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常能聽到人們說:“早知道這樣,我就該……”人生就是一場沒有彩排的舞台,沒有所謂的“早知道……”
有時人們隻是錯過了機會,比如,20年前隻要手裡有點閑錢就在一二線城市買房子,恐怕現在也實現了财務自由,類似這樣的情況人們隻能表示遺憾,錯過了就是錯過了,并沒有對當下的生活造成多大的影響。
可還有些事情,卻是闆子打在誰身上才知道痛,不僅影響當下,還可能影響未來,對待這類的事情,隻能是啞巴吃黃連有苦說不出。
職場複雜多變,有些事情是不得不注意,稍不留神就可能讓自己追悔莫及。在這裡與大家一起探讨,讓人追悔莫及的幾件事。
曾經以為職場應該有對錯,分黑白,可随着閱曆的增加,才逐漸明白,這世上不是非黑即白,還有許多色彩斑斓的中間地帶。
職場不過是名利場,大家關注更多的是各自的利益,至于對錯也不過是各自立場的産物。因為無意義的争論,導緻讓自己後悔的事情太常見了。
①與領導争論對錯
古人雲:“上無不智,下無至賢。”意思是說上司沒有不聰明的,下屬沒有十全十美的。
與領導争論對錯,是最愚蠢的行為,哪怕在這個争論中你赢了。領導第一反應絕對不是改正錯誤,而是想着怎麼把面子找回來,那下一步動作很可能給你“穿小鞋”,這才是人性的常态。
你以為自己是為了工作,可在領導眼裡你是在冒犯他的權威,哪怕赢了也是輸了,輸了也照樣得不到任何好處,無形中給自己增加了負面影響。
②與同事争論對錯
經常能看到同事之間因為一個觀點争論的面紅耳赤,每個人的立場不同,認知架構不同,在一些毫無意義的事情上争論,赢了又如何?
有些時候并非自己争赢了,而是精明的人懂得示弱,又不是赢房、赢地的,讓給那些非要論個對錯的人又如何?赢了道理,輸了格局,得不償失。
職場上,對錯不重要,利益才重要。如果争論沒有任何獲得,何必浪費時間、精力。沒準下一刻大家就要合作,平白增加了尴尬,與溝通的成本。
想必不少職場人對“關系是第一生産力”有比較深的感觸,因為現實中“關系戶”總是要能獲得更多優勢。
于是許多人各種“拉關系”,似乎隻要有關系就可以擺平所有的事情。可現實就是這麼殘酷,當遇到真正的機會時,才發現自己根本沒有資格參與其中。
沒有誰會為了别人的事情,影響到自己的發展,首先考慮都是自身的利益,這才人性。
就像前同事,各種跑關系,忽略了自身“價值”不足。當時單位空出來崗位,他以為隻要關系夠硬,關系夠大,就能夠順利上位,結果卻因為硬核指标不足,錯失良機。
人們總是看到“關系戶”得到先機,卻忽略“價值”才是赢得先機的根本。任何外力最多就是助力,自身的“價值”才是核心。
就像一棵樹有足夠發達的根系,施肥、精心的培養最終會成為參天大樹。如果隻是施肥,精心培養,卻沒有足夠的根系支撐,最終也不過是落敗的下場。
等機會到來的時候,才發現“關系”不過是助力,而自身的價值才是主力。價值不會因為人員、時間的變更而發生改變,但“關系”随時會因為變更出現各種意外。
用穩定性來固定那些不确定的因素,才是安身立命的根本。
按照馬斯洛需求理論,被認可、被尊重是更高一個層次需求。“面子”似乎可以滿足人們在這個層次上的需求,于是人們就在這個事情做出許多可笑的事情。
記得郭冬臨有一個小品叫做《有事您說話》,講述了一個人為了獲得别人的認可,做一些超出自己能力範圍的事情。
在現實中有不少人為了“面子”總會口頭承諾一些力所不逮的事情,不僅給自己找麻煩,也會給别人帶去麻煩。
事情沒辦成“面子”“裡子”都丢了;萬一運氣好事情辦成了,又會陷入另一個惡性循環中,最終結局依舊是“面子”保不住面子。
比如,借錢這件事就十分典型,本來自己不富裕,硬要在同事面前裝做不差錢的樣子,生怕别人瞧不起自己。同事提出借錢,借,自己難受;不借,與平時維護的人設不符,又不是啥大錢。
同事延遲還錢,自己難受,不還更難受,追着要覺得面子下不來。結果就是本來為了“面子”最終鬧的大家都沒面子,等明白過來,後悔也來不及了。
俗話說:“隻做不說,傻把式;隻說不做,假把式。”總有些人把“能說會道”,看做雕蟲小技,但事實上,卻可以改變一個人的命運。
許多人總是錯誤解讀了“管住嘴”的含義,認為少說,甚至是不說就是管住了嘴。事實上,管不住嘴的标志是,該說的時候不說,不該說的時候亂說。
宋朝宰相張商英說過:“君子語默以時,出處以道。”
比如,紀曉岚年紀輕輕就官拜禮部尚書、協辦大學士,不僅因為他才學出衆,更重要是是心明眼亮,能憑借自己的才華,将把對乾隆的稱贊融于美言妙辭之中,正中乾隆下懷,結果自然不言而喻。
管不住自己“嘴”有兩個方面的意思,一方面是該說的時候不說,埋沒了自己的付出與努力,另一方面是不該說的亂說,比如,背後議論人,最終總要傳導當事人的耳朵裡。
“管住嘴”的标志是把話說到别人心坎裡,說别人想聽的話,來達到實現自己的目标;不該說的話,做一個“啞巴”,做一個聽衆即可。
工作隻是生活的一部分,可許多人總是找不到工作與生活的平衡點。說句消極的話,工作是别人的,生活是自己的,當你生活一團糟的時候,工作也勢必受到影響。
不否認工作可以讓生活變得更好,更有些管理者鼓吹把單位當家,要有主人翁的精神。可惜職場是講利的地方,而家是講愛的地方。
家裡缺少了你,家不再完整,而工作缺少了誰立刻就會有人頂上去,哪怕你無可替代,也照樣會有人替代,無非是成本高低的問題。
生活與工作就像是兩條腿走路一樣,如果找不到彼此的平衡點,就像瘸子一樣,必定影響前行的速度。想彌補的時候,才會發現早已來不及了。比如,身體健康、家庭和睦……
行走職場,人們經常會遺憾的說一句“早知道……”,如果隻是因為沒有預知未來的能力,比較容易接受的話,那麼當“早知道……”變成口頭禅的時候,就會發現自己已經錯失了太多的機會。
昨天的行為,導緻了今天的結果,而今天的行為,會産生明天的結果。把當下該做都能做好,你會發現沒有什麼“早知道”,隻有當下才最重要。
還有哪些事會讓你後悔?歡迎在評論區留言,分享你的職場經曆。
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