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後宮的女人,像開不盡的鮮花,這批謝了那批又開了,永久不變的是紫禁城那充滿誘惑又危險的大門。
瑛貴人終其一生也不過是一個随意賜來賜去的物件罷了。
承寵容易,賜死更是皇帝一句話的事情。
這朵清新如蓮的鮮花,命運卻如浮萍一樣,尚在盛放時就刹那凋零,在後宮悄然隕落,令人無限惋惜。
有人說,就《甄嬛傳》電視劇而言,瑛貴人是後宮唯一無辜之人,他的悲劇是浣碧和三阿哥一手造成的,一個是始作俑者,一個是直接導火索。
如果三阿哥不曾觊觎她,以她的美貌才情和恬淡不争的個性,也許能在宮中安安穩穩度過餘生。
先不說這兩種結局是否能如常所願,就瑛貴人之死而言,我橫看豎看都覺得一點都不冤。
在那明争暗鬥、波濤洶湧的後宮中,瑛貴人從出場,劇中就埋下了衆多伏筆,注定了她必将成為皇權之中政治鬥争的犧牲品。
瑛貴人這一生,為他人生,為他人亡,從未為自己活過一回,說她死得冤我不認同,但我覺得她也妥妥是個紅顔薄命的可憐之人。
02
《甄嬛傳》中每個嫔妃都有自己的生存法則,不僅貌美還各自有拿手的才藝。
所謂人生有八雅:琴棋書畫詩酒花茶。
眉莊的琴,敬妃的棋,宜修的字,玉娆的畫,甄嬛的吟詩、烹茶及舞蹈。
由此可見,甄嬛的硬件軟件都是至強的,當然,還有安陵容的歌,華妃的“小廚房”,就連久居宮中的端妃也彈得一手好琵琶,但這些都是題外話了,不在今天讨論範圍之内,一筆帶過。
言歸正傳,瑛貴人在古筝的造詣上非常高。
對,瑛貴人擅長古筝,尤其是劇中反複出現的那首《高山流水》。
衆所周知,“高山流水”現今一般用于比喻知己或知音。
春秋時期,俞伯牙擅長于彈奏琴弦,鐘子期擅長于聽音辨意。有次,伯牙來到泰山北面遊覽時,突然遇到了暴雨,隻好滞留在岩石之下,彈奏琴曲。“好曲!真是好曲!”原來,在山上砍柴的鐘子期也正在附近躲雨聆聽多時,發出了由衷的贊賞。俞伯牙聽到贊語,趕緊起身和鐘子期打過招呼,便又繼續彈了起來。伯牙凝神于高山,賦意在曲調之中,鐘子期在一旁聽後頻頻點頭:“好啊,巍巍峨峨,真像是一座高峻無比的山啊!”伯牙又沉思于流水,隐情在旋律之外。鐘子期聽後,又在一旁擊掌稱絕:“妙啊,浩浩蕩蕩,就如同江河奔流一樣呀!”伯牙每奏一支琴曲,鐘子期就能完全聽出它的意旨和情趣。伯牙驚喜歎息:“好呵!好呵!您的聽音、辨向、明義的功夫實在是太高明了,您所說的跟我心裡想的真是完全一樣,我的琴聲怎能逃過您的耳朵呢?”于是二人結為知音,并約好第二年再相會論琴。可是第二年伯牙來會鐘子期時,得知鐘子期不久前已經因病去世。俞伯牙痛惜傷感,難以用語言表達,于是摔琴絕弦,終身不彈,以謝平生難得的知音,故有高山流水之曲。
為此,我特意找了古筝《高山流水》聽了一下。
前半部悠悠揚揚,情深意長,樂聲袅袅,如山間小溪,流水潺潺,柔和緩慢,韻味十足。
後半部曲調一轉,有一種“輕舟已過,波濤擊石,勢不可擋”的跌宕起伏,如山間飛瀑,激流勇進,好似在怒吼,激起心中千層水花,讓人有心潮澎湃之感。
一曲終了,清清冷冷,耳畔無聲,卻回味無窮。
典故加上此曲的意境,真的是很符合瑛貴人的個性和身份。
《高山流水》有一種“士為知己者死”的慷慨激昂,這個知己,對瑛貴人而言,無疑是果郡王。
也許,她曾經是愛慕果郡王的,但是現實不允許她有此妄念,于是,她将他當成知己,藏于心底。
03
瑛貴人,原是一名孤女,早年間被果郡王允禮搭救後,成了果郡王府清涼台的一名侍婢,取名為采蘋。
在果郡王的别院淩雲峰,這個鮮少有人知道的地方,采蘋就曾經在這裡服侍,就連病重的甄嬛,采蘋也是貼身伺候的丫頭之一,可見果郡王對她是十分信任的。
丫鬟出身的采蘋,相貌出衆,舉手投足之間是頗有大家閨秀的溫文爾雅,說話時也不卑不亢,應對自如。
包括之後面對魚龍混雜的皇宮,我們看到的是她在後宮與人說話做事,分寸也都拿捏得十分恰當,大都能很巧妙的規避風險。
她的這種氣質與沉穩仿佛就是與生俱來一樣,根本不需要刻意去做,她是由内而外自然而然散發出來。
尤其她的古筝竟能與眉莊的琴、甄嬛的舞、端妃的琵琶相媲美,可見用功之深。
而無論是談吐、氣質,還是技能,都非一朝一夕可以達成,明顯是被人長年累月細心調教與栽培的結果。
倘若采蘋隻是孤女出身的普通女婢,又怎會有如此“硬核”的素質?
