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中醫講五髒六腑,其實是六髒六腑。為什麽不叫六髒六腑?因為肝心脾肺腎的心,它分成兩個,一個是髒器的心,一個是意識的心。肺、胃、肝、脾、腸、腎......它都帶個“月”字邊,月在古代寫為肉,代表肉字,也就是說它都能對應得上實質的那個髒器。唯獨“心”沒那個肉。但是心分為兩個,一個叫“心胞”,同胞兄弟那個胞,胞帶肉了,指的是我們肉質的心髒;那個完全不帶肉的,就是我們現在講的形而上的,作為一個靈長類動物,最高級的人,才具有的那個“心”。
中醫認為,心為君主之官,心是不受邪的。總得有一個“人”代邪受過,代邪受過的就是心胞,心胞就是心髒外面的包膜。心包經相當于心經的外衛。外衛是代君受過者,就好像過去的宦官或者侍衛。
動情緒或者動感情,動的那個“心”叫心胞。如果一個人的心胞強大,這個人的情緒就比較穩定;如果一個人的心胞很弱,那這個人的情緒就有問題。心包經當令值班的時間正好是“月上柳梢頭”的時間,也就是是晚上7~9點,正好是請女孩子吃晚飯或約會的時間點。所以,非常容易産生浪漫的情緒,也容易讓人高興。為什麼約在晚上?因為這個點非常容易觸動人的心胞。中醫有句話叫“膻中者喜樂出焉”,就是說如果在特定的時候,以恰當的方式觸動人心胞的話,他會發自内心的感到高興,所以正好是利用那個時間。
心包經弱有一個最大的外顯,就是現在醫學叫“社交恐懼綜合征”,不敢或不願意見生人。心胞,我們中醫講它是保護心髒、保護心的、保護心神的。心包經夠強大,就像故宮的城牆夠厚,保衛森嚴,裡面的皇上待着就沒事。心胞一弱,外面有點風吹草動,心神就被幹擾。所以這些人會出現什麼情況呢?第一是不願意見生人,第二是一見生人就臉紅心跳出汗。如果你們學點中醫基礎理論就會發現,這跟心都有關系。中醫講,“汗為心之液”,一激怒就出汗。第二,“心其華在面”,稍微有點動靜,就羞得臉紅了,心砰砰地跳。
心胞是主心髒搏動的心率,也就是心跳的快慢,我們正常人每分鐘跳七十下左右,那人一見到陌生人砰砰砰就跳起來了;還有人就是表現為手心出汗;還有人哽咽,一動心還有個表現就是嗓子發乾,老在那兒乾咽唾沫。
人的身體就是“老天”,我們的生命就是“老天”。我們的身體是自然的,本來是天人全息的,是完美的,獨一無二的造化,是自然界最做大的奇迹。神話世界裡有滿天神佛,全在身體裡,莫向外求。調和陰陽,負陰而抱陽,中氣以為和,生命就會呈現無限的可能。
人體是不可思議的,而我們的頭腦是可思議的。我們說天人合一,其實說的是我們的意識要合一于不可思議的身體。因為身體不可思議,我用大腦的思議去指令他,他一定會出錯。我們用有限的認知去幹擾一個無限具足,就是在做魂魄的挑撥離間。病,就是用“我覺得”的定義去幹擾這個不可思議的身體。
我們任何一個人的身體,從精卵結合到成人,幾乎是人類幾億年進化史的演化,走了人類幾億年的路。我們要全然地相信身體的智慧,相信身體的完美,相信身體的精妙,身體的神奇,把自己完全地交給自己。身體就會自動自發,整體和諧運作,會釋放出巨大的内在潛能自我修正。不思不議的這個當下,就啟動了我們身體的自複功能,請出了藥師佛。從而引發和疏通自身能量,保持着流暢的運轉狀态。
“老天”給了我們人很多自覺的下意識動作,這些動作沒有人教,不教而能。人會在一定時候自動自發地去做,這些動作為我們人體防護和戰勝疾病起到了巨大的作用。有的人手心老出汗,這相當于心包經不收斂,因為人的心包為厥陰經,是主收的,不收斂就會手心出汗。我們常有人隻要一緊張就愛拼命地搓手,這種下意識動作其實也是一種自救,一種自我的幫助,搓手心就是在刺激心包經。但我們不會去拍打心髒,那樣就傷害了身體。
