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綜合 > 正文

以《祝福》為例,淺談環境描寫對人物塑造的作用

小說是綜合語言藝術的各種表現方法,通過人物塑造、情節開展和環境描寫來反映社會生活的文學作品。小說當中的人物、情節、環境被稱作小說創作的三要素。環境是作者為筆下的人物設置的舞台,是人物展開交往和活動的具體場所,也是人物性格形成的重要因素。

小說中的環境描寫可分為:社會環境描寫和自然環境描寫。社會環境描寫指的是故事發生的時代特點和時代背景,它為人物提供了大的活動時空背景,影響着或直接決定着人物的思想情感。自然環境描寫交待人物活動的具體環境,往往起到渲染作品的氣氛和烘托人物心情的作用。

一般來講,小說都是以塑造人物為中心的,而小說中的環境描寫——不論是社會環境描寫還是自然環境描寫,都是為塑造人物服務的。正如茅盾所說:“人物不得不在一定的環境中活動,因此,作品中就必須寫到環境。作品的環境描寫,不論是社會環境或自然環境,都不是可有可無的裝飾品,而是密切地聯系着人物的思想和行動。”

小說中的環境描寫對人物形象的塑造、故事情節的推進、作品主題的深化等方面都起着不容忽視的作用,下面我們以魯迅先生的《祝福》為例,談一下環境描寫對人物塑造的幾點作用。

一、展現人物生活的場所和社會背景,交代人物的身份和地位

馬克思說:“任何人都不是脫離人類社會而單獨存在的”。無論是在現實生活中,還是在虛拟的藝術世界裡,人的活動都是在特定的社會背景和特定的場所下進行的。小說中的環境描寫最基本的功能和意義,就是為讀者交代故事發生的時間、地點、社會背景以及人物之間的社會關系,從而交代出小說中人物的身份和地位。

《祝福》發表于1924年,是魯迅小說集《彷徨》的第一篇。故事叙述的是辛亥革命後中國農村的黑暗現實。辛亥革命雖然推翻了滿清王朝,趕走了皇親國戚,但是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務并沒有真正地完成,中國仍然處于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的壓迫之下。

封建主義的思想觀念和封建禮教仍然束縛着廣大的人民,特别是廣大的農村婦女,她們受盡了壓迫和剝削,無論是在精神上還是在肉體上都承受着難以想象的壓力。這一時期,魯迅先生探索的主題正是農民問題和婦女解放問題。在這樣的背景下,魯迅先生寫了《祝福》,其目的就是要借助祥林嫂的悲劇揭露封建主義思想文化的流毒。

以《祝福》為例,淺談環境描寫對人物塑造的作用

舊曆的年底畢竟最像年底,村鎮上不必說,就在天空中也顯出将到新年的氣象來。灰白色的沉重的晚雲中間時時發出閃光,接着一聲鈍響,是送竈的爆竹;近處燃放的可就更強烈了,震耳的大音還沒有息,空氣裡已經散滿了幽微的火藥香。

小說開頭的環境描寫就渲染了一種沉悶、壓抑的氣氛,暗示了黑暗的社會環境,為我們交代了人物生活的社會背景。接着,作者又描寫了“祝福”這一具地方風特色的新年活動:

他們也都沒有什麼大改變,單是老了些;家中卻一律忙,都在準備着“祝福”。這是魯鎮年終的大典,緻敬盡禮,迎接福神,拜求來年一年中的好運氣的。殺雞,宰鵝,買豬肉,用心細細的洗,女人的臂膊都在水裡浸得通紅,有的還帶着絞絲銀镯子。煮熟之後,橫七豎八的插些筷子在這類東西上,可就稱為“福禮”了,五更天陳列起來,并且點上香燭,恭請福神們來享用,拜的卻隻限于男人,拜完自然仍然是放爆竹。年年如此,家家如此,——隻要買得起福禮和爆竹之類的——今年自然也如此。

通過“祝福”這種特殊的場景把我們帶入到了作品背景當中,暗示我們“一切”都沒有改變:“年年如此、家家如此”,說明封建思想、禮教還有迷信思想仍然占據着人們的頭腦;“拜的卻隻限于男人”,說明婦女的地位仍然低下。

以《祝福》為例,淺談環境描寫對人物塑造的作用

在魯鎮人全都忙着準備新年“祝福”的時候,可憐的祥林嫂卻被完全排斥在外,她拄着杖,挎着裝着破碗的籃子,在鎮上徘徊,已經成了一個乞丐。在一片祥和的祝福氣氛中,内心飽受折磨、精神已經崩潰的祥林嫂,最終悲慘的死去了。死了以後的祥林嫂還被魯四老爺罵作“謬種”,因為她“死的不是時候”。

