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圖片,查看詳情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教師打怪指南 ;作者:青椒打怪指南
非升即走。這個話題引發了很多社會争議,也招惹青年教師的普遍憤恨。
在核心層面上,我們支持真正的非升即走制度,反對當前普遍存在的挂羊頭賣狗肉,主要用來充當韭菜收割機的所謂“非升即走”,甚至“不升隻走”。
不過,我們這次來談談既悲傷又溫暖的話題,就是那些沒有通過非升即走的青年教師都去哪了?通過描述和分析4份個案,來看看對局中人和後來人有什麼啟示。
01
非升即走:在煉獄中的撲騰
在高校界,非升即走已經施行有幾個年頭了。起初的“舊時王謝堂前燕”,早已經“飛入尋常百姓家”,不少三四流高校也邯鄲學步,号稱向一流高校看齊。
非升即走的一般形式是,3年中期考核,6年聘期考核,允許提前申請晉升副教授,但一旦晉升失敗或合同到期未實現晉升,學校就立即抄家夥趕人。
甚至江南某大學規定,4年之内必須晉升為副教授,否則即時解聘。因為這事,被解聘的青年教師還去仲裁打官司,要求判定解聘違法,但結果嘛,白紙黑字,可想而知。
正如本公衆号之前發表的文章,“青年教師為何要慎重入職三四流高校?” ,其中建議,青年教師還是要盡量到頭部高校去,即使是非升即走的煉獄模式。
圖源:pexels
這是因為,國内高校有着從985、211、雙一流到雙非、四非比較明晰的層級結構。在頭部高校,特别是985高校,如果晉升失敗,還有向下一層級高校流動的可能。這就是為什麼中部和南方某大學淘汰了這麼多人,他們大部分還可以找到教職。
不過,當二、三流高校都開始普遍施行非升即走,在其中晉升失敗的青年教師到時可能就不得不去高職院校了。
至于五年之後,二、三流高校和高職院校的空餘崗位是否會飽和,還要看它們現有教職工的年齡結構和學曆結構,到時是否會出現較大比例的退休和輪替。整體說來,水漲船高是必然的大趨勢。
02
非升即走,“娜拉”走後的故事
以下,我們來講講4個沒有通過非升即走的案例,看看他們到底走去了哪裡,如何有得有失。
不要說,這個故事不可能,那個也不可能。既然是故事,我們還是想想,這些對我自己有什麼啟示。
(1)青椒A:從頭部985到腰部985教授
青椒A入職某頭部985高校,6年非升即走。在這六年間,A勤勉教學,科研、發表和組織學術活動,取得了非常優秀的成果,已經成長為學界新秀。
然而,在第6年申請晉升長聘副教授時,A卻由于各種原因沒有留下。在如此遺憾之時,某腰部985高校伸來了橄榄枝,直接入職教授、博導崗位。
從晉升副教授失敗被解聘,到直接解決正教授職稱,人生的轉換實在是太快,太刺激了。有遺憾嗎?有憤恨嗎?也許有,但也算有體面的結局。
“江東子弟多才俊,卷土重來未可知。”這次不留我,等我以後進了教指委,你就高攀不起。
(2)青椒B:從三流高校到985副教授
少數三四流高校也有樣學樣,搞類似的非升即走制度,但行政态度和做法更為惡劣。6年太長,隻争朝夕,3年中期考核不通過就踢人,根本不給你坐熱闆凳的機會。
而且,除了科研啟動費,新教師沒有其他配套待遇,比如安家費、住房補貼,還美其名曰,等你6年考核通過再按當年标準發放。可想而知,如果最終沒有留下來,那麼這6年就等于自帶幹糧搞科研,全憑自己發光發熱。
在多種原因之下,青椒B入職了這家高校,三年來發表十餘篇C刊,但沒有申到省部級、國家級課題。按文件,人事處認定B中期考核不通過,下了逐客令。過了兩天,人事處看着B發表很強,就黑臉變紅臉說,這次“算”你通過,可以續聘之後的3年再說。
