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文化 > 正文

子虛賦原文、翻譯及賞析

子虛賦

朝代:兩漢

作者:司馬相如

原文:

  楚使子虛使于齊,王悉發車騎,與使者出田。田罷,子虛過奼烏有先生,亡是公在焉。坐定,烏有先生問曰:“今日田樂乎?”子虛曰:“樂。”“獲多乎?”曰:“少。”“然則何樂?”對曰:“仆樂齊王之欲誇仆以車騎之衆,而仆對以雲夢之事也。”曰:“可得聞乎?”

  子虛曰:“可。王車駕千乘,選徒萬騎,田于海濱。列卒滿澤,罘罔彌山,掩兔辚鹿,射麇腳麟。骛于鹽浦,割鮮染輪。射中獲多,矜而自功。顧謂仆曰:'楚亦有平原廣澤遊獵之地饒樂若此者乎?楚王之獵孰與寡人乎?’仆下車對曰:'臣,楚國之鄙人也,幸得宿衛十有餘年,時從出遊,遊于後園,覽于有無,然猶未能遍睹也,又焉足以言其外澤者乎!’齊王曰:'雖然,略以子之所聞見而言之。’

  “仆對曰:'唯唯。臣聞楚有七澤,嘗見其一,未睹其餘也。臣之所見,蓋特其小小耳者,名曰雲夢。雲夢者,方九百裡,其中有山焉。其山則盤纡茀郁,隆崇嵂崒;岑崟參差,日月蔽虧;交錯糾紛,上幹青雲;罷池陂陀,下屬江河。其土則丹青赭垩,雌黃白坿,錫碧金銀,衆色炫耀,照爛龍鱗。其石則赤玉玫瑰,琳瑉琨吾,瑊玏玄厲,碝石碔玞。其東則有蕙圃:衡蘭芷若,芎藭昌蒲,茳蓠麋蕪,諸柘巴苴。其南則有平原廣澤,登降陁靡,案衍壇曼。緣以大江,限以巫山。其高燥則生葴菥苞荔,薛莎青薠。其卑濕則生藏莨蒹葭,東薔雕胡,蓮藕觚盧、菴闾軒于,衆物居之,不可勝圖。其西則有湧泉清池,激水推移,外發芙蓉菱華,内隐钜石白沙。其中則有神龜蛟鼍,瑇瑁鼈鼋。其北則有陰林:其樹楩柟豫章,桂椒木蘭,蘖離朱楊,樝梨梬栗,橘柚芬芳;其上則有鹓雛孔鸾,騰遠射幹;其下則有白虎玄豹,蟃蜒貙犴。

  '于是乃使剸諸之倫,手格此獸。楚王乃駕馴駁之驷,乘雕玉之輿。靡魚須之桡旃,曳明月之珠旗。建幹将之雄戟,左烏号之雕弓,右夏服之勁箭。陽子骖乘,纖阿為禦,案節未舒,即陵狡獸。蹴蛩蛩,辚距虛,轶野馬,轊陶駼,乘遺風,射遊骐。倏眒倩浰,雷動猋至,星流霆擊。弓不虛發,中必決眦,洞胸達腋,絕乎心系。獲若雨獸,揜草蔽地。于是楚王乃弭節俳徊,翺翔容與。覽乎陰林,觀壯士之暴怒,與猛獸之恐懼。徼郄受诎,殚睹衆物之變态。

  '于是鄭女曼姬,被阿緆,揄紵缟,雜纖羅,垂霧縠。襞積褰绉,郁桡溪谷。衯衯裶裶,揚袘戌削,蜚纖垂髾。扶與猗靡,噏呷萃蔡。下摩蘭蕙,上拂羽蓋。錯翡翠之威蕤,缪繞玉綏。眇眇忽忽,若神仙之仿佛。

  '于是乃相與獠于蕙圃,媻珊郣窣,上乎金堤。揜翡翠,射鵕鸃。微矰出,孅繳施。弋白鹄,連鴐鵝。雙鸧下,玄鶴加。怠而後發,遊于清池。浮文鹢,揚旌栧。張翠帷,建羽蓋。罔瑇瑁,鈎紫貝。摐金鼓,吹鳴籁。榜人歌,聲流喝。水蟲駭,波鴻沸。湧泉起,奔揚會。礧石相擊,硠硠礚礚,若雷霆之聲,聞乎數百裡之外。将息獠者,擊靈鼓,起烽燧。車按行,騎就隊。纚乎淫淫,般乎裔裔。

  '于是楚王乃登雲陽之台,怕乎無為,澹乎自持,勺藥之和,具而後禦之。不若大王終日馳騁,曾不下輿,脟割輪焠,自以為娛。臣竊觀之,齊殆不如。’于是齊王默然無以應仆也。”

  烏有先生曰:“是何言之過也!足下不遠千裡,來贶齊國,王悉發境内之士,而備車騎之衆,與使者出畋,乃欲勠力緻獲,以娛左右,何名為誇哉!問楚地之有無者,願聞大國之風烈,先生之餘論也。今足下不稱楚王之德厚,而盛推雲夢以為高,奢言淫樂而顯侈靡,竊為足下不取也。必若所言,固非楚國之美也。無而言之,是害足下之信也。章君惡、傷私義,二者無一可,而先生行之,必且輕于齊而累于楚矣。且齊東陼钜海,南有琅邪;觀乎成山,射乎之罘;浮勃澥,遊孟諸;邪與肅慎為鄰,右以湯谷為界。秋田乎青丘,彷徨乎海外。吞若雲夢者八九于其胸中曾不蒂芥。若乃俶傥瑰偉,異方殊類,珍怪鳥獸,萬端鱗崪充牣其中,不可勝記。禹不能名,卨不能計。然在諸侯之位,不敢言遊戲之樂,苑囿之大;先生又見客,是以王辭不複,何為無以應哉!”

參考翻譯

作者:佚名

譯文
  楚王派子虛出使齊國,齊王調遣境内所有的士卒,準備了衆多的車馬,與使者一同出外打獵。打獵完畢,子虛前去拜訪烏有先生,并向他誇耀此事,恰巧無是公也在場。大家落座後,烏有先生向子虛問道:“今天打獵快樂嗎?”子虛說:“快樂。”“獵物很多吧?”子虛回答道:“很少。”“既然如此,那麼樂從何來?”子虛回答說:“我高興的是齊王本想向我誇耀他的車馬衆多,而我卻用楚王在雲夢澤打獵的盛況來回答他。”烏有先生說道:“可以說出來聽聽嗎?”

