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市2021屆高三畢業班第三次質量檢測
語文試題
注意事項:
1.答卷前,考生務必将自己的姓名,準考證号填寫在答題卡上。
2.回答選擇題時,選出每小題答案後,用鉛筆把答題卡上對應題目的答案标号塗黑。如需改動,用橡皮擦幹淨後,再選塗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選擇題時,将答案寫在答題卡上。寫在本試卷上無效。
3.考試結束後,将本試卷和答題卡一并交回。
一、現代文閱讀(35分)
(一)現代文閱讀Ⅰ(本題共5小題,19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5題。
材料一:
“2020年11月27日,我國自主三代核電'華龍一号’全球首堆——中核集團福清核電5号機組首次并網成功。這在核電站建設進程中是一個重大節點。”中核集團首席專家、“華龍一号”總設計師、中國核電工程有限公司總工程師邢繼告訴記者。
“華龍一号”的成功研制,将使我國成為繼美、法、俄之後又一個具有獨立自主知識産權的三代核電技術的國家。邢繼說,“華龍一号”最大的特征是“能動和非能動相結合的安全系統”,正是這一系統使它成為國際上安全标準最高的核電站之一。邢繼介紹說:“福島核電站的安全設計隻有能動安全系統,它必須依靠電力來實現和保障安全;一旦失去電力,整個安全系統就癱瘓了。因此,就必須有不依靠電力就能發揮安全作用的非能動安全措施。非能動安全系統就是不依賴電源,而是利用重力、溫差、密度差這樣的自然驅動力來實現流體的流動和傳熱等功能的設施。'華龍一号’在最主要的三道安全屏障上,都設置了'能動+非能動’的安全系統。這三道屏障,從内到外包括:核燃料芯塊的金屬包殼、一回路承壓邊界和反應堆廠房的安全殼。”
針對記者“為什麼我國必須發展核電産業”的提問,邢繼說:“我國已向世界作出了2030年二氧化碳排放達到峰值,非化石能源比重達到20%的莊嚴承諾。截至'十二五’末,我國能源消費結構中煤炭占比64%,非化石能源占比12%,其中核電僅為2%左右。能源結構的不合理導緻環保問題日益突出,我國能源結構亟待調整。核電作為清潔能源和非化石能源的主力能源,在治理霧霾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一台百萬千瓦核電機組與一般同等規模燃煤電廠相比,每年可減排二氧化碳約600萬噸。”
他接着介紹:“核電産業是高科技戰略産業,是一個國家核心競争力的重要體現和标志。'華龍一号’包含6萬多台設備,涉及設備供應商5300多家,對我國高端裝備制造業的整體轉型升級意義也十分重大。而且,核電'走出去’已成為國家戰略。目前,中核集團已出口3台'華龍一号’。據測算、我們每出口1台核電機組相當于出口30萬輛汽車,能拉動裝備制造和設計領域超過數百億元人民币的産值,全壽命周期超過千億元人民币。”
(摘編自鄭蔚《邢繼:建造安全标準最高的核電站》)
材料二:
2011年日本福島核事故給公衆帶來了持久且嚴重的心理影響。核污水洩漏持續惡化,核事故産生的污染清理工作仍在繼續,核能是一種安全、可靠、清潔、經濟的能源的結論正面臨嚴峻挑戰,涉核項目“污名化”以及“鄰避”問題突出。
“污名化”是風險放大後的社會效應。1988年,克拉克大學的學者們提出了“風險的社會放大”理論,這主要是指小風險問題或事件,經過社會這個媒介多層次、多角度、輻射性傳播,會使公衆産生巨大的恐懼。涉核項目具有一定的神秘性和專業性,而民衆往往并未充分知曉實際情況、在傳播過程中,其風險更易被放大,更易被貼上“有害”的标簽,從而産生“污名化”現象。
“污名化”現象也是社會出現信任危機的一種表征。在核能問題上,民衆對涉核項目的安全風險表現出天然的抵抗。如果官方僅僅通過對話機械地強調“絕對安全”,出于本能和基于對涉核項目的誤解和恐慌,民衆會更加懷疑項目的危險性。信任危機造成的涉核項目“污名化”會導緻雙方的對話語境錯位,緻使項目最終無法開展。
