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健康養生 > 正文

【經方臨證】葛根黃芩黃連湯加味治療大便溏瀉案


【經方臨證】加味治療大便溏瀉


案一: 王某, 男,50歲,形體中等偏瘦。 2012年8月30日來診。 患者 大便溏洩幾十年, 每日1~3次不等,因無腹痛,對其生活影響不大而不重視治療,數月前,因腹瀉加重,到個體診所治療,所服中藥方甚大,含 黃連、黃柏 等一大堆藥,療效不顯,故慕名來診。 刻診: 早晨吃飯後即瀉,黏而不爽,每日大便1~3次,無腹痛,多食水果則腹瀉加重,如果食羊肉、辛辣等熱性食物則鼻周發紅、小便赤澀而熱等,納可,眠可,口不苦,偶爾有膩感,舌體胖大,無齒印,舌苔略膩,脈略細。處以 加味: 葛根30g,黃芩10g,黃連5g,甘草10g, 10g, 幹姜 10g。 煎服,每日1劑。 2013年1月14日電話随訪, 服藥10劑,感覺甚好,藥後溏洩即止。與前醫所處之方截然不同,相比之下,該方不算苦,而且處方價格相當便宜。因距離較遠,就診不便,遂自行繼續服上方5劑以鞏固療效,不僅不再溏洩,而且有時還會便幹,幾十年的便溏,半月治愈,對療效相當滿意。 按: 《傷寒論》第34條:“ 太陽病,桂枝證,醫反下之,利遂不止。脈促者,表未解也。喘而汗出者, 主之。 ”一般将理解為治療協熱而利,相當于《中醫内科學》的濕熱洩痢,這與臨床實際相符,對于濕熱洩瀉或痢疾,本方最為常用。濕熱瀉痢,瀉下急迫者有之,久患溏洩者亦多見。中醫認為久病多虛,該患者雖然溏洩日久,然其大便黏而不爽,這是濕熱溏洩的主症。患者食辛熱性食物則熱象顯現,進一步說明了熱象的存在,故予。配伍制大黃以增強祛除濕熱之功。因 黃芩、黃連 等為苦寒之品,易傷中陽,故配伍 幹姜 以顧護脾陽。 案二: 李某, 男,45歲,形體壯實。 2012年7月14日初診。 記憶力下降、 頭部發悶 數月。患者善飲白酒,檢查有脂肪肝,現已經很少飲酒,大便不成形,伴有燒心,吐酸水,納可眠可, 夢多,舌質紅,苔薄少,脈數。 下肢靜脈曲張多年,收縮壓正常,舒張壓多在90~98mmHg之間。處以: 葛根40g,黃連5g,黃芩10g,甘草10g, 大棗 20g, 幹姜 10g。 6劑,每日1劑。 7月21日二診: 頭部發悶減,服藥3天大便即成形,燒心愈,酸水已除,舌質紅,脈滑。血壓110/80mmHg。上方改 幹姜 為20g,另加 懷牛膝 20g, 丹參 20g, 桃仁 10g, 赤芍 10g,以改善腦部血液循環,繼服6劑。 7月28日三診: 服上藥後,便暢身輕,舌苔薄黃略膩,脈較前略弱,血壓穩定110/80mmHg,唯口幹多飲,臍周直徑20cm發木,雙下肢發涼,怕風。處以合以改善下肢血液循環,患者未再來診。 按: 患者善飲白酒,大便溏不成形,再加上燒心,吐酸水,舌質紅,脈數,濕熱證無疑。記憶力下降,頭部發悶,系濕熱内蘊、清陽不升所緻。故予。濕熱内蘊,易阻滞頭部血液循環,故予 懷牛膝、丹參、桃仁、赤芍 等活血之品。藥理研究發現, 葛根 也具有改善血液循環作用。三診時,患者以身半以下血循環不佳為主要表現,故合用。這是筆者當時的診治思路。

你可能想看:

有話要說...

取消
掃碼支持 支付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