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情感 > 正文

人生感悟與職場感悟十則

人生不會一帆風順,總會有起起落落。在人生低谷時,我們會煩惱、苦悶、傷心,甚至絕望,這是正常的。如果因此心灰意冷、自暴自棄,直至一蹶不振,那就不正常了。低谷隻是一時的狀态,有低谷就有高峰,我們要堅信低谷是兩個高峰之間的低谷,走過低谷後,人生定會迎來高峰。隻要把眼光放長遠些,把時間線拉長些,我們不難發現曾讓我們傷心欲絕的人生低谷早已不足挂懷了。

一個人是沒辦法讓所有人都滿意的。讓所有人都滿意了,自己可能要付出極大的代價。在自己利益不受損的情況下,盡可能讓更多人受益,我們能做到這就已經很不錯了。适當的時候,放棄自己的一點利益,讓别人多獲得一些利益也無不可,但前提是别太委屈了自己。守住本心,守住底線,不損人利己,但也不要試圖做老好人。

任何道理都不如撞南牆後的教訓好使。因為認知不到位,我們聽别人講大道理時都是不屑的,總覺得這道理是空洞的,是危言聳聽的,是不适合自己的。聽過大道理後,我們依舊我行我素,完全沒把這道理記在心上。突然“哐當”一聲,我們終于栽跟頭了。吃了虧、上了當後,我們再回顧這道理,才發現它真有道理。

在單位做事,迎合領導,是為了站住腳跟;遵守規則,是為了保護自己,也是為了保護單位。當領導的要求與規則的要求對立時,下屬首先要做的是說服領導,講清楚其中的厲害關系。從根子上講,遵守規則是符合領導利益,符合單位利益的,領導被說服是極有可能的。如果領導完全無視規則,不惜铤而走險踩紅線,對領導提出的無理要求,下屬應堅決拒絕。

結果重要,還是過程重要?結果體現能力,過程體現态度。做事沒有結果的人,不值得信賴,也無法被重用。做事沒有好的态度,這樣的人很難被領導欣賞,即便事做得好,也可能勞而無功。從組織角度看,結果比過程重要。從個人角度看,二者不可偏廢,甚至過程更重要一些。因為過程在前,如果領導因為過程否定了你,結果将無從談起。

我們的耳朵願意選擇性傾聽,好聽的話我們樂意聽,聽這話的同時我們對說這話的人也會生出幾分好感。可說好聽話的人不見得就是真為我們好的人,要不怎麼有忠言逆耳、口蜜腹劍、口是心非這樣的成語呢。因為說好聽的話就能博人喜歡,這讓人喜歡的成本也太低了,于是大家在說話時都會刻意取悅對方,偏聽偏信不可避免地成了事實。生活中、工作中,我們不妨認真聽聽難聽的話,思考下這些話背後的邏輯,說不定我們能因此獲知一些真相,能悟出幾分道理。

時間觀念差、随意爽約的人,一般都是很自我的人,這種人覺得滿世界都應圍着他轉。将心比心就知道了。你約了别人的時間,别人等于要拿一塊時間出來恭候你,你爽約,等于不尊重别人對你的重視。生命是由時間構成的,不尊重别人的時間,本質就是不尊重别人,看不起别人。 ​​​

一個木桶能裝多少水,取決于最短的那塊闆子的高度。很多人被這一“木桶理論”給騙了,認為自己要想發展好,非得補齊能力短闆不可。須知,木桶理論是針對組織而言的,它并不适用于個人。組織不能有短闆,個人有一萬塊短闆都沒關系,有一塊捅破天的長闆就夠了。個人有了這塊長闆,就有單位願意請他來工作,他就能發揮自己的價值。把長闆鋸下一截,拿去補短闆,這是自我矮化,把自己平庸化。

有些話就應該憋着,不要說,因為你不是孩子了。《皇帝的新裝》這篇童話值得我們好好品味,那個說真話的孩子最聰明嗎,不是,他隻是童言無忌。說皇帝新裝漂亮的人即便不算聰明人,起碼他們懂得保護自己。心裡明白的事,不一定要說出來,即便能說出來,也不一定要由自己說出來。職場上,學會沉默是一門大學問。

看電影、電視劇,小人物碰到難題了,總是憂心忡忡、心急如焚,他們的緊張、焦慮,我們隔着銀幕和屏幕都能感覺到。可大人物碰到難題了,鎮定自若,全無慌張忙亂之感,仿佛他們就無懼困難。大人物處事不急不躁、舉重若輕,這固然有主角光環在烘托,其實也基本符合現實。電影和電視劇是現實的反應,這樣表現人物并非完全虛構。大人物之所以不同于小人物,與大人物平時善于學習、善于思考、勤作準備分不開。碰到問題,大人物有更多的預案可以應對,甚至問題本身就在他的預料之中。機會垂青于有準備的頭腦,因為有準備,所以大人物聽憑風浪起,仍能閑庭信步。

2023年1月11日整理于北京豐台

你可能想看:

有話要說...

取消
掃碼支持 支付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