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健康養生 > 正文

防己黃芪湯加甘草附子湯治療膝關節腫脹疼痛

防己黃芪湯 來自廣義經方 00:00 16:00

防己黃芪湯加甘草附子湯治療膝關節腫脹疼痛

賈某,女,50歲,綿陽市經開區松垭鎮人,2018,4,3

患者因為膝關節劇烈疼痛,同時不能自由下蹲和站起來為主訴,四處治療無果,聽人介紹特地來治療。現症狀如下:高大,面白而肥胖(160斤),走路困難,需要人攙扶。怕冷,不發熱,多汗,一活動汗更多,疲倦,沒有氣力,容易反複感冒,吃飯正常,舌苔白,微膩,二便正常,手指僵硬,下肢微腫,脈沉緩而滑。分析:面白而肥胖,多汗,容易疲倦,典型的黃芪體質,肯定用黃芪類方。多汗,怕冷,反複感冒,脈緩,太陽表虛;舌質白,舌苔白而膩,手指僵硬,下肢微腫,脈沉而緩,太陰寒濕水飲,辯證為:太陽表虛太陰寒濕水飲證,不管西醫所謂的骨質增生,也不用按時方思維補腎和活血化瘀法,經方要的是實實在在的症狀,症狀後面反映的病機,然後找出一個方的病機與它的病機對應就會有特别的效果(這叫方證對應,更是方機對應)。方用防己黃芪湯(益氣固表)加上防己茯苓湯(化飲利水濕)加甘草附子湯加附子湯(去芍藥)(扶陽溫化水飲同時止痛)加味,藥物如下:防己20克,黃芪60克,生白術40克,炙甘草20克,茯苓40克,桂枝30克,黨參20克,制黑附片30克,骨碎補30克威靈仙40克,生姜30克。制附片,生姜,甘草先煎五十分鐘,其他藥物不浸泡再煎40分鐘,煎煮一次分六次喝完。4劑。

4月9号二診,出汗減少,疼痛效果不大,希望盡快能好,我仔細推敲得出結論,一診的方向是正确的,在一診基礎上加大黃芪到80克,再加澤瀉30克,制川烏40克,生姜50克,蜂蜜50克,先煎一個半小時,剩下的藥物不浸泡,再煎一個小時,煎煮一次分六次喝完。4劑

4月15号三診,患者非常高興,疼痛有減輕,能下蹲,水腫有減輕,效不更方,二診處方抓六付。

4月25号來四診,疼痛完全控制,還是有疲倦,怕冷,腰酸困,腰冷,脈沉而細弱無力。腰冷,腰酸困,寒濕水飲聚集腰部,腰困,酸弱無力,脈沉弱無力,下焦元陽虧虛,疲倦氣虛,在三診處方中去制川烏,澤瀉,加腎着湯治療腰冷,腰沉重,加李可腎四味壯元陽,黃芪繼續加量治療氣虛,藥物如下:防己10克,黃芪120克,生白術50克,炙甘草20克,茯苓30克,桂枝30克,黨參25克,制黑附片45克,生姜30克,腎四味各30克。制黑附片,生姜,炙甘草先煎一個半小時,其他藥物不浸泡,直接加入再煎一個半小時,分六次喝完。六付。

5月5号五診,各種症狀基本小時,不出汗,不疲倦,能走路,基本能下蹲和起來,六付丸劑善後,随訪未見複發。

二 點評

體質辯證在這個醫案中成功的運用,體質辯證法,由黃煌教授提出,講究人---體質---方證的模式,簡單好用高效果。病人一來,我就診斷出它是黃芪體質:胖而壯實,體重,面白,走路困難,說話無力斷斷續續,多汗,下肢水腫,一典型的黃芪體質,肯定用黃芪類方,黃芪類方中防己黃芪湯益氣固表利水消腫,防己茯苓湯可以益氣,同時更加利水消腫平沖,甘草附子湯,益氣固表利水濕消腫止痛,止痛效果非常确切,附子湯溫陽益氣止痛,諸方各有針對有協同作戰,效果自然不會差到哪裡,但是一診沒有達到止痛效果,是力量不夠,病邪太重,所以加烏頭重用,才在二診止痛,烏頭長于祛風止痛,附子長于溫陽回陽救逆(當然附子也可以止痛),這是臨床時用藥細微差别。黃芪益氣固表利水消腫,是治療痹症的常用藥物,比如《金匮》烏頭湯,痹症的到來,基本原因是體虛的情況下,風寒濕邪的入侵,所以在虛性寒性痹症的治療上,不光祛風驅邪,更要扶着驅邪,黃芪是不二之選,尤其是大劑量的黃芪,是驅痹外出的有力武器,隻有氣足,正氣足,風寒濕邪就容易走,李可大師在這方面給我們做了榜樣和實踐,可以效仿之。四診五診的溫補下元,也是扶正手段之一,補足元陽,腎氣充足,痹症才能治愈不容易複發,腎四味是李可大師經驗方子,平補肝腎,效果穩定。

