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效】清燥潤肺,益氣救津。
【主治】慢性肺源性心髒病急性發作,屬外邪誘發,本虛标實者。症見身熱,咳喘無力,呼長吸短,聲低,神煩,口渴,舌幹紅苔燥,脈浮數虛大。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早晚各服1次。
【方解】此方原乃喻嘉言治秋燥之方,今用治慢性肺心病,由外邪誘發,急性發作,本虛标實者。方藥可分兩組:一是桑葉、枇杷葉、北杏仁、石膏、甘草,即麻杏石甘湯去麻黃之辛溫,易以桑葉、枇杷葉之辛涼,此治标實;另一組乃西洋參、麥冬、阿膠、火麻仁、甘草,即複脈湯去桂姜棗之溫,此治本虛。标本同治,療效顯著。
【加減】痰多,加川貝母12g,天竺黃12g;喘咳無力,加五味子10g;神情煩躁,舌绛,或舌尖多紅色小粒,為肺性腦病之先兆,加安宮牛黃丸1~2枚。
【點評】近年醫刊報道,從大量臨床資料表明,肺心病急性發作,用辛涼解表,清熱祛痰之法,如麻杏石甘湯、銀翹散等,遠較溫陽利水,溫補脾腎之法為優。此論與何氏之經驗不謀而合。然而,肺心病皆是本虛标實之症,用喻氏此方,恰到好處。
【驗案】李某,男,65歲,退休職工,一向嗜煙久嗽,10年前經某院确診為肺心病。1996年4月底,發熱喘咳,某某院診斷為肺心病失代償期。用中西藥物治療無效,病瀕危。5月7日,餘診之。病者骨瘦如柴,面色黯晦,發熱(37.5℃~38.5℃),喘咳痰鳴,呼長吸短,呈三凹征,神煩錯語,頸動脈怒張,下肢浮腫,口唇指甲發绀,舌瘦千紅,苔燥如沙,舌尖多紅色小粒,脈浮細數,結代(135/分,頻發早搏)。辨證乃肺葉焦枯,化源将涸,而邪熱内陷心營危候。即用清燥救肺湯(上方)加川貝母10g,天竺黃10g,玄參20g,海蛤殼20g,五味子10g,和服安宮牛黃丸1枚。3劑熱退,能安靜入睡,喘咳漸減。仍用此方加減治之數月,惡候悉平,後用平補肺脾腎收功,随訪5年,健康尚可。
【名醫簡介】何炎燊(1922-2020),廣東東莞人。内科主任中醫師,廣東省名老中醫,東莞市中醫院名譽院長,首批國家級中醫培訓師帶徒老師,國務院批準為“有突出貢獻中醫藥專家”,享受政府特殊津貼。何老臨床經驗豐富,創立了肝、脾、胃并重的脾胃學說思想,擴大了中醫下法(下法:通過蕩滌腸胃,瀉下大便或積水,使停留于腸胃的宿食、燥屎、實熱、冷積、瘀血、痰結、水飲等從下而出,以解除疾病的一種治法)在危重病搶救中的應用。其運用育陰潛陽法治療各種疑難雜症,屢起沉疴,為嶺南溫病學的主要發揚者。創立“傷寒溫病融合論”,對肝硬化、尿毒症、冠心病、癫痫等病療效顯著。根據其臨床驗方研制出的人參胃康片、肝康片、健脾開胃飲、清肺止咳糖漿等中成藥,療效甚佳。 何氏認為,中醫學術是不斷發展、修正和補充的。明末以後的醫書最為實用。常指導學生,對于卷帙浩繁的中醫書,如古代的《千金要方》《外台秘要》隻能浏覽,而清代的《醫宗金鑒》和近代的《醫學衷中參西錄》則應細讀了。何氏精勤力學,至老不倦,博覽群書,學識豐富。師古而不泥于古,能采衆長,為己所用。臨症精思明審,運用古方以治今病,常有得心應手之妙。何氏擅治溫病,又專于雜病,對内、婦、兒疾病的診斷,均有獨到的經驗,救治頑症痼疾,數不勝數。亦勤于筆耕,著述甚豐,雖診務繁忙、社會活動多,但仍不忘抽暇撰述,已在國内外發表學術論文61篇,出版專著有《常用方歌闡釋》《竹頭木屑集》《何炎燊臨證試效方》《雙樂室醫集》《何炎燊醫著選集》等5部,這些是何氏畢生心血結晶,寶貴财富。
