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母嬰育兒 > 正文

自信的孩子,都是這樣“誇”出來的




來源: | 作者: pmo088ebc | 發布時間: 2020-10-22 | 627 次浏覽

愛不需要理由,但需要方法。

正确認可孩子,能讓讓孩子的學習和生活走入正向的循環,獲得健康的、持續向上的動力。

01

你小小的認可,

或許就是孩子的全世界

父母都非常愛自己的孩子,樂于幫孩子找問題,指出孩子哪裡做得不好、有什麼缺點——

這道題居然做錯了,太粗心了吧

每天起床這麼晚,拖拖拉拉,以後怎麼辦

要主動跟阿姨打招呼,你怎麼這麼沒禮貌

很多家長很困惑,我也經常說:“孩子你真棒!”但是孩子并沒有變得很棒。細細想來,這些“你真棒”大多數時候是不走心的。而那些“你太粗心了”、“我都講這麼多遍了,還聽不懂嗎?”既具體又戳心,像一根根刺一樣,直奔孩子的心房。
1968年,美國心理學家羅森塔爾,曾對美國一所鄉村小學18個班孩子進行過一場實驗。他們先是煞有其事地對孩子們進行了“未來發展趨勢測驗”,但并沒有真的計算分數和結果。而是随機挑選了一些學生,告訴校方這些孩子更有發展潛力,并叮囑他們保密。
8個月後,經過測試發現,之前被随機判斷為有潛力的學生,表現得性格更外向、更自信,求知欲也更強。這個後來被羅森塔爾命名為“權威性謊言”,他對校方來說是權威,而校方對學生來說是權威。對于大部分孩子來說,父母就是他們的第一個權威。父母的認可,将深刻地影響孩子的人生。
在心理學上,因為每個孩子潛意識裡都是愛父母的,他們會把父母的評價,内化為對自己的評價。
在童年時期,因為對自身和外界的認識、理解都非常有限,所以我們不知道怎麼去評價自己,隻能求助于父母。如果父母肯定了我們,我們就能肯定自己,逐漸生長出自信;如果父母否定了我們,我們就會重頭再來,改造自己;如果一直沒有得到肯定,我們就會開始懷疑自己。
台灣著名作家三毛在《一生的戰役》裡曾經寫過:“我一生最大的悲哀,并不是要賺得全世界,而是請您欣賞我。”這個您,就是她的父親。
後來她的父親看到了這篇文章,寫道:“很感動,深為身邊有這樣的小草而驕傲。”
三毛淚流滿面,回到:“等你這句話,我等了一生一世,直到今天你親口說出來,才抹去了我在這個家庭永遠抹不掉的自卑和心虛。”
這個世界上有太多的孩子跟三毛一樣,因為小時候得不到父母的認可,内心坍縮成一個洞,終身都在渴求着。不是每一個孩子都像三毛那樣堅強,他們可能會迷茫、彷徨,最終被打上沒自信、沒出息的标簽,實在是可惜。所以,千萬不要低估認可的力量。
你一次正式地、認真地、具體地認可孩子,是什麼時候?

02

這個世界的壞

他們早就感受到了

仔細回憶一下,在孩子剛學會走路、剛學會說話的時候,你是怎麼樣的狀态?你的眼裡肯定溢滿了慈愛,反複地鼓勵他、誇贊他、安撫他。
于是,孩子會不斷努力嘗試,因為他知道無論自己做得怎麼樣,媽媽都不會責怪他。
我們的文化語境裡,謙虛、謹小慎微受人推崇、傳唱了幾千年,但這是過時的。當孩子稍微長大一點,爸爸媽媽們突然就開始害怕了,怕孩子驕傲大意,就把自己的認可藏了起來;怕孩子不懂人世險惡,于是主動地扮演險惡——給孩子壓力,不斷地告誡孩子競争殘酷、生活不易。
其實,孩子都不傻。學校不是天堂,老師不是天使,公交車司機也不會每天面帶微笑。這個世界的壞,他們早就能感受到了。

我國著名教育家、“知心姐姐”盧勤曾經把每個孩子比喻成一顆雞蛋:把雞蛋打開有兩種方式,一種是從外部施加壓力,把雞蛋破開;另一種是從内部給雞蛋溫暖,等小雞出生,雞蛋就打開了。從外面打開是食物,從裡面打開才是生命。孩子也一樣,他們更需要鼓勵、接納和認可,而不是太多的壓力。
正确認可孩子,是個技術活。
斯坦福大學著名心理學家卡羅爾·德韋克,曾對紐約20所學校的400名學生,進行了為期10年的實驗,結果令人深思。
首先,她讓孩子們進行非常簡單的拼圖遊戲。然後對A組孩子給予“你很聰明”的表揚,而對B組的孩子給予“你剛才一定很努力”的鼓勵。
随着難度增大,A組跟B組的孩子開始有了截然不同的表現——

A組 被誇聰明的孩子

更容易形成“固定型思維”:“你很聰明”背後傳達的意思是——因為聰明,所以你成功了。為了保持聰明的評價,孩子會更傾向于保守行事,遇到困難時,更容易感到沮喪、懷疑自己。

B組 被誇努力的孩子

更容易形成“發展型思維”:“你很努力”背後傳達的意思是——因為努力,所以你成功了。沒有不必要的壓力, 孩子更有自信,更願意嘗試,不會輕易放棄。 盧勤老師說:“對孩子來說,失敗不是成功之母,成功才是。”正确認可孩子,能讓讓孩子的學習和生活走入正向的循環,獲得健康的、持續向上的動力。



你可能想看:

有話要說...

取消
掃碼支持 支付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