  子虛說:“可以。齊王指揮千輛兵車,選拔上萬名騎手,到東海之濱打獵。士卒排滿草澤,捕獸的羅網布滿山崗,獸網罩住野兔,車輪輾死大鹿,射中麋鹿,抓住麟的小腿。車騎馳騁在海邊的鹽灘,宰殺禽獸的鮮血染紅車輪。射中禽獸,獵獲物很多,齊王便驕傲地誇耀自己的功勞。他回頭看着我說:'楚國也有供遊玩打獵的平原廣澤,可以使人這樣富于樂趣嗎?楚王遊獵與我相比,誰更壯觀?’我下車回答說:'小臣我隻不過是楚國一個見識鄙陋的人,但僥幸在楚宮中擔任了十餘年的侍衛,常随楚王出獵,獵場就在王宮的後苑,可以順便觀賞周圍的景色,但還不能遍覽全部盛況,又哪有足夠的條件談論遠離王都的大澤盛景呢?’齊王說:'雖然如此,還是請大略地談談你的所見所聞吧!’

  “我回答說:'是,是。臣聽說楚國有七個大澤,我曾經見過一個,其餘的沒見過。我所看到的這個,隻是七個大澤中最小的一個,名叫雲夢。雲夢方圓九百裡,其中有山。山勢盤旋,迂回曲折,高聳險要,山峰峭拔,參差不齊;日月或被完全遮蔽,或者遮掩一半;群山錯落,重疊無序,直上青雲;山坡傾斜連綿,下連江河。那土壤裡有朱砂、石青、赤土、白垩、雌黃、石灰、錫礦、碧玉、黃金、白銀、種種色彩,光輝奪目,像龍鱗般地燦爛照耀。那裡的石料有赤色的玉石、玫瑰寶石、琳、珉、琨珸、瑊玏、磨刀的黑石、半白半赤的石頭、紅地白文的石頭。東面有蕙草的花圃,其中生長着杜衡、蘭草、白芷、杜若、射幹、芎?、菖蒲、茳蓠、蘼蕪、甘蔗、芭蕉。南面有平原大澤,地勢高低不平,傾斜綿延,低窪的土地,廣闊平坦,沿着大江延伸,直到巫山為界。那高峻幹燥的地方,生長着馬藍、形似燕麥的草、還有苞草、荔草、艾蒿、莎草及青薠。那低濕之地,生長着狗尾巴草、蘆葦、東薔、菰米、蓮花、荷藕、葫蘆、菴闾、莸草,衆多麥木,生長在這裡,數不勝數。西面則有奔湧的泉水、清澈的水池、水波激蕩,後浪沖擊前浪,滾滾向前;水面上開放着荷花與菱花,水面下隐伏着巨石和白沙。水中有神龜、蛟蛇、豬婆龍、玳瑁、鼈和鼋。北面則有山北的森林和巨大的樹木:黃楩樹、楠木、樟木、桂樹、花椒樹、木蘭、黃蘖樹、山梨樹、赤莖柳、山楂樹、黑棗樹、桔樹、柚子樹、芳香遠溢。那些樹上有赤猿、猕猴、鹓鶵、孔雀、鸾鳥、善跳的猴子和射幹。樹下則有白虎、黑豹、蟃蜒、貙、豻、雌犀牛、大象、野犀牛、窮奇、獌狿。

  '于是就派專諸之類的勇士,空手擊殺這些野獸。楚王就駕禦起被馴服的雜毛之馬,乘坐着美玉雕飾的車,揮動着用魚須作旒穗的曲柄旌旗,搖動綴着明月珍珠的旗幟。高舉鋒利的三刃戟,左手拿着雕有花紋的烏嗥名弓,右手拿着夏箙中的強勁之箭。伯樂做骖乘,纖阿當禦者。車馬緩慢行駛,尚未盡情馳騁時,就已踏倒了強健的猛獸。車輪輾壓邛邛、踐踏距虛,突擊野馬,軸頭撞死騊駼,乘着千裡馬,箭射遊蕩之骐。楚王的車騎迅疾異常,有如驚雷滾動,好似狂飙襲來,像流星飛墜,若雷霆撞擊。弓不虛發,箭箭都射裂禽獸的眼眶,或貫穿胸膛,直達腋下,使連着心髒的血管斷裂。獵獲的野獸,像雨點飛降般紛紛而落,覆蓋了野草,遮蔽了大地。于是,楚王就停鞭徘徊,自由自在地緩步而行,浏覽山北的森林,觀賞壯士的暴怒,以及野獸的恐懼。攔截那疲倦的野獸,捕捉那精疲力竭的野獸,遍觀群獸各種不同的姿态。

  '于是,鄭國漂亮的姑娘,膚色細嫩的美女,披着細缯細布制成的上衣,穿着麻布和白娟制做的裙子,裝點着纖細的羅绮,身上垂挂着輕霧般的柔紗。裙幅褶绉重疊,紋理細密,線條婉曲多姿,好似深幽的溪谷。美女們穿着修長的衣服,裙幅飄揚,裙緣整齊美觀;衣上的飄帶,随風飛舞,燕尾形的衣端垂挂身間。體态婀娜多姿,走路時衣裙相磨,發出噏呷萃蔡的響聲。飄動的衣裙飾帶,摩磨着下邊的蘭花蕙草,拂拭着上面的羽飾車蓋。頭發上雜綴着翡翠的羽毛做為飾物,颌下纏繞着用玉裝飾的帽纓。隐約缥缈,恍恍忽忽,就像神仙般的若有若無。

  '于是楚王就和衆多美女一起在蕙圃夜獵,從容而緩慢地走上堅固的水堤。用網捕取翡翠鳥,用箭射取錦雞。射出帶絲線的短小之箭,發射系着細絲繩的箭。射落了白天鵝,擊中了野鵝。中箭的鸧鸹雙雙從天落,黑鶴身上被箭射穿。打獵疲倦之後,撥動遊船,泛舟清池之中。劃着畫有鹢鳥的龍船,揚起桂木的船漿。張挂起畫有翡翠鳥的帷幔,樹起鳥毛裝飾的傘蓋。用網撈取玳瑁,釣取紫貝。敲打金鼓,吹起排箫。船夫唱起歌來,聲調悲楚嘶啞,悅耳動聽。魚鼈為此驚駭,洪波因而沸騰。泉水湧起,與浪濤彙聚。衆石相互撞擊,發出硠硠礚礚的響聲,就像雷霆轟鳴,聲傳幾百裡之外。

  '夜獵将停,敲起靈鼓,點起火把。戰車按行列行走,騎兵歸隊而行。隊伍接續不斷,整整齊齊,緩慢前進。于是,楚王就登上陽雲之台,顯示出泰然自若安然無事的神态,保持着安靜怡适的心境。待用芍藥調和的食物備齊之後,就獻給楚王品嘗。不像大王終日奔馳,不離車身,甚至切割肉塊,也在輪間烤炙而吃,而自以為樂。我以為齊國恐怕不如楚國吧。’于是,齊王默默無言,無話回答我。”