“鄰避現象”指政府部門在規劃和建設有社會和環境影響的公共或工業設施時,受到當地居民的集體反對與抵制。“鄰避設施”包括垃圾場、變電所、機場、核能工程等,其中核能工程是一種具有特殊性風險的鄰避設施,鄰避設施的突出特點表現為不均衡的“風險——利益”空間分配,即利益由社會共享,而風險和損失卻由附近居民承擔。居住在核項目附近的居民既渴望發展清潔的核能,但又不願承擔風險,就可能産生所謂的“鄰避現象”。
核電産生“鄰避現象”的原因錯綜複雜,其中有兩個方面尤為突出。一方面,公衆對涉核項目不了解,又存在恐懼心理,就容易對核電産生誤解,也容易信謠、傳謠;另一方面,由于企業是直接利益相關方,公衆對企業主導的核科普和公衆溝通存在較大不信任。
近幾年來,國家将發展核電作為能源供給側改革、調整能源結構的重要選擇積極推進,而涉核項目“污名化”以及“鄰避”問題成為核電發展的制約因素。對此,政府、核行業、學術界、媒體等應給于高度重視,并積極采取必要的科學措施。
(摘編白張振華等《涉核項目的“污名化”現象及對策研究》)
1.下列對材料相關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項是(3分)
A.自主三代核電項目“華龍一号”的成功研制,是我國核電發展進程中的重大突破,對國家高科技戰略産業意義重大。
B.我國能源消費結構不合理,非化石能源占比很低,由此産生的環保問題日益突出,發展核能,将有助于問題的解決。
C.“華龍一号”的出口,響應了核電“走出去”的國家戰略,不僅創造了巨大的經濟效益,也推動了相關産業的發展。
D.日本福島核事故嚴重污染了環境,強化了民衆對核能的負面心理,随之産生了涉核項目“污名化”及“鄰避”問題。
2.下列說法不正确的一項是(3分)
A.“能動和非能動相結合的安全系統”極大提高了“華龍一号”的安全性,這是該項目能夠成功走出國門的關鍵因素。
B.為發展核能,調整不合理的能源結構,我國制定了2030年二氧化碳排放達到峰值,非化石能源占比達到20%的目标。
C.在移動互聯網時代,恰當運用各種便捷的傳播手段,能促進民衆對涉核項目的了解,涉核項目的神秘性也會逐漸降低。
D.在取得公衆基本信任的前提下,企業若能給涉核項目附近的居民提供一定的經濟補償,将有利于解決“鄰避”問題。
3.根據材料内容,下列屬于“華龍一号”非能動安全系統運行機制的一項是(3分)
A.一旦事故發生,換熱器内的水受熱膨脹,水蒸汽将沿上升管道排出,達到散熱目的。
B.當遭遇外部強力撞擊時,雙層安全殼的外層抵禦沖撞,内層防止放射性物質的洩漏。
C.如果發生事故,柴油機将驅動水泵,把水打人到反應堆内進行冷卻,帶走堆芯餘熱。
D.核反應堆加熱水産生蒸汽,蒸汽壓力推動汽輪機旋轉,帶動發電機,實現能量轉換。
4.材料二第二段引述了“風險的社會放大”理論,有什麼作用?請簡要分析。(4分)
5.我國某地即将建設一個新的核電項目,為避免“污名化”以及“鄰避”問題的出現,請結合材料談談如何做好公衆溝通工作。(6分)
(二)現代文閱讀Ⅱ(本題共4小題,16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6~9題。
文本一:
北中國
蕭紅
一早晨起來就落着清雪。在一個灰色的大門洞裡,有兩個戴着大皮帽子的人,在那裡響着大鋸。
“扔,扔,扔,扔……”好像唱着歌似的。
不遠就有一段樹林,沿大道的兩旁長着。說是養了一百來年的大樹,從祖宗那裡繼承下來的。将來還要傳給第二代、第三代兒孫,最好是永遠留傳下去,好來證明這門第的久遠和光榮。
可是,今年卻是這樹林的主人自己發的号令,用大鋸鋸着。
樹上的喜鵲窩,新的舊的有許多。樹一被伐倒,喜鵲窩也跟着覆到地上,有的跌破了,有的則整個的滾下來,就坐在那亮晶晶的雪上。
一百多棵榆樹,現在沒幾棵了。