川烏:《神農本草經》:“主中風惡風,洗洗出汗,除寒濕痹,咳逆上氣,破積聚寒熱。

附片:《本經》:主風寒咳逆邪氣,溫中,金瘡,破症堅積聚,血瘕,寒濕踒躄,拘攣膝痛,不能行步。

防己黃芪湯證

一、條文字眼

風濕(水)、脈浮、身重,汗出,惡風者。

二、組方

防己一兩 甘草半兩,炒白術七錢半 黃芪一兩一分,去蘆

上锉麻豆大,每抄五錢匕,生姜四片,大棗一枚,水盞半,煎八分,去滓,溫服,良久再服。……服後當如蟲行皮中,以腰以下如冰,後坐被上,又以一被繞腰以下,溫令微汗,瘥。

三、方解

1、防己:《别錄》:主治水腫、風腫,去膀胱熱,傷寒,寒熱邪氣,中風,手腳攣急,止洩,散癰腫、惡結,諸蝸疥癬,蟲瘡,通腠理,利九竅。

2、甘草:生津固脾胃 ;

3、白術(濕氣重用炒白術,甚至蒼術,如果濕輕大便燥則用大劑量生白術,效果佳):祛濕、溫太陰、消腫利水、止痹痛;

4、黃芪:益氣、利水消腫。

5、本方主治風濕表虛之證。以身體痛重或浮腫、脈浮、汗出惡風為特點。風濕在表,本當汗解,然表氣一虛,又汗之不任。故用防己、白術祛風除濕,伍黃芪、甘草以益氣固表,佐生姜、大棗以調和營衛。是以表虛發汗,必以托陽益氣,調和營衛為先,方保無虞。服後“如蟲行皮中”狀者,即是衛陽振奮,風濕欲解之征。

四、辨證要點: 1、 面白,浮腫,肥胖,肌肉松弛,一身沉重,疲倦,無力,出汗多,怕風,小便不利,下肢浮腫或是膝關節疼痛。

2、色白,肌肉松軟,虛胖體質,容易疲倦,多汗,小便不利,下肢浮腫,膝關節疼痛。

五、臨床運用

1、太陰表虛氣虛夾濕的痹證:防己黃芪湯加甘草附子湯;

2、心痹(風心病)防己黃芪加真武湯加五苓散(葉天士:通陽不在溫,而在利小便);

3、婦科特發性水腫,妊娠水腫,防己黃芪湯加防己茯苓湯;

4、皮膚病:慢性荨麻疹,濕疹,慢性瘡瘍不收口,當歸芍藥散加防己黃芪湯;

5、代謝性疾病:痛風,糖尿病等;

6、狐臭病;

7、盜汗;

8、久瀉;

9、肥胖病;

10、治療肥胖虛多汗;

11、治療狐臭多汗;

12、虛胖婦人減肥。

六、類方區别

1、甘草附子湯也有腫痛伴水濕,甘草附子湯是太陰少陰的腫脹,腫脹為輔助,疼痛(掣痛)為主;防己黃芪湯有表證怕風,浮腫,伴虛弱為主,疼痛不嚴重。

2、桂枝芍藥知母湯也有腫(腳腫如脫),它是太陽表郁不解,有伏邪,同時進入陽明化熱,伴有水飲不利的腫痛。

3、越婢湯治療水腫,是陽明濕熱引起的風水證,是實證;本方是表虛(氣虛不固)伴有水腫。

4、真武湯是治療水腫,四肢厥冷,脈細微。

七、合方運用

1、防己黃芪湯加防己茯苓湯治療下肢的浮腫動悸疼痛。

2、防己黃芪湯加甘草附子湯治療下肢的浮腫疼痛。

3、防己黃芪湯加防己茯苓湯加真武湯治療心水腫。

八、方歌

防己黃芪白術草

選自《經方方證躬耕錄》鄧文斌

你可能想看:

有話要說...

取消
掃碼支持 支付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