【桑葉】為桑科植物桑的幹燥葉。初霜後采收,除去雜質,曬幹。【歸經】歸肺、肝經。【性味】甘、苦,寒。【功能主治】疏散風熱,清肺潤燥,清肝明目。用于風熱感冒,肺熱燥咳,頭暈頭痛,目赤昏花。 【枇杷葉】别名:盧橘。為薔薇科植物枇杷的幹燥葉。全年均可采收,曬至七、八成幹時,紮成小把,再曬幹。【歸經】歸肺、胃經。【性味】苦,微寒。【功能與主治】清肺止咳,降逆止嘔。用于肺熱咳嗽,氣逆喘急,胃熱嘔逆,煩熱口渴。 【杏仁】别名:杏核仁、杏子、木落子、苦杏仁、杏梅仁。為薔薇科植物杏或山杏等味苦的幹燥種子。夏季果實成熟時采摘,除去果肉及核殼,取種仁,晾幹。置陰涼幹燥處,防蟲蛀。【歸經】入肺、大腸經。【性味】苦,溫,有毒。【功能主治】祛痰止咳,平喘,潤腸。治外感咳嗽,喘滿,喉痹,腸燥便秘。【注意】陰虛咳嗽及大便溏洩者忌服。 【石膏】别名:大石膏、玉大石、白虎、冰石、細理石。為硫酸鹽類礦物硬石膏族石膏,主含水硫酸鈣(CaSO₄.2H₂O)的礦石,采挖後,除去泥沙及雜石。【歸經】歸肺、胃經。【性味】甘、辛,大寒。【功能與主治】清熱瀉火,除煩止渴。用于外感熱病,高熱煩渴,肺熱喘咳,胃火亢盛,頭痛,牙痛。 【甘草】别名:甜草根、紅甘草、粉甘草、烏拉爾甘草。為豆科植物甘草、脹果甘草或光果甘草的幹燥根。春、秋二季采挖,除去須根,曬幹。【性味與歸經】甘,平。歸心、肺、脾、胃經。【功效與主治】補脾益氣,清熱解毒,祛痰止咳,緩急止痛,調和諸藥。用于脾胃虛弱,倦怠乏力,心悸氣短,咳嗽痰多,脘腹、四肢攣急疼痛,癰腫瘡毒,緩解藥物毒性、烈性。【注意】不宜與京大戟、芫花、甘遂同用。 【麥冬】别名:麥門冬、沿階草。為百合科植物麥冬(沿階草)的幹燥塊根。夏季采挖,洗淨,反複暴曬、堆置,至七八成幹,除去須根,幹燥。【性味與歸經】甘,微苦,微寒。歸心、肺、胃經。【功效與主治】養陰生津,潤肺清心。用于肺燥幹咳。虛痨咳嗽,津傷口渴,心煩失眠,内熱消渴,腸燥便秘;咽白喉。 【人參】為五加科植物人參的幹燥根。栽培者為“園參”,野生者為“山參”。多于秋季采挖,洗淨;園參經曬幹或烘幹,稱“生曬參”;山參經曬幹,稱“生曬山參”;經水燙,浸糖後幹燥,稱“白糖參”;蒸熟後曬幹或烘幹,稱“紅參”。【歸經】歸脾、肺、心經。【性味】甘、微苦,平。【功能主治】大補元氣,複脈固脫,補脾益肺,生津,安神。用于體虛欲脫,肢冷脈微,脾虛食少,肺虛喘咳,津傷口渴,内熱消渴,久病虛羸,驚悸失眠,陽痿宮冷;心力衰竭,心原性休克。【注意】不宜與藜蘆同用。【阿膠】别名:驢皮膠。馬科動物驢的皮經煎煮、濃縮制成的固體膠。【歸經】歸肺、肝、腎經。【性味】甘,平。【功能與主治】補血滋陰,潤燥,止血。用于血虛萎黃,眩暈心悸,肌痿無力,心煩不眠,虛風内動,肺燥咳嗽,勞嗽咯血,吐血尿血,便血崩漏,妊娠胎漏。
【制法】将驢皮漂泡,去毛,切成小塊,再漂泡洗淨,分次水煎,濾過,合并濾液,用文火濃縮(可分别加入适量的黃酒、冰糖和豆油)至稠膏狀,冷凝,切塊,陰幹。 【火麻仁】别名:大麻仁、火麻、線麻子。為桑科植物大麻的幹燥成熟果實。秋季果實成熟時采收,除去雜質,曬幹。【歸經】歸脾、胃、大腸經。【性味】甘,平。【功能主治】潤腸通便。用于血虛津虧,腸燥便秘。
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