上房的門喀喀的響着就開了,老管事的手裡拿着一個信封,從台階上下來,懷懷疑疑,把嘴唇咬着。那兩個拉鋸的,一看這情景就知道大先生又在裡邊鬧了。
老管事的走進大門洞,把信封拿給他們兩個細看。他們都不識字,老管事的也不識字。不過他閉着眼睛也可以背得出來,這樣的信,他的主人從生了病的那天就寫,一天或是兩封三封,或是三封五封。已經寫了三個月了。
老管事的把信封頭朝下、腳朝上的倒念着:
中華抗日英雄
耿振華吾兒收
父字
全念對了,中間寫在紅绶上的那一行,他隻念了“耿振華收”。一個拉鋸的,連忙補添着說:“耿振華吾兒收。”
清雪還照舊的下着,兩個拉鋸的,又在那裡唰唰的工作起來。這樣好的木頭那裡去找去!現在鋸了,毀了,劈了燒火了。好像他們自己的命運一樣,看了未免有幾分悲哀。
“百多棵樹,耿大先生想兒子想瘋了。”
大少爺一走,開初耿大先生不表示什麼意見。他想過了一些時候,就會回來的。自己年輕時,也是那樣。孫中山先生革命的時候,還偷偷的加入了革命黨呢。隻希望他在外邊碰了釘子就回來了。
兒子的母親,一哭哭了三四天,說兒子走的三四天前,她就看出孩子有點不對。眼泡是紅的,一定是不忍心走,哭過了的,還有他問過母親一句話,他說:
“媽,弟弟他們每天應該給兩個鐘頭念中國書。盡念日本書,将來連中國字都不認識了,等哪天咱們把日本人打跑了,還滿口日本話,那該多麼恥辱。”
媽就說:“什麼時候會打跑日本?”
兒子說:“我就要去打日本去了……”
這不明明跟母親露一個話風嗎?可惜當時她不明白,現在她越想越後悔。
兒子一去就是三年,隻是到了上海時,有過兩封信。以後就音信皆無了。傳說就在上海的抗日部隊裡,當了兵。後來,又說他早就不在上海了,在陝西八路軍裡邊工作。
母親在這三年中,會說東忘西的,無所因由似的說哭就哭。
可是耿大先生則不然,關于兒子,他一字不提。隻是夜裡不睡覺,靜靜的坐着,往往一坐坐個通宵。
他夜裡坐了三年,竟把頭發坐白了。
大少爺一走,全家都散心了。院牆倒了,用一排麥稈附上;房子漏了雨,拿一塊磚頭壓上。一切的光輝生氣随着大少爺的出走失去了。
現在耿大先生早已經病了,有的時候清醒,有的時候則昏昏沉沉的睡着。
今年陰曆十二月裡,他聽到兒子大概是死了的消息。這消息是兒子從前的一個同學那裡傳出來的。
耿大先生拿起這些日子所有的報紙,看了半夜。直到雞叫天明,他枕着那些報紙,忽然做了一夢。在夢中,他的兒子并沒有死,而是做了抗日英雄,帶着千軍萬馬,從中國殺向“滿洲國”來了。
耿大先生一夢醒來,從此就病了。
清醒的時候,他就指揮着伐樹。
“伐呀,不伐白不伐。”
把樹木都鋸成短段。
“燒啊!不燒白不燒,留着也是小日本的。”
等他昏迷的時候,他就要筆要墨寫信。
隻要客人來了,他就說:“你等一等,給我帶一封信去。”
家裡的人,覺得這是一種可怕的情形。若是來了日本客人,他也把那抗日英雄的信托日本人帶去,可就糟了。
所以自從他一發了病,也就被幽禁起來,把他放在花園角上那涼亭子裡去了。那花園裡素常沒有人來,一到了冬天,滿園子都是白雪。涼亭裡邊生了一個炭火盆,他寂寞的時候,就往炭火盆上加炭。
有一天,廚子給老爺送飯的時候,一開門,滿屋子的藍煙。往地上一看,耿大先生就在火盆旁邊卧着,一隻手按着自己的胸口,好像是在睡覺,又好像還有許多話沒有說出來似的。
耿大先生死了。
1941.3.26
(有删改)
文本二:
好的作家在具體的文學創造中,會采用很多策略加強時空叙事的張力和粘合力,使叙事中的時間進程和空間拓展趨于複雜化,豐富文本的審美意蘊,蕭紅的小說擅于在單一故事情節發展中蘊涵隐性情節,把時代風雲變化的隐性情節隐藏在具體平實的小人物日常生活遭遇的表層情節發展中,讓表層情節和隐性情節相互滲透,一方面可以更完整地理解表層情節進程中不能得到很好解釋的某些因素,另一方而也豐富和拓寬了小說風雲變化的時代背景,這樣處理不僅能夠揭示時代特征,還能巧妙地展現人物的心路曆程和作家的主觀意圖。
(摘編自楚金波《論蕭紅短篇小說的時空叙事策略》)
