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綜合 > 正文

巅峰時25萬兵力的晉綏軍:步兵師就有30個,還有17個炮兵團

抗日戰争中,中國軍隊有很多支地方軍,其中在南方主要是川軍、桂軍、滇軍、粵軍;在北方,除了東北軍、西北軍之外,就是晉綏軍了。

在影視作品中,《亮劍》中的楚雲飛部便是晉綏軍建制,之前我們也分析過該部的情況。而從大家的反饋來看,絕大部分人對晉綏軍還是比較陌生的,甚至對這個名字都有不理解的。

其實晉綏軍的“晉”是山西的簡稱,“綏”是綏遠的簡稱,有的年輕人不知道綏遠,其實這是當時的一個省級行政區建制,大緻範圍在現在的内蒙古中南部,包括今天的呼和浩特、包頭等以前都在綏遠省内。

在當時,山西省有大約1200萬人,綏遠省有大約200多萬人,這兩個省為晉綏軍的擴充提供了大量兵員。

有着“山西王”之稱的閻錫山最初的勢力範圍隻在山西,故而麾下的部隊稱為是晉軍;1926年,晉軍占領綏遠,閻錫山實際控制了晉綏兩省,故而在第二年晉軍便正式改稱晉綏軍了。

盡管之後閻錫山對綏遠的掌控并未如對山西一樣長久,但此後晉綏軍的名号卻一直沿用了下去。

因此在1927年之後稱閻錫山部為晉綏軍可以,但在此之前的10餘年時間中,最好還是單稱晉軍比較好。

從根源上講,晉綏軍是從清末新軍中逐步演變發展而來的,故而我們從清末新軍講起。

清朝末年,清政府開始編練新軍,計劃全國要有36鎮新軍,其中山西新軍有1鎮(注:鎮相當于師、協相當于旅、标相當于團)。

1909年開始,山西新軍開始編練,但到1911年辛亥革命時,隻編成了暫編陸軍第43混成協,除下轄的步兵85标、86标外,另騎兵、炮兵、工兵、辎重一部,官兵共計4819人。日後号稱“山西王”的閻錫山,當時是86标标統。

閻錫山,山西五台人,1883年生,19歲時考入山西武備學堂。1904年,閻錫山被清政府保送到日本留學,先入東京振武軍校,随後進入日本陸軍士官學校第6期學習。

在日本的閻錫山并沒有如清政府希望的那樣成為日後的清軍骨幹,他在1905年便加入了同盟會,随後還加入了“鐵血丈夫團”。

1909年,閻錫山畢業回國,陸軍部審定時被列為上等。當時山西開始組建新軍,閻錫山先後擔任山西陸軍學校教官、監督、第86标教練官。1911年辛亥革命時,28歲的閻錫山為第86标标統。

1911年10月29日,山西新軍起義,擊斃了山西巡撫陸鐘琦、第43協協統譚振德等。起義成功後,山西軍政府成立,閻錫山被推舉為都督。

山西離北京極近,因此遭到了袁世凱嫡系第3鎮的猛攻,閻錫山不敵退走,直到1912年南北和議後,閻錫山被袁世凱承認為山西都督,其才重返太原,并着手進行軍隊的整編。

山西新軍起義時,兵力不足5000人,在袁世凱嫡系的進攻下損失很大,随後山西境内各路武裝群起,其中大部分并不由閻錫山直接掌控。

閻錫山重返太原後,從消除袁世凱警惕、排除異己、加強嫡系力量的角度出發,對山西境内軍隊進行大幅裁汰整編,自己最終保留了1個暫編師,師轄2團制步兵旅2個,另直轄騎兵、炮兵各1團,工兵、辎重各1營,号為晉軍。

1914年,閻錫山将晉軍整編為第12、第13和第14混成旅;1915年時為消除袁世凱猜忌,又将第13、第14混成旅縮編為第1、2混成團。

1916年袁世凱死後,閻錫山對山西大權的掌控已經到了很高程度,随後部署了晉軍的第一次擴充。

這次一共擴充出了4個混成旅,每個旅一般轄2個團外加1個炮兵營;晉南、晉北鎮守使各轄1個混成團;另外還擴編出了2個騎兵團和工兵營、機關槍營、衛生營、衛隊營、憲兵營等5個直屬營。

這次擴軍後,晉軍的正規軍兵力達到了2萬多人。同時閻錫山還從日本大量進口武器,其中包括75毫米山野炮24門、三八式步槍3000支,使得晉軍的武器裝備也達到了一個較高的水準。

