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樣一個人,在同樣的時間内處理相同的任務,其表現是否一樣?相信我們都有體會,這種差距是非常大的,主要原因與自己的身體狀态好壞、心情狀态好壞、注意力是否集中、意志力和使命感是否強烈等等問題都有關系,這些就都是我們精力管理的問題。
美國吉姆·洛爾和托尼·施瓦茨兩個人由于長期幫助職業運動員通過訓練提升自身的精力管理水平,保證他們全情投入比賽取得成績,從而總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精力管理方法,後來發現這些方法其實對職場的所有人也同樣适用,于是通過培訓和寫作《精力管理》一書在世界範圍裡廣泛傳播,引起轟動。
精力,而非時間,是高效表現的基礎。有技巧的精力管理,是我們取得事業成功,擁有健康體魄和幸福人生的重要基石。正是在這個前提下,我們說時間管理的基礎是精力管理。
究竟怎樣做好精力管理,我結合《精力管理》的精華理念概括了四個基本原則:
獲得最佳精力表現的特征就是做到全情投入,而全情投入就必須調動四種獨立而且相互關聯的精力源:體能、情緒、思維和意志。
體能能力代表精力的儲量,體現了身體本身的健康水平,與鍛煉、飲食、睡眠和休息等密切相關。
情感能力代表精力的質量,是指我們的個人情感或情緒的表現,與自信心、自控力、同理心和人際交往能力等有關。
思維能力代表精力的專注度,指的是我們的思維的深度和正面性的表現,與專注力、創造力和樂觀程度等有關。
意志能力代表精力的強度,是指我們的勇氣和信念的集中表現,它由激情、奉獻、正直與誠實等支持着。
這四種精力維度都很重要,而每一種都無法完全獨立支持全情表現,同時又對其它三種有着重要的影響,它們之間的關系就像如下的精力金字塔:
這裡面體能的高低與情感的正負是我們最基本的精力源,也是這個金字塔的最低端最基礎的部分。體能越高,情緒越正面,我們的精力方面就越能展示出全情投入的一面,如下圖所示:
全情投入意味着活躍的身體、聯動的情感、專注的思維和内省的意志四方面共同發揮出最佳的狀态。
精力不是源源不斷的,雖然有的人精力充沛,但也并不意味着精力用不完。
古人雲:文武之道,在于一張一馳。
我們也都知道要勞逸結合,精力管理也是一樣,精力不能無限度地揮霍造成精力透支,也不能因為使用不足造成精力浪費,我們需要有節制的使用,有節律的恢複,逐步使精力的使用和恢複達到平衡。
在生活和工作壓力都特别巨大的當今,我們最大的問題往往不是精力使用的不足,最容易忽視就是我們精力過度的使用,缺乏鍛煉,缺乏睡眠,缺少休閑,不能放松等,幾乎已經造成了很多人特大的困擾,甚至直接造成健康的惡化乃至英年早逝。
生活是一系列沖刺,還是一場馬拉松?
想像一下很多長距離賽跑者的樣子:憔悴,面有菜色,身體有點塌下去,感情漠然。現在想像一位像博古特或瓊斯這樣的短跑選手,短跑選手一般看上去強勁有力、有爆發力并且渴望将自己推到極限。對此的解釋很簡單:無論他們所面臨的要求有多高,跑道盡頭100米或200米處的終點線卻是清晰可見的。
我們也一樣,必須學會把我們的生活看成是一段段的短跑——在各個時段中全方位投入,然後全身心地退出,在重新面對任何挑戰之前尋找機會補充精力。
我們自身的管理有三個區:舒适區、學習區、恐懼區。
我們最喜歡呆在舒适區,但為了成長,我們必須走出舒适區,來到學習區面臨挑戰,初步突破自己的極限,從而幫助自己的成長提高。
至于恐懼區,我們一般都是唯恐避之不及的。當然,随着自己能力的提高,當學習區變成了舒适區,恐懼區其實也就變成了學習區。
我們要提高精力的水平,同樣也是如此,就像提高我們的肌肉能力一樣,每一次都應該有所突破,造成肌肉輕微痛感,但不斷堅持,肌肉就會變得更加強壯有力,逐步将不可能變成很适應。
體能的提高也是如此,情感、思維和意志能力的訓練提高也都可以像肌肉訓練一樣,隻要不斷去逐漸突破,就一定會慢慢提高。
精力是有限的,為了提高精力水平,我們所調用的意志力其實也是有限的。
精力訓練最有效最持久的方法,就是将正确的方法和行動變成我們日常自然而然的習慣,這樣我們就無須在采取較有難度的行動時不斷地消耗我們寶貴的意志力。
定時睡覺,定時起床,規律鍛煉,按時就餐,經常微笑,保持樂觀等等,這些有益于提高精力水平的習慣一旦堅持下去,深入到我們的潛意識裡,最終變成我們的習慣,對我們的工作和生活的影響都是非常積極的。
習慣的養成,我們也可以先在内心培養一種神聖的儀式感,儀式感意味着在特定的時間通過特定的方式采取特定的行動并取得特定的效果,正如每天在天安門前升國旗儀式一樣,我們也可以為自己養成良好的習慣而建立自己特有的儀式,如早起鍛煉、正念冥想等。
積極的精力儀式習慣,即高度細化的精力管理日程,是全情投入和維持高效表現的關鍵。
高效時間管理模型
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