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教育 > 正文

什麼是真正的STEAM教育?

最近在教育領域出鏡率較高的一個詞:STEAM。到底什麼是STEAM呢?



STEAM是一種教育理念,有别于傳統的單學科、重書本知識的教育方式。STEAM是一種重實踐的超學科教育概念。任何事情的成功都不僅僅依靠某一種能力的實現,而是需要借于多種能力之間,比如高科技電子産品的建造過程中,不但需要科學技術,運用高科技手段創新産品功能,還需要好看的外觀,也就是藝術等方面的綜合才能,所以單一技能的運用已經無法支撐未來人才的發展,未來,我們需要的是多方面的綜合型人才。 從而探索出STEAM教育理念。

STEAM教育理念最早是美國政府提出的教育倡議,為加強美國K12關于科學、技術、工程、藝術以及數學的教育。STEAM的原身是STEM理念,即科學(Science)、技術(Technology)、工程(Engineering)、數學(Mathematics)的首字母。鼓勵孩子在科學、技術、工程和數學領域的發展和提高,培養孩子的綜合素養,從而提升其全球競争力。近期加入了Arts,也就是藝術,變得更加全面。

STEAM教育在美國的重要性不亞于中國的素質教育,在美國大部分中小學都設有STEAM教育的經費開支,而STEAM也被老師、校長、教育家們時時挂在嘴邊。在STEAM教育的号召下,機器人、3D打印機進入了學校;奧巴馬也加入了全民學編程的隊伍,寫下了自己的第一條代碼;幫助孩子們學習數學、科學的教育科技産品層出不窮;而且這五個學科,技術和工程結合,藝術和數學結合,打破常規了學科界限。


具體來說,STEAM教育不僅僅是提倡學習這五個學科知識,更提倡的是一種新的教學理念:讓孩子們自己動手完成他們感興趣的、并且和他們生活相關的項目,從過程中學習各種學科以及跨學科的知識。STEAM其實是對基于标準化考試的傳統教育理念的轉型,它代表着一種現代的教育哲學,更注重學習的過程,而不是結果。本質上來說,我們敢于讓孩子們犯錯,讓他們嘗試不同的想法,讓他們聽到不同的觀點。與考試相反的,我們希望孩子們創造能夠應用于真實生活的知識,鼓勵孩子動手實踐,從而找到自己想要的答案,達到潛能開發的目的。

STEAM理論倡導孩子超學科學習概念,注重學習與現實世界的聯系;在學科之間,相互支撐,相互補充,共同發展。在相互碰撞中,培養各方面技能和認知,強調孩子的主動探索精神。

然而,沒有體系,沒有深度,停留在對科學實驗或教學内容的拼湊,這是市面上的很多STEAM機構的本質。創客教育可以從小制作起步,但是這些機構卻誤把雕蟲小技當作科技創新。孩子能得到的就是每個實驗的一點點知識和好玩。機器人培訓機構基本就是國外引進一套硬件,然後拼湊一些好玩的搭建的盒子,背後根本看不到對能力培養的體系,基本也就是一個高級玩具,個别機構更是直接買一套國外的硬件和課程,數年沒有更新和研發,而且整套内容在國外已經被淘汰了。

我們為孩子篩選和是的steam課程時,應該考慮哪些因素呢?

一探究式的教學方式

1、孩子的STEAM學習一定是基于現實問題

一個完整的STEAM教學應該是基于現實生活中的實際問題,提出自己的解決思路。如果缺乏了這一步,STEAM教學的意義缺失了最根本的基礎。


2、探究式教學才能讓孩子真正學到STEAM教育的精髓

真正的STEAM教育,是遵循科學探究的流程或工程實踐的流程的,這是一個項目化的課程設,教學方式以項目為周期,帶着孩子去探究或實踐,在這個過程中讓孩子自己建構知識和技能,達到培養内内在的綜合能力的的目标。

這個過程中,孩子要能自己描述問題,找出解決這個問題的限制條件;接着通過各種渠道收集資料,找出前人的方法;在已獲得的資料的基礎上,根據自己擁有的知識提出所有能想到的解決方法;在這些方法中篩選出最好的一個,建立模型;利用材料,創造出實物,實現自己的想法;測試作品;為作品作出評估,并進一步完善設計。這是一個完整的探究式學習過程。