不過晉軍的戰鬥力較差,尤其是出省遠征時更是如此,1917年商震率第1混成旅南征時幾乎全軍覆沒。

因此閻錫山此後既辦幹訓隊,又建學兵團,希望從軍事幹部的素質上入手,加強晉軍戰鬥力;同時閻錫山還組建在鄉軍人訓練連,召集山西各縣壯丁分批訓練,以儲備兵員。

1920年之後,北洋軍閥之間的混戰進入到高峰期,閻錫山也不安心偏安山西一隅。

傅作義

此時經過多年經營,山西的經濟得以恢複和發展,閻錫山還興辦了一批軍工企業,又從保定軍校招募了大批人才。所以到1925年時,晉軍又一次大規模擴充部隊。

之前的晉軍隻有幾個混成旅,這次則擴充出了2個師12個旅。

其中第1師轄2個旅4個團;第2師轄2個旅4個團;其餘旅為獨立旅,第5旅到第8旅,再加上第10旅是正常的步兵旅,跟步兵師的步兵旅一樣均轄2個步兵團。

而第9旅有1個團其實是有培訓軍事幹部性質的學兵團;而第11旅的2個團中,1個團是炮兵團,另外1個團則是包含有警衛營、憲兵營在内的混合團。

除了以上11個旅外,晉軍還直屬有1個手擲彈旅、1個迫擊炮團。

在晉軍兵力大規模擴充之際,得益于山西太原兵工廠的投産,大批山炮、迫擊炮、輕重機槍、沖鋒槍、步槍及相應彈藥,晉軍可以逐步實現自給。

雖然說這些武器裝備的性能并不是說特别好,尤其質量還不怎麼樣,但是在當時列強實施軍事禁運的大背景下,能夠大量生産武器并裝備部隊這一點,其實很關鍵。

因此山西兵工廠生産的武器彈藥除了供給晉軍之外,也向其他軍閥部隊出售或援助,閻錫山甚至還多次以晉造沖鋒槍作為拉攏其他軍閥的禮品來送人。

在山西軍力急速擴充之際,1926年閻錫山與直系、奉系軍閥合作,聯合對馮玉祥的國民軍作戰。國民軍敗退後,晉軍商震部攻入綏遠,商震就任綏遠代理都統。

閻錫山将勢力擴展到綏遠後,收編了一大批其他軍閥的部隊,此後晉軍改稱晉綏軍,部隊規模也再一次擴大。

1927年,晉綏軍擴充到了17個師的規模;此外由于太原兵工廠的火炮源源不斷地到位,晉綏軍的炮兵也擴充到了8個團,此外再加上一些直屬部隊和新收編部隊,晉綏軍總兵力達到了13萬人,是十年前晉軍總兵力的足足5倍之多。

由于兵力較多,有穩固根據地,同時武器裝備及火力還比較猛,晉綏軍成為了當時北方重要的一支武裝力量。

1927年北伐戰争節節勝利後,閻錫山搖身一變,宣誓就任北方國民革命軍總司令,所部晉綏軍開始與奉軍作戰。其中,傅作義守涿州之戰就發生在這一時期,當時的傅作義是晉綏軍第4師師長。

1928年,國民政府開始二次北伐,其中閻錫山的晉綏軍被編為國軍第3集團軍。

在蔣、馮、閻、桂的聯合攻擊下(所部分别為國軍第1、2、3、4集團軍),張作霖退出北京,乘火車返回關外,但在皇姑屯被日本人炸死,由張學良繼任奉系軍閥首領。幾個月後,張學良宣布東北易幟,南京國民政府完成形式上的統一。

由于近水樓台的因素,閻錫山的晉綏軍率先占領北京,此後北京改名為北平,閻錫山任平津衛戍總司令,晉綏軍實際控制了北平、天津、河北、察哈爾,再加上晉綏軍的大本營山西和綏遠,整個華北地區已經全部成為了晉綏軍的勢力範圍。

馮玉祥、蔣介石和閻錫山

東北易幟後,蔣介石為削弱其他各方勢力,提出了編遣方案,施行裁軍。

各方之間為了編制吵得不可開交,實際上誰都沒有嚴格執行裁軍,反倒因為利益沖突導緻矛盾激化,各集團軍紛紛擴軍。

閻錫山的晉綏軍在掌控華北後,除收編大批潰軍外,也大規模征兵并擴充部隊。

從1929年夏到1930年中原大戰前,晉綏軍擴充到了10個步兵軍,共計30個步兵師;4個保安縱隊,共計12個保安旅;7個炮兵旅(17個炮兵團);此外還有4個騎兵師、10個工兵營、10個辎重兵營,晉綏軍總兵力也達到了約25萬人。

不過正所謂盛極必衰,在1930年的中原大戰中晉綏軍落敗,此後其兵力長期隻有10多萬人,這種狀況一直持續到了全面抗戰開始之後。

你可能想看:

有話要說...

取消
掃碼支持 支付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