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綜合 > 正文

高考語文複習:2023屆高三語文文言文高頻詞歸納整理(一)

023屆高三語文文言文高頻詞歸納整理(一)

1.àn

查看;巡察.《雁蕩山》:“按西域書,阿羅漢諾矩羅居震旦東南大海際雁蕩山芙蓉峰龍湫。”

審查;查究.《五人墓碑記》:“以吳民之亂請于朝,按誅五人。”

【按比】核定戶籍時檢查年貌,也作“案比”.《後漢書·江革傳》:“每至歲時,縣當按比。”

2.bào
①報恩;報答。《陳情表》:“盡節于陛下之日長,報養劉之日短也。”

②報仇;報怨。《荊轲刺秦王》:“然則将軍之仇報,而燕國見陵之恥除矣。”
③答複;回信。《廉頗蔺相如列傳》:“計未定,求人可使報秦者。”《西門豹治邺》:“煩大巫妪為入報河伯。”
3.bào
①又猛又急;突然。《狼》:“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察今》:“雍水暴益,荊人弗知。”
②欺淩;損害。《周處》:“并皆暴犯百姓。”

①<動>曬,後作“曝”。《勸學》:“雖又槁暴,不複挺者。”
②<動>暴露。《六國論》:“暴霜露,斬荊棘,以有尺寸之地。”

4.
①并列;挨着。《核舟記》:“其兩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
②接連。《史記·呂太後本紀》:“又比殺三趙王。”
③勾結。《韓非子·孤憤》:“朋黨比周以弊主。”
④比較。《涉江》:“與天地兮比壽。”
⑤比喻,一種傳統的表現方法。
⑥近來。《祭十二郎文》:“比得軟腳病,往往岙劇。”
⑦等到,及。《項脊軒志》:“比去,以手阖門。”

【又】<動>比拟,認為和……一樣。《隆中對》:“每自比于管仲、樂毅。”
【比周】1.結黨營私。《管子·法法》:“群臣比周,則蔽美揚惡。”

2.集結,聚合。《韓非子·初見秦》:“天下又比周而軍華下,大王以诏破之,兵至梁郭下。

5.bì
①古人用作饋贈或祭祀的絲織品。引申為泛指用作禮物的車、馬

帛、玉器等。《孟子·梁惠王下》:昔者大王居邠,狄人侵之,事之以皮币,不得免焉。

②财物、貨币。(舉例略,常見義)

③饋贈,贈送。(舉例略,相當于①義的名詞動用)

④通“敝”,壞,破舊。《管子·輕重乙》:草木以時生,器以時靡币。

6.
①征召。《張衡傳》:“舉孝廉不行,連辟公府不就。”
②通“避”。《殽之戰》:“其北陵,文王之所辟風雨也。”
①開;打開。《促織》:“巫從旁望空代祝,唇吻翕辟,不知何詞。”
②開辟;開墾;開設。《齊桓晉文之事》:“欲辟土地,朝秦楚。”《治平篇》:“隙地未盡辟,閉廛未盡居也。”《病梅館記》:“辟病梅之館以貯之。”
③排斥;駁斥。《答司馬谏議書》:“辟邪說,難任人,不為拒谏。”

【辟易】1.bì驚退。《史記·項羽本紀》:“赤泉侯人馬俱驚,辟易數裡。”2.pì整治。《呂氏春秋·上農》:“地未辟易,不操床,不出糞。”

7.(古義一般不讀báo
①草木叢生的地方。《涉江》:“露申辛夷,死林薄兮。”
②鄙薄;輕視。《出師表》:“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義。”
③迫近,靠近。《涉江》:“腥臊并禦,芳不得薄兮。”《陳情表》:“日薄西山,氣息奄奄。”
8.cái
①剪裁;裁制。【引】制作;寫作。杜甫《江亭》詩:“幫林歸未得,排悶強裁詩。”
②删減。【引】節制。《國語·吳語》:“富者吾安之,貧者吾與之,救其不足,裁其有馀,使貧富皆利之。”
<動>裁斷;裁決。《戰國策·秦策一》:“臣願悉言所聞,大王裁其罪。”

④衡量。《淮南子·主術訓》:“取民則不裁其力。”
⑤通“才”。僅僅。《戰國策·燕策一》:“裁如嬰兒,言不足以求正,謀不足以決事。”