6.下列對小說相關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項是(3分)
A.小說中耿少爺走後音信渺茫,連死訊都隻是傳言,寫出了動蕩時局中投身抗戰的東北青年輾轉不定的處境。
B.耿大先生年青時也參加過革命黨,小說以此将兩代人的青春關聯起來,展現了不同時期青年同樣的擔當精神。
C.小說寫耿少爺離家之後家中環境日益破敗、人心散了,預示着家庭最終敗落的命運和耿大先生的悲劇結局。
D.從“一字不提”,希望他“碰了釘子”,到稱兒子為“抗日英雄”,這體現了耿大先生對兒子前後矛盾的态度。
7.下列對小說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确的一項是(3分)
A.小說開頭---段的場景描寫,展現了侵略者占領之下的小城單調壓抑的日常生活圖景,奠定了全文的情感基調。
B.耿大先生夢見兒子率軍歸來收複家園的景象,與夢醒後兒子已不在的現實形成強烈反差,強化了故事的悲怆色彩。
C.小說結尾耿大先生被幽禁園中,孤憤難言,他的死是時代的悲劇,也與周圍的人求全自保,冷漠疏離有關。
D.小說從當前耿大先生的病寫起,以耿家為中心,将家國浮沉、兩代人的故事凝聚一處,體現了構思的匠心。
8.小說中“樹”多次出現,富有意味。請分析這樣寫的用意。(4分)
9.請從表層情節和隐性情節相互滲透的角度,對畫線處耿振華母子的對話進行評析。(6分)
二、古代詩文閱讀(35分)
(一)文言文閱讀(本題共5小題,20分)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l4題。
杜預、字元凱,京兆杜陵人,博學多通,明于興廢之道,泰始中,守河南尹,受诏為黜陟之課、其略曰:“臣聞上古之政,因循自然,虛已委誠。及至末世,法令滋章,巧飾彌多,豈若申唐堯之舊,去密就簡,則簡而易從也。今科舉優劣莫若委任達官各考所統每歲言優者一人為上第劣者一人為下第如此六載積優以成陟累劣以取黜”數年,拜度支尚書。預以孟津渡險,有覆沒之患,請建河橋于富平津。周廟欹器,至漢末喪亂,不複存,形制遂絕。預創意造成,帝甚嘉歎焉、鹹甯四年秋,大霖雨,蝗蟲起。預上疏多陳農要。在内七年,損益萬機,不可勝數,朝野稱美、号曰“杜武庫”,以其無所不有也。時帝有滅吳之計。領征南軍司,既至鎮,乃簡精銳,襲吳西陵督張政,大破之。政恥以無備取敗,不以所喪之實告于孫皓。預欲間吳邊将,乃表還其所獲之衆于皓。皓果召政,遣武昌監劉憲代之。故大軍臨至,使其将帥移易,以成傾蕩之勢。後陳兵于江陵,遣周旨、伍巢等率奇兵八百,泛舟夜渡,張旗起火,以奪賊心。吳都督孫歆震恐,旨、巢等伏兵城外,歆遣軍出距王浚,大敗而還。旨等發伏兵,随歆軍而入,歆不覺,直至帳下,虜歆而還。時衆軍會議,或曰:“百年之寇,未可盡克。今向暑,水潦方降,疾疫将起,宜俟來冬,更為大舉。”
預曰:“今兵威已振,譬如破竹,數節之後,皆迎刃而解。”遂指授群帥,徑造秣陵。所過城邑,莫不束手。既立功,從容無事,乃耽思經籍,為《春秋左氏經傳集解》,又作《盟會圖》《春秋長曆》,備成一家之學,比老乃成。後征為司隸校尉,行次鄧縣而卒,時年六十三。帝甚嗟悼,追贈征南大将軍,谥曰成。
(節選自《晉書·杜預傳》)
10.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确的一項是(3分)
A.今科舉優劣/莫若委任達官/各考所統/每歲言優者一人為上第/劣者一人為下第/如此六載/積優以成陟/累劣以取黜/
B.今科舉優劣/莫若委任達官/各考所統/每歲言優者一人為上第/劣者一人為下第/如此/六載積優以成陟/累劣以取黜/
C.今科舉優劣/莫若委任/達官各考所統/每歲言優者一人為上第/劣者一人為下第/如此六載/積優以成陟/累劣以取黜/
D.今科舉優劣/莫若委任/達官各考所統/每歲言優者一人為上第/劣者一人為下第/如此/六載積優以成陟/累劣以取黜/
