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苓散,渴不思飲、水腫腹脹
抱樸言:至美中醫、至樸之言
對于五苓散來說,渴是鑒别主證。關于五苓散的幾個條文都提到了渴。有消渴、煩渴、汗出而渴、還有渴欲飲水且水入而吐的水逆。
①脈浮,小便不利,微熱消渴者,與五苓散主之。
②發汗已,脈浮數,煩渴者,五苓散主之。
③傷寒,汗出而渴者,五苓散主之。
④有表裡證,渴欲飲水,水入則吐者,名曰水逆,五苓散主之。
從條文來看,渴的原因是津液虧損所緻。或因為汗出津傷、或因為熱灼津液。該方是表證使用汗法之後出現的症狀。
發汗之時,體内的津液在陽氣的推動下向體表逼越、發散。與此同時,體表的邪氣才得以祛除,然發汗過多,體内的津液勢必匮乏。導緻胃中幹燥失潤,故而渴。如果裡熱盛的,既渴且煩。
除了渴,條文中還提到了水逆。水逆者,渴欲飲水、又水入則吐。這是不能消水,水飲停滞不散。這種病人會有水腫,按之肉陷。體内的水飲無法消散,再飲水則無法受納,故而水入則吐。
五苓散主治的渴,不單是因為胃中津液匮乏而燥渴,更主要的原因是因為體内的水飲無法汽化而積聚于下焦膀胱。它是一種體内不缺水,而又感覺渴的病證。因為條文中提到了水人則吐、提到了小便不利。所以僅憑渴是不能斷定使用五苓散的。
内經曰:膀胱者,州都之官、氣化則能出矣。由于發汗會損及陽氣,平素膀胱汽化不足的病人,在發汗後更損陽氣、更虛膀胱汽化功能。因而水入則吐、小便不利。這都是膀胱汽化失司,溫陽不能化水,津液不能上承而造成的渴,當溫陽化氣,利濕行水。
方中的豬苓、茯苓味甘性平,能通膀胱而利小便,為君藥。澤瀉味酸鹹能潤燥滲濕為臣藥。并佐以白術健脾以助運化。桂枝辛熱以助陽。五苓散的方義在于利水、滲濕、健脾。
/完/
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