【裁察】明察裁斷。《漢書·晃錯傳》:“愚臣無知,唯陛下裁察。”
【裁度】量度而定取舍。《新唐書·李泌傳》:“泌謂:'廢正月晦,以三月朔為中和節,因賜大臣戚裡尺,謂之裁度。’”
【裁畫】裁斷謀畫。
【裁鑒】品評鑒賞。
【裁節】抑制;節制。
【裁制】1.規劃;安排。《新唐書·王徽傳》:“興複殿寝,裁制有宜。”2.節制;抑制。陳壽《三國志·蜀書·姜維傳》:“每欲興軍大舉,費祎常裁制不從,與其兵不過萬人。”

9.chén
①陳列;擺列。《荊轲刺秦王》:“諸郎中執兵,皆陳殿下。”《醉翁亭記》:“山肴野蔌,雜然而前陳者,太守宴也。”

②陳述;陳說。《荊轲剌秦王》:“恐懼不敢自陳。”

zhèn後作“陣”①戰鬥隊列。《史記·李将軍列傳》:“廣行無部伍行陳。”
②列陣;布陣。《子魚論戰》:“既陳而後擊之。”
【陳陳相因】陳谷逐年堆積。司馬遷《史記·平準書》:“太倉之粟,陳陳相因,充溢露積于外,至腐敗不可食。”後用以比喻因襲老一套,沒有創新。楊萬裡《眉山任公小醜集序》:“詩文孤峭而有風棱,雄健而有英骨,忠慨而有毅氣……非近世陳陳相因、累累随行之作也”

10.chēng
①稱量;衡量。《漢書·枚乘傳》:“夫铢铢而稱之,至石必差。”(铢、石:皆重量單位。铢:一兩的二十四分之一。石:一百二十斤。)
②稱贊;贊許。《原毀》:“彼雖能是,其人不足稱也。”③稱述;稱說;說。《屈原列傳》:“上稱帝喾,下道齊桓,中述湯武。”
chèn
①相當;相配。《傷仲永》:“令作詩,不能稱前時所聞。”
②适合;符合。《與妻書》:“然遍地腥雲,滿街狼犬,稱心快意,幾家能彀?”

【稱旨】符合皇帝旨意。《漢書·孔光傳》:“數使錄冤獄,行風俗,振贍流民,奉使稱旨,由是知名。”

11.chuí
①邊疆,邊境。又寫作“陲”。曹植《白馬篇》:“少小去鄉邑,揚聲沙漠垂。”
②流傳。《荀子·王霸》:“名垂乎後世。”成語有“永垂不朽。”

③臨近。柳宗元《段太尉逸事狀》:“以大杖擊二十,垂死。”
【垂拱】1.垂衣拱手,言不親理事務。魏徵《谏太宗十思疏》:“文武并用,垂拱而治。”後多用以頌揚帝王無為而治。吳兢《貞觀政要·君道》:“鳴琴垂拱,不言而化。”

【垂示】1.留給後人示範。範晔《後漢書·順烈梁皇後紀》:“無以述遵先世,垂示後世也。”

12.
①臨時駐紮和住宿。《殽之戰》:“秦伯素服郊次。”《陳涉世家》:“又間令吳廣之次所旁叢祠中。”《赤壁之戰》:“操軍不利,引次江北。”
②及,到。《劉東堂言》:“有指摘其詩文一字者,銜之次骨,或至相毆。”

13.cún
①關心,想念。《屈原列傳》:“其存君興國而欲反複之,一篇之中三緻志焉。”《訂鬼》:“凡天地之間,有鬼,非人死精神為之也,皆人思念存想之所緻也。”

②慰問,撫恤。《信陵君竊符救趙》:“臣乃市井鼓刀屠者,而公子親數存之。”

【存撫】存恤撫養。班固《漢書·司馬相如傳下》:“陛下即位,存撫天下,集安中國,然後興師出兵。”(集:通“輯”。使和諧。)
【存濟】安頓;措置。

【存肄】學習;練習。

14.dài

①借;借出;借入。《莊周家貧》:“莊周家貧,故往貸粟于監河侯。”
②寬恕;寬免。《後漢書·袁安傳》:“示中國優貸,而使邊人得甯。

15.duō
稱贊;贊美。《五蠹》:“故傳天下而不足多也。”《漢書·霍光傳》:“衆庶莫不多光。”
②隻;僅僅。《論語·子張》:“多見其不知量也。”