通過文中的環境描寫,我們了解了當時的社會背景,知道了祥林嫂、魯四老爺、“我”等人物的身份和地位。

二、展現人物性格,披露人物的精神世界

通過環境描寫,展現人物的性格,揭露展示人物的精神世界,也是小說常用的技巧。

在《祝福》當中,作者巧妙地把祥林嫂悲劇性格的幾次變化都和“祝福”這一特定的環境結合在一起,在典型環境中為我們展現了典型人物的性格和她的内心世界。

小說采用了倒叙的手法,在開篇的“祝福”中讓飽受苦難和精神折磨的祥林嫂走完了悲慘的一生。在她人生的最後一次“祝福”中,她是恐懼的、擔憂的,因為對神靈、對“靈魂的有無”,她是懷着矛盾的心理的。她希望有神靈和靈魂,這樣死後就可以見到死去的家人;她又害怕有靈魂和神靈,因為她怕因為自己改嫁的原因,會被閻王鋸成兩半,分給自己的兩個男人。而造成她恐懼擔憂的,正是那吃人的封建禮教,和同樣被封建禮教毒害的魯鎮人。

為了揭露封建禮教吃人的本質,魯迅先生用“祝福”這個環境,描寫了祥林嫂的性格、心理變化。

祥林嫂剛到魯鎮的時候,還是一個健康的年輕的婦人。

有一年的冬初,四叔家裡要換女工,做中人的衛老婆子帶她進來了,頭上紮着白頭繩,烏裙,藍夾襖,月白背心,年紀大約二十六七,臉色青黃,但兩頰卻還是紅的。

她不辭辛苦的幹活,對生活的也還充滿着希望。在幫主人準備“福禮”的時候,嘴角都是含着笑:

到年底,掃塵,洗地,殺雞,宰鵝,徹夜的煮福禮,全是一人擔當,竟沒有添短工。然而她反滿足,口角邊漸漸的有了笑影,臉上也白胖了。

這時候的祥林嫂雖然因為死了男人,被保守的四叔嫌棄,但是因為肯吃苦,手腳勤快,得到了四嬸和周圍的認可。這時候的她雖然身體勞累,但是精神上還是放松的。

以《祝福》為例,淺談環境描寫對人物塑造的作用

不幸的是,不久以後,祥林嫂被婆家人捉走賣掉了。當她再次出現在魯鎮的時候,成了一個再次失去丈夫、失去唯一的孩子的不行的女人。這時候,黑暗的封建禮教赤裸裸的露出了它吃人的面目,給不幸的祥林嫂帶來了緻命的打擊。鎮上的人不但不同情祥林嫂悲慘的遭遇,反倒因為她再嫁而瞧不起她,把她失去丈夫、孩子的事情當成一個笑話。

四叔家裡最重大的事件是祭祀,祥林嫂先前最忙的時候也就是祭祀,這回她卻清閑了。桌子放在堂中央,系上桌帏,她還記得照舊的去分配酒杯和筷子。“祥林嫂,你放着罷!我來擺。”四嬸慌忙的說。她讪讪的縮了手,又去取燭台。“祥林嫂,你放着罷!我來拿。”四嬸又慌忙的說。她轉了幾個圓圈,終于沒有事情做,隻得疑惑的走開。她在這一天可做的事是不過坐在竈下燒火。

這一年的“福禮”四嬸也不要她參與準備了。因為四叔認為,祥林嫂改嫁是一件“傷風敗俗”的事,用她在家裡做工已經算是開恩,祭祀祖宗是重要的大事,萬萬不能讓她插手,否則,做出來的東西“不幹不淨”,祖宗是不吃的。

受了打擊的祥林嫂,隻得讪讪的縮回了手,默默地坐在一邊燒火。

以《祝福》為例,淺談環境描寫對人物塑造的作用

後來,柳媽“好心”地提醒她,說再嫁的女人死了到陰間,會被閻王鋸開身體分給兩個丈夫,解決的方法是給寺廟裡捐一條門檻。

“我想,你不如及早抵當。你到土地廟裡去捐一條門檻,當作你的替身,給千人踏,萬人跨,贖了這一世的罪名,免得死了去受苦。”

然而,捐了門檻,“贖了罪名”的祥林嫂仍然被大家當做不吉利的、肮髒的女人。

冬至祭祖的時候,祥林嫂以為自己捐了門檻,有資格幫忙了,更加賣力氣的幹活,可是在她去拿燭台、酒杯的時候卻聽到四嬸大叫:“你放着吧,祥林嫂!”