他奶奶的!老子早就不想在這幹了。B很快找到了下家,西部某985高校,不僅直接解決副高職稱,還有一筆不錯的引進待遇。那一時間,揚眉吐氣,三年的郁結頓消,“昔日龌龊,今朝放蕩”,于是頭也不回地飛走了。
圖源:pixabay
(3)青椒C:換另一家985開始非升即走
青椒C的學習經曆非常優秀,心氣也高,畢業的時候非985不投,最後入職某985的專職研究員。
而專職研究員即專職科研崗是南方某大學的首創,幾乎等同于“不升隻走”,晉升概率極低,批量招人趕人是常态操作。
專職科研崗本來不對教學工作量有要求,但C熱衷于教學,花費了大量時間來備課上課,同時對科研追求完美,申請課題也運氣不好。這種相互擠壓導緻,教學再優秀也根本不考核,而論文發表雖然質量比較高,但數量不多。
四年之後,C自覺在此晉升副高無望,就謀求出走,最終換到另一家985開始非升即走。曾經的青春,都已經随風而逝。
(4)青椒D:從三流高校到985博士後
青椒D入職三流高校的非升即走,也是熱衷于教學,積極開設各種選修課、通識課,沒有充分重視論文發表和項目申請。
這最後導緻,D的課時量過多,高級别刊物發表幾乎為零,雖然勉強通過了中期考核,但6年晉升考核仍然壓力巨大。于是,D決定果斷放棄,趁着自己還沒到35歲,就離職去做了985博士後。
博士後的待遇會提高不少,也多一次重新選擇的機會,但兩年的時間太短,之後還面臨着更激烈的求職競争。
03
給局中人和後來人的啟示
路是人走出來的,但一旦選錯了路,就可能走不出來了。
相比較而言,青椒A和B都是比較好的結局,“失之東偶,收之桑榆”,不僅解決了職稱問題,還得到了相應的引進待遇,之前的非升即走經曆也算沒有白費;而青椒C和D等同于浪費了之前的經曆,不僅重新開始職業生涯,未來也還有很大的不确定性。
他們的經驗教訓都擺在台面上,讓我們不得不反思,從而尋索出一點啟示。
(1)教學上:敬業但不過度燃燒
如何平衡教學與科研,是青年教師面臨的第一個難題。在入職培訓上,老教師一般建議,要先過教學關。但何謂“先過教學關”,則有不同的理解。
一般情況下,非升即走崗的前三年不考核教學工作量,即使學院分配下來課程,其課時量也不會很高。
在這個時候,青年教師不要去要課和搶課,而是在保證教學質量的前提下,把主要時間用于科研,以達到晉升考核的硬性條件,否則很容易損害職業生涯的可持續性。
而如果實在熱愛教學,那麼可以等到獲得長聘教職和副教授之後,再來投入更多時間和精力。
(2)科研上:發表為王,課題為王
剛剛博士畢業或博士後出站,青年教師正處在職業生涯中最有創造力的階段。這個時候要把主要時間用于論文發表和課題申請,二者之間也不可偏廢一方。
正如青椒A和B的經曆,論文和課題才是助理教授的立身之本,無論是留下晉升,還是調動晉升,它們都是硬通貨。
而沒有這二者,即使再入職其他高校,也沒有談判的籌碼。
(3)心态上:謀定後動,準備好退路
國内高校所施行的非升即走制度還不成熟,短期逐利色彩濃厚,晉升也容易受到各種因素的幹擾,比如,領導個人意見、當年進人需求、學科布局變化、學部人員競争等等。
青年教師不能把寶全部壓在本校晉升上,即使非常優秀,也可能因為各種其他原因而晉升失敗。
在這個時候,就要規劃自己的晉升路線圖,謀定而後動,以本校晉升為主,但同時也準備好退路,提前考慮其他高校。
圖源:pexels
個人的情況和各高校的情況千變萬化,但反思前人走過的平坦和崎岖,我們就可以總結出不少經驗,得到不少啟示,以不變應萬變,最終在不完美的制度和不完美的氛圍中成功突圍而去。
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