人隻有在喜悅的時候,才會捂住心髒這個地方,不使心氣過于外洩。這些有趣的現象其實在間接地告訴我們很多養生的道理,我們不要忽略了人體本身的這些下意識的動作,每一個動作都有意義。
要是拿理性的那個意識去給他治,瞎掰、沒用,就是說拿意識想去影響你先天的那個心神,必須要建立起一個溝通的橋樑,如果你那個溝通的橋樑不建立,你都是在瞎說。
中醫裡認為心包主“喜樂出焉”,就是我們的快樂都是從胸口的膻中穴這裡出來的。我們有句老話——心花怒放。心花怒放的着眼點就是指膻中穴。在日常生活中,如果我們被氣着了,經常會不自覺地拍打自己的胸膛,實際上這就是在拍打膻中穴。
中醫有個最基本的觀點叫“道法自然”,什麼叫自然,中醫認為後天的那個意識,無論你發展有多麼的強大,帶來的副作用同樣多,不如抱樸守拙、返璞歸真。很多時候我們要向動物學習,例如大猩猩,大猩猩沒有後天的意識,它是完全靠着先天的本能來生活的,動物都是這樣,動物活得比我們開心,就是因為它後天想得少。大猩猩有個招牌動作“捶胸頓足”,它捶打的那個地方,正好是胸口的正中,這個點就是我們中醫講的膻中穴。
胎兒在母腹中時有一個很大的特性,就是胸腺特别巨大。實際上這是一個很大的免疫系統,然後等到孩子出生以後,這個免疫系統就開始有點退縮,當你經常按摩它的時候,就等于在刺激胸腺的整個振動,這對身體是非常好的。小孩子能夠在母腹中通過十個月的時間,來完成人類幾億年的進化,首先的一個前提就是孩子的經脈一定是非常通暢的,而經脈通暢的前提是什麼呢?就是一定要很快樂。小孩子在母腹當中是非常快樂的,他們的經脈是無比通暢的,發育也是飛速的,胸腺就會很大。但當他們一出生後,膻中這個地方就要萎縮,就意味着人進入了一種苦境。
現代醫學認為,快樂的人能夠比不快樂的人壽命增加五到七年。快樂是人體經脈通暢的一個前提。人隻要一生氣,經脈肯定就會堵塞。經脈的堵塞在中醫裡就意味着有寒邪入體。隻有心包經興奮了,心髒周圍不利于身體健康的物質才能夠清除,心髒才能夠更好并且更加健康的運行。
人的生老病死全是苦境,釋迦牟尼很早就領悟到了這個道理,他說人生是有苦谛的,就是人生是一場關于苦的認知及其覺悟。所以我們活着的人要領悟到“沒事找樂”的道理,要自己尋找快樂,而不是自尋煩惱。
膻中穴有個學名,我們把它叫心包經的募穴。募就是募集、聚集的意思,就是說心胞咱夠不着,得打開胸腔,但是心胞的氣聚集在哪兒?心包經的氣聚在膻中穴上。當你有了特别不高興的東西的事兒了對你有影響了,你的身體肯定有相應的問題,這時候你摸到你的膻中穴,你就會覺得特别的疼,當你把你的膻中穴經過按壓揉搓,把那些不好的情緒散開以後,揉完它,你會發現,對同樣的事情,你剛才那個情緒反應和現在的情緒反應是不一樣的,所以它是釋放我們不良情緒的一個最重要的穴位。
中醫講“氣會膻中”,人身體裡的氣一般都彙聚在膻中穴,所以又叫做“胸中大氣”。比如,當有人氣着你的時候,你就會說“氣死我了”,手會不由自主地撫摸胸口,撫摸的位置就是膻中穴。
中醫認為:氣會膻中,與氣海相迎送。就是氣機在膻中穴和氣海穴之間有一個交合、升降、鼓蕩的現象,能送到氣海的氣為真氣。所謂的引氣歸元也是要把氣引到關元處。關元,是元氣出入的地方。氣海、關元一壯,全身都壯。
中國古代從來就有佩玉的習慣,因為中國人認為玉可以通神,這個神不是通的天上的什麼神,通的是你的心神,其實護的就是你的心。所以中國人挂玉、佩玉的這個習慣,一般都挂在膻中穴。這個玉經常與你的膻中穴碰撞,擠壓,相當于經常性的按摩膻中穴。
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