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健康養生 > 正文

太陽經病腑證

  太陽經病腑證

  太陽病經證不解,表寒随經入腑,影響膀胱腑氣,由于膀胱氣化功能失調,成為太陽蓄水證。若太陽表邪随經結于下焦,熱與血結,則成為太陽蓄血證。

  (1)蓄水證

  臨床表現:發熱,汗出,煩渴欲飲水,水入則吐,少腹硬滿小便不利,脈浮。

  發熱,汗出,脈浮均為太陽表證未解。煩渴,渴欲飲水,水入則吐,少腹硬滿,小便不利,為表邪解随經入裡,寒水互結,膀胱氣化失常,以緻水邪停聚為病。

  治法:溫陽化氣行水。

  方藥:五苓散

  五苓散(《傷寒論》):茯苓豬苓澤瀉白術各10克、桂枝5克。

  五苓散化氣行水,兩解表裡之方劑。豬苓、澤瀉導水下行,茯苓、白術健脾利濕;桂枝通陽化氣兼能解表,共奏通陽化氣行水之功。

  (2)蓄血證

  臨床表現:少腹急結或硬滿,煩燥如狂,甚則發狂,小便自利,脈沉澀或沉結。

  少腹急結或硬滿,乃随經之熱與血結于下焦。煩燥如狂,小便自利,為淤熱上擾心神。病在血分不在氣分,故小便自利。

  治法:瀉熱破淤。

  方藥:桃核承氣湯

  桃核承氣湯(《傷寒論》):桃仁10克、大黃12克(後下)、芒硝6克(分沖)、桂枝6克、甘草6克。

  本方為清熱驅淤之劑。以調胃承氣湯原方加桂枝通陽行氣,桃仁解凝通淤,經化裁後,由入氣轉為入血,故能治膀胱蓄血證。

你可能想看:

有話要說...

取消
掃碼支持 支付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