11.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内容的解說,不正确的一項是(3分)
A.黜陟,指官吏的升降、罷免。文中的“黜陟之課”是指升降、罷免官吏的考核規章。
B.唐堯,是中國上古時期部落聯盟的傑出首領,“五帝”之一,因曾受封唐地而有此稱。
C.武庫,是古代儲藏器物的倉庫或掌管兵器的官署,文中用來稱譽杜預富有軍事才能。
D.秣陵,秦始皇始置,東漢末孫權将治所遷于此地,改名建業,建吳後以此地為都城。
12.下列對原文有關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項是(3分)
A.杜預明于興廢,崇古務簡。他認為上古的政治因循自然,為政者自身清虛,以誠待人,主張重申上古舊制,摒棄繁瑣法令。
B.杜預博學多能,為政利民。他請建河橋,以防孟津渡口被淹,百姓無法渡河;蝗災時,他多次上疏,陳述助益農事的建議。
C.杜預用兵如神,善于智取。他陳兵于江陵,先派奇兵制造聲勢,讓敵人心生恐懼,後來又巧用伏兵,虜吳國都督孫歆而還。
D.杜預耽思經籍,著書不倦。他緻力于經籍研究,著有《春秋左氏經傳集解》,又作《盟會圖》《春秋長曆》,直到年老才完成。
13.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8分)
(1)領征南軍司,既至鎮,乃簡精銳,襲吳西陵督張政,大破之。
(2)今向暑,水潦方降,疾疫将起,宜俟來冬,更為大舉。
14.杜預為何要将俘虜還給孫皓?請根據文意簡要說明。(3分)
(二)古代詩歌閱讀(本題共2小題,9分)
閱讀下面這首宋詩,完成15~16題。
探春
呂本中
謾遣兒童掃雪開,卻穿籬落看春回。
溪山冷落泥三尺,故舊飄零酒一杯。
止買芒鞋供踏雪,更攜藜杖與尋梅。
玉川縱老生涯在,[注]時有鄰僧送米來。
[注]玉川:唐代詩人盧仝,自号玉川子,少有才名,未滿20歲便隐居嵩山少室山。
15.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确的一項是(3分)
A.讓兒童打掃積雪,又穿過籬牆去尋春的蹤迹,表現了詩人對春的熱愛和向往。
B.路途上冷落泥濘的景象,眼下故舊飄零的孤獨境況,強化了詩人尋春的艱難。
C.玉川子年老,生計隻能靠鄰僧時常接濟,詩人借此典故暗示了自己處境凄涼。
D.詩人從探春之前的準備寫到路上的情景和心情,再聯想到玉川子,脈絡分明。
16.詩歌的頸聯與蘇轼詞“竹杖芒鞋輕勝馬”在情感表現上有何異同?請簡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寫(本題共1小題,6分)
17.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荀子《勸學》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兩句,以良馬設喻來說明學習不可能一蹴而就的道理。
(2)古代詩人常用“杜鵑”這一意象寄托凄涼傷感的情意,唐代詩人就寫過許多這樣的詩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陸遊《遊山西村》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兩句,描寫了山村迎神祭祀的習俗,表達了對古老鄉土文化的贊美之情。
三、語言文字運用(20分)
(一)語言文字運用Ⅰ(本題共3小題,9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題。
高跷俗稱踩高腳,也稱高瞧戲,是人們喜愛的民俗表演形式之一。在大型群衆文藝活動中,它因“鶴立雞群”而備受矚目。