  烏有先生說:“這話為什麼說得如此過分呢?您不遠千裡前來賜惠齊國,齊王調遣境内的全部士卒,準備了衆多的車馬,同您外出打獵,是想同心協力獵獲禽獸,使您感到快樂,怎能稱作誇耀呢!詢問楚國有無遊獵的平原廣澤,是希望聽聽楚國的政治教化與光輝的功業,以及先生的美言高論。現在先生不稱頌楚王豐厚的德政,卻暢談雲夢澤以為高論,大談淫遊縱樂之事,而且炫耀奢侈靡費,我私下以為您不應當這樣做。如果真像您所說的那樣,那本來算不上是楚國的美好之事。楚國若是有這些事,您把它說出來,這就是張揚國君的醜惡;如果楚國沒有這些事,您卻說有,這就有損于您的聲譽,張揚國君的醜惡,損害自己的信譽,這兩件事沒有一樣是可做的,而您卻做了。這必将被齊國所輕視,而楚國的聲譽也會受到牽累。況且齊國東臨大海,南有琅琊山,在成山觀賞美景,在之罘山狩獵,在渤海泛舟,在孟諸澤中遊獵。東北與肅慎為鄰,左邊以湯谷為界限;秋天在青丘打獵,自由漫步在海外。像雲夢這樣的大澤,縱然吞下八九個,胸中也絲毫沒有梗塞之感。至于那超凡卓異之物,各地特産,珍奇怪異的鳥獸,萬物聚集,好像魚鱗荟萃,充滿其中,不可勝記,就是大禹也辨不清它們的名字,契也不能計算它們的數目。但是,齊王處在諸侯的地位,不敢陳說遊獵和嬉戲的歡樂,苑囿的廣大。先生又是被以貴賓之禮接待的客人,所以齊王沒有回答您任何言辭,怎能說他無言以對呢!”

