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健康養生 > 正文

中醫不傳之秘--引經藥

​什麼是引經藥?

引經藥,又稱“引藥”,是指在處方中可以起到向導作用,能引領其他藥物到達病所或者對機體某經絡或髒腑有特殊作用的藥物。中醫引經藥的運用是中醫學的特色之一,其實質是宏觀的靶向思維。

引經藥與藥物歸經理論有一定的區别。藥物歸經主要體現的是藥物自身對某些髒腑或經絡的親和作用,但是引經藥在此基礎上還能夠引導它藥作用于某一髒腑或經絡。因此引經藥不僅本身對某些髒腑經絡有比較強的選擇性,也能夠影響它藥的選擇性,使本身不歸屬該髒腑經絡的藥物也能夠産生一定的親和作用。

從上文的醫案來看,用附子理中湯去甘草而加入細辛吳茱萸一下(藥進3劑)痊愈了三年未愈的晨起腹瀉,食欲不化(應該是完谷不化?)之證,雖然與前醫隻用附子理中湯隻收暫時之效比較,顯然高明,但本人認為據此認為細辛吳茱萸是引經藥實屬牽強。

中醫内科學将五更瀉定為脾胃虛寒,建議使用的方劑是理中湯,涉及到少陰,腹瀉加重,四肢不溫的用附子理中湯,實踐證明是行不通的,最多隻能緩解,正如上文所言"往往服藥後3--5日内可見好轉,繼複作瀉,迄今未能治愈",為什麼會這樣?上文言道"診斷為消化不良性腹瀉,查其舌淨,兩脈俱弱,此乃腎虛作瀉,理中者理中焦,此乃下焦乃瀉",這是對的,但本人認為不完全正确,因為凡定時定侯出現的休作有時症狀,輕者視之為少陽病,重者即屬厥陰,五更瀉是定時定侯出現的,雖表現為少陰階段症狀,亦必然有厥陰因素參與其中,如此分析,在附子理中湯中加細辛吳茱萸就不是什麼引經藥,而是直接治療相應髒器之藥。

如此一分析,是不是覺得許多有關引經藥的文章混淆引經藥的概念?如下文[引經藥]裡有六經引經藥太陽經——羌活,陽明經——白芷,葛根,少陽經——柴胡,太陰經——蒼術,少陰經——細辛,厥陰經——吳茱萸、藁本,[傷寒論]太陽經有用羌活嗎?陽明經有用白芷嗎?葛根是陽明階段用的嗎?可見許多文章其實亂寫的,包括古人。

内髒病不必想什麼引經藥之類的怪招,治經絡病用引經藥反而是必須的,如頭痛用川芎,手病用桂枝等等。

引經藥的方向和作用

●引藥上行:《本草求真》曰:“桔梗系開提肺氣之品,可為諸藥舟楫,載之上浮”。如參苓白術散,借桔梗載諸藥上浮,引歸于肺,益肺利氣,借肺之布精而養全身。

●引藥下行:《本經逢原》曰:“丹溪言牛膝能引諸藥下行,筋骨痛風在下者宜加用之”。從曆代醫家均推崇牛膝的“引藥下行”之功,故牛膝可作為身體下部疾病的引經藥使用,臨床上治療多發性神經根炎、坐骨神經痛、半身不遂、下肢肌痿無力等症,常随方加用,療效頗著。旋覆花是治療呃逆上氣的一味“引藥下行”之品,臨床有“諸花皆升,旋覆獨降”之說。

●引藥直達病所:中藥引經藥直達病所的藥物,臨床使用十分廣泛,如桑枝引諸藥達臂與手指,羌活引諸藥達上肢,獨活引諸藥達下肢,頭痛因部位不同而涉經各異,《丹溪心法》 在治療時即注重引經藥的運用,指出:“頭痛須用川芎,如不愈各加引經藥,太陽川芎,陽明白芷,少陽柴胡,太陰蒼術,少陰細辛,厥陰吳茱萸。”

●引火歸元:金匮腎氣丸中的肉桂即是一味引火歸元之品,在虛陽上越的戴陽證、陰盛格陽的格陽證中常用之。

●引氣歸元:焦樹德教授認為,砂仁可“引氣歸元”。慢性肺源性心髒病、心衰反複發作,表現為肺腎氣虛或虛多實少者,平時服用七味都氣丸加砂仁,對改善肺腎功能、增強免疫機能、減少複發有顯著療效。

●引氣上升:升麻、柴胡在補中益氣湯中引清氣上升,使該方顯益氣升提之功。日本學者報道,去除升麻、柴胡該方隻有補益氣血之功,而不能益氣升提、升舉下陷之髒器。

●引血下行:鎮肝熄風湯重用牛膝為君,即取其引血下行之功,以防“血之餘氣,并趕于上”之“氣厥”。臨床觀察,該方去牛膝而用于高血壓患者,對眩暈一症的療效大為遜色。

●引邪外達:柴胡可開邪熱内閉,使邪氣從内達外,為醫家臨證所習用。

●引邪下行:玉女煎中牛膝引邪熱下行,以降上炎之火;四妙丸中的牛膝也起引熱下行作用。

引經藥的應用原則

●按藥性使用引經藥。各經的引經藥按其藥性有升浮藥和沉降藥、苦寒藥和辛溫藥之别,因此,各經病證,可按寒證和熱證分别選用各經升浮性或沉降性的引經藥。如手少陰心經的引經藥黃連性味苦寒,屬沉降藥,适用于熱證,細辛性味辛溫,屬升浮藥,适用于寒證。

●按表裡經關系使用引經藥。凡屬表裡關系的兩經,由于經氣相通,兩經的引經藥有相同作用,臨床使用時也可相互為用,如手陽明大腸經和手太陰肺經因屬表裡關系,故引經藥都有升麻。

●按手足經關系使用引經藥。少陰,太陰,厥陰,少陽,太陽,陽明六經每經都分手經和足經。由于經氣相通,也可以相互為用,如手少陰心經和足少陰腎經,同屬少陰經引經藥都可用細辛 。

●引經藥的用量。引經藥隻是為了引藥入經,起“引經報使作用”,能起作用即可,故用量不宜過大。

你可能想看:

有話要說...

取消
掃碼支持 支付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