16.duó
①強取。《陳涉世家》:“廣起,奪而殺尉。”
②剝奪;削去權力。《左傳·桓公五年》:“王奪鄭伯政,鄭伯不朝。”
改變。匹夫不可奪志

17.
①砍伐。《伐檀》:“坎坎伐檀兮,置之河之幹兮。”
②讨伐;攻打。《曹刿論戰》:“十年春,齊師伐我。”
③攻破;破壞。《謀攻》:“故上兵伐謀,其次伐交。”
④功勞;功業。《信陵君竊符救趙》:“北救趙而西卻秦,此五霸之伐也。”
△⑤誇耀,自誇。《屈原列傳》:“每一令出,平伐其功。”
18.fèn

△①職分;名分;本分。《屈原列傳》:“懷王以不知忠臣之分,故内欺于鄭袖。”

《﹤指南錄﹥後序》:“予分當引決。”
②料想。《蘇武》:“自分已死久矣。”

19,奉fèng

△①恭敬地捧着、拿着。《荊轲刺秦王》:“荊轲奉樊於期頭函,而秦武陽奉地圖匣,以次進。”
②接受;承擔。《出師表》:“受任于敗軍之際,奉命于危難之間。”
③遵奉;遵照。《赤壁之戰》:“近者奉辭伐罪,旌麾南指。”
④進獻。《鴻門宴》:“再拜奉大将軍足下。”
△⑤賜予;給予。《六國論》:“奉之彌繁,侵之愈急。”
⑥侍奉;侍侯。《魚我所欲也》:“今為妻妾之奉為之。”《滕王閣序》:“舍簪笏于百齡,奉晨昏于萬裡。”
20.
①賦稅。《捕蛇者說》:“更若役,複若賦,則何如?”
△②征收賦稅。《捕蛇者說》:“其始,太醫以王命聚之,歲賦其二。”
③陳述;表達。《揚州慢》:“青樓好夢,難賦情深。”
21.gān
△①盾牌。《過零丁洋》:“辛苦遭逢起一經,幹戈(注意這個詞)寥落四周星。”
△②捍衛。《賣柑者言》:“今夫佩虎符,坐臯比者,洸(形聲)洸乎幹城之具也。”
△③冒犯;沖犯。《商君書·業分》:“民不敢犯法以幹法官也。”
△④直沖。《兵行車》:“哭聲直上幹雲霄。”《雁蕩山》:“自嶺外望之,都無所見,至谷中則森然幹霄。”
△⑤追求;求取。《中山狼傳》:“時墨者東郭先生将北适中山以幹仕。”
⑥幹預;牽涉。《智取生辰綱》:“我們自湊錢買酒吃,幹你甚事?。”
⑦水邊;河岸。《伐檀》:“坎坎伐檀兮,置之河之幹兮。”
⑧空虛。“外強中幹”
22.gǒu
①随便;苟且。《魚我所欲也》:“故不為苟得也。”《出師表》:“苟全性命于亂世。”
②暫且、姑且。《陳情表》:“欲苟順私情,則告訴不許。”
③假設;如果。《陳涉世家》:“苟富貴,勿相忘。”
④隻要。《涉江》:“苟餘心之端直兮,雖僻遠其何傷。”

23.gòu
①懸賞征求。《荊轲刺秦王》:“今聞購将軍之首,金千斤,邑萬家。”《<指南錄>後序》:“窮餓無聊,追購又急。”
②通“媾”,講和。《史記·韓世家》:“将西購于秦。”

24.guǒ

△①成為現實;實現。《桃花源記》:“聞之,欣然規往,未果,尋病終。”
△②充實;飽。《莊子·逍遙遊》:“三飡而反,腹猶果然。”
△③果真;果然。《祭十二郎文》:“吾去汴州,汝不果來。”
△④如果。《中山狼傳》:“果如是,是羿亦有罪焉。”
△⑤終于;終究。《左傳·城濮之戰》:“晉侯在外十九年矣,而果得晉國。”
△⑥究竟;到底。《教戰守策》:“夫當今生民之患果安在哉?”

