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看完首映,我提了一嘴對《阿凡達:水之道》的壞人印象最深。
如今大家都看過電影了吧,不怕劇透,展開聊聊。
三場好戲
整個電影三小時裡,最讓我凝神屏息激動不已的戲,一共三場。
第一場是飛船在潘多拉星軌道上減速,降落後機甲與士兵魚貫而出,登陸進攻。
随後森林燃燒火海熊熊,場面恐怖而華麗,有卡梅隆舊作《終結者2》開頭未來戰場和薩拉·康納核爆夢境的壓迫感。
第二場是雇傭獵人捕獵圖鲲,衆獵手駕駛水上水下航行器,訓練有素各司其職。
從發現目标、追擊、跟蹤、圍堵、角力、捕獲,一通操作配合無間,節奏絲般順滑,堪為追逐戲教科書。
第三場是圖鲲大肆來襲,反派來不及組織起像樣的防禦,紛紛被頂撞得船毀人亡。
這一場有壓倒性的巨獸毀滅快感,如果從獵人視角,恐慌氣氛爆棚,絕對是十年内最好看的海洋驚悚片橋段。
而巧的是,這三場高光戲中,出擊和求生的人類角色都是反派。
盡管影片中反派戲份絕沒有好人多,卡梅隆也無意讓反派更加出彩。
但他的電影裡曆來最讓人投射代入的,就是那些擺弄裝備、以弱敵強的人類。
卡梅隆電影慣例
《終結者》兩個凡人大戰未來機械人,用各種自動武器、自制炸彈跟它死磕,還借助工廠的液壓機械。
《終結者2》的反派升級為液體金屬人,第一部的T-800被賦予人性,也裝備上霰彈槍、步槍、加特林和榴彈發射器。
《異形2》海軍陸戰隊對付一大群外星怪獸,于是重機槍手雷感應器裝甲車都不能少,雷普利開外骨骼單挑異形皇後名列影史名場面。
《真實的謊言》恐怖分子人多勢衆還綁架家人,阿諾開上戰鬥機一舉扭轉局面,順帶貢獻“你被發射了”金句。
《深淵》科考隊栖生頂尖深潛設備抵禦災難,《泰坦尼克号》更是同理,少了大船的庇佑,傑克和露絲活不到上演生離死别,船長和樂隊也沒有機會展示與船共存亡的勇氣。
總結卡梅隆過往的電影,往往把人類放在弱勢處境,炮制人與非人生物/大自然災難/人造物的鬥争,而人類最終在科技機械幫助下取得勝利/生存。
科技機械看似死物,凝聚的還是人類的文明智慧。因此看卡梅隆的電影,就是看人類以智勝強。
也因此,卡梅隆拍來最得心應手的,就是英雄在科技機械武裝下,換着場景不斷跟敵人過招,制造起伏疊嶂的張力。
哪怕一場戰鬥幾十分鐘不停歇,也不會讓人疲憊,隻會越來越興奮。這是他作為頂級動作片大師,藝術功力的體現。
例如他打響名聲的《終結者》,高潮是連續三波對戰。
第一波追逐以炸彈炸毀油罐車告終,第二波T800浴火站起追殺凱爾薩拉最後被炸成兩截,第三波爬行追逐中被薩拉用液壓機剿滅。
三波都開始于主角處于劣勢被追,都收束于主角巧妙反殺終結者,單拎出來作為高潮,都情緒完整。
但卡梅隆連用三次,讓終結者一次次命不絕,把戰鬥不斷拉長到倍數級悲壯慘烈,讓觀衆跟主角分享拼至最後一格血的筋疲力盡,充分展現他的審美和掌控力。
成名後他更放肆,以巅峰之作《終結者2》為代表,整部戲兩個半小時,從頭到尾幾乎是一場接一場的更換大小交通工具和花樣武器的對抗。
而這些對抗也無一例外,發生在彌漫工業科技氛圍的環境——醫院電梯、機器人實驗室、高速公路、煉鋼廠,每一場正方都憑借緻巧武器使用,以弱勝強。
自我颠覆
可到了2009年的《阿凡達》,上述卡氏慣例卻出現了偏移。
表面看,《阿凡達》也符合他經典的對抗格局,是人類與大自然(潘多拉星球)、與非人生物(納美人和各種飛禽走獸植被)的沖突。
人類在這裡連呼吸都需要面罩,十足弱勢群體。非人一方的納美人明顯更強大,冷兵器可以擊落飛船,指揮獸群可沖擊槍炮機甲,還可與全球生靈聯網。
但與此同時,人類擔任的是破壞環境的反派,非人的一方反成了守護者和反抗者。
做個類比,這就像《終結者》變成人類刺殺康納,機械人前來保護他,或《異形2》軍隊掠奪資源,異形殊死保衛家園。完全逆轉。
當然開闊下思路,《阿凡達1》勉強也可以解釋成卡氏模式的延續。
正方主角傑克不贊同以上校為代表的反派軍方,但身體殘疾無力正面對抗,隻好借助高科技——阿凡達。
最後傑克駕馭阿凡達與上校單挑,也可以看成是人力+科技戰勝了怪獸(軍人體内的野心欲望),還能套入經典模式。
但到今年《阿凡達2》,連上述曲線解讀也無法成立了。
阿凡達作為第一部的核心技術非但沒什麼進化,還被白菜化,反派上校一夥紛紛用上成了大藍人。
他們得不到大部隊支持,獨自潛入陌生叢林,追蹤目标,以寡敵衆,酷似《異形2》那群同行的處境。
而與此同時,影片真正的主角在幹嘛呢?