注釋
1.子虛:與烏有先生都是賦中虛構的人物。《子虛賦》不同傳本文字出入較大,這裡是依李善注《文選》卷七。
2.悉:全,皆。士:兵。備:齊全。田:通“畋”,打獵。
3.過:拜訪。奼:通“托“,誇耀。
4.罘(fú):捕兔的網。罔:捕魚的網。彌(mí):滿。
5.掩:覆蓋、罩住。辚:用車輪輾壓。
6.麇:麇鹿。腳:本指動物的小腿,此用為動詞,捉住小腿之意。麟:雄鹿,非指古人作為祥瑞之物的麟。
7.骛:縱橫奔馳。鹽浦:海邊鹽灘。
8.鮮:指鳥獸的生肉。染輪:血染車輪。此句言獵獲之物甚多。
9.矜:驕矜、誇耀。自功:自我誇功。
10.何與:何如,比起來怎麼樣。
11.鄙人:見識淺陋的人。
12.唯唯:應答的聲音。
13.特:隻。
14.盤纡:迂回曲折。茀郁:山勢曲折的樣子。
15.隆崇:高聳之狀。嵂萃(lǜzú):山勢高峻險要的樣子。
16.岑崟(yín):《方言》釋為“峻貌”,即山勢高峻的樣子。參差:形容山嶺高低不齊的樣子。
17.蔽:全遮住。虧:半缺。
18.交錯糾紛:形容山嶺交錯重疊,雜亂無序。
19.幹:接觸。按:《文選》李善注引孔安國《尚書傳》曰:“幹,犯也。”
20.罷(pí)池:山坡傾斜的樣子。下文“陂陀”亦此意。
21.屬:連接。
22.丹:朱砂。青:石青,可制染料。赭(zhě):赤土。垩(è):白土。
23.雌黃:一種礦物名,即石黃,可制橙黃色染料。白坿:石灰。
24.碧:青色的玉石。
25.衆色:指各種礦石閃現出的不同光彩。炫耀:光輝奪目的樣子。
26.照:照耀。爛:燦爛。這句說各種礦石光彩照耀,有如龍鱗般的燦爛輝煌。
27.赤玉:赤色的玉石。玫瑰:一種紫色的寶石。
28.琳瑉:一種比玉稍次的石。琨吾:同“琨珸”,即“琨”,《說文》:“琨,石之美者。”
29.瑊玏(jiānlè):次于玉的一種石名。玄厲:一種黑色的石頭,可以磨刀。
30.碝(ruǎn)石:一種次于玉的石頭,“白者如冰,半有赤色”(見《文選》李善注)。娬玞:一種次于玉的美石,質地赤色而有白色斑紋。
31.蕙圃:蕙草之園。蕙與蘭皆為香草,外貌相似。蕙:比蘭高,葉狹長,一莖可開花數朵;蘭:一莖一花。
32.衡:杜衡,香草名,“其狀若葵,其臭如蘼蕪。”(見《文選》李善注)蘭:蘭草。芷:白芷,或稱“藥”,香草名。若:杜若,香草名。
33.芎藭:今通常叫作“川芎”,香草名,其根可以入藥,有活血等作用。昌蒲:水草名,根可入藥,氣香。
34.茳蓠(lí):水生香草名。蘪(mí)蕪:水生香草名,《文選》李善注引張揖曰:“似蛇床而香。”按:蛇床,其子入藥,名蛇床子,可壯陽。
35.諸柘:即甘蔗。巴苴(jū):即芭蕉。
36.登降:此言地勢高低不平,或登上或降下。陁靡:山坡傾斜綿延的樣子。
37.案衍:地勢低下。壇曼:地勢平坦。
38.緣:沿、循。大江:指長江。
39.限:界限。巫山:指雲夢澤中的陽台山,在今湖北境内,非為今四川巫山。
40.高燥:高而幹燥之地。葴:馬藍,草名。菥:一種像燕麥的草。苞:草名。按:即《左傳》講到的楚國的特産苞茅,可湑酒、編席織鞋等。荔:草名,其根可制刷。
41.薛:蒿的一種。莎(suō):一種蒿類植物名。青薠:一種形似莎而比莎大的植物名。
42.卑:低。藏莨(zāngláng):即狗尾巴草,也稱狼尾草。
43.東薔:草名,狀如蓬草,結實如葵子,可以吃。雕胡:即蔣,或稱菰,俗稱茭白。
44.觚(gū)盧:《文選》李善注引張晏說即葫蘆。
45.菴(ān)闾:蒿類植物名,子可入藥。軒于:即莸(yóu)草,一種生于水中或濕地裡的草。
46.衆物:指衆多的草木。居:此指生長。
47.圖:計算。
48.湧泉:奔湧的泉水。推移:浪濤翻滾向前。
49.外:指池水表面之上。發:開放。芙蓉:即荷花。菱華:即菱花,開小白花。
50.内:指池水下面。隐:藏。
51.中:指池水中。蛟:古代傳說中能發水的一種龍。鼍(tuó):即今之揚子鳄,俗名豬婆龍。
52.瑇瑁:玳瑁,龜類動物,其有花紋的甲殼可做裝飾品。鼋:大鼈。
53.陰林:背陽面的樹林。
54.楩(pián):樹名,即黃楩木。柟(nán):樹名,即楠木,樹質甚佳。豫章:樹名,即樟木。
55.椒:花椒樹。木蘭:樹名,高大喬木,開白花。
56.蘖(bò):即黃蘖樹。其高數丈,其皮外白裡黃,入藥清熱燥濕。離:通“樆(lí)”,即山梨樹。朱楊:生于水邊的樹名,即赤莖柳。
57.樝(zhā)梨:即山楂。梬(yǐng)栗:梬棗,似柿而小。
58.橘柚:芸香科植物,俗稱橘子、柚子。
59.鹓雛(yuānchú):鳳凰。孔:孔雀。鸾:鸾鳥,傳說中似鳳凰的鳥名。
60.騰遠:疑為“騰猿”之誤字,猿善騰躍。射(yè)幹:似狐而小的動物,能上樹。
61.蟃蜒:應作“獌狿”,一種似狸的大獸。貙豻(qūhàn):一種似狸而大的猛獸。
62.剸諸:即專諸,春秋時代的吳國勇士,曾替吳公子光刺殺吳王僚。此指像剸諸一樣的勇士。倫:類。
63.格:擊殺。
64.馴:被馴服。駁:毛色不純的馬。驷(sì):古代四匹馬駕一車稱驷,此泛指馬。
65.雕玉之輿:用雕刻的玉石裝飾的車,言車之高貴。
66.靡:通“麾”,揮動。魚須:海中大魚之須,用來做旗子的穗飾。桡旃(náozhān):曲柄的旗。
67.曳:搖動。明月之珠旗:畫有明月裝飾有珠子的旗。
68.建:舉起。幹将:本為春秋時代吳國的著名制劍工匠,此指利刃。雄戟:有刃的戟。
69.烏号:古代良弓名,相傳為黃帝所用。雕弓:雕刻花紋的弓。
70.夏服:通“夏箙(fú)”,盛箭的袋子。相傳善射的夏後羿有良弓繁弱,還有良箭,裝在箭袋之中,此箭袋即稱夏服。
71.陽子:即孫陽,字伯樂,秦穆公之臣,以善相馬著稱。骖乘:陪乘的人。古時乘車,駕車者居中,尊者居左,右邊一人陪乘,以禦意外,稱骖乘。
72.纖阿(ē):傳說是為月神駕車的仙女,後人泛稱善駕車者為纖阿。
73.案節:馬走得緩慢而有節奏。此言馬未急行。未舒:指馬足尚未盡情奔馳。
74.陵:侵淩,此指踐踏。狡獸:強健的猛獸。按《廣雅》:“狡,健也。”
75.蹴:踐踏。蛩蛩(qióng):傳說中的怪獸,其狀如馬,善奔馳。
76.辚:用車輪輾壓。距虛:一種善于奔走的野獸名,其狀如驢。
77.轶:超過。轊(wèi):車軸頂端。這裡是以 撞擊之意。騊駼(táotú):北方野馬名;一說即野馬。
78.遺風:千裡馬名。骐:野獸名,似馬。
79.倏眒(shūshēn):迅速的樣子。倏,通“跾(shū)”,疾速。倩浰(lì):迅疾的樣子。
80.雷動:像驚雷那樣震動。猋(biāo):即飙風,迅疾的大風。
81.星流:流星飛墜。霆:疾雷。
82.決:射裂。眦(zì):眼眶。
83.洞:洞穿。掖:同“腋”。
84.絕:斷裂。心系:連接心髒的組織。
85.雨(yù):下雨。這裡指把獵物丢下來像落雨一樣,誇耀多。揜(yǎn):掩蓋。
86.弭節:停鞭緩行。
87.徼(jiǎo):攔截。郄(jù):極度疲倦。诎:窮盡,指精疲力竭。
88.殚(dān):盡。
89.鄭女:古代鄭國多美女。曼姬:美女。曼,皮膚細膩柔美。
90.被:通“披”。此指穿衣。阿:輕細的絲織品。緆(xì):細布。
91.揄:牽曳。紵:麻布。缟:白綢布。
92.纖羅:纖細的有花紋的絲綢。按:凡言纖言細都是指的絲綢質量好,質量好才做得到輕薄。
93.霧縠(hú):輕柔的細紗。
94.襞bì積:形容女子腰間裙褶重重疊疊。褰(qiān)绉:褶皺。
95.郁桡:深曲的樣子。
96.衯(fēn)衯裶(fēi)裶:衣服長長的樣子。
97.揚:擡起。袘(yì):裙子下端邊緣。戌削:形容裙緣整齊的樣子。
98.蜚:通“飛”。纖:婦女上衣上的飄帶。髾(shāo):本指婦女燕尾形的發髻,此指衣服的燕尾形的下端。
99.扶與猗靡:形容衣服合身,體态婀娜的樣子。
100.噏呷(xīxiá)、萃蔡:皆為人走路時衣服摩擦所發出的響聲的象聲詞。
101.摩:摩擦。
102.拂:拂拭。羽蓋:插飾羽毛的車蓋。
103.錯:間雜。翡、翠:皆為鳥名,前者羽毛紅色,後者羽毛綠色。威蕤(ruí):指作裝飾的羽毛發亮。按:威蕤,同“葳(wēi)蕤”,也作“萎蕤”,就是植物玉竹,玉竹因為葉面有光澤,晶瑩可愛,所以也用來指有光澤的東西。
104.缪繞:缭繞。玉綏:用玉裝飾的帽帶。
105.眇眇:缥缈。忽忽:飄忽不定的樣子。
106.仿佛:似有似無。
107.獠:夜間打獵。
108.媻姗:同“蹒跚”,走路緩慢的樣子。郣窣(bósū):緩緩前行的樣子。金堤:堤名,堤同“堤”。
109.鵕鸃(jùnyí):錦雞,野雞一類。
110.孅:同“纖”。繳(zhuó):系在射鳥的箭上的繩線。施:射出。
111.弋(yì):用帶絲線的箭射飛禽。白鹄:白天鵝。連:牽連。此指用帶絲線的箭射中駕鵝。鴐(jiā)鵝:野鵝。
112.鸧(cāng):鳥名,即鸧鸹(guā),形似雁,黑色。玄鶴:黑鵝。加:箭加其身,即射中之意。
113.怠:疲倦。發:指開船。遊:泛舟。清池:指雲夢西邊的湧泉清池。
114.浮:漂浮。文:花紋。鹢(yì):水鳥名,此指船頭繪有鹢的圖案的畫船。揚:舉起。旌:旗。栧(yì):船漿。
115.張:挂起。翠帷:畫有翡翠鳥圖案的帷帳。建:樹起。羽蓋:用鳥毛裝飾的傘蓋。
116.罔:通“網”,用網捕取。
117.摐(chuāng):撞擊。金鼓:形如銅鑼的古樂器,即钲。籁:管樂器,即排箫。
118.榜人:劃船的人。按:“榜人”即“舫人”,《說文》:“舫人,習水者。”流喝:聲音悲涼嘶啞。
119.水蟲:指水中的魚蝦之類。鴻:洪大。沸:指波濤翻滾。
120.奔揚:指波濤。會:彙合。
121.礧(léi):通“磊”。
122.硠(láng)硠、礚(kē)礚:皆為水石相撞擊的聲音。
123.靈鼓:神鼓。
124.起:點燃。烽燧:烽火。
125.行:行列。就隊:歸隊。
126.纚(xǐ):接續不斷的樣子。淫淫:漸進的樣子。指隊伍緩緩前行。
127.班(pán)乎:猶“班然”,依次相連的樣子。裔裔:絡繹不絕地向前行進的樣子。
128.雲陽之台:楚國台榭之名,在雲夢南部的巫山下。
129.怕:通“泊”,安靜無為的樣子。按:《文選》李善注引《說文》:“怕,無為也。”說明《子虛賦》用的是怕的本義。
130.澹乎:憺泊,安靜無為的樣子。
131.勺藥:即芍藥。和:調和。具:通“俱”,齊備。禦:用。
132.脟(luán):通“脔”,把肉切成小塊。焠(cùi):用火烤。按:輪焠,轉着烤。
133.殆:恐怕。
134.贶:惠賜。
135.勠力:齊心合力。緻獲:獲得禽獸。
136.風:風範。烈:功業。
137.顯:彰顯。
138.害:損害,減少。信:誠信。
139.輕:受人輕視。累:受人牽累。
140.陼(zhǔ):水邊,此處用作動詞。钜:巨。
141.琅邪(yé):或寫作“琅琊”,山名,在今山東諸城東南海邊。
142.成山:山名,在今山東榮城東北。
143.之罘:也作“芝罘”,在今山東煙台市。
144.浮:行船。勃澥:也作“渤澥”,即今之渤海。
145.孟諸:古代大澤名,在今河南商丘市東北,已淤塞消失。
146.邪:同“斜”,指側翼方向。肅慎:古代國名,在今東北三省境内。
147.右:《文選》李善注以為此“右”字當是“左”字之誤。按:李善注應是正确的,今出土漢代地圖,好幾種都是上南下北,自然也就是左東右西了;《子虛賦》的姊妹篇《上林賦》也說“左蒼梧,右西極”,明左東右西。湯谷:或寫作“晹谷”,神話傳說中太陽升起的地方。
148.青丘:國名,相傳在大海之東三百裡。
149.曾:竟。蒂芥:指極小的東西。
150.俶傥:通“倜傥”,卓越非凡。瑰偉:奇偉,卓異。
151.異方:不同地區。殊類:别樣物類。
152.鱗崒:像魚鱗般地聚集在一起。崒:同“萃”,會聚。牣:滿。充牣:充滿。
153.名:叫出名字來。
154.卨(xiè):古“契(xiè)”字,應是指的商代的始祖契,傳說做過舜臣,時代上正好在禹之後。
155.見客:被當做客人對待。
156.王辭不複:齊王沒有回話。這兩句的意思是齊王沒有回話,不是沒有話回。