可以對比一下甄嬛的丫鬟流朱和浣碧。
流朱我之前寫過,非常可愛,聰明伶俐,忠心耿耿,最後為了救甄嬛而撞死在侍衛的刀下。
流朱從小就陪伴在甄嬛身邊長大,耳濡目染也多少會沾染一些甄嬛的習性,但流朱總體上沒有那種優雅平淡的氣質,同樣的,沈眉莊的貼身丫鬟彩月也并無什麼出衆之處。
再看浣碧,表面上和流朱一樣,是甄嬛的丫頭,實則是甄府的“二小姐”。
劇情裡也有清楚交代,她的吃穿用度都是比照着小姐來的,抛開她“見不得光”的身份帶來的自卑心理,就算她沒有大家閨秀的小姐風範,也應該有小家碧玉的知書達理。
很明顯,浣碧也沒有這種氣質,更沒有什麼學識和技能。
說明流朱和浣碧雖然有條件,但沒有那份心,所以過着比較平淡随性的生活,而這種生活所呈現出的整個人的狀态也就比較平庸,沒有什麼亮眼之處。
04
帝王之家,難有真正的“傻白甜”。
也許果郡王确實從未有過觊觎皇位之心,但這并不妨礙他安插一個得力的人在皇帝身邊,做自己的耳目,降低自身的風險。
更别說自從果郡王與甄嬛有了私情,甄嬛卻又被皇帝奪回去之後,果郡王便真正領略了權力的重要性,也明白了甄嬛更需要的是什麼。
甄嬛想要的不僅僅是愛情,還有至高無上的權力,而能擁有這份權力的男人,隻有皇帝。
當然,大局已定,圖謀皇位是不可能的,也隻能在未來的太子人選上下功夫了,而三阿哥弘時無疑是最有可能當太子的人,不但被皇後親自撫養,還是皇子中最年長的。
俗話說:“英雄難過美人關”,對于并不聰慧的弘時,美人無疑是最好的武器。
如果說之前的采蘋隻是果郡王精心栽培的一顆“備用”的棋子,那麼送她入宮,成為瑛貴人的采蘋則真正成為果郡王府埋在皇帝身邊的一個“細作”。
采蘋進宮的緣由,劇情裡說是因為皇上看上玉娆,甄嬛疼惜親妹不肯讓她進宮,于是浣碧自告奮勇包攬下此事。
浣碧對甄嬛說,挑選果郡王府裡姿色上等的丫鬟送給皇帝,以此來分散皇上的注意力,這樣,皇帝就不會再糾纏玉娆了。
但是浣碧和采蘋談及此事的時候,可不是這麼說的。
采蘋本不想入宮,但她說得也很婉轉,說怕自己擔不了這個重擔。
但是浣碧此時決意要将采蘋送走,于是恩威并施,說起果郡王府對她的恩情,說起了果郡王危險的處境。
浣碧和采蘋的那段對話,非常劍拔弩張,暗藏玄機。
我甚至覺得下一秒浣碧就要敗下陣來。
如果不是浣碧站在了道德的制高點“綁架了”采蘋,如果不是因為采蘋受恩又傾心于果郡王,甘情願為果郡王“犧牲”,浣碧未必能如願。
浣碧話裡的大意是:皇上生性多疑,對兄弟又刻薄,果郡王如履薄冰,說不定哪天就遭了禍,所以需要一個對果郡王忠心耿耿的人打入皇室内部,留在皇上身邊,好在緊要的時候為果郡王說兩句好話。
請問,這不就是赤裸裸的“細作”嗎?
05
浣碧為何偏偏看中了采蘋呢?
原因大緻有二,這一招也可謂是浣碧的一舉兩得。
其一,浣碧心眼小,她原本就不相信采蘋隻是果郡王身邊普通的丫鬟,每天看着貌美如花的采蘋在果郡王面前晃蕩,甚至連望向果郡王的眼神都似乎是含情脈脈的,這樣的女子若長期留在果郡王身邊,絕對是一個潛在的“威脅”,足可令善妒又缺乏安全感的浣碧每天寝食難安。
所以,以浣碧的立場,早就恨不得找個由頭把采蘋“打發出去”,一方面能除了自己的情敵,另一方面還能在皇帝身邊安插自己的人,何樂而不為呢?
浣碧此舉是顯而易見的,但令人遐想的是:果郡王對此為何一副“全然不知”或“全然不管”的态度?
采蘋在果郡王府多年,浣碧要把采蘋送進宮,焉敢不與果郡王商量?
換言之,這麼大的事,浣碧是不敢擅作主張的。
所以很顯然,此時果郡王是完全知悉和默許的,隻不過表面上與他無關,其實是浣碧和甄嬛刻意把果郡王“摘了出去”。
~未完待續~
一直一直
在文字的陪伴中傾訴一顆不曾叛離的心
堅信成長才是女人最終的歸宿
願你能在我的文字裡感受溫暖和深情
如果人生可以選擇,無論是甄嬛,還是沈眉莊,也想活成她的樣子吧
聰明人曹琴默,機關算盡卻不得善終;老實人欣貴人,卻笑到了最後
“傻白甜”or“真綠茶”?——《甄嬛傳》古靈精怪的淳兒
《甄嬛傳》智商倒數第二給倒數第一講理,一個真敢講,一個真敢聽
薛寶钗的殼,林黛玉的魂——這才是《甄嬛傳》中真實的沈眉莊
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