25.jīn
△①憐憫;同情。《陳情表》:“還在故老,猶蒙矜育。”
△②注重;檢點。《尚書·旅獒》:“不矜細行,終累大德。”
△自誇;誇耀。《項羽本紀贊》:“自矜功伐,奮其私智而不師古。”
△④莊重;自重。《論語·衛靈公》:“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黨。”
⑤得意;驕傲。《促織》:“蟲翹然矜鳴,似服主知。”

(多音)guān“鳏”。鳏夫;老而無妻的人。《詩經·大雅·丞民》:“不侮矜寡,不畏強禦。”

26.jǐng

大。《谏太宗十思疏》:“心百元首,承天景命,善始者實繁,克終者蓋寡。”
(多音)yǐng“影”。陰影;影子。《過秦論》:“天下雲集響應,赢糧而景從。”
【景行】大道。《詩經·小雅·車轄》:“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27.
△①考核。《管子·七法》:“成器不課不用,不試不藏。”
②督促。《南齊書·武帝紀》:“宜嚴課農桑。”
【引】按規定的内容和分量學習或教授。白居易《與元九書》:“苦節讀書,二十已來,晝課賦,夜課書。”
△③征收賦稅。《宋書·孝武帝本紀》:“是歲,始課南徐州僑民租。”
【又】賦稅。鮑照《拟古》:“歲暮井賦訖,程課相追尋。”

28.
①迎;迎接。《國語·晉語》:“呂甥逆君于泰。”
【又】迎敵;迎戰。《赤壁之戰》:“将兵與操并力逆操。”
△②預先;預料。《孔雀東南飛》:“恐不任我意,逆以煎我懷。”
③不服從;違背。《廉頗蔺相如列傳》:“且以一璧之故逆強秦之歡。”
④叛逆;騷亂者。《<指南錄>後序》:“數呂師孟叔侄為逆。”

【逆旅】客舍;旅舍。
29.

△①揭開;撥開;分開。《鴻門宴》:“哙遂入,披帷西向立。”《促織》:“蹑迹披求,見有蟲伏棘根。”
②翻閱。《進學解》:“手不停披于百家之編。”

【披鏡】披覽;借鑒。
【披缁(zī)】指出家為僧。

30.
①意向;旨趣。嵇康《琴賦》:“覽其旨趣。”
②樂趣;情趣。《歸去來兮辭》:“園日涉以成趣。”
“趨”。趨向;奔赴。《蘭亭集序》:“雖趣舍萬殊,靜躁不同。”
①通“促”。催促;督促。《陳涉世家》:“趣趙兵亟入關。”
②通“促”,急忙;趕緊。《海瑞傳》:“趣執之,無使得遁。”
【趣向】志趣;意志。

31.ràng
△①責問;責備。《左傳·僖公二十四》:“寺人披請見,公使讓之,且辭焉。”
△②謙讓;禮讓。《鴻門宴》:“大行不顧細謹,大禮不辭小讓。”
32.shè
①客舍;旅館。《<指南錄>後序》:“二貴酋名曰館伴,夜則以兵圍所寓舍。”
②房舍;住房。《送元二使安西》:“客舍青青柳色新。”<名使動>使……住宿;安排住宿。《廉頗蔺相如列傳》:“舍相如廣成傳舍。”
△③住宿;居住。《遊褒禅山記》:“唐浮屠慧褒始舍于其址,而卒葬之。”
④古代行軍三十裡為一舍。《左傳·僖公二十三年》:“晉楚治兵,遇于中原,其避君三舍。”成語有“退避三舍”。
shě①舍棄;放棄。《勸學》:“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②放開;釋放。《齊桓晉文之事》:“舍之,吾不忍其觳觫。”
③施舍;布施。《京本通俗小說·錯斬崔甯》:“将近一半家私舍入尼姑庵中。”

33.shěn
①詳細;周密。《促織》:“審視,巨身修尾,青項金翅。”
②仔細觀察;考察。《察今》:“故審堂下之陰,而知日月之行。”
△③清楚了解。《歸去來兮辭》:“倚南窗以寄傲,審容膝之易安。”
④審問;審判。《獄中雜記》:“馀經秋審,皆減等發配。”
34.shì(請注意這個詞!)