參考賞析

作者:佚名

  《子虛賦》作于司馬相如早期客遊梁孝王之時。據《史記·司馬相如列傳》載,相如“以赀為郎,事孝景帝,為武騎常侍,非其好也。會景帝不好辭賦,是時梁孝王來朝,從遊說之士齊人鄒陽、淮陰枚乘、吳莊忌夫子之徒,相如見而說之。因病免,客遊梁。梁孝王令與諸生同舍,相如得與諸生遊士居數歲,乃著《子虛之賦》” 。當時司馬相如還隻是“與諸生同舍”,“得與諸生遊士居”,在文壇上尚未有所建樹。

賞析

作者:佚名

  《子虛賦》八個自然段,可分為三部分。前三段寫雲夢澤的地理風貌和自然富有,中間四段寫楚王遊獵雲夢之樂,最後一段寫烏有先生對子虛的批判,歸結諷谏主題。前兩個部分列述奢侈淫遊的種種表現,後一部分揭示淫逸奢侈的危害。

  此賦對人物的設定及所表現的感情的特質方面,同此前的作品相比,有明顯的不同。在屈原的《離騷》和《九章》中,作者都是直接抒情,賈誼的《吊屈原賦》也基本如此。宋玉的《高唐賦》和《神女賦》通過假設問對的方式展開,作品中出現楚王和宋玉兩個人物。枚乘的《七發》假托于楚太子與吳客,作品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通過假設的人物實現,而其情感特征仍屬于個體的性質,即作品中的“宋玉”、“吳客”個人的認識或感受。子虛、烏有的對話則不然。這裡固然是兩個單體的人在談話,但這兩個人物所承載的身份、意義卻已不同。子虛以使臣的角色出現,其所陳述的内容,所表達的感受,既是他個人的,同時也與他使臣的身份、使命有直接的關系。他的榮辱之感已同楚國的榮辱緊密聯系在一起。作品中的烏有先生是齊人。雖然他沒有維護齊或代表齊之利益的使命、職責,但談話間卻無不為齊争辯。他在誇耀齊之廣大以後說:“然齊在諸侯之位,不敢言遊戲之樂,苑囿之大,先生又見客,是以王辭不複。何為無以應哉?”這就不是以朋友的或個人的口吻談話,而是在批評子虛的同時,也于言談間維護齊的威望。作品中的人物已不是單體的個人,他們承載起了群體的感受與意識。這一變化對《兩都賦》和《二京賦》的人物設定都有深刻的影響。

  同時,作品内容的展開和人物對話中的沖突,更深刻地展現出不同時代、不同人群間的思想沖突,通過子虛、烏有二人的對話,表現出兩種不同的使命意識。

  作品開篇便揭示子虛的身份:他是楚的使臣,出使于齊,受到齊王的熱情接待:“悉發境内之士,備車騎之衆,與使者出田。”畋獵畢,子虛“過詫烏有先生”。二人思想觀念的差異也随之展開。《史記集解》引郭璞曰:“詫,誇也。”子虛拜訪烏有先生,本出于炫耀的動機,此後,其所談的内容與這一動機正相合。

  在諸侯分立的時代,諸侯交際、聘問的曆史上确實存在各式各樣的明争暗鬥,使臣與出使國君臣彬彬有禮的交往中存在着對榮譽、利益的挑戰和維護。同時,使臣是否受到尊重及在何等程度上的尊重,則是兩個諸侯國間關系的直接表現。晉趙孟出聘鄭,受到特殊的禮遇,不取決于晉鄭的友好,而在于鄭對晉的依附,在于趙孟執掌晉之政柄,加之以他個人的君子風範和人格魅力。