高跷的突出特色是高、奇、險。高跷的高度高。一般離地五六尺,最高可達一丈二。表演藝人踩在這樣的高跷上,以奇險的動作表演諧趣的情節,( )高跷的造型奇特。人物角色多來自神話傳說和民間故事,造型以戲劇人物為主,化妝用色誇張大膽。高跷藝人們把真腳“紮”起來,假腿動起來,以栩栩如生的表演給人以藝術享受。高跷的表演難度大。藝人要經過無數次摔倒爬起,才能在高跷上表演出耍龍舞獅、騰躍盤旋等高難特技。
高跷植根于民間,深深打動着一代又一代鄉民,滿足了他們的精神需求和心靈寄托,使之成為鄉土生活的一部分。
18.文段中加點的詞語使用不當的一項是(3分)
A.備受矚目 B.諧趣 C.誇張 D.栩栩如生
19.下列填入括号内的語句,最恰當的一項是(3分)
A.成為鄉民心中的神靈巨人,現實生活中的形象與之相距甚遠。
B.遠遠超出了現實生活中的形象,成為鄉民心中的神靈巨人。
C.成為鄉民心中的神靈巨人,與現實生活中的形象相距甚遠。
D.遠遠超出了現實生活中的形象,鄉民心中便有了神靈巨人。
20.文中畫橫線的語句有語病,請修改。(3分)
(二)語言文字運用Ⅱ(本題共2小題,11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題
為什麼真人往往比照片好看?這就涉及大腦視覺處理時的選擇性問題—— ① ,大腦更容易識别動态的臉。
研究者做過一個試驗:讓參與者對20個人的2秒鐘視頻,以及從這些視頻裡截下的1200幀靜态圖打分,結果發現、同樣一張臉在視頻中的得分比在靜态圖中要商,也就是說,在人們眼中, ② 。之所以如此,是因為視覺中樞會對在不同位置、不同角度的同一張臉進行信息提煉、并傾向于抓住特征最明顯、令人印象最深刻的信号。此外,大腦在動态識别時,還會下意識地對五官下對稱的地方進行修飾,選擇性地忽略一些不完美的細節。
有研究者認為大腦對動态圖片的加工優勢是進化的選擇。照相機被發明出來不過兩百餘年,而人類進化了幾千萬年,在漫長的時間裡, ③ ,而短短兩百年不足以讓它習慣并擅長處理靜态圖片。
看到這裡,希望不上相的朋友們可以釋然一些。
21.在上文橫線上補寫恰當的語句,使整段文字語意完整連貫,内容貼切,邏輯嚴密。每處不超過13字。(6分)
22.一位朋友向你吐槽自己不上相,沒有好看的照片發朋友圈。請根據材料信息寫一段話,安慰朋友并傳達其中的科學道理。要求運用一種修辭手法,不超過70字。(5分)
四、寫作(60分)
23.閱讀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60分)
家裡的閑置物品越來越多,怎樣處理它們,李明家發生了争執。
奶奶說:“扔掉怪可惜的,整整還能用。再說,用久了也習慣了。”
爸爸說:“直接扔掉多省事,該簡單就簡單,當然也可以捐掉。”
讀中學的李明說:“挂到網上賣,既經濟又環保,根本不愁賣不掉。”
讀了上述材料,你有怎樣的感觸和思考?請從三方中選擇一方,寫一封信與之交流,落款統一為“明華”。
要求:結合材料,選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體,自拟标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洩露個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廈門市2021屆高三畢業班第三次質量檢測評分參考
語文
一、現代文閱讀(35分)
(一)(19分)
1.(3分)D(涉核項目“污名化”以及“鄰避”問題在福島核事故之前就存在。)
2.(3分)B(發展核能是手段,而非目的。)
3.(3分)A(A項中的機制是利用密度差來實現傳熱功能,為本題答案:B項屬于“安全屏障”而非“安全系統”:C.項中的柴油機為水泵供電,屬于能動安全系統:D項描述了核電站的發電原理,與安全系統無關。)
4.(4分)
①為分析“污名化”現象提供理論依據,增強文章說服力:(②)用以分析“污名化”現象産生的社會傳播機制,為解決問題提供啟示。
評分參考:
答出一點給2分,答出兩點給4分,意思答對即可
如有其他答案,隻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給分。
5.(6分)
①向公衆普及核能與涉核項目的基本常識,減少誤解和恐慌:②讓公衆充分了解我國在核電安全方面取得的重大成就:③講究對話藝術,改變由企業主導核科普和公衆溝通的現狀:(①做好輿論引導,防止涉核項目的風險在傳插過程中被放大。
評分參考:
答出一點給2分,答出兩點給4分,答出三點給6分。意思答對即可。
如有其他答案,隻要言之成理,可的情給分、
(二)(16分)
6.(3分)D(“一字不提”,希望他“碰了釘子”,稱之“抗日英雄”皆出自深沉的父愛,前後并不矛盾。)
7.(3分)C(“周圍的人求全自保、冷漠疏離”有誤。)
8.(4分)
①榆樹是家園環境的一部分,具有濃郁的地方特色:(2)養樹、惜樹象征對家園的熱愛,對血脈傳承的重視:③伐樹隐喻了家庭命運的轉折、家敗人亡的悲劇:①焚樹表現了淪陷區人民不屈的信念和玉石俱焚的決心。
評分參考:
答出一點給2分,答出兩點給4分,意思答對即可。
如有其他答案,隻要言之成理,可的情給分。
9.(6分)
示例:
①說弟弟們盡念日本字,隐含了北中國已淪陷的現實,這解釋了耿振華離家的原因。②母子間平實的對話,暗示了抗日鬥争的艱辛,凸顯了堅韌不屈的民族氣節。③這樣處理反映了作者以小人物的命運表現時代主題的審美追求。
評分參考:
答出一點給2分,答出兩點給4分,答出三點給6分。意思答對即可
如有其他答案,隻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給分。
二、古代詩文閱讀(35分)
(一)(20分)
10.(3分)A
11.(3分)C(武庫,文中用來稱譽杜預學識淵博,幹練多能。)
12.(3分)B(原文“預以孟津渡險,有覆沒之患,請建河橋于富平津”,“有覆沒之患”的主語應為船隻。)
13.(8分)
(1)(4分)杜預美任征南軍司,到了駐地後,就挑選精銳士兵,襲擊吳國西陵督張政,大敗張政軍。
評分參考:
譯出大意給2分;“領”“簡”兩處,每譯對一處給1分。
(2)(4分)如今炎夏将至,雨水增多,容易發生瘟疫,應該等到冬天,再大舉進攻。
評分參考:
譯出大意給2分:“俟”“大舉”兩處,每譯對一處給1分。
14.(3分)
為了離間吳國君主和守邊大将的關系,讓孫皓對張政失去信任。
參考譯文:
杜預,字元凱,京兆杜陵人。他學識廣博,多所通曉,明曉國家興衰之道。泰始年間,杜預擔任河南尹,遵奉武帝诏命制定升降罷免官吏的考核規章,大緻是說:“我聽說上古的政治,因循自然,為政者自身清虛而信用他人。到了後世,法令越來越明确,虛僞矯飾越來越繁多。哪裡比得上重申唐堯時的舊制,摒棄細緻繁瑣的法令條例而依照簡要的規章行事,這樣事情就會變得簡單,而政策也容易施行了。如今查核官員優劣,不如委任通達識遠的官員考核所負責區域的官員的政績,每年評出一個考核'優’的官員記為上等,一個考核'劣’的官員記為下等。這樣六年下來,積累多次考核'優’的就可以得到升遷,積累多次考核'劣’的就要被降職或罷免。”幾年後,官拜度支尚書。
杜預認為孟津渡口不安全,渡船常有翻沒的危險,請求在富平津建橋。周廟欹器,到了漢朝末年社會動亂時失蹤,形狀和制作方法也失傳。杜預發揮自己的創造才能,制成欹器送給皇上,皇上非常贊歎。鹹甯四年秋,下起連綿大雨,蝗災興起。杜預上疏多陳述助益農業生産的要務。在朝為官七年,斟酌處理國家大事,數目多得數不過來,受到朝野的贊美,号稱“杜武庫”,因為他無所不能。當時,武帝有滅掉吳國的打算。杜預兼任征南軍司,到了駐地後,就挑選精銳士兵,襲擊吳國西陵督張政,大敗張政軍。張政因沒有防備而失敗感到羞恥,沒有把戰敗受損的實情禀告吳主孫皓。杜預想離間吳主與邊将的關系,于是向朝廷上表,把俘獲的吳軍歸還給孫皓。孫皓果然把張政召回,派武昌監劉完代替他。所以在杜預大軍來到吳國邊境之際,使吳國将帥徙移變換,以造成分崩離析就要淪亡的态勢。後來在江陵陳列軍隊部署兵力,派遣周旨、伍巢等人率領八百騎兵,駕船連夜渡過長江,張設旗幟,燃起火把,以讓敵人軍心渙散。吳國都督孫歆震驚恐懼,周旨、伍巢等人在城外埋伏好兵力,孫歆派遣軍隊出城抗擊汪俊,大敗後逃回。
