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綜合 > 正文

養老金2023年上調“按年齡統一分配”:滿60歲5000、滿70歲6000,你啥意見?

這次會議,在強調“老有所養”的同時也強調了“弱有所扶”。如何體現弱有所扶?包含幫扶救助、走訪慰問等諸多舉措,更應該在“老有所養”中要體現“弱有所扶”的長效機制。


“老有所養”中的弱勢群體,應該是指那些養老金偏低的退休老人和那些沒有養老金的老人,他們呼籲在養老體系中給予傾斜和幫扶。尤其是那些養老金低于3000元平均值的企業退休人員群體,他們希望在2023年養老金上調中,能較大幅度地提高養老金水平。


我們知道,企業退休人員大約有1.2-1.3億人,養老金的全國平均水平在3000元左右,但是,這一億人的群體中存在結構化的差異。有的養老金高達一萬元以上,有的養老金才一兩千元。根據有關數據,低于3000元的占大多數,大約有六七千萬人。


于是,有些低收入的退休工人提出:養老金能不能按照年齡統一分配,比如,女性年滿55歲(退休)統一發4000元;年滿60周歲的,不論男性和女性,統一發5000元;年滿70歲統一發6000元;年滿80歲及以上,統一發8000元。那麼,這個“心聲”能實現嗎?讓我們來分析一下:


我們先看社保專家的反對意見,再看退休工人的呼聲:

一、社保專家的反對意見。

【1】不符合現行的養老機制。

現在的養老體系主要有城鎮退休職工養老保險和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城鄉居民養老保險群體大約有1.6億人,養老金的全國平均水平隻有190元。這個群體暫時不可能實現這個“願望”了。那麼,來看退休人員:

城鎮退休職工主要分為機關事業單位退休、企業退休、靈活就業退休等幾類,這些群體的養老金水平之所有存在巨大差距的原因是什麼呢?主要是因為現行的養老保險繳費指數不同、繳費年限以及視同繳費年限情況不同、各地區平均工資水平不同。基本邏輯是:繳費多的、繳費時間長的人,退休之後的養老金高。按照年齡大小統一标準,不符合這個基本邏輯。

【2】養老金的基本盤不允許。

如果按照年齡統一标準,滿55歲發4000元,滿60歲發5000元,滿70歲發6000元,滿80歲發8000元。因為年齡大的老人比較多,養老金平均水平至少在6000元以上,比現在平均值3000元翻了一倍。養老金的大池子根本沒有這麼多的水能辦得到。

【3】打擊參保繳費的積極性。

養老金的高低,主要取決于繳費的多少和時間長短,多繳多得、長繳多得。為了給低收入群體進行兜底,同時為了鼓勵高收入群體多繳費,所以,制定了社平工資60%-300%的繳費系數。如果按照年齡大小統一标準,高收入的群體也按照最低60%繳費了。繳得少,發得多,養老金池子很快就會幹枯了,損害的不僅是現有的退休人員,還有未來的退休人員。

【4】影響努力奮鬥的積極性。

按照多繳多得、長繳多得的原則,人們努力學習、考入名校、進入好單位、升職加薪、保持工作穩定,才能多繳社保、長時間繳社保,退休之後才能拿到豐厚的養老待遇,安度晚年,享受夕陽紅。如果按照工齡統一标準發養老金,誰還努力工作?都等着吃大鍋飯呢!

二、退休工人也相應地提出了不同意見,一一反駁了以上專家的意見。

【1】不存在影響積極性的問題。

努力學習,進好單位,提職加薪,不是為了養老金吧,而是為了事業成就感、為了享受高薪、為了社會地位。專家這種觀點,退休工人不同意。

【2】不影響在職時的貢獻大小。

在職的時候,你的能力強、技術硬、貢獻大,已經在年薪和福利上體現了啊,就沒有必要在退休之後再分為三六九等了。退休之後,大家都不工作了,就影響享受一樣的養老金水平。

【3】體現弱有所扶的原則。

目前的養老金上調機制,雖然向低收入者有所傾斜,但傾斜的力度明顯不夠。按照統一的标準上調,低收入的漲得少、高收入的漲得多,差距越來越大。如果按照年齡統一标準發放,大家都能提高水平,尤其是下崗工人、靈活就業人員都能大大提高幸福感和滿意度。

PS:以上客觀地擺出了兩種觀點。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既然是長效機制,也應該多聽取各種群體的意見,讓惠民政策普惠所有人,逐步走向真正的共同富裕。您怎麼看呢?歡迎留言。

PS:希望關注職場火鍋,點贊、收藏、在看、轉發,持續輸出幹貨,每天涮一鍋。

你可能想看:

有話要說...

取消
掃碼支持 支付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