  與之相反的,則是諸侯與使臣交往中一些隐藏在溫文爾雅外衣下的明争暗鬥。

  前代諸侯間的争鬥與不快,正是子虛在出使中顯得極為敏感的原因。在《子虛賦》中,大國諸侯恃強淩弱,妄自尊大的強國心理,對使臣的使命意識構成威脅。使于四方,不辱君命,這是古代使臣普遍遵循的基本原則。而不辱君命可以有各種不同的情況和形式,特别是大國之間,既要完成出使任務,還要在應對間,宣揚國之長或優勢,顯示其國力,揚威諸侯。這是貫穿于子虛滔滔宏論中的潛台詞,也是構成《子虛賦》中第一個波瀾的主色調。

  烏有先生對子虛的回答中不免有為尊者諱,有維護齊之威望的嫌疑。他認為,齊王“悉發境内之士”的畋獵,完全是出于對使臣的熱情,“以娛左右也,何名為誇哉!”否定齊王有炫耀之意。至于說詢問楚的情況,在他看來,也是極其友好的表示:“問楚地之有無者,願聞大國之風烈,先生之餘論也。”都是出于好意。反倒是子虛過于敏感,将友好的接待誤解為比權量力的明争暗鬥。烏有先生進而指出,子虛的談話使自己陷入兩難的境地:“有而言之,是章君之惡;無而言之,是害足下之信。章君惡而傷私義,二者無一可。”如果他所說屬實,那就玷污了使臣的使命,不僅沒能張顯楚王的德,反而暴露了楚王貪圖淫樂奢侈的缺點。如果他僅僅出于虛榮心而說了謊話,則表明他缺乏誠信,人品操守有虧,作為使臣來說,也是不稱職的。

  孔子雲:“行己有恥,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謂士矣。”烏有的言論中不曾涉及前代文獻記載,然而,在作者運用的文學語言中已經浸透了前代思想滋養。他們二人之間的言論中表現出兩種不同的使臣意識,表現出對國家之美的兩種不同理解。他們的言論中也表現出兩個文學人物間的差異:子虛是一個徒逞一時之快的思想淺薄的人。烏有先生則是諸侯對立時期的賢士的形象。兩個形象的差異和他們言論的交鋒構成了《子虛賦》中文脈的波瀾。


司馬相如

  司馬相如(約公元前179年—前118年),字長卿,漢族,巴郡安漢縣(今四川省南充市蓬安縣)人,一說蜀郡(今四川成都)人。西漢大辭賦家。司馬相如是中國文化史文學史上傑出的代表,是西漢盛世漢武帝時期偉大的文學家、傑出的政治家。景帝時為武騎常侍,因病免。工辭賦,其代表作品為《子虛賦》。作品詞藻富麗,結構宏大,使他成為漢賦的代表作家,後人稱之為賦聖和“辭宗”。他與卓文君的愛情故事也廣為流傳。魯迅的《漢文學史綱要》中還把二人放在一個專節裡加以評述,指出:“武帝時文人,賦莫若司馬相如,文莫若司馬遷。”

參考資料


轶事典故:文君夜奔

作者:佚名

  漢朝的大才子司馬相如為景帝時武騎常侍,因不得志,稱病辭職,回到家鄉四川臨邛。有一次,他赴臨邛大富豪卓王孫家宴飲。卓王孫有位離婚女兒,名文後,又名文君。因久仰相如文采,遂從屏風外窺視相如,司馬相如佯作不知,而當受邀撫琴時,便趁機彈了一曲《鳳求凰》,以傳愛慕之情,因司馬相如亦早聞卓文君芳名。司馬相如、卓文君傾心相戀,當夜即攜手私奔。司馬相如一貧如洗,文君亦因卓王孫怒其敗壞門風而不分給她一文錢。兩人隻好變賣所有東西後回到臨邛開了家小酒鋪。每日,文君當垆賣酒,相如打雜。後來,卓王孫心疼女兒,又為他倆的真情所感動,就送了百萬銀錢和百名仆人給他們。《西京雜記》上記載:司馬相如得勢後,準備娶茂陵的一個女子為妾,卓文君得知就寫了一首《白頭吟》給他,表達自己的哀怨之情,相如因此打消了娶妾的念頭。[3]

中寫到:“皚如山上雪,皎若雲間月。聞君有兩意,故來相決絕。今日鬥酒會,明旦溝水頭。躞蹀禦溝上,溝水東西流。凄凄複凄凄,嫁娶不須啼;願得一心人,白頭不相離。竹竿何袅袅,魚尾何簁簁。男兒重意氣,何用錢刀為!”

轶事典故:“犬子”的由來

作者:佚名

  “犬子”本是司馬相如的小名,後來竟巍巍然成了對自己兒子的謙稱。怎麼回事呢?

  據太史公《史記》的記載,司馬相如“少時好讀書,學擊劍,故其親名之曰“犬子”。也就是說“犬子”其實是他的乳名,或者名字。就像“二毛”、“小胖”之類,難登大雅之堂。他長大後,也覺得名字不好聽,加上又仰慕蔺相如的為人,自己便更名為相如。

  最開始,“犬子”之稱,其實并無小名之意,隻是司馬相如的父母為了小兒好養活,便特意選一個低賤的字詞為之命名,以遠離鬼魅,但因為司馬相如長大後自己改了名字,“犬子”才成了小名。

  随着司馬相如的成名,“犬子”也不斷為人所知。自此而後,因為司馬相如的巨大曆史以及文化影響,人們謙稱自家兒郎,便紛紛用上了“犬子”一詞,争相仿效,附庸風雅,竟一時蔚然成風,堂堂皇傳至于今日,成為中國人日常用語之不自覺習慣。

轶事典故:名琴綠绮

作者:佚名

  梁王慕名請司馬相如作賦,相如寫了一篇“如玉賦”相贈。此賦詞藻瑰麗,氣韻非凡。梁王極為高興,就以自己收藏的“綠绮”琴回贈。“綠绮”是一張傳世名琴,琴内有銘文曰:“桐梓合精”。