周旨等人發動伏兵,随着孫歆的軍隊混入城中,孫歆沒有發覺,混入城中的士兵直接來到軍帳下,俘獲孫歆後返還。當時衆将聚會商議滅吳之事,有人說:“已經有百年經曆的吳寇,難以一下子全部消滅。如今炎夏将至,雨水增多,容易發生瘟疫,應該等到冬天,再大舉進攻。”杜預說:“現在我們軍隊的士氣已經振奮起來,好比劈竹竿,劈開幾節之後,下面的竹節就都會迎着刀口自己裂開了。”于是指揮衆将帥,率軍直奔秣陵,所經過的城邑,沒有不束手投降的。杜預立下戰功後,悠閑舒緩,沒有要事處理,于是專心研究經籍,創作《春秋左氏經傳集解》,又創作《盟會圖》《春秋長曆》,成為完備的一家之學,到老年才完成。後來被朝廷征召入朝擔任司隸校尉,行到鄧縣去世,終年六十三歲。皇帝嗟傷哀悼,追贈他為征南大将軍,谥号為成。
(二)(9分)
15.(3分)C(“暗示自己處境凄涼”有誤,借玉川之典表現自己清苦而自得。)
16.(6分)
同:兩詩都以芒鞋竹杖等外在形象表現了詩人灑脫豁達的生活情懷。
異:呂詩以踏雪尋梅的細節表現對高雅志趣的向往和追求:蘇詞則以比較的方式表現對官場榮辱得失的淡然态度。
評分參考:
每答出一點給2分。意思答對即可。
如有其他答案,隻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給分。
(三)(6分)
17.(6分)
(1)骐骥一躍不能十步
評分參考:
每答對一空給1分,有錯别字該空不給分。
(2)
示例一:其間旦暮聞何物杜鵑啼血猿哀鳴
示例二:莊生曉夢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鵑
示例三:又聞子規啼夜月愁空山
示例四:楊花落盡子規啼聞道龍标過五溪
評分參考:
每答對一空給1分,有錯别字該空不給分。
如有其他答案,隻要符合要求,即可給分。
(3)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簡樸古風存
評分參考:
每答對一空給1分,有錯别字該空不給分。
三、語言文字運用(20分)
(一)(9分)
18.(3分)D(“栩栩如生”通常比喻畫作、雕塑中的藝術形象等生動逼真,就像活的一樣。)
19.(3分)B(根據主語的一緻性,排除A、D:“成為……巨人”是與現實形象比較後的結果,應放在後面,故排除C,答案為B。)
20.(3分)
示例:滿足了他們的精神需求,化為他們的心靈寄托,成為鄉土生活的一部分。
(二)(11分)
21.(6分)
示例:
①相較于靜态的臉
②動态臉比靜态臉好看
③大腦習慣于處理動态畫面
評分參考:
每寫出一處給2分。意思答對即可。
字數不合要求,酌情扣分。
如有其他答案,隻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給分。
22.(5分)
示例:
不上相也沒那麼要緊,我們眼中的你比照片美多了!據說大腦隻對臉部最生動的地方感興趣,還自帶修圖功能呢!
評分參考:
内容3分,表達2分。
字數不合要求,酌情扣分。
四、寫作(60分)
23.(60分)
(1)作文評價整體要求
文風端正,文脈清晰,文氣順暢。
思想積極向上,符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内容切合題意,符合試題的材料、情境與任務要求;觀點明确,邏輯嚴密,結構嚴謹,論證充分,思考具有獨立性;表達準确流暢,合理運用詞語、句式、修辭等。
下一篇
“隻”、“奪”二字趣釋
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