二成熟的評價體系

你去絕大部分機器人培訓機構問他們的課程對孩子有什麼作用,标準的回答是動手能力、邏輯思維能力、創新能力等,你再問,是如何培訓這些能力,到底有沒有效果?基本上得到的反饋就是茫然了。

你去絕大部分的科學實驗類的機構問同樣的問題,他們會說啟蒙孩子對科學的興趣。事實上,孩子對科學的興趣是天生的,他們對孩子保持興趣是有些作用,但是也僅僅如此。他們之所以強調興趣的重要性, 其實本質上是因為他們自己沒有更深入的思考,更談不上教學體系。

這整個會導緻課程和老師都是目标模糊,完成上課任務而已。

正确的有明确的評價體系,教學目标分配應該是三分之一的知識,三分之一的技術能力,三分之一的綜合能力。技術能力和綜合能力需要明确的教學環節進行支撐。


你知道什麼是STEAM教育嗎?韓國是怎麼做的?

STEAM 是取科學、技術、工程、藝術、數學等五個學科的英語首字母組成的縮略詞,這也暗示着一種學科間融合的教育路徑。

科學和數學都是較為抽象、深奧的思辨性學科,技術、工程和藝術則是貼近現實生活的應用型學科,将這幾門學科融會貫通了,STEAM 就能培養學生“另辟蹊徑”的思維,也能讓他們更享受學習的過程。

學科間融合的教育模式也是為了激發學生的興趣,增強他們對知識的理解;發掘學生在科學技術專業上的潛力,培養他們的創造力。

事實上,STEAM 誕生于2009 國家課程改革的母腹之中,在該課程的“整合性科學”章節,STEAM 被頻頻使用。整合性科學課程已于2011 年正式生效,給韓國小學和初中的科學教育帶來了革命性的轉變。

舊版的科學課程将科學科目嚴格劃分為四個領域:物理、化學、生物、地球科學,除了以斷裂的方式列出各領域的大事年表、事實性知識、原理原則類内容以外,這四門科學課不再提供任何背景知識,更别說用學科間融合的思想來“叙述故事”了。

與此截然不同的是,整合性科學課程則從宇宙的起源開始講起,随後導向地球的誕生和太陽系的形成,接着是地球上生命的誕生和演化,再接下去是人類自身的發展和進化曆程,直到當代的知識經濟時代。

科學課程以一種講故事的形式描繪萬物演進的曆程,并将之和現實生活緊密相連。

通過學習新的科學課程,學生得以從一個更全面的視角來理解科學、技術、宇宙、自然現象、生命形式、現代文明的價值和意義,激發多元、靈活而深刻的思考。

以前,地球表面的構成及其大氣層的具體組成等知識,都隻能在地球科學課上習得。

現在,同樣的知識點卻能和物理運動、潛在能源、元素周期表或氣體的性質融合在一起,學生們完全能在一堂課上“一網打盡”。

此外,原先在科學課本中缺失的現代科技相關知識,如硬盤、視頻呈現、數碼相機、納米材料、氣候變化,占據了新版科學課本的半壁江山,極大地提高了知識的先進性和前沿性。

不過,融合上述科學子學科的路途卻沒有那麼平坦。對于一線的科學教師來說,将物理、化學、生物、地球科學融為一爐絕對算得上一個嶄新的嘗試,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這種整合産生了沖擊波般的效應,習慣了分科教學的教師們都有點懵。

因為要自如地駕馭新科學課程,教師們得在自己的專業之外補充更多的知識,況且,用講故事的方法來上科學課,他們也不那麼擅長。

就連研發課程大綱的研究人員也發現了推行新課程的棘手之處,他們得相當謹慎地安排各門子學科在科學課本上出現的順序和頻率。

舉例來說,整合後的科學課本第一單元包含了宇宙誕生的内容,下一個單元要講地球和太陽系。在這兩個單元中,地球科學唱主角,這門學科的任課教師開心了;但是從物理或化學教師的角度看來,自己領域的内容被削減了,地位降低了。

好在教材研發人員在審慎思考、精心策劃的基礎上,推出的新版科學課程雖然在各子學科的内容分配上,無法實現“平均主義”,卻極大地滿足了整合性科

你可能想看:

有話要說...

取消
掃碼支持 支付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