  相如得“綠绮”,如獲珍寶。他精湛的琴藝配上“綠绮”絕妙的音色,使“綠绮”琴名噪一時。後來,“綠绮”就成了古琴的别稱。

  成語紅拂綠绮中的綠绮指司馬相如以綠绮琴挑文君的典故,成語指能于流俗中識名士、敢于追求自己幸福的古代奇女子。

曆史評價

作者:佚名

  司馬相如是中國文化史文學史上傑出的代表,是西漢盛世漢武帝時期偉大的文學家、傑出的政治家。他被班固、劉勰稱為“辭宗”,被林文軒、王應麟、王世貞等學者稱為“賦聖”。同時,司馬相如出使西南夷,将西南夷民族團結統一于大漢疆域,被稱之為“安邊功臣”,名垂青史。司馬相如與卓文君不拘封建禮教的束縛,追求自由、幸福的愛情婚姻的果敢行為,遠在公元前就演繹了自由戀愛的愛情經典,被譽為“世界十大經典愛情之首”,聞名中外。後人則根據他二人的愛情故事,譜得琴曲《鳳求凰》流傳至今。唐代

人張祜則有《司馬相如琴歌》一首,曰:“鳳兮鳳兮非無凰,山重水闊不可量。梧桐結陰在朝陽,濯羽弱水鳴高翔。”

  魯迅的《漢文學史綱要》中把司馬相如和司馬遷二人放在一個專節裡加以評述,指出:“武帝時文人,賦莫若司馬相如,文莫若司馬遷。”

生平

作者:佚名

  司馬相如原名司馬長卿,因仰慕戰國時的名相蔺相如而改名。據考證,司馬相如出生于巴郡安漢(今四川省南充市蓬安縣);另一說據司馬遷的《史記·司馬相如列傳》記載,為蜀郡(今四川成都)(司馬相如字長卿,蜀郡蓬州人也)。少年時代喜歡讀書練劍,二十多歲時以訾(錢财)為郎,做了漢景帝的武騎常侍,但這些并非其所好,因而有不遇知音之歎。景帝不好辭賦,待梁孝王劉武來朝時,司馬相如才得以結交鄒陽、枚乘、莊忌等辭賦家。後來他因病退職,前往梁地與這些志趣相投的文士共事,就在此時他為梁王寫了那篇著名的《子虛賦》,并因此被武帝賞識。

琴挑文君
  劉武去世後,司馬相如離開梁地回到四川臨邛(今邛崃市,屬四川省直轄成都市代管),生活清貧。臨邛令王吉與相如交好,對他說:“長卿,你長期離鄉在外,求官任職,不太順心,可以來我這裡看看。”于是相如在臨邛都亭住下,王吉天天拜訪相如,相如托病不見,王吉更顯恭敬。
  臨邛富人卓王孫得知“(縣)令有貴客”,便設宴請客結交,相如故意稱病不能前往,王吉親自相迎,相如隻得前去赴宴。“一坐盡傾”。酒酣耳熱之際,相如一曲《鳳求凰》 , 表達了對仰慕已久的卓王孫新寡的女兒卓文君的愛慕之情。文君聽出了司馬相如的琴聲,偷偷地從門縫中看他,不由得為他的氣派、風度和才情所吸引,也産生了敬慕之情。宴畢,相如又通過文君的侍婢向她轉達心意。于是文君深夜逃出家門,與相如私奔到了成都。卓王孫大怒,聲稱女兒違反禮教,自己卻不忍心傷害她,但連一個銅闆都不會給女兒。
  司馬相如的家境窮困不堪,除了四面牆壁之外,簡直一無所有。卓文君在成都住了一些時候,對司馬相如說:“其實你隻要跟我到臨邛去,向我的同族兄弟們借些錢,我們就可以設法維持生活了。”司馬相如聽了她的話,便跟她一起到了臨邛。他們把車馬賣掉做本錢,開了一家酒店。卓文君當垆賣酒,掌管店務;司馬相如系着圍裙,夾雜在夥計們中間洗滌杯盤瓦器。
  卓王孫聞訊後,深以為恥,覺得沒臉見人,就整天大門不出。他的弟兄和長輩都勸他說:“你隻有一子二女,又并不缺少錢财。如今文君已經委身于司馬相如,司馬相如一時不願到外面去求官,雖然家境清寒,但畢竟是個人材;文君的終身總算有了依托。而且,他還是我們縣令的貴客,你怎麼可以叫他如此難堪呢?”卓王孫無可奈何,隻得分給文君奴仆百人,銅錢百萬,又把她出嫁時候的衣被财物一并送去。于是,卓文君和司馬相如雙雙回到成都,購買田地住宅,過着富足的生活。

