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風濕相抟,骨節疼煩,掣痛不得屈伸,近之則痛劇,汗出短氣,小便不利,惡風不欲去衣,或身微腫,甘草附子湯主之。
【甘草附子湯方】甘草二兩,炙 、 附子二枚,炮,去皮、白術二兩、 桂枝四兩。
上四味以水六升,煮取三升,去滓。溫服一升,日三服,初服得微汗則解,能食,汗 出複煩者,服五合。恐一升多者,服六七合為妙。
甘草附子湯治療痛風的常用方。
“風濕相搏,骨節疼煩,掣痛不得屈伸”這個人患了風濕,這個風濕在骨頭關節裡面,非常的痛,痛得心裡發煩,都不能彎曲。
甘草附子湯證,代表濕已經滲到關節裡面去了,濕如果在内髒裡面、在中焦裡面、在上焦,諸位現在都會治了。如果是濕在皮膚關節裡面呢?如果靠白術附子湯,可以把肌肉裡面的濕排出去,但是關節裡面的濕還在,這個時候就要靠甘草附子湯。
甘草附子湯跟前面提到不一樣的就是,它不是全身微腫,是濕停在關節的地方會腫得很大,這個時候,我們知道是濕滲在關節裡面,痛得很厲害。當你問他是哪裡痛,他以為你要去摸他,他就喊痛:“你不要碰我!不要靠近我!”為什麼?因為很痛都不能彎曲,碰到會更痛,所以不讓任何人碰他。
“汗出,短氣”痛得那麼厲害,當然會汗出短氣。還怕風吹,從來不敢脫衣服,關節表面整個紅腫起來,這就是所謂的甘草附子湯證。風寒與濕直接滲在關節裡面造成的痛就是要靠這個方子。
如果給西醫治,有些西醫會用開刀方式, 把裡面的濕拿出來。因為紅腫又痛到受不了,腳都不能彎,于是病人就同意開刀。開刀時拿出來的都是黃水,拿完以後再縫起來,從此就變成“鶴膝風”,膝蓋就會腫成圓球般大,然後病人的小腿骨細細的, 多難看。鶴膝風也是用甘草附子湯來治療。
甘草附子湯的桂枝,白術,附子,這三味藥同時出現,桂枝是去風的,白術去濕,附子去寒,所以,經方就是藥簡力專,不會開浪費的藥在裡面。這個病人有痛風,是因為有風寒濕同時發生在身上。、
有的人膝關節紅紅的,熱熱的,這就是前面我們所說的陽不入陰,看起來是滾燙的,你以為是熱症,其實不是。我們正常人陰陽是協調的,當風寒濕阻塞到中風,陰在裡面,陽在外面,陽要入陰而不能入陰,因為被風寒濕阻隔在外面,所以,摸的話是燙的,病人并沒有發燒,這就是陽不入陰。這個陽不入陰,不是全身性的陽不入陰,全身性的陽不入陰,那是陰實,病人得癌症了才會有全身性的陽不入陰。這個病人就膝關節陽不入陰,一看膝蓋是很紅的,一摸膝蓋是很燙的。這個時候,如果判斷為熱,開寒涼的藥下去,如黃芩、黃連,或者石膏之類的大寒藥下去祛熱,不但沒有用,反而會更痛。
炙甘草,附子兩枚。我們在用甘草附子湯的時候,附子跟白術差不多是等量。比如說:我們附子用五錢。白術就用五錢。甘草附子湯中附子下重手不要害怕,因為這個附子有桂枝在裡面配合,此時附子一下去不會停在固定一處,桂枝會把附子帶到關節去,附子就因為有桂枝而能滲透到四肢的關節裡面去,附子走腎,所以能走骨節,打進關節裡面要靠附子。
然後白術進去收斂濕氣,所以一定要重用桂枝。你如果是你開了白術附子跟桂枝,忘了開炙甘草,結果造成風去,濕未去,因為炙甘草有減緩藥力行走的速度,就好像跟其他藥說|等一下!桂枝你等一下,要等到濕通通清完,你們再一起走“。
因此這處方的劑量非常嚴謹。所以以後大家開處方的時候,比如說炙甘草二錢, 炮附子兩錢,白術兩錢,桂枝就四錢,桂枝要加倍用,重用桂枝。為什麼要重用桂枝,附子碰到桂枝才能走到關節裡面去,附子本身是入關節的,如果不加桂枝,或者桂枝的劑量比附子還少,這個附子也會到關節裡面去,但是就不會全身性的遊走,
當我們遇到痛風的病人都是在四肢的末梢旁邊,離心髒很遠,如果隻是開附子的話,不會到達四肢末梢,桂枝加重的原因就是桂枝能行陽,把附子帶到四肢末梢去,讓附子滲透到關節裡面去,這個時候,白術把關節裡面的濕拿出來。這桂枝,附子,白術這三個藥放在一起的時候,力量很強,所以加了炙甘草來固心髒,把心髒保護好,心髒的力量增強以後,配合上桂枝,把附子,白術帶到痛風的地方。
在開藥方的時候,要看病人的體格,如果病人體格很大,桂枝就可以用五錢,泡附子用三錢,白術用三錢,炙甘草用三錢,總之就是在原劑量上加大,如果關節很痛,我們就要濃煎,六碗水煮一碗都沒有關系,因為劑量大,這個劑量下去,一劑就中。加大一定是按比例來加的,有的個子很矮小,劑量稍微減少一點。
上面的四味藥。水來煮,比如說六碗水煮三碗,溫服一碗,我們把張仲景用的升換成碗,一天吃三次,一次吃一碗,如果初服得到微汗,感覺很舒服了,病就解了,就不要再喝了,就能吃東西。
如果”汗出複煩者“就是流了汗以後病人還是很煩躁,風濕還是很痛, 就表示說病并沒有去,那就再喝,繼續喝它就是了。
真正治療痛風就是這四味藥,就結束了。這是速度最快的一種
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