這件事對祥林嫂的打擊是緻命的,她“受了炮烙似的縮手,臉色同時變作灰黑,也不再去取燭台,隻是失神的站着”,直到上線的時候,四叔趕他走開,她才走到一邊去。

第二天,她的變化更大了:

“不但眼睛窈陷下去,連精神也更不濟了。而且很膽怯,不獨怕暗夜,怕黑影,即使看見人,雖是自己的主人,也總惴惴的,有如在白天出穴遊行的小鼠,否則呆坐着,直是一個木偶人。不半年,頭發也花白起來了,記性尤其壞,甚而至于常常忘卻了去掏米。”

終于,不能做工的祥林嫂被趕了出去,淪落成了乞丐。除了食不果腹之外,精神上還常常處于恐懼之中。

就這樣,在“祝福”中,祥林嫂被以四老爺為首的魯鎮上的人們逼上了絕路,最後死在了熱鬧的“祝福”之中。四老爺、四嬸、柳媽、魯鎮的其他人都是害死祥林嫂的兇手。但是,真正的悲劇卻是他們全都不認為自己是兇手,因為,他們其實也同樣是封建禮教、封建迷信的受害者。

祥林嫂的性格和内心世界的變化在“祝福”這個特定的場景中表現的淋漓盡緻。

三、渲染氣氛,暗示人物的命運

小說中的環境描寫還有渲染氣氛從而暗示人物命運走向的作用。《祝福》開篇的景物描寫,“沉重的晚雲”、“幾聲鈍響”、“幽微的火藥香”,都給人沉重、壓抑的感覺,在交代時間(新年前)的同時,也給全篇定下了悲涼的感情基調,為祥林嫂的悲慘命運做了暗示。

祥林嫂死的那個夜晚,下起了雪:

冬季日短,又是雪天,夜色早已籠罩了全市鎮。人們都在燈下匆忙,但窗外很寂靜。雪花落在積得厚厚的雪褥上面,聽去似乎瑟瑟有聲,使人更加感得沉寂。

這段環境描寫,給人一種凄清、寂靜的感覺,但是,一想到“我”剛剛聽到祥林嫂死去的消息,這個環境描寫就有了更加悲涼的意義。

一個人,好端端的就硬是被腐朽的封建思想逼死了,被封建禮教吞噬了,然而,她的死卻不能引起任何人的注意與同情,這是何等的可悲?甚至像魯四老爺這樣的鄉村上的“有識之士”還認為祥林嫂連死都死的不是時候,這又是何等的愚昧,何等的荒謬?

沒有人會在意,像祥林嫂這樣可憐的、被封建禮教禁锢的廣大農村婦女的命運,她們就像外面的雪花一樣寂寂無聲。

以《祝福》為例,淺談環境描寫對人物塑造的作用

在文章的結尾,作者寫道:

我給那些因為在近旁而極響的爆竹聲驚醒,看見豆一般大的黃色的燈火光,接着又聽得畢畢剝剝的鞭炮,是四叔家正在“祝福”了;知道已是五更将近時候。我在蒙胧中,又隐約聽到遠處的爆竹聲聯綿不斷,似乎合成一天音響的濃雲,夾着團團飛舞的雪花,擁抱了全市鎮。我在這繁響的擁抱中,也懶散而且舒适,從白天以至初夜的疑慮,全給祝福的空氣一掃而空了,隻覺得天地聖衆歆享了牲醴和香煙,都醉醺醺的在空中蹒跚,豫備給魯鎮的人們以無限的幸福。

祥林嫂的慘死對魯鎮的人們一點觸動也沒有,她靜悄悄的死去和魯鎮熱鬧的“祝福”形成了鮮明的對比。這一處的環境描寫在揭示辛亥革命的不成功,表明了封建思想仍然占據廣大人民群衆的頭腦以外,也暗示了我們,如果不能根除封建思想、不能徹底推翻封建禮教,那麼,天下所有的“祥林嫂”們的命運都将是凄慘的、不容樂觀的。

總之,小說是以刻畫人物為中心,通過完整的故事情節和具體的環境描寫來反映社會生活的文學體裁。塑造人物形象是小說的核心任務,環境描寫在小說中對人物形象的塑造起着至關重要的作用。

你可能想看:

有話要說...

取消
掃碼支持 支付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