武帝賞識
  過了很久以後,景帝去世,漢武帝劉徹在位。劉徹有一次看到《子虛賦》非常喜歡,以為是古人之作,歎息自己不能和作者同時代。當時侍奉劉徹的狗監(主管皇帝的獵犬)楊得意是蜀人,便對劉徹說:“此賦是我的同鄉司馬相如所作。”劉徹驚喜之餘馬上召司馬相如進京。司馬相如向武帝表示說,“《子虛賦》寫的隻是諸侯王打獵的事,算不了什麼,請允許我再作一篇天子打獵的賦”,這就是内容上與《子虛賦》相接的《上林賦》,不僅内容可以相銜接,文字辭藻也都更華美壯麗。此賦以“子虛”“烏有先生”“亡是公”為假托人物,設為問答,放手鋪寫,以維護國家統一、反對帝王奢侈為主旨,歌頌了統一大帝國無可比拟的聲威,又對最高統治者有所諷谏,開創了漢代大賦的一個基本主題。此賦一出,司馬相如被劉徹封為郎。
  建元六年(西元前135年),相如擔任郎官數年,正逢唐蒙受命掠取和開通夜郎及其西面的僰中,征發巴、蜀二郡的官吏士卒上千人,西郡又多為他征調陸路及水上的運輸人員一萬多人。他又用戰時法規殺了大帥,巴、蜀百姓大為震驚恐懼。皇上聽到這種情況,就派相如去責備唐蒙,趁機告知巴、蜀百姓,唐蒙所為并非皇上的本意。他在那兒發布了一張《谕巴蜀檄》的公告,并采取恩威并施的手段,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相如出使完畢,回京向漢武帝彙報。唐蒙已掠取并開通了夜郎,趁機要開通西南夷的道路,征發巴、蜀、廣漢的士卒,參加築路的有數萬人。修路二年,沒有修成,士卒多死亡,耗費的錢财要用億來計算。蜀地民衆和漢朝當權者多有反對者。這時,邛、笮的君長聽說南夷已與漢朝交往,得到很多賞賜,因而多半都想做漢朝的臣仆,希望比照南夷的待遇,請求漢朝委任他們以官職。皇上向相如詢問此事,相如說:“邛(qiong,瓊)笮(zuo,昨)、冉、駹(mang,忙)等都離蜀很近,道路容易開通。秦朝時就已設置郡縣,到漢朝建國時才廢除。如今真要重新開通,設置為郡縣,其價值超過南夷。”皇上以為相如說得對,就任命相如為中郎将,令持節出使。副使王然于、壺充國、呂越人等,乘坐四匹馬駕馭的傳車向前奔馳,憑借巴、蜀的官吏和财物去攏絡西南夷。相如等到達蜀郡,蜀郡太守及其屬官都到郊界上迎接相如,縣令背負着弓箭在前面開路,蜀人都以此為榮。于是卓王孫、臨邛諸位父老都憑借關系來到相如門下,獻上牛和酒,與相如暢叙歡樂之情。卓王孫喟然感歎,自以為把女兒嫁給司馬相如的時間太晚,便把一份豐厚的财物給了文君,使與兒子所分均等。司馬相如就便平定了西南夷。邛、笮、冉、駹、斯榆的君長都請求成為漢王朝的臣子。于是拆除了舊有的關隘,使邊關擴大,西邊到達沫水和若水,南邊到達牂(zāng,髒)柯,以此為邊界,開通了靈關道,在孫水上建橋,直通邛、笮。相如還京報告皇上,皇上特别高興。他的一篇《難蜀父老》以解答問題的形式,闡明了和少數民族相處的道理,其文蒼勁優美,說理透徹,成功地說服了衆人,使少數民族與漢廷合作,為開發西南邊疆作出了貢獻。可惜好景不長,有人告發他接受賄賂,遂遭免官。歲餘,被重新啟用,仍為郎官。 相如口吃,但卻善于寫文章。他同卓文君結婚後,很有錢。他擔任官職,不太願意同公卿們一起商讨國家大事,由于身患糖尿病,常借病在家閑呆着,不追慕官爵。他曾經跟随皇上到長楊宮去打獵。這時,天子正喜歡親自擊殺熊和豬,馳馬追逐野獸,相如上疏加以勸谏,劉徹認為他說的對。相如還曾經向劉徹獻賦,哀悼秦二世行事的過失,以勸誡劉徹。
  相如被授官為漢文帝的陵園令。武帝既贊美子虛之事,相如又看出皇上喜愛仙道,趁機說:“上林之事算不得最美好,還有更美麗的。臣曾經寫過《大人賦》,未完稿,請允許我寫完後獻給皇上。”相如認為傳說中的衆仙人居住在山林沼澤間,形體容貌特别清瘦,這不是帝王心意中的仙人,于是就寫成《大人賦》。
  元狩五年(西元前118年),相如已因病免官,家住茂陵。天子說:“司馬相如病得很厲害,可派人去把他的書全部取回來;如果不這樣做,以後就散失了。”派所忠前往茂陵,而相如已經死去,家中沒有書。詢問相如之妻,她回答說:“長卿本來不曾有書。他時時寫書,别人就時時取走,因而家中總是空空的。長卿還沒死的時候,寫過一卷書,他說如有使者來取書,就把它獻上。再沒有别的書了。”他留下來的書上寫的是有關封禅的事,進獻給所忠。所忠把書再進獻給天子,天子驚異其書。
  相如其他著作,如《遺(wei,魏)平陵侯書》、《與五公子相難》、《草木書》篇沒有收錄,收錄了他在公卿中尤其著名的作品。

文學成就

作者:佚名

  司馬相如的文學成就主要表現在辭賦上。《漢書·藝文志》著錄“司馬相如賦二十九篇”,現存《子虛賦》、 《天子遊獵賦》、《大人賦》、《長門賦》、《美人賦》、《哀秦二世賦》6篇,另有《梨賦》、《魚葅賦》、《梓山賦》3篇僅存篇名。《隋書·經籍志》有《司馬相如集》 1卷,已散佚。明人張溥輯有《司馬文園集》,收入《漢魏六朝百三家集》。

  漢代最重要的文學樣式是賦,而司馬相如是公認的漢賦代表作家和賦論大師,也是一位文學大師和美學大家。 司馬相如賦才天縱,文思蕭散,控引天地,錯綜古今,曠世莫比。

  他是漢賦的奠基人,揚雄欣賞他的賦作,贊歎說:“長卿賦不似從人間來,其神化所至邪!”被班固、劉勰稱為“辭宗”,被林文軒、王應麟、王世貞等學者稱為“賦聖”。魯迅在《漢文學史綱要》中将司馬相如和司馬遷放在一起作專節介紹,并指出:“武帝時文人,賦莫若司馬相如,文莫若司馬遷。”魯迅說:“不思故轍,自摅妙才,廣博闳麗,卓絕漢代……其為曆代評骘家所傾倒,可謂至矣”。

  司馬相如還充分地掌握了辭賦創作的審美規律,并通過自己的辭賦創作實踐和有關辭賦創作的論述,對辭賦創作的審美創作與表現過程進行了不少探索,看似隻言片語,但與其具體賦作中所表露出的美學思想相結合,仍可看出他對賦的不少見解。他已經比較完整地提出了自己的辭賦創作主張。從現代美學的領域,對其辭賦美學思想進行闡釋,無疑是有益的和必要的。

  司馬相如還是漢代很有成就的散文名家,其散文流傳至今的有《谕巴蜀檄》、《難蜀父老》、《谏獵疏》、《封禅文》等。雖然有部分著作在曆史上起了一些消極作用。盡管如此,從整體上看,在語言的運用和形式的發展等方面,司馬相如對漢代散文作出了重要的貢獻。

  兩千多年來,司馬相如在文學史上一直享有崇高的聲望,産生了深遠的影響。兩漢作家,絕大多數對他十分佩服,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偉大的曆史學家司馬遷。在整個《史記》中,專為文學家立的傳隻有兩篇:一篇是《屈原賈生列傳》,另一篇就是《司馬相如列傳》,僅此即可看出相如在太史公心目中的重要地位。并且在《司馬相如列傳》中,司馬遷全文收錄了他的三篇賦、四篇散文,以緻《司馬相如列傳》的篇幅大約相當于《屈原賈生列傳》的六倍。這就表明,司馬遷認為司馬相如的文學成就是超過賈誼的。

成都遺迹

作者:佚名

琴台故徑
  琴台故徑位于成都市通惠門,相傳為司馬相如彈琴處,并在此處與卓文君相遇。其時司馬相如彈琴,卓文君賣酒。

聖杜甫曾有《琴台》一詩記載。此後成都市将琴台故徑延伸成為琴台路。

驷馬橋
  位于成都北門高筍塘外百米的沙河上橫卧着一座小橋,它就是古今聞名的驷馬橋。往北過橋是個三岔路口,直行便是驷馬橋街,右拐則叫驷馬橋路。
  驷馬橋原名升仙橋(位于成都北,現存升仙湖),因橋下的河水名升仙水,即今日之沙河。《華陽國志》說:“城北十裡有升仙橋,有送客橋,漢代司馬相如初入長安,題其門曰:'不乘高車驷馬,不過汝下’也。”意思是不乘四匹高頭大馬拉的官車,就不再從此橋過,表示一定要功成名就、志在必得。▲

你可能想看:

有話要說...

取消
掃碼支持 支付碼