在自家地盤家長裡短,青少年打架陷害交朋友,父母操心兒女教育,家族間化解龃龉,為新寵物争吵不休,都是些一地雞毛的日常糾紛。
這樣的局面下,明明是反派卻更像英雄就不奇怪了。因為從商業片、尤其是卡梅隆動作片的标準來看,這裡頭壞人的戲天然就更抓人嘛。
至少在我看那場,主角學習水之道、博覽各種自然風光時,離場去釋放尿意的觀衆是最多的。
當壞人在拼命适應新科技、了解新環境、制定新戰略,好人卻在當《國家地理》的節目導遊、在演“兒子去哪兒”的家庭綜藝。
而且壞人雖然開上了阿凡達,還不忘找一群人類臉孔的幫手。
這麼演下去,觀衆會把情緒代入到哪一邊,恐怕都要成個問題了。
解決問題
卡梅隆當然也知道問題存在。
他解決用的是很原始的辦法,也許是唯一的方法,就是讓壞人多幹點壞事,把同情分扳回來。
上校一夥擒住主角家人,捆綁、毆打、粗暴威脅,顯示他們并不憐憫弱小。
燒毀海洋部的房屋,槍殺圖鲲,對族人的哭嚎報以嘲弄,顯出他們冷血殘暴。
雇傭獵人頭子動不動學丁修來句“得加錢”,捕到圖鲲又示範抽取精華抛棄屍體,突出他們傷天害理唯利是圖。
總之,就是要讓這群人逾越商業片的道德底線,絕不被認作正面角色,絕不獲得觀衆的投射。
但偏偏他們又不是那麼過火。除了交戰,軍人獵人其實都對殺戮較為克制,頂多心狠手辣,絕沒有往泯滅人性的惡棍去塑造。
上校一夥相處時,無論讨論任務還是插科打诨,都像一支親密靠譜的團隊,跟《異形2》那群正面形象的大兵幾乎沒區别。
而獵人首領也不是一味的卑鄙逐利之徒,其人不乏讨喜的小個性,大難當前也有幾個頗為爺們兒的反應。
就像我上次說的,如此行為人設,放在《速度與激情》系列,随便找個理由就能洗白,你看傑森·斯坦森那角色殺過一屋子警察都能。
因此部《阿凡達2》出現一種兩難——讓反派正常行動吧,一不留神就像正派,把他們往壞了塑造吧,又戰戰兢兢不敢用力。
這種糾結,當然不是卡梅隆不會寫角色,原因出在他創作上更根本的矛盾。
一方面,他卯足力氣想講一個批判資源掠奪、贊頌自然之美、呼籲保護環境的主題。
另一方面,他的手藝之花依然在那些掌握着科技機械的角色身上綻放。一到他們施展本領,場面就無法不神采煥發,大搶土著們的風頭。
當年第一部遭軍事博主吐槽“未來軍隊戰鬥這麼落後”之類,也是同樣矛盾下的妥協産物。
并非卡梅隆軍事細節敷衍,而是主題先行,再用設定填坑,無法不留下槽點。
卡導演為何那樣
行文至此,終于能跟标題挂上鈎了。有很多人評價《阿凡達2》特效完美,情節老套。
其實情節老套從來不是問題。太多經典電影,情節單抽出來老套至極。而追求新奇創意的影片未必受待見。
一部電影的情節隻要契合風格藝術,每件事都發生得順理成章,自然會讓人愉快投入,沒人會分心去想它是不是老套。
《阿凡達2》之所以讓人覺得老套,還是卡梅隆為了兼顧主題表達和手藝亮點,讓故事不可避免出現了别扭,盡管他竭力讓這種别扭降到了最低。
因此整個情節缺乏他以往那種渾然的完整性,角色的性格和行動并沒有一順到底的邏輯。
電影無法緊扣人心,自然會有人琢磨問題出在哪兒,然後很難不注意到——原來情節挺老套的——其實這根本不算什麼緻命短闆。
我看有卡粉表示失望,說《終結者2》,《真實的謊言》那麼強,卡梅隆寫劇本的水平退步了。
不是這樣的。《阿凡達2》對一些場景群戲的精準掌控,跟他盛年佳作比毫不遜色。
不是卡梅隆退步了,隻是這不再是他最拿手的那種劇本了。
從2009年的《阿凡達》,卡梅隆就走出了帶給過他巨大聲望的創作舒适圈,跳進陌生的海域遊弋。
他俨然化身《終結者》穿越過去的凱爾·裡斯,俨然被《異形2》深入獸穴的雷普利附了身。
通過史無前例的小藍人系列,他也把自己逼入一個沒有優勢的環境,艱難地應付挑戰。
所以也不難理解,他玩了命低把特效推向極限,即便早已遠超同時代同行,依然想百尺竿頭更進一步的原因何在。
因為那就是他掌中的科技武器,就是他鏡頭下那麼多英雄賴以取勝的法寶。
《阿凡達》是潘多拉星與人類的戰争,也是卡梅隆與自己的戰争。
我們可能永遠無法真正搞懂他為什麼這麼做,但有一點可以确定——
也許他不再拍那些熟悉的英雄了,但他還是這個時代的英雄。
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