手段有幾分相似。俄羅斯曾多次向拉脫維亞抗議其公民政策,但拉脫維亞加入北約和歐盟後,軍事上與經濟上都不懼俄羅斯,仍堅持公民考試的法律。
不少俄羅斯人因沒有公民身份或受到排擠而離開,時至今日,拉脫維亞将本族人雖然數量在下降,但比例提升至62.2%,而且比例仍在上升當中。
世界上不少國家陷入人口負增長的困惑,大多是因為出生率不高,拉脫維亞不僅出生率不高,從1935年以來,拉脫維亞族人口總數一直緩慢下降,另一個原因是俄羅斯族人口離開,在這種雙重下降的勢頭中,未來拉脫維亞人口數确實堪憂。
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