①治理;處理(公務)。《張衡傳》:“視事三年,上書乞骸骨。”
△②看待;對待。《六國論》:“子孫視之不甚惜。”
③比較;比照。《五人墓碑記》:“其辱行賤行,視五人之死,輕重固何如哉。”
【視事】官員到職工作;辦公。
【視學】⒈周代天子親臨國學行春秋祭奠及養老之禮,稱為視學。

⒉一般指派有司到國學對學子進行考試。

35.
①分條陳述。《滕王閣序》:“敢竭鄙懷,恭疏短引。”

②分;分散。《史記·黥布列傳》:“上裂地而王之,疏爵而貴之。”
③粗疏。《史記·範雎列傳》:“其于計疏矣。”

【疏狂】狂放不羁的樣子。
【疏俗】遠方風俗。

36.
①謀劃。《屈原列傳》:“入則與王圖議國事,以出号令。”
②圖謀;謀取。《論積貯疏》:“乃駭而圖之,豈将有及乎。”
△③考慮。《燭之武退秦師》:“阙秦以利晉,唯君圖之。”
△④料想。《孔雀東南飛》:“阿母大拊掌,不圖子自歸。”

【圖谶】古代方士或儒生編造的關于帝王受命征驗一類的書,多為隐語、預言。
【圖籍】⒈地圖與戶籍。⒉圖畫與書籍。

37.wěi(這個詞的絕大多數語境都很重要!)
①積;積聚。揚雄《甘泉賦》:“委如山。”
②委托;托付。《過秦論》:“俛首系頸,委命下吏。”
③抛棄;放棄。《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委而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④呈獻;送。《屈原列傳》:“乃令張儀佯去秦,厚币委質事楚。”
⑤卸落;散落。《庖丁解牛》:“磔然已解,如土委地。”
⑥曲折。《柳敬亭傳》:“從委巷活套中來者。”
wēi“委蛇”。
【委命】⒈把自己的性命交托給别人。⒉效命;效力。⒊聽任命運的支配。
【委蛇】也作“逶迤”。⒈從容自得的樣子。⒉随和應付的樣子。⒊曲折前進;斜行。(注意語境?)

38.
△①從事;緻力于。《過秦論》:“内立法度,務耕織,修守戰之具。”
△②追求;要求得到。《五蠹》:“糟糠不飽者,不務梁肉。”
③務必;一定。《察今》:“非務相反也,時勢異也。”

39.
①止息;停止。《歸去來兮辭》:“歸去來兮,請息交以絕遊。”

△②<動>增長。《莊子·秋水》:“消息盈虛,終則有始。”
③<動>繁殖;繁育。《趙威後問齊使》:“是助王息其民也,何以至今不業也。”
△④<名>子女,特稱兒子。《陳情表》:“門衰祚薄,晚有兒息。”
⑤<名>利息。《原君》:“此我産業之花息也。”
40.
①拘囚;關押。《譚嗣同》:“君既系獄……以八月十三日斬于市。”

②附着;随着。《蘭亭集序》:“情随事遷,感慨系之矣。”

42.
①<名>我國古代東部民族,後泛指中原以外各族。《涉江》:“哀南夷之莫吾知兮,旦餘濟乎江湘。”
②<名>泛指外國或外國人。《三元裡抗英》:“逆夷各狐憑鼠伏,潛逃兩炮台中,不敢出入。”
③<形>平坦。《核舟記》:“其船背稍夷。”《遊褒禅山記》:“夫夷以近,則遊者衆。”
④<動>鏟平;除平。《赤壁之戰》:“今操芟(shān)夷大難,略已平矣。”
⑤<動>殺;滅。《蘇武傳》:“大臣亡罪夷滅者數十家。”
△⑥<形>和悅。《送東陽馬生序》:“與之論辯,言和而色夷。”
【夷世】太平的世道。
【夷猶】遲疑不前。

43.
△①索取。《促織》:“每責一頭,辄傾數家之産。”
②責令;要求。《促織》:“因責常供。”
③責備。《陳情表》:“诏書切峻,責臣逋慢。”
zhài欠别人的錢财。《馮谖客孟嘗君》:“先生不羞,乃有意欲為收責于薛乎?”

△【責成】督促,要求人完成任務作出成績。
【責望】互相責怪、抱怨。

44.zhì
△①放棄。《鴻門宴》:“沛公則置車騎,脫身獨騎。”
②放置;安放。《五人墓碑記》:“斷頭置城上,顔色不少變。”
③放逐。《鄭伯克段于鄢》:“遂置姜氏于城颍。”
45.zhōng

内心。《史記·韓安國列傳》:“深中隐厚。”

zhòng

①符合。《勸學》:“木直中繩,輮以為輪,其曲中規。”
②考中。《範時中舉》:“你恭喜中了舉人。”

③中傷。《書博雞者事》:“臧怒,欲中守法。”

【中式】⒈科舉考試被錄取。⒉符合規格。

你可能想看:

有話要說